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间充质干细胞用于耐药结核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耐药结核, 治疗选择, 免疫功能紊乱, 免疫调节作用, 结核病, 效果不佳, 免疫反应, 慢性炎症, 临床预后, 患者, 辅助治疗, 多药耐药, 自体, 转化, 显示, 体内
摘要:多药耐药(MDR)和广泛耐药(XDR)结核病,常常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及治疗效果不佳相关。对于此类结核病,人们迫切需要能有新的治疗选择。此前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辅助治疗,可以将患者机体内的慢性炎症转化为有益的免疫反应,并进而改善其临床预后。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Omega-3预防过敏性疾病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 omega-3预防过敏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SCI、Cochrane Library)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并辅手工检索,检索时间截止至2013年5月,收集omega-3预防过敏性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 RevMan 5.1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 RCT,各试验间基线均可比。Meta分析结果显示:Omega-3与安慰剂对比预防过敏性疾病(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食物性过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研究间不良反应报道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omega-3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营养物质有其独特优势,但在 omega-3预防过敏性疾病方面无明显效果。

    作者:靳佳欣;刘毅;熊海芮;赵晔;田金徽;杨克虎;王宝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减剂量去甲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方案诱导缓解老年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累及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白血病细胞克隆性生长导致骨髓正常造血功能丧失为其特征表现。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老年 AML患者越来越多,由于老年患者机体状态欠佳、器官功能减退、基础疾病较多等因素,难以耐受标准诱导方案治疗,如何使这部分患者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我院根据患者情况,应用减剂量去甲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海燕;陈焯文;邓善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氧自由基代谢在高原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高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体内氧自由基代谢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了解高原缺氧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海拔在3500 m以上地区的某部官兵,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者65例,正常对照组66例,均进行血清 SOD、GSH-Px活性及 MDA含量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P <0.01),MDA含量显著增多(P<0.01)。结论高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自由基代谢失衡,可能与高原缺氧、抗氧化剂 SOD、GSH-Px等消耗有关,高原缺氧也是造成肝组织细胞损伤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万顺梅;吴永胜;朱平;李婉珺;万平新;杨伟捷;潘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舍曲林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舍曲林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控制血压;治疗组给予氨氯地平控制血压的同时给予舍曲林(50 mg早晨顿服)持续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血压的变化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结果4周后治疗组收缩压低于治疗前,(133.05±13.27)mmHg vs (166.80±16.82)mmHg,舒张压也低于治疗前(82.75±8.47)mmHg vs (94.25±7.82)mmHg(均P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5% vs 57.5%,P <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SAS评分(32.63±4.35)分 vs (21.78±4.91)分和 SDS评分(37.7±9.75)分 vs (34.45±6.70)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舍曲林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马晓英;赵晓玲;马建华;杨阳;钦佩;方宁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结核分枝杆菌DNA诊断肺结核价值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TB-DNA)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5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B-DNA检测、血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TB-SA)抗体检测、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等。结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B-DNA检测、血清 TB-SA 抗体检测、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诊断肺结核的敏感度分别为65.2%(75/115)、50.4%(58/115)、20.9%(24/11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 TB-DNA诊断肺结核的敏感度显著高于血清 TB-SA抗体、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均P<0.05)。结论采用 FQ-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TB-DNA诊断肺结核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作者:魏巍;覃林珍;刘守江;王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TE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研究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检测60例胸外科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PTEN的表达水平。分析 PTE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分化、转移中的作用。结果 PTEN在正常食管组织(2.01±0.07)、癌旁组织(1.50±0.10)、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0.89±0.08)中的表达逐渐降低(P <0.01)。PTEN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0.87±0.08)的表达比在无淋巴结转移(0.94±0.07)的表达低;PTEN在高分化(0.91±0.06)、中分化(0.90±0.07)、低分化(0.85±0.10)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降低,PTEN在浸润深(0.88±0.08)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比浸润浅(0.93±0.07)的表达低(P<0.05或<0.01)。在<60岁组与≥60岁组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基因的丢失或突变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生长、分化和浸润转移相关。

    作者:贾慧琼;冷雪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3例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一种原发于心肌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和左心室流出道(LVOT)狭窄,致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显著增大,引起梗阻症状为特征的心肌病。临床症状多伴有劳力性心绞痛、呼吸困难,在部分患者中导致进展性心力衰竭和猝死[1]。研究显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AM)能够显著降低 HOCM 患者跨LVOTPG,缓解患者症状[2-4],但对高海拔地区H OCM患者 PTSAM 的治疗鲜有报道,我院应用PTSMA,治疗来自高原(3000 m 以上)地区症状严重的 H OCM患者3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妊娠期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循证诊治

    目的:为妊娠期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确定安全有效的循证诊治方案。方法检索 Cochrane图书馆、PubMed、美国国家临床指南交换中心、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获取当前好的证据,结合患者意愿,制定诊治方案。结果共检索出相关随机对照试验227篇、系统评价或 meta分析61篇、临床实践指南35篇。诊治方案为:入院后即行腹部超声并定期复查,第2日行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充分性补液;适时血液净化;尽早肠内营养;出现感染时使用抗生素;延长孕周。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合并妊娠的循证诊治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孔玲;罗和生;安萍;赵宇;张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例PCNSL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经含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的方案或大剂量 MTX(3 g/m2)化疗4~5周期,每周期化疗期间给予2次腰椎穿刺+鞘内注射,疾病状态达到完全缓解,后进行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gh-dose chemotherapy with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DC/ASCT)巩固治疗。患者1预处理方案为美罗华联合卡氮芥+依托泊苷+阿糖胞苷+注射用美法仑(马法兰)(BEAM),患者2预处理方案为马利兰+噻替哌(TB)。患者1移植后给予腰椎穿刺+鞘注维持治疗,患者2未接受维持治疗。结果患者1移植后无事件生存4年;患者2移植后2年出现疾病复发,再次给予大剂量 MTX等治疗,疗效不佳,半年后死亡。结论 PCNSL 患者经大剂量MTX 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有机会获得长期无病生存;但PCNSL 预后差,好进行移植后维持治疗。

    作者:陆晓林;朱海燕;靖彧;于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巨块型肝癌超声检查漏诊1例

    患者,男,45岁,于2013年12月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自我感觉无明显不适;化验提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腹部超声示: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不均匀,肝门部门静脉主干及其右支管径增宽,管腔内可见偏强回声充填,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提示门静脉内实性回声(血栓?癌栓?),肝硬化。CT增强示:肝右叶可见一类圆形稍低密度区大小约15 cm×10 cm,边界不清;动脉期:肝右叶病变呈不均匀明显强化,中心呈斑片状低密度影,静脉期及平滑期:病灶强化明显减低,强化程度低于肝实质,门静脉右支内可见低密度影。诊断:肝右叶占位,考虑巨块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低分化肝细胞肝癌。

    作者:孔丹丹;李烨;赵洪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基础上同伴教育对糖尿病足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心理干预基础上同伴教育对糖尿病足(DF)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在住院治疗的DF患者进行评估,将伴有轻、中度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理干预组(A组)和心理干预+同伴教育组(B组)进行干预,为期12周,两组患者均给予 DF标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SDS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在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 SDS评分及 VAS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与 A组比较,B组 SDS评分和 VAS评分下降更明显(P<0.01或<0.05)。结论在相同药物治疗基础上,与单纯心理干预比较,在心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同伴教育可更显著地改善DF伴发抑郁情绪患者的 SDS评分及 VAS评分。

    作者:李喜文;王鹏华;褚月颉;焦娇;冀笑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后残余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及疗效评价

    目的:对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后残余肺动脉瓣狭窄进行经皮球囊成形术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6例患者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年龄1~23岁,平均(7.8±6.3)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瓣跨瓣峰值收缩压差为(81.83±23.17)mmHg(55~130 mmHg)。术后24小时、6个月及1年行超声心动图、X线平片及心电图进行随访。结果14例使用聚乙烯球囊导管进行扩张,2例使用 Inoue球囊导管,球囊平均直径(19.58±4.03)mm;扩张后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差由(80.50±27.49)mmHg降至(46.25±29.19)mm(P<0.01),4例(25.0%)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差仍大于50 mmHg。随访中肺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与术后早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法乐四联症术后75.0%残余肺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有效降低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差,从而避免二次手术。

    作者:张戈军;凌坚;蒋世良;徐仲英;赵世华;郑宏;宋会军;金敬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异烟肼预防性治疗可降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患者发生结核病的风险

    虽然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减少结核病的风险,但结核病还是多见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来自英国和南非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 HIV-1感染者中,异烟肼预防性治疗可以降低患者发生结核病的风险。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4年5月14日的The Lancet。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间充质干细胞用于耐药结核安全性良好

    多药耐药(MDR)和广泛耐药(XDR)结核病,常常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及治疗效果不佳相关。对于此类结核病,人们迫切需要能有新的治疗选择。此前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辅助治疗,可以将患者机体内的慢性炎症转化为有益的免疫反应,并进而改善其临床预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替米沙坦、贝那普利及非洛地平对冠心病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比较冠心病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在他汀和阿司匹林等治疗降脂达标的基础上分别加用替米沙坦、贝那普利或非洛地平能否进一步获益。方法将伴有1级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162例,随机分为3组:非洛地平组(n=51),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每日1次;贝那普利组(n=51),贝那普利10 mg每日1次;替米沙坦组(n=51),替米沙坦80 mg 每日1次。连续治疗6个月后,检测降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观察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 ET-1、NO、hsCRP、IL-6及 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洛地平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ET-1下降(P <0.05),NO 上升(P <0.05),hsCRP、IL-6及 MMP-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普利组、替米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ET-1下降及 NO上升更为显著(P<0.01),且优于非洛地平组(P<0.05)。hsCRP、IL-6和 MMP-9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替米沙坦组各项炎症指标的下降优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冠心病伴轻度高血压患者在降脂达标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或替米沙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优于非洛地平,替米沙坦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优于贝那普利,可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

    作者:潘海燕;顾勇;于小红;景宏美;潘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精神心理因素与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近年来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躯体化障碍等心理障碍,精神心理因素也与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相关。而心理干预可改善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且抗焦虑或抗抑郁治疗对其亦有明显的疗效。因此,我们就精神心理因素与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及其目前的心理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郭先文;黄丹;左国文;梁列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低并肝功能异常1例

    患者,男,30岁,主因“间断发热伴咳嗽10余天,加重1天”于2013年8月27日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5年,8个月前初次确诊菌阳肺结核,坚持“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规律抗结核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5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腹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胸部 CT:两肺结核伴感染,右上肺空洞形成。痰结核菌涂片(++);诊断:①继发性肺结核右上中涂(+)培(未)复治;②肺炎;③2型糖尿病,拟定标准化复治方案(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每日1次,共2个月,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每日1次,共6个月),给予异烟肼0.3 g 每日1次,乙胺丁醇0.75 g每日1次,利福平0.45 g每日1次,吡嗪酰胺0.5 g每日3次,链霉素0.75 g每日1次肌肉注射抗结核,头孢西丁2.0 g静脉滴注每8小时抗感染治疗并化痰、营养支持、降糖等治疗,症状好转,后于入院第8天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65.9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9.4μmol/L,不除外利福平致肝功能异常,停用利福平,加用熊去氧胆酸、多烯磷脂酰胆碱、谷胱甘肽护肝治疗,4天后(2013年9月6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WBC)6.37×109/L,红细胞(RBC)4.18×109/L,血红蛋白(Hb)132 g/L,血小板(Plt)352×109/L,肝肾功能、尿常规正常出院。

    作者:白大鹏;孔伟利;李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表达及缬沙坦的干预效应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s)表达,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 AT1-AAs表达阳性的 AC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未行介入治疗的 ACS患者87例和正常健康对照组60例,人工合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中 AT1-AAs表达阳性率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ACS患者分为2组:AT1-AAs阳性组及阴性组,组内随机给予缬沙坦或常规治疗10天,观察 MCP-1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①ACS组及正常对照组中 AT1-A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0%(40/87)和5.0%(3/60), ACS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CS组患者 MCP-1和 hsCRP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②治疗前,AT1-AAs阳性组 ACS患者 MCP-1和 hsCRP水平明显高于 AT1-AAs阴性组(P<0.01);AT1-AAs阳性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后,MCP-1和 hsCRP水平明显低于 AT1-AAs阳性常规治疗者(P <0.01),AT1-AAs阴性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后 MCP-1和 hsCRP水平较常规治疗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T1-AAs可能参与 ACS的发病过程,对 AT1-AAs阳性的 ACS患者给予 ARB药物治疗获益更大。

    作者:陈永清;张明旭;刘丽华;党涛;白志冬;王煜;杨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应用化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化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病(MDR-TB)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转阴率。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MDR-TB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强化期采用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利福喷汀、乙胺丁醇、吡嗪酰胺(5种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3个月,巩固期采用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利福喷汀3种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15个月。治疗过程中每月进行痰结核菌检查,并定期复查胸片、肝肾功能等。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轻度肝肾损伤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均自愈,未合用其他药物治疗。结论观察组化疗方案对于 MDR-TB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作者:王立伟;王子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脑钠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和脑钠肽(BNP)水平改变,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50例肺癌患者、30例其他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甲状腺激素及BN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三碘游离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癌症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 <0.05),并且 TT3、FT3水平随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增加而降低(均P<0.05)。血浆 BNP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P<0.01),在Ⅰ、Ⅱ、Ⅲ期患者中随分期增高而增高(P <0.05)。相关分析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BNP 水平分别与TT3、FT3水平呈负相关(r=-0.397、-0.303,均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及 BNP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相关,两者可能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进展。

    作者:赵静渝;张才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