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孕妇29例治疗及妊娠结局

白淑芬;李萍;杨立新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妊娠, 感染
摘要: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并终导致死亡。CD4+T淋巴细胞的逐渐丢失和持续的免疫系统活化是 HIV 感染的重要特征[1]。由于 HIV感染孕妇不断增加,国家卫生部提出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对经疾病控制中心(CDC)确诊的 HIV感染孕产妇提供相关咨询,HIV感染孕妇经过相关咨询后自愿选择是否继续妊娠,对放弃继续妊娠的孕妇给予合适方法终止妊娠,选择自愿继续妊娠的孕妇提供14周抗病毒、安全助产、人工喂养咨询的综合干预服务。有研究显示在新确认的3种不同亚型 HIV-1感染者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是不同的,以B亚型感染者为低,推测可能与 HIV-1感染途径和感染时间有关[2]。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南京市 HIV 感染孕妇收治的定点医院,现对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5年3月至2013年4月住院分娩的29例孕产妇及其所生的16例新生儿的临床治疗、妊娠结局情况报道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率逐年增高。现普遍认为,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其发生的基础。有研究显示,脂联素(APN)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但机制不明。且 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与CHD、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1]。本研究旨在探讨 APN、TNF-α及CRP与CHD相关性。

    作者:任蓓;秦勤;李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青岛市胸科医院2010~2012年痰标本阳性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青岛市胸科医院住院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监测方案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监测,使用绝对浓度法对住院的1950例痰标本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的肺结核患者耐药性进行测定。结果1950例痰标本阳性肺结核患者中,全敏感1120例,耐药830例(42.5%)。其中原发耐药425例(51.2%),获得性耐药405例(48.7%)。在3年中各药原发耐药率分别为:异烟肼47.3%,利福平24.0%,链霉素41.4%,乙胺丁醇24.2%,对氨基水杨酸4.5%,阿米卡星0.7%,丙硫异烟胺5.6%,左氧氟沙星9.4%,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0.7%;在425例原发耐药病例中,单耐药结核病253例(59.5%);多耐药结核病101例(23.7%);耐多药结核病71例(16.4%)。结论青岛市胸科医院住院肺结核患者耐药现状仍十分严重,加强对全市结核防控工作管理,加大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监测,实现抗结核防治方案的统一管理,全程督导化疗势在必行。

    作者:周伟杰;窦泽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氧自由基代谢在高原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高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体内氧自由基代谢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了解高原缺氧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海拔在3500 m以上地区的某部官兵,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者65例,正常对照组66例,均进行血清 SOD、GSH-Px活性及 MDA含量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P <0.01),MDA含量显著增多(P<0.01)。结论高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自由基代谢失衡,可能与高原缺氧、抗氧化剂 SOD、GSH-Px等消耗有关,高原缺氧也是造成肝组织细胞损伤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万顺梅;吴永胜;朱平;李婉珺;万平新;杨伟捷;潘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7种实验方法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估直接涂片法、浓集涂片法、结核分枝杆菌罗氏培养法、BACTEC MGIT960系统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扩增法、结核分枝杆菌 IgG抗体检测等7种方法对临床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72例肺结核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的痰标本用7种结核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672例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直接涂片法17.0%(115/676)、浓集涂片法25.6%(173/676)、改良罗氏培养法32.2%(218/676)、BACTEC MGIT960系统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法45.7%(309/676)、实时荧光定量 PCR 90.1%(609/676)、SAT 扩增法96.4%(652/676)、结核分枝杆菌 IgG 抗体检测法65.4%(442/676)。对照组只有荧光PCR法和结核抗体法检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1%、12.9%。涂阴标本经罗氏培养法+结核抗体法+SAT法联合检出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测方法。结论涂片法操作简便、快速和价格便宜,但阳性率低,在长时期内其依然是基层医院诊断结核病的主要检测手段;结核分支杆菌培养能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仍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但周期长;结核抗体法方便,简单,仍是结核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不能区分感染与发病;荧光PCR扩增法快速,灵敏,有较好诊断价值,但设备昂贵,技术要求高,易污染;SAT法快速,灵敏,要求较荧光 PCR扩增法低,可以辅助诊断结核病。同时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率,并满足不同临床需要。

    作者:白广红;朱蕾;高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舍曲林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舍曲林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控制血压;治疗组给予氨氯地平控制血压的同时给予舍曲林(50 mg早晨顿服)持续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血压的变化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结果4周后治疗组收缩压低于治疗前,(133.05±13.27)mmHg vs (166.80±16.82)mmHg,舒张压也低于治疗前(82.75±8.47)mmHg vs (94.25±7.82)mmHg(均P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5% vs 57.5%,P <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SAS评分(32.63±4.35)分 vs (21.78±4.91)分和 SDS评分(37.7±9.75)分 vs (34.45±6.70)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舍曲林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马晓英;赵晓玲;马建华;杨阳;钦佩;方宁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应用化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化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病(MDR-TB)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转阴率。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MDR-TB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强化期采用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利福喷汀、乙胺丁醇、吡嗪酰胺(5种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3个月,巩固期采用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利福喷汀3种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15个月。治疗过程中每月进行痰结核菌检查,并定期复查胸片、肝肾功能等。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轻度肝肾损伤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均自愈,未合用其他药物治疗。结论观察组化疗方案对于 MDR-TB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作者:王立伟;王子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孕妇29例治疗及妊娠结局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并终导致死亡。CD4+T淋巴细胞的逐渐丢失和持续的免疫系统活化是 HIV 感染的重要特征[1]。由于 HIV感染孕妇不断增加,国家卫生部提出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对经疾病控制中心(CDC)确诊的 HIV感染孕产妇提供相关咨询,HIV感染孕妇经过相关咨询后自愿选择是否继续妊娠,对放弃继续妊娠的孕妇给予合适方法终止妊娠,选择自愿继续妊娠的孕妇提供14周抗病毒、安全助产、人工喂养咨询的综合干预服务。有研究显示在新确认的3种不同亚型 HIV-1感染者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是不同的,以B亚型感染者为低,推测可能与 HIV-1感染途径和感染时间有关[2]。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南京市 HIV 感染孕妇收治的定点医院,现对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5年3月至2013年4月住院分娩的29例孕产妇及其所生的16例新生儿的临床治疗、妊娠结局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白淑芬;李萍;杨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3例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一种原发于心肌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和左心室流出道(LVOT)狭窄,致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显著增大,引起梗阻症状为特征的心肌病。临床症状多伴有劳力性心绞痛、呼吸困难,在部分患者中导致进展性心力衰竭和猝死[1]。研究显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AM)能够显著降低 HOCM 患者跨LVOTPG,缓解患者症状[2-4],但对高海拔地区H OCM患者 PTSAM 的治疗鲜有报道,我院应用PTSMA,治疗来自高原(3000 m 以上)地区症状严重的 H OCM患者3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990~2010年中国结核患病率下降超一半

    1990~2010年,中国的结核患病率降低了一半以上,从170/10万降到59/10万。这个无与伦比的成功得益于一个规模庞大的督导短程化疗(DOTS)策略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这个策略仅覆盖了一半人口,到2000年后覆盖了整个国家。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宇教授等在The Lancet发表了这个为期20年的全国调查数据分析结果。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减剂量去甲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方案诱导缓解老年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累及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白血病细胞克隆性生长导致骨髓正常造血功能丧失为其特征表现。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老年 AML患者越来越多,由于老年患者机体状态欠佳、器官功能减退、基础疾病较多等因素,难以耐受标准诱导方案治疗,如何使这部分患者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我院根据患者情况,应用减剂量去甲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海燕;陈焯文;邓善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序惯性机械通气在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肺结核继发呼吸衰竭并接受有创通气(n=46,单纯有创通气治疗组)与序贯机械通气(n=23,序贯治疗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基本情况、血气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死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显著,序贯组有创通气时间为(8.3±5.2)天 vs (15.2±6.7)天,气道损伤8例 vs 28例,VAP发生率为26.1% vs 52.2%,死亡2例 vs 14例(P<0.05)。但在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 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结核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过程中,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以降低有创通气天数,气道损伤,VAP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张楠;刘秋月;韩芬;骆宝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板式抗结核组合药物不良反应调查

    目的:调查板式抗结核组合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淮安市结核病防治机构收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707例,均采用板式抗结核组合药物治疗,用药后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研究对象服药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分成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资料,对比两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有无并发症、初复治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采用板式抗结核组合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肝功能损害、皮肤过敏、关节疼痛等,发生率为33.0%(233/707)。80.7%(188/233)的不良反应发生在治疗强化期,与未发生不良反应组相比,发生不良反应组年龄较大、体质量较轻、并发症患者比例较大(P<0.05)。结论板式抗结核组合药物治疗肺结核在起到良好的抗结核疗效,同时不良反应也较多,尤其是在抗结核治疗的强化期。患者年龄、体质量及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治疗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金韬;吴红辉;王仪;张远涛;丁守华;谢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87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是由东方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皮肤黏膜溃疡或焦痂、局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常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为提高对恙虫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及治愈率,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来自大理地区的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

    作者:张国丽;苏慧勇;杨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糖尿病足截肢患者坐骨神经中的表达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d,DF)是由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患者从皮肤到骨与关节各层组织均可受累,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以发生局部或全足坏疽,需要截肢。DF处理不当会导致病情急转直下,严重致残,甚至死亡。目前对 DF人体组织神经病变病理学的研究甚少,多来源于动物实验,我们留取截肢肢体坐骨神经,观察坐骨神经雪旺细胞(SCs)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在不同病程患者的表达,从而为 IGF-1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的关系提供进一步的依据。

    作者:马朋朋;李伟;张春林;宗治国;苏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血气分析与预后

    机械通气和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基本和主要的两个支持治疗措施,然而在进行机械通气、药物及其他治疗措施过程中也常会发生各种继发性的酸碱平衡紊乱[1-2]。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ICU重症患者的临床和血气资料,探讨重症ICU患者可能出现的酸碱代谢失衡,为更好地进行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金正贤;岳彩红;张延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荟萃2014年作者样刊温馨提示

    作者:《临床荟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血清瘦素、N-端脑钠肽前体与超声心动图的变化

    目的:探讨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血清瘦素、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及二者与超声心动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女性乳腺癌术后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患者50例,在化疗前、第1疗程结束、第2疗程结束及第4疗程结束监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 NT-proBNP变化,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瘦素、NT-proBNP与超声心动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应用蒽环类药物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瘦素及 NT-proB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LVEF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瘦素及 NT-proBNP与 LVEF呈负相关(分别为r=-0.285、-0.342,均P <0.05)。结论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随化疗周期的延长血清瘦素水平及 NT-proBNP逐渐升高。血清瘦素水平及 NT-proBNP与超声心动图中 LVEF显著相关,在诊断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宁;孔雁;姚铁柱;郑金秀;刘宇;孙芳毅;冯和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皮肤交感反应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有症状组)100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无症状组)10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均进行四肢感觉、运动神经传导检测(NCS)和 SSR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异常比例高于运动神经,下肢神经损害的程度重于上肢(均P<0.05);四肢NCS正常的52例糖尿病患者中SSR异常率达67.3%(35/52)。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SSR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单独应用SSR检测的总异常率为81.5%,应用 NCS检测的总异常率为74.0%,两种检测技术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 SSR联合NCS检测的总异常率高达90.0%,有症状组、无症状组联合检测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NCS检测的异常率(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无症状早期即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均可受累,且以小纤维神经受累为主,随症状出现周围神经损害进一步加重。NCS是诊断 DPN的基本检查,将其与 SSR联合进行检测,能明显提高亚临床型DPN的早期检出率。

    作者:张云茜;杨晓平;罗丽华;刘姚;王建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后残余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及疗效评价

    目的:对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后残余肺动脉瓣狭窄进行经皮球囊成形术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6例患者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年龄1~23岁,平均(7.8±6.3)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瓣跨瓣峰值收缩压差为(81.83±23.17)mmHg(55~130 mmHg)。术后24小时、6个月及1年行超声心动图、X线平片及心电图进行随访。结果14例使用聚乙烯球囊导管进行扩张,2例使用 Inoue球囊导管,球囊平均直径(19.58±4.03)mm;扩张后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差由(80.50±27.49)mmHg降至(46.25±29.19)mm(P<0.01),4例(25.0%)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差仍大于50 mmHg。随访中肺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与术后早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法乐四联症术后75.0%残余肺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有效降低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差,从而避免二次手术。

    作者:张戈军;凌坚;蒋世良;徐仲英;赵世华;郑宏;宋会军;金敬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低并肝功能异常1例

    患者,男,30岁,主因“间断发热伴咳嗽10余天,加重1天”于2013年8月27日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5年,8个月前初次确诊菌阳肺结核,坚持“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规律抗结核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5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腹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胸部 CT:两肺结核伴感染,右上肺空洞形成。痰结核菌涂片(++);诊断:①继发性肺结核右上中涂(+)培(未)复治;②肺炎;③2型糖尿病,拟定标准化复治方案(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每日1次,共2个月,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每日1次,共6个月),给予异烟肼0.3 g 每日1次,乙胺丁醇0.75 g每日1次,利福平0.45 g每日1次,吡嗪酰胺0.5 g每日3次,链霉素0.75 g每日1次肌肉注射抗结核,头孢西丁2.0 g静脉滴注每8小时抗感染治疗并化痰、营养支持、降糖等治疗,症状好转,后于入院第8天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65.9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9.4μmol/L,不除外利福平致肝功能异常,停用利福平,加用熊去氧胆酸、多烯磷脂酰胆碱、谷胱甘肽护肝治疗,4天后(2013年9月6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WBC)6.37×109/L,红细胞(RBC)4.18×109/L,血红蛋白(Hb)132 g/L,血小板(Plt)352×109/L,肝肾功能、尿常规正常出院。

    作者:白大鹏;孔伟利;李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