学术投稿

内皮祖细胞诱导生物血管基质材料内皮化研究

朱楚洪;应大君;糜建红;董世武;张伟;孙建森

关键词:内皮细胞, 细胞诱导分化, 生物材料, 血管基质材料, bovine serum albumin, 血管组织工程, 细胞培养液, 密度梯度离心, 骨髓, 铁传递蛋白, 共聚焦检测, 提供资料, 免疫荧光, 淋巴细胞, 地塞米松, 单核细胞, 胰岛素, 无血清, 维生素, 青霉素
摘要:目的了解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内皮细胞及在生物材料进行种植的可行性,为血管组织工程提供资料.方法取正常健康人(2~50岁)骨髓,加淋巴细胞分离液,经密度梯度离心后获得单核细胞,再运用微磁珠和单抗选择出CD45和GlyA都为阳性的细胞.用60%低糖DMEM,40%MCDB-201(Sigma),1×胰岛素铁传递蛋白硒,1×linoleic acid bovine serum albumin(BSA),10-9M地塞米松(Sigma),和10-4 M 2-磷酸盐维生素C(Sigma),100 U青霉素,和1000 U链霉素(Gibco).培养.用无血清、EGF or PDGF,含20ng/mL VEGF-B骨髓干细胞培养液培养,分化的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检测KDR,vWF,CD34,的表达,以确定是否已分化成内皮细胞.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相关文献
  • 酒精促进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生物力学机制的研究

    在司法鉴定实践中,时常遇见饮酒后,较轻微的暴力打击头面部引起致死性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案例,引发死因分析和死亡责任关系问题的诉讼纠纷.

    作者:于晓军;王家权;王典;吕俊耀;祁秀敏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内毒素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生物力学机理

    目的本文研究了当血管内皮细胞HUVEC被内毒素LPS直接激活损伤时,血管内皮细胞HUVEC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

    作者:王翔;吴泽志;蔡绍皙;王晓军;罗向东;杨宗城;黎鳌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兔下肢股静脉生物力学指标的测量

    实验设备与用材1.视频维度分析仪系统(VDA)该系统是由电视摄象机、电视录象机、视频维度分析仪、监视器、带条记录仪组成,电视摄象机用于记录兔下肢股静脉长度的变化,然后将信号分别传到电视录象机和视频维度分析仪,电视录象机将所拍摄的信号存储起来,视频维度分析仪可将视频信号加以分析,以获得其长度的变化,变化的情况可由监视器来观察,带条记录仪可将应变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绘制出来.

    作者:冯岱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低切应力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原癌基因蛋白c-FoS和c-Myc表达的影响

    切应力可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从而影响血管的重建.研究低切应力对完整血管平滑肌细胞原癌基因蛋白c-Fos和c-Myc表达的影响,可以初步探讨切应力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调亡的机制.本文应用血管体外应力培养系统,将一段完整的猪颈总动脉在体外进行培养,控制定常流和血管腔内压力100mmHg,在中(20dyn/cm2)、低(5dyn/cm2)切应力条件下体外培养1、6、24h,采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方法观察血管壁平滑肌细胞c-Fos和c-Myc表达的情况.

    作者:刘艳春;刘波;张峰;张炎;姜宗来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多粘菌素B 对内毒血症大鼠血流动力学作用

    观察多粘菌素B(PMX-B)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实验分为:内毒素(LPS)+多粘菌素B组,LPS+生理盐水组,LPS模型组.给大鼠一次性静脉注射内毒素(0.5mg/kg),前两组分别注射内毒素后0.5h静脉给予多粘菌素B(0.2mg/kg)和1ml生理盐水(NS),LPS模型组大鼠注入内毒素后不作其他处理.给多粘菌素B后0.5、1、2、4h抽血液,检验血浆中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全血粘度(WBV)、红细胞压积(HRC)的变化.结果表明:LPS+多粘菌素B组,在给内毒素1h,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LPS+生理盐水组.因此多粘菌素B治疗能改善内毒素血症早期的血液流变性.

    作者:邵阳;王翔;蔡绍皙;高玮;吴西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The Reverse Gradient of Blood Pressure in the Aort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waveform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long the aorta of a dog, we described the reverse gradient of blood pressure during the slow ejection period in the aorta. We also explored some principles of the reverse gradient.

    作者:Xiannong CHEN;Fugang WANG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基于形态特征的人体髋臼三维快速建模及其生物力学分析

    髋臼骨折属于严重的内关节骨折,由于解剖结构复杂,创伤程度重,治疗难度大,是临床治疗的热点和难点.目前手术前的诊断和分型主要依靠对CT扫描片的分析.对髋臼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也主要集中在对尸体标本进行机械受力分析上,所得到的数据较少.

    作者:陈学强;吴建国;苏佳灿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Kinetics and Force Dependence of P-selectin/PSGL-1 Interactions Measured by AFM

    Leukocytes roll along the endothelium of postcapillary venules in response to inflammatory and thrombotic processes. The rolling under hydrodynamic shear forces is a first step in directing leukocytes out of the blood stream into sites of inflammation and is mediated by the selectins, a family of extended, modular, and calcium -dependent lectin receptors[1,2].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 - , E - or L - selectins and their counter ligand P - 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 - 1 ( PSGL - 1 ) play important a crucial role in the processes.

    作者:Zhiyi YE;Baoxia LI;Mian LONG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家兔腓肠肌在电刺激下的力学行为

    材料与方法以家兔腓肠肌为研究对象,游离出其肌腱作为测力点.实验时采用从耳缘静脉注射乌巴比妥钠溶液对家兔进行全麻,手术中,用手术钳拉起肌膜,分离至膕窝处,游离出胫神经并将腓肠肌和臀肌二头肌及半膜肌全部分开.在跟骨处割断跟腱,将腓肠肌腱和比目鱼肌腱分离.用手术线将腓肠肌腱绑定在传感器延长杆上,尽量减少肌腱力学性能对实验的影响.定时滴加生理盐水,以免肌肉表面的脱水和导电不良.

    作者:陈维毅;邵西仓;张学锋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动物细胞在胞质分裂过程中外皮的刚度变化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繁殖和分化使生命由单细胞形成个体进而生长、发育,并伴随生命的整个历程.动物细胞的分裂包括两个不同但相关的过程:核分裂和胞质分裂.胞质分裂是指:细胞在核分裂完成后,母细胞在赤道板处形成一条环状的致密带-收缩环,在收缩环的缢束下,胞质和质膜一分为二的过程.

    作者:安美文;吴文周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不同段脐带静脉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对不同段脐带静脉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形态学进行了探讨,为脐带静脉作为小口径移植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胎龄在37~40周自然分娩正常胎儿脐带静脉20例,依胎盘端为近端,胎儿端为远端将脐带静脉分为近、中、远三段.在生物软组织力学试验机上测定不同段脐带静脉的压力-直径关系,计算出血管各相同性增量弹性模量(Einc)、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p)和容积弹性模量(Ev).横断取材,冰冻切片,HE法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其几何形态学指标.结果表明:从近段到远段,脐带静脉内膜、中膜、外膜及壁厚值逐渐减小,但差异不明显(P>0.05),近段外径大于远段(P<0.01).

    作者:李文春;张丽萍;余明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动脉脱细胞三维胶原支架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I(MHC I)抗原的免疫组化观察

    采用异种动物血管制作组织工程血管的支架,再种植宿主自体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是目前较理想的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模型.然而,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细胞外基质和脱细胞后残留的细胞碎片都具有抗原性,尤其是细胞膜上的MHC是一种强烈的移植抗原,如何处理生物支架的抗原性是构建全生物化组织工程血管的一个关键问题之一.同时,在支架种植细胞前检测其抗原性的强弱也是必须的基础技术之一.本文选择血管壁组织细胞高表达的MHC I作为检测指标,观察血管支架处理前后MHC I的变化情况.

    作者:刘太华;张炎;李玉泉;刘波;张秀花;姜宗来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合成分泌PDGF-B的影响

    为探讨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对内皮细胞(EC)PDGF-B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玉泉;张炎;王栋;姜宗来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血管壁外膜对张开角的影响

    张开角是指血管壁的圆环试样沿径向剪开时,圆环的周向张开角度.张开角被认为是血管壁残余应变的度量.血管壁应力分布取决于残余应力的大小.李晓阳提出,若沿径向将血管壁分为内外两层,则两层的零应力状态不同,表现为内外两层的张开角不同,内存张开角小于外层.本文实验测量犬主动脉的张开角,讨论血管外膜对张开角的影响和内外层血管张开角的差别.(图1和图2)

    作者:吴国强;林文洲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左心室室壁运动的仿真研究

    近年来,心脏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心脏病经常影响左心室容积、心肌质量和功能,同时,左心室容积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又影响左心室形状的改变.因此,定量描述左心室室壁局部运动和整体运动,以及左心室形状的改变,对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宏亮;李晓阳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Microgravity- Dependent Apoptosis in Human Leukemia HL- 60 Cells

    Mammalian cells subjected to conditions of spaceflight and the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ofspace; manifest a number of alterations 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mong the most notable changes incells flown on the Space Shuttle are reduced growth activation and decline in growth rate in the totalpopulation[1-3]. Other changes include chromosomal aberrations[4], inhibited locomotion[5] , alteredcytokine production[6, 7], changes in PKC distribution[8] , and increased apoptosis[3]. Human lymphocytesrespond poorly to mitogenic stimulation in microgravity[2] and cells of the lymphoblastoid T cell line,Jurkat, are growth arrested[3].

    作者:Xiaonan HOU;Mian LONG;Zulai TAO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低切应力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形态学观察

    为了阐明低切应力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提供实验基础,本文建立了低切应力+高脂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观察了低切应力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作者:王溪涛;黄荣国;覃开蓉;张炎;姜宗来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脑循环的扩展Willis环集中参数模型

    脑部动脉环(Willis环)中血液的动力学特征和脑血管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侧大脑前动脉(AA)由前交通动脉(ACA)相连接,大脑中动脉(MA)、大脑后动脉(PA)由后交通动脉(PCA)使之沟通,型成脑循环的Willis环.通过合理建立力学模型可以帮助医学工作者更加准确的认识疾病,提高有关疾病诊断的正确率.血液动力学模型主要可以分为使用传统的流体力学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的分布参数模型和使用点卢比你流体参量的集中参数模型.后者由于计算简洁、力学量的意义明确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陈书宇;丁光宏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基于体素的牙种植体及周围骨多尺度有限元应力分析平台的开发

    作为口腔修复的重要手段,种植牙手术由于能兼顾美观性和功能性的要求,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临床所采用.然而,种植体植入后引起的应力环境的巨大改变以及相应的周围骨的适应性重建常导致种植体松动和脱位,使手术失败.因此,了解种牙植体及周围骨中的应力分布,预测这些骨的适应性重建,对从生物力学角度评价种植牙手术有重要意义.

    作者:蒲放;樊瑜波;董骧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髋臼骨关节面的曲率分布与变化

    髋臼骨关节面的曲率分布与变化是构建髋臼三维模型的关键与难点.长期以来,髋臼骨关节面因其形态上的难以量化而大多被简单认定或假设为半球面.目前,在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髋关节进行一系列生物力学研究时,尚停留在构建简单的球面模型表示髋臼,并通过该模型的唯一参数,球面半径的改变确定髋臼的大小.该球面模型未充分考虑髋臼骨关节面的形态特点,势必影响在此基础上所作的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结果.因此,对髋臼骨关节面的曲率分布与变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至今未见有相关研究报道.

    作者:顾冬云;戴尅戎;胡鑫;习俊通 刊期: 2003年第z1期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