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零应力状态对脉搏波波速的影响

严育兵;柳兆

关键词:血管弹性, 零应力状态, 脉搏波, 波速, 血液粘度, 实验研究, 模型分析, 脉动频率, 结缔组织, 血液流, 受约束, 弹性管, 圆管, 血流, 特征, 理论, 动脉
摘要:Womersley曾用受约束均匀弹性管模型分析动脉中的脉动血液流,由此得出了血流脉搏波波速随血管弹性、血液粘度、脉动频率、血管所受周围结缔组织约束等因素变化的特征.然而,近年来理论和实验研究发现血管存在一个非圆管的零应力状态.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力-生长关系研究:细胞、支撑介质及相互作用

    组织工程研究中,作为基质的材料的选择和改性,及其与宿体细胞的相互作用是重要的内容,该相互作用能调控细胞的粘附、分泌、生长和再建等行为,而这一调控又受到基质上应力(应变)的影响.

    作者:蔡绍皙;卢晓;王远亮;王红兵;潘君;叶志义;黄岂平;秦建;吴泽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人气管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

    目的通过人气管粘弹性力学性能,为临床进行气道再造和人工气管的研究提供粘弹性力学参数.方法取21-25岁正常国人急性外伤致死的新鲜男性尸体8个气管标本.以读数显微镜测试样原始尺寸,试样长为8Omn、外径18.2mm、内径17.lmm.试验装置为日本岛津AG-IOTA自动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将经过预调处理的试样装夹到夹具上,夹具与有机玻璃缸连接.玻璃缸内装有PH值为7.4的生理盐水,试样置于生理盐水中,本实验模拟人体温,在36.5±0.1℃的温度场下进行.

    作者:刘恩;马洪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下牛顿/非牛顿流体流动和大分子传质

    作者:温功碧;许相清;李新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Ⅱd区屈趾肌腱损伤早期修复的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为探索Ⅱd区不同伤情下肌腱的合理修复方法,进行动物实验,以提供对临床有用的参考依据.材料和方法选用正常白色来亨鸡24只,每组12只,24趾.A组,单纯切割伤组,左侧修复双腱,右侧切除浅腱修复深腱;B组,严重挫伤组,修复同前.

    作者:谢仁国;汤锦波;顾宇彤;徐燕;于晓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用新激光衍射法研究钙离子及离子载体A23187对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影晌

    本文用新激光衍射法研究了钙离子、钙离子载体A23187对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钙离子、钙离子载体A23187及不同孵育时间的离子载体A23187处理红细胞后,用新激光衍射法分别测量了各样品的取向指数和小变形指数.

    作者:喀蔚波;王淳怡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锁骨瓣切除对锁骨扭转性能力学性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锁骨半片骨瓣截取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选取经防腐固定的成人锁骨左右配对14根标本,测试完整锁骨的扭转刚度:然后随机配对分为两组:一组在靠近锁骨内侧端切取长为85cm的半片骨瓣;另一组在靠近锁骨的内侧端切取长为4.5cm的半片骨瓣.测试切取骨瓣后锁骨的扭转刚度和强度.结果完整锁骨左右两侧的扭转刚度无显著性差异 (P>0.O5)切取半片骨瓣后锁骨的扭转刚度显著下降(p

    作者:许本柯;朱青安;舒先涛;钟世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通过压力-容积关系确定血管壁的周向应力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随内压变化的血管壁周向应力与血管壁的重建过程直接相关,直接影响血管壁的组份、结构和生理功能.为此,必须深入了解在内压作用下血管壁中的周向应力分布.

    作者:滕忠照;柳兆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控制细胞在表面的粘附力

    粘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细胞与表面的粘附是产生多种生物效应(包括生长、分化、迁移等)的基本要素.比如,细胞与表面粘附较强时,细胞通常生长;细胞与表面粘附减弱时,细胞发生分化;而细胞要进行分裂,首要的是先去粘附.

    作者:胡江;王战会;应佩青;李涛;陶祖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大鼠成骨细胞在改性聚乳酸(MPLA)材料表面的粘附行为研究

    采用自由基接枝改性了聚乳酸,并用红外光谱,13C,1H核磁共振谱,热分析仪对改性产物进行了表征.用微管吸吮装置对接种在材料表面的大鼠成骨原代细胞的粘附行为进行了研究.

    作者:潘君;王远亮;秦建;卢晓;蔡绍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Cellular Engineering in Cell Biology

    The behavior of leukocyte-surface interaction is studied in lught of its important robe in the infalammatory process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ovtificial organs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blood contact. The process of cell-surface interaction revolves around a complex balance of forces arising from hemodynamic shearing effect and the strength of adhesive bonds between cell and substrate.This balance depends strongly on cell deformability and the expression of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AMs).In the course of these studies,a novel side-view flow chamber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to examine 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deformation and adhesion to various surfaces (cultured vascular endothelium,reconstituted purified CAMs,or biomaterials )under flow conditions that simulate the in vivo envronment.

    作者:Cheng Dong;Ph.D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液微循环灌流状态的在体实验研究

    血液是具有微观结构的生命流体,血液中有形成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其生命周期内,流经微血管时,发生碰撞, 聚集,分离,旋转,变形等流变性征为突出,同时由于微血管(微流场)具有舒张与收缩运动,血细胞与微流场相互作用,并形成动态耦合关系.因此体内血液微循环血流呈现出脉动性.不稳定性和随机性, 微血管中血流的复杂多变状态是血液对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基础.

    作者:李贵山;任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一个人膝关节弹性咬合接触的解析模型

    人膝关节是人体主要也是重要的关节之一.由于其在临床医学、康复工程、生物机械工程等领域的重要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长期来吸引了大量的生物力学研究者投入对其的研究,也是生物力学领域中具挑战性的课题之--.而人膝关节病变更是直接与膝关节处所受应力大小有紧密关系.

    作者:王西十;白瑞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骨折治疗的关键是牢稳的固定,固定的目的不仅是保证复位后各断骨间已整复的位置能得以继续维持以避免畸形,而且应提供一个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作者:赵峰;刘志成;张涛;陶祖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温度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二十年前,我们提出在测量体外血栓形成时,统一采用37° C恒温[1]以便于比较.当时的考虑是因为人的体温是37° C,而血栓在体内也是在体温情况下形成的.

    作者:刘建刚;钱民全;彭荣蕤;赵笃凤;钱大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三维非定常水的跨血管壁流动与大分子的跨血管壁传质

    本文对水的跨血管壁流动与大分子的跨血管壁对流-扩散传质提出一个统一的三维非定常模型,研究了内皮细胞在转换过程中形成漏的缝隙后的大分子跨壁传质、其浓度随时间的增长、内皮细胞截面形状对浓度分布的影响及生理参数对浓度分布的影响.

    作者:黄浩;温功碧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解剖与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肘关节外侧软组织对维持肘关节后外侧旋转稳定的作用.方法通过解剖肘关节观察外侧软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通过生物力学实验研究其序列切断时肘关节旋转度的变化.结果肘关节伸肌起始于肱骨外髁的肌腱膜上,肌腱膜部分随肌肉走行成为肌间隔,部分止于尺骨鹰嘴外侧骨面;桡侧副韧带止于尺骨冠突的部分为桡侧尺副韧带,其与桡骨环状韧带在尺骨上的止点有2种类型:I型,桡侧副韧带的部分纤维汇入桡骨环状韧带的尺骨止点,另一部分纤维单独止于稍远的尺骨上;II型,桡侧副韧带与桡骨环状韧带形成一宽的纤维止于尺骨上.

    作者:杨运平;徐达传;赵卫东;朱青安;钟世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急性高血压诱发血管重建的数值研究

    研究表明,高血压将导致动脉管壁几何尺寸、力学特性以及生理功能的一系列变化,这是血管为适应力学环境改变(血压升高)而发生的重建(remodeling).研究高血压血管重建不仅有助于了解生命材料特有的对力学环境的自适应特性,而且对高血压病理研究和有效防治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有关高血压血管重建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徐刚;覃开蓉;柳兆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生物医用高聚物聚天冬酰胺的性能及降解机理

    作者:汤谷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接骨板扭转与冲击实验研究

    研究了拱形交叉固定接骨板,天津产接骨板、张家港产接骨板抗扭转拔钉和抗冲击性能.选用拱形交叉固定接骨板、天津产和张家港产接骨板各6块,将接骨板固定在内径为25mm、外径为32mm、长300mm的硬质塑料管上,中间横断,模拟长骨横折,在计算机自动控制K-50型扭转试验机上进行实验,将试样装夹到扭转试验机的夹头内,将试样原始尺寸输入计算机,驱动机器以15°/mim的实验速度对试样施加扭矩,观察试样拔钉情况,计算机自动记录试样拔钉时的扭矩与扭转角度.

    作者:马洪顺;刘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心血管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处于平衡--不平衡的动态变化之中.正常状态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基本不变.一百年前生理学家开始注意到心血管系统发生病变时,如:早搏、心动过速、冠心病等,EDV将出现一大一小的周期现象,甚至发展为多周期直至混沌状态.

    作者:许世雄;毛晓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