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覃林珍;刘守江;王健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并终导致死亡。CD4+T淋巴细胞的逐渐丢失和持续的免疫系统活化是 HIV 感染的重要特征[1]。由于 HIV感染孕妇不断增加,国家卫生部提出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对经疾病控制中心(CDC)确诊的 HIV感染孕产妇提供相关咨询,HIV感染孕妇经过相关咨询后自愿选择是否继续妊娠,对放弃继续妊娠的孕妇给予合适方法终止妊娠,选择自愿继续妊娠的孕妇提供14周抗病毒、安全助产、人工喂养咨询的综合干预服务。有研究显示在新确认的3种不同亚型 HIV-1感染者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是不同的,以B亚型感染者为低,推测可能与 HIV-1感染途径和感染时间有关[2]。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南京市 HIV 感染孕妇收治的定点医院,现对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5年3月至2013年4月住院分娩的29例孕产妇及其所生的16例新生儿的临床治疗、妊娠结局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白淑芬;李萍;杨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 omega-3预防过敏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SCI、Cochrane Library)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并辅手工检索,检索时间截止至2013年5月,收集omega-3预防过敏性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 RevMan 5.1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 RCT,各试验间基线均可比。Meta分析结果显示:Omega-3与安慰剂对比预防过敏性疾病(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食物性过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研究间不良反应报道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omega-3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营养物质有其独特优势,但在 omega-3预防过敏性疾病方面无明显效果。
作者:靳佳欣;刘毅;熊海芮;赵晔;田金徽;杨克虎;王宝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近十几年来迅速攀至各大疾病之首[1],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我国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发病者约30%死亡,70%的生存者伴有偏瘫、失语、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等,不仅对个人造成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脑卒中防治任务十分艰巨[2-4]。因此,缺血性卒中筛查与防控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国民健康干预工程。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高危人群的发病率。实施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筛查及干预,正是重视并加强开展脑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具体体现。本研究以保定市2个银行系统职工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调查为基础,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规范化管理,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对该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亚丽;徐应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检测隐性结核感染者、活动性结核患者及健康人群白细胞介素(IL)-4和 IL-17 A水平。方法选择已确诊的活动性结核患者、隐性结核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且所有入组者均注射过卡介苗。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清中的IL-4和IL-17 A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隐性感染组比较,活动性结核组血清中的IL-4及IL-17 A水平明显降低:IL-4(1.85±1.43)μg/L、(1.77±1.16)μg/L和(0.85±0.94)μg/L(P<0.05);IL-17A(1.06±1.29)μg/L、(0.91±1.08)μg/L和(0.09±0.16)μg/L(P<0.01);但正常对照组与隐性感染组之间IL-4、IL-17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根据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产生 IL-4和 IL-17A的水平来区分活动性结核感染和隐性结核感染及健康人群。
作者:宋素景;舒景;马春会;吴江利;李丽华;周春英;范书平;宋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序惯性机械通气在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肺结核继发呼吸衰竭并接受有创通气(n=46,单纯有创通气治疗组)与序贯机械通气(n=23,序贯治疗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基本情况、血气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死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显著,序贯组有创通气时间为(8.3±5.2)天 vs (15.2±6.7)天,气道损伤8例 vs 28例,VAP发生率为26.1% vs 52.2%,死亡2例 vs 14例(P<0.05)。但在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 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结核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过程中,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以降低有创通气天数,气道损伤,VAP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张楠;刘秋月;韩芬;骆宝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活禽交易一直是中国民族特征的一部分。从小村庄到大城市,人们把不同的禽类集中在农贸市场一起销售。这是中国的饮食文化的核心。不幸的是,这个传统需要改变。2013年,一种新型的甲型流感病毒株 H7N9病毒,在中国引起144例感染,其中死亡47例。现在,全国正在经历第二波病毒的袭击,截止到2014年4月8日共有258确诊病例,99例死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肾性贫血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分别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 EPO 治疗和低通量血液透析联合EPO治疗,疗程1年,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6.4% vs 66.7%,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尿素氮(BUN)、血细胞比容(Hct)明显下降,分别为(2.1±0.5)mmol/L vs (1.1±0.2) mmol/L(P<0.01)及(152.6±119.1)% vs (38.8±17.2)%(P <0.01),而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多效蛋白(PTN)和血红蛋白(Hb)明显升高,分别为(100.6±3.8)mg/L vs (57.0±1.5)mg/L(P<0.05)及(31.1±0.5)g/L vs (18.7±0.5)g/L(P<0.01)。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 EPO治疗维持性肾性贫血临床效果好、安全高。
作者:高连彬;黄红丽;黎明;成亚珍;李媛;田勇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临床荟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第5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约5.5亿人口曾感染结核,每年新发生活动性肺结核110万~150万例,其中传染性肺结核65万例。耐药结核仍较严重,耐多药结核(MDR-TB)患者12万例,耐多药(MDR)率6.8%,广泛耐药(XDR)率2.1%。对结核病的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及控制耐药结核是降低结核发病率的有效措施。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潜伏性结核感染及结核耐药问题导致我国的结核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结核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包括细菌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早期正确的治疗、督导用药及耐药的尽早发现。对于 MDR-TB患者治疗期间,建议使用痰涂片和培养检查进行治疗监测。对耐药结核患者应及早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及快速结核菌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例PCNSL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经含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的方案或大剂量 MTX(3 g/m2)化疗4~5周期,每周期化疗期间给予2次腰椎穿刺+鞘内注射,疾病状态达到完全缓解,后进行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gh-dose chemotherapy with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DC/ASCT)巩固治疗。患者1预处理方案为美罗华联合卡氮芥+依托泊苷+阿糖胞苷+注射用美法仑(马法兰)(BEAM),患者2预处理方案为马利兰+噻替哌(TB)。患者1移植后给予腰椎穿刺+鞘注维持治疗,患者2未接受维持治疗。结果患者1移植后无事件生存4年;患者2移植后2年出现疾病复发,再次给予大剂量 MTX等治疗,疗效不佳,半年后死亡。结论 PCNSL 患者经大剂量MTX 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有机会获得长期无病生存;但PCNSL 预后差,好进行移植后维持治疗。
作者:陆晓林;朱海燕;靖彧;于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有症状组)100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无症状组)10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均进行四肢感觉、运动神经传导检测(NCS)和 SSR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异常比例高于运动神经,下肢神经损害的程度重于上肢(均P<0.05);四肢NCS正常的52例糖尿病患者中SSR异常率达67.3%(35/52)。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SSR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单独应用SSR检测的总异常率为81.5%,应用 NCS检测的总异常率为74.0%,两种检测技术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 SSR联合NCS检测的总异常率高达90.0%,有症状组、无症状组联合检测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NCS检测的异常率(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无症状早期即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均可受累,且以小纤维神经受累为主,随症状出现周围神经损害进一步加重。NCS是诊断 DPN的基本检查,将其与 SSR联合进行检测,能明显提高亚临床型DPN的早期检出率。
作者:张云茜;杨晓平;罗丽华;刘姚;王建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青岛市胸科医院住院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监测方案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监测,使用绝对浓度法对住院的1950例痰标本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的肺结核患者耐药性进行测定。结果1950例痰标本阳性肺结核患者中,全敏感1120例,耐药830例(42.5%)。其中原发耐药425例(51.2%),获得性耐药405例(48.7%)。在3年中各药原发耐药率分别为:异烟肼47.3%,利福平24.0%,链霉素41.4%,乙胺丁醇24.2%,对氨基水杨酸4.5%,阿米卡星0.7%,丙硫异烟胺5.6%,左氧氟沙星9.4%,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0.7%;在425例原发耐药病例中,单耐药结核病253例(59.5%);多耐药结核病101例(23.7%);耐多药结核病71例(16.4%)。结论青岛市胸科医院住院肺结核患者耐药现状仍十分严重,加强对全市结核防控工作管理,加大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监测,实现抗结核防治方案的统一管理,全程督导化疗势在必行。
作者:周伟杰;窦泽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和脑钠肽(BNP)水平改变,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50例肺癌患者、30例其他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甲状腺激素及BN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三碘游离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癌症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 <0.05),并且 TT3、FT3水平随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增加而降低(均P<0.05)。血浆 BNP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P<0.01),在Ⅰ、Ⅱ、Ⅲ期患者中随分期增高而增高(P <0.05)。相关分析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BNP 水平分别与TT3、FT3水平呈负相关(r=-0.397、-0.303,均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及 BNP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相关,两者可能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进展。
作者:赵静渝;张才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心理干预基础上同伴教育对糖尿病足(DF)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在住院治疗的DF患者进行评估,将伴有轻、中度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理干预组(A组)和心理干预+同伴教育组(B组)进行干预,为期12周,两组患者均给予 DF标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SDS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在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 SDS评分及 VAS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与 A组比较,B组 SDS评分和 VAS评分下降更明显(P<0.01或<0.05)。结论在相同药物治疗基础上,与单纯心理干预比较,在心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同伴教育可更显著地改善DF伴发抑郁情绪患者的 SDS评分及 VAS评分。
作者:李喜文;王鹏华;褚月颉;焦娇;冀笑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率逐年增高。现普遍认为,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其发生的基础。有研究显示,脂联素(APN)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但机制不明。且 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与CHD、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1]。本研究旨在探讨 APN、TNF-α及CRP与CHD相关性。
作者:任蓓;秦勤;李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恙虫病是由东方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皮肤黏膜溃疡或焦痂、局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常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为提高对恙虫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及治愈率,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来自大理地区的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
作者:张国丽;苏慧勇;杨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化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病(MDR-TB)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转阴率。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MDR-TB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强化期采用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利福喷汀、乙胺丁醇、吡嗪酰胺(5种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3个月,巩固期采用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利福喷汀3种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15个月。治疗过程中每月进行痰结核菌检查,并定期复查胸片、肝肾功能等。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轻度肝肾损伤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均自愈,未合用其他药物治疗。结论观察组化疗方案对于 MDR-TB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作者:王立伟;王子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入住 ICU的 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致病因素在肺损伤中的作用,将所入选患者分为肺内源性 ARDS(primarily from pulmonary diseases, ARDSp)和肺外源性 ARDS(primarily from extra-pulmonary diseases,ARDSexp);ARDSp患者62例,ARDSexp患者101例。根据 GCs的使用量各分为3组,分析 ARDSp及 ARDSexp应用 GCs 和未应用 GCs 患者的病情改善和病死率。结果 ARDSp及 ARDSexp患者各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相当(P>0.05)。GCs治疗<30 mg/d组与≥30 mg/d组比较,病情改善时间和呼吸机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1),病死率也略低(P>0.05);GCs治疗<30 mg/d组与非 GCs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mg/d组与非 GCs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DS患者总体病死率23.3%(38/163),其中使用 GCs治疗组病死率22.8%(34/149),未使用 GCs治疗组病死率28.6%(4/14)(P >0.05)。结论低剂量(<30 mg/d)、早期应用(24 h内)、长期疗程(>7 d)的GCs,可及时遏制炎性介质的“瀑布样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
作者:常荣天;尚德民;蒋嘉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体内氧自由基代谢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了解高原缺氧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海拔在3500 m以上地区的某部官兵,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者65例,正常对照组66例,均进行血清 SOD、GSH-Px活性及 MDA含量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P <0.01),MDA含量显著增多(P<0.01)。结论高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自由基代谢失衡,可能与高原缺氧、抗氧化剂 SOD、GSH-Px等消耗有关,高原缺氧也是造成肝组织细胞损伤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万顺梅;吴永胜;朱平;李婉珺;万平新;杨伟捷;潘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男,30岁,主因“间断发热伴咳嗽10余天,加重1天”于2013年8月27日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5年,8个月前初次确诊菌阳肺结核,坚持“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规律抗结核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5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腹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胸部 CT:两肺结核伴感染,右上肺空洞形成。痰结核菌涂片(++);诊断:①继发性肺结核右上中涂(+)培(未)复治;②肺炎;③2型糖尿病,拟定标准化复治方案(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每日1次,共2个月,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每日1次,共6个月),给予异烟肼0.3 g 每日1次,乙胺丁醇0.75 g每日1次,利福平0.45 g每日1次,吡嗪酰胺0.5 g每日3次,链霉素0.75 g每日1次肌肉注射抗结核,头孢西丁2.0 g静脉滴注每8小时抗感染治疗并化痰、营养支持、降糖等治疗,症状好转,后于入院第8天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65.9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9.4μmol/L,不除外利福平致肝功能异常,停用利福平,加用熊去氧胆酸、多烯磷脂酰胆碱、谷胱甘肽护肝治疗,4天后(2013年9月6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WBC)6.37×109/L,红细胞(RBC)4.18×109/L,血红蛋白(Hb)132 g/L,血小板(Plt)352×109/L,肝肾功能、尿常规正常出院。
作者:白大鹏;孔伟利;李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