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he kinetics and mechanics of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heng Zhu;James W.Piper;Scott E chesla

关键词:
摘要: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相关文献
  • RK手术后应力分布的有限元计算研究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简称RK(Radial Keratotomy)手术, 是通过对人眼角膜进行放射状的切开,角膜在眼内压的作用下,其形状发生改变,从而来恢复视力的一种常用的近视的矫正方法.由于这种手术能使人运动自如,并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而且手术简单, 疗效显著,因此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因而成为常用的近视治疗手段.但是其手术后的应力分布情况和变形情况一直是医患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本课题便以此为研究核心.

    作者:王家权;蒋和洋;曾衍钧;伍时桂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线性变剪切流槽测定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

    本文介绍了一种平行板式线性变剪切流槽,其剪应力的大小沿流槽长度方向线性变化.这是基于两平行板间的Hele-Shaw 流理论.流槽厚度远小于流槽长度,而且是小雷诺数二维不可压缩流动,计算得出,从流槽入口到出口,流体剪应力呈线性递减.这样就实现了在一种流动腔中有不同的剪切力作用在细胞上,而不用改变流槽厚度和流量,大大提高实验效率.

    作者:李涛;胡江;王翠茹;陶祖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28例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动力学的动态观察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以食管缺乏蠕动和吞咽时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不良为特征.我们对确诊的贲门失弛缓症28例(男17例,女11例),率先在国内开展肉毒杆菌毒素(BT)局部注射法治疗,在治疗前后,按症状记分法分为轻、中、重度.按定浓度定量定时法作吞钡检查.并进行食管测压,在每次测压中对LES进行动态观察,以探讨其动力学的特征及评估疗效.结果如下:

    作者:朱梁;张忠兵;姜宗来;沈建伟;施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脑循环动力学模型与颅内压研究

    临床调查发现许多脑血管疾病以及颅脑外伤和颅内肿瘤都可能导致颅内压异常升高,进而产生脑疝危及生命.颅内压的监测是预防脑疝发生有效的手段.但由于脑组织被坚硬的颅骨包围,目前临床上颅内压的检测均是有创穿颅的,使颅内压监测受到极大限制.这就使我们考虑能否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来研究.

    作者:姚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人胸腰椎微骨折和疲劳关系的探讨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人胸腰椎微骨折与疲劳的关系.方法收集7例成人T12至L4的胸腰椎标本.将标本随机分为5组:I,对照组(不施加任何载荷,n=6);II, 轴向压缩破坏组(n=6),III,IV, V为疲劳载荷组(n=7).力学测试前测试所有标本的骨密度.疲劳组的载荷频率为2Hz,疲劳次数为20,000次.III到V疲劳组的疲劳载荷分别为II组破坏载荷的10%,20%和30%.力学测试后拍摄X线平片.

    作者:欧阳钧;陆瓞骥;吕维佳;梁智仁;彭田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细胞粘附强度与细胞活力的关系

    在细胞骨架的三种成分中,微丝和中等纤维可产生张力,这也是悬浮细胞呈现球形的原因.细胞贴壁后铺展的过程因而也是对抗内部张力并产生形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微管的抗压性质和局部粘附(focal adhesion)的形成.事实上,这些力的平衡状态与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张毅奕;高宇欣;陶祖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大鼠成骨细胞在改性聚乳酸(MPLA)材料表面的粘附行为研究

    采用自由基接枝改性了聚乳酸,并用红外光谱,13C,1H核磁共振谱,热分析仪对改性产物进行了表征.用微管吸吮装置对接种在材料表面的大鼠成骨原代细胞的粘附行为进行了研究.

    作者:潘君;王远亮;秦建;卢晓;蔡绍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雌激素和异黄酮类药物对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为研究雌激素和异黄酮类药物对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处理健康人和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加用不同浓度的异黄酮(WZ1、WZ2)和雌激素(WZ3 、WZ4)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 10 ng/ml TNFα对健康人中性粒细胞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可使CD18表达上调10%,CD62L平均荧光强度下降15%,阳性细胞百分数下降30%.2 异黄酮类药物WZ1、WZ2对中性粒细胞表面的CD18和CD62L表达基本上没有影响.

    作者:陈槐卿;陈云爽;田卫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颅底缺损重建膜膨出挠度分析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神经影象学和麻醉技术的发展,过去被视为禁区的颅底肿瘤现在可以手术了,但摘除肿瘤后将造成骨板破损和硬脑膜破裂.如何重建颅底成为颅底外科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移植骨在颅底难以成活,自体、异体筋膜和人工膜成为常用的重建材料.

    作者:罗俊;丁祖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管壁弹性对作轴向运动的动脉管中血液脉动流的影响

    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流以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动脉系统,冠状动脉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冠状动脉的特殊生理功能和解剖学位置,决定了冠状动脉将随心脏的舒缩搏动作整体大幅度的往复运动.因此,在研究冠状动脉中血液动力学问题时,不仅要考虑血管壁弹性对血液脉动流的影响,而且要考虑心脏有节律的收缩引起的动脉管壁周期运动的作用.但迄今为止,关于作轴向运动的血管中血液脉动流的研究报道,以刚性管模型的结果为主,尚未见到有关既考虑血管壁轴向运动,又考虑血管壁弹性的血液脉动流的分析结果.

    作者:姚大康;柳兆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双向流动片层透析式空间细胞培养及其地基模拟装置

    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细胞培养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地面上的细胞培养技术.它必须解决以下问题:(1)微重力环境下,重力对流趋于消失.单靠扩散难以维持细胞正常生长所必须的化学微环境的稳态.故必须从传统的静态培养发展为动态(流动式)培养;(2)培养液流动引起的应力必然会影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微重力环境下不允许气/液自由界面存在,故气体交换和供应和传统培养方法截然不同.为了适应微重力下细胞培养的要求,我们设计了双向流动片层透析式空间细胞培养装置.

    作者:王战会;胡江;应佩青;陶祖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四种联接方式的天然牙--游离端Branemark种植体联合支持的修复体的应力及位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提高牙齿的修复水平、延长修复后的使用寿命,提高舒适度变得尤为重要.在后牙游离缺失修复中,常使用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义齿的修复方法.该方法经力学实验证实是可行的,并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该修复方法中开然牙与种植牙和义牙有几种连接方式,如固定连接、活动连接、滑动连接、滑动缓冲连接等.

    作者:周振平;刘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肌腱周边缝合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比较连续、Cross-stitch、Halsted三种肌腱周边缝合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将新鲜成年猪后足Ⅱ区屈趾肌腱造成切割伤,分别用Kessler法和Tang法(多组腱内)进行核心缝合,再分别用连续、Cross-stitch、Halsted三种方法进行周边修复.

    作者:王斌;汤锦波;陈峰;潘丞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实验性低血压大鼠动脉的生物力学特性

    血管重建过程中,其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是血管功能重建的主要表现.动脉顺应性是动脉生物力学特性的一个指标,它是反映血管可扩张程度的量.高血压动脉重建时,其动脉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含量的比值(C/E)值升高,顺应性降低.而低血压动脉重建时,动脉顺应性发生怎样的变化,尚未见有报道.

    作者:姜宗来;李洪海;刘波;滕忠照;张传森;杨向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Real-time measurement of mural platelet thrombus formation in vivo

    The in vivo real-time measurement system to study the thrombus formation was established, which on line were analyzed by vidiomicroscopy and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By used this state of the art technique, a platelet-thrombus model was employed to quanlify: 1) Dynamics of thrombus formation in vivo;2) The pharmacological profiles of rHirudin.

    作者:Kai-feng Shao;Xiao Lu;Rui-fang Yang;Shao-xi Cai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控制细胞在表面的粘附力

    粘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细胞与表面的粘附是产生多种生物效应(包括生长、分化、迁移等)的基本要素.比如,细胞与表面粘附较强时,细胞通常生长;细胞与表面粘附减弱时,细胞发生分化;而细胞要进行分裂,首要的是先去粘附.

    作者:胡江;王战会;应佩青;李涛;陶祖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糖尿病大鼠腹主动脉零应力状态

    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分别诱导SD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建立伴有(SHRDM)和不伴有(SDDM)高血压的糖尿病动物模型,以SHR大鼠为高血压对照,以SD大鼠为正常的对照组,每组再分为1、4、8、16、24周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5只动物.利用生物显微镜和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腹主动脉零应力状态进行研究.

    作者:张传森;姜宗来;陈尔瑜;徐瑞生;陆柳;刘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骨折内固定与应力遮挡效应

    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很多,其中良好的局部力学环境是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对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时,除应尽可能减少接骨板对骨折局部血供的损害以外,还应保证骨折段稳定的同时,使骨折端承受一定的应力刺激,以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戴尅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非定常流状态下流室动力学参数的提取

    流室流动实验是当前生物力学领域中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其主要特点在于:(1)能实时地记录和观察流体流动对血细胞、内皮细胞等受试细胞的作用;(2)能定量研究血细胞、内皮细胞等受试细胞对不同状态流场的反映;(3)流动实验简便、快速、能实现自动化控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4)比Micropipette更为经济实惠.

    作者:刘肖珩;陈槐卿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颈动脉分叉管内膜增生部位流场显示和激光测速

    近二十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同血流动力学作用密切相关,几何形状特殊的动脉分叉管是主要病灶区之一,因此研究动脉分叉管几何形状对血流的影响成为主要的研究课题.颈动脉窦是令人关注的部位,临床观察表明该处是内膜增生和粥样斑块高发区,易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丁祖荣;王克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