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荟萃2014年作者样刊温馨提示

《临床荟萃》

关键词:
摘要: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PTE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研究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检测60例胸外科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PTEN的表达水平。分析 PTE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分化、转移中的作用。结果 PTEN在正常食管组织(2.01±0.07)、癌旁组织(1.50±0.10)、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0.89±0.08)中的表达逐渐降低(P <0.01)。PTEN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0.87±0.08)的表达比在无淋巴结转移(0.94±0.07)的表达低;PTEN在高分化(0.91±0.06)、中分化(0.90±0.07)、低分化(0.85±0.10)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降低,PTEN在浸润深(0.88±0.08)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比浸润浅(0.93±0.07)的表达低(P<0.05或<0.01)。在<60岁组与≥60岁组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基因的丢失或突变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生长、分化和浸润转移相关。

    作者:贾慧琼;冷雪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7种实验方法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估直接涂片法、浓集涂片法、结核分枝杆菌罗氏培养法、BACTEC MGIT960系统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扩增法、结核分枝杆菌 IgG抗体检测等7种方法对临床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72例肺结核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的痰标本用7种结核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672例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直接涂片法17.0%(115/676)、浓集涂片法25.6%(173/676)、改良罗氏培养法32.2%(218/676)、BACTEC MGIT960系统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法45.7%(309/676)、实时荧光定量 PCR 90.1%(609/676)、SAT 扩增法96.4%(652/676)、结核分枝杆菌 IgG 抗体检测法65.4%(442/676)。对照组只有荧光PCR法和结核抗体法检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1%、12.9%。涂阴标本经罗氏培养法+结核抗体法+SAT法联合检出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测方法。结论涂片法操作简便、快速和价格便宜,但阳性率低,在长时期内其依然是基层医院诊断结核病的主要检测手段;结核分支杆菌培养能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仍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但周期长;结核抗体法方便,简单,仍是结核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不能区分感染与发病;荧光PCR扩增法快速,灵敏,有较好诊断价值,但设备昂贵,技术要求高,易污染;SAT法快速,灵敏,要求较荧光 PCR扩增法低,可以辅助诊断结核病。同时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率,并满足不同临床需要。

    作者:白广红;朱蕾;高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应用化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化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病(MDR-TB)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转阴率。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MDR-TB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强化期采用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利福喷汀、乙胺丁醇、吡嗪酰胺(5种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3个月,巩固期采用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利福喷汀3种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15个月。治疗过程中每月进行痰结核菌检查,并定期复查胸片、肝肾功能等。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轻度肝肾损伤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均自愈,未合用其他药物治疗。结论观察组化疗方案对于 MDR-TB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作者:王立伟;王子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孕妇29例治疗及妊娠结局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并终导致死亡。CD4+T淋巴细胞的逐渐丢失和持续的免疫系统活化是 HIV 感染的重要特征[1]。由于 HIV感染孕妇不断增加,国家卫生部提出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对经疾病控制中心(CDC)确诊的 HIV感染孕产妇提供相关咨询,HIV感染孕妇经过相关咨询后自愿选择是否继续妊娠,对放弃继续妊娠的孕妇给予合适方法终止妊娠,选择自愿继续妊娠的孕妇提供14周抗病毒、安全助产、人工喂养咨询的综合干预服务。有研究显示在新确认的3种不同亚型 HIV-1感染者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是不同的,以B亚型感染者为低,推测可能与 HIV-1感染途径和感染时间有关[2]。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南京市 HIV 感染孕妇收治的定点医院,现对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5年3月至2013年4月住院分娩的29例孕产妇及其所生的16例新生儿的临床治疗、妊娠结局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白淑芬;李萍;杨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占位性病变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上消化道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以122例在电子胃镜及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检查后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或外科手术(后统称为手术)的上消化道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3例患者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FNA)。将电子胃镜与 EUS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122例 EUS(部分结合 FNA)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91.8%(112/122),33例 EUS-FNA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96.9%(32/33),电子胃镜检查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77.2%(71/92)。与电子内镜诊断符合率相比,EUS有明显优势。结论 EUS能满意的对上消化道占位性病变进行初步定性诊断,结合 FNA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纪璘;严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例PCNSL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经含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的方案或大剂量 MTX(3 g/m2)化疗4~5周期,每周期化疗期间给予2次腰椎穿刺+鞘内注射,疾病状态达到完全缓解,后进行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gh-dose chemotherapy with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DC/ASCT)巩固治疗。患者1预处理方案为美罗华联合卡氮芥+依托泊苷+阿糖胞苷+注射用美法仑(马法兰)(BEAM),患者2预处理方案为马利兰+噻替哌(TB)。患者1移植后给予腰椎穿刺+鞘注维持治疗,患者2未接受维持治疗。结果患者1移植后无事件生存4年;患者2移植后2年出现疾病复发,再次给予大剂量 MTX等治疗,疗效不佳,半年后死亡。结论 PCNSL 患者经大剂量MTX 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有机会获得长期无病生存;但PCNSL 预后差,好进行移植后维持治疗。

    作者:陆晓林;朱海燕;靖彧;于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间充质干细胞用于耐药结核安全性良好

    多药耐药(MDR)和广泛耐药(XDR)结核病,常常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及治疗效果不佳相关。对于此类结核病,人们迫切需要能有新的治疗选择。此前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辅助治疗,可以将患者机体内的慢性炎症转化为有益的免疫反应,并进而改善其临床预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Omega-3预防过敏性疾病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 omega-3预防过敏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SCI、Cochrane Library)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并辅手工检索,检索时间截止至2013年5月,收集omega-3预防过敏性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 RevMan 5.1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 RCT,各试验间基线均可比。Meta分析结果显示:Omega-3与安慰剂对比预防过敏性疾病(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食物性过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研究间不良反应报道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omega-3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营养物质有其独特优势,但在 omega-3预防过敏性疾病方面无明显效果。

    作者:靳佳欣;刘毅;熊海芮;赵晔;田金徽;杨克虎;王宝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87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是由东方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皮肤黏膜溃疡或焦痂、局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常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为提高对恙虫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及治愈率,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来自大理地区的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

    作者:张国丽;苏慧勇;杨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替米沙坦、贝那普利及非洛地平对冠心病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比较冠心病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在他汀和阿司匹林等治疗降脂达标的基础上分别加用替米沙坦、贝那普利或非洛地平能否进一步获益。方法将伴有1级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162例,随机分为3组:非洛地平组(n=51),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每日1次;贝那普利组(n=51),贝那普利10 mg每日1次;替米沙坦组(n=51),替米沙坦80 mg 每日1次。连续治疗6个月后,检测降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观察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 ET-1、NO、hsCRP、IL-6及 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洛地平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ET-1下降(P <0.05),NO 上升(P <0.05),hsCRP、IL-6及 MMP-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普利组、替米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ET-1下降及 NO上升更为显著(P<0.01),且优于非洛地平组(P<0.05)。hsCRP、IL-6和 MMP-9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替米沙坦组各项炎症指标的下降优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冠心病伴轻度高血压患者在降脂达标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或替米沙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优于非洛地平,替米沙坦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优于贝那普利,可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

    作者:潘海燕;顾勇;于小红;景宏美;潘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异烟肼预防性治疗可降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患者发生结核病的风险

    虽然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减少结核病的风险,但结核病还是多见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来自英国和南非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 HIV-1感染者中,异烟肼预防性治疗可以降低患者发生结核病的风险。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4年5月14日的The Lancet。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血清瘦素、N-端脑钠肽前体与超声心动图的变化

    目的:探讨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血清瘦素、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及二者与超声心动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女性乳腺癌术后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患者50例,在化疗前、第1疗程结束、第2疗程结束及第4疗程结束监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 NT-proBNP变化,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瘦素、NT-proBNP与超声心动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应用蒽环类药物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瘦素及 NT-proB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LVEF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瘦素及 NT-proBNP与 LVEF呈负相关(分别为r=-0.285、-0.342,均P <0.05)。结论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随化疗周期的延长血清瘦素水平及 NT-proBNP逐渐升高。血清瘦素水平及 NT-proBNP与超声心动图中 LVEF显著相关,在诊断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宁;孔雁;姚铁柱;郑金秀;刘宇;孙芳毅;冯和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神经外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和高危因素分析

    神经外科是院内感染发病率较高的科室,而下呼吸道又是主要感染部位。一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增加病死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外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5例,旨在探讨我院神经外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而研究预防和控制措施。

    作者:金淑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肾性贫血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肾性贫血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分别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 EPO 治疗和低通量血液透析联合EPO治疗,疗程1年,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6.4% vs 66.7%,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尿素氮(BUN)、血细胞比容(Hct)明显下降,分别为(2.1±0.5)mmol/L vs (1.1±0.2) mmol/L(P<0.01)及(152.6±119.1)% vs (38.8±17.2)%(P <0.01),而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多效蛋白(PTN)和血红蛋白(Hb)明显升高,分别为(100.6±3.8)mg/L vs (57.0±1.5)mg/L(P<0.05)及(31.1±0.5)g/L vs (18.7±0.5)g/L(P<0.01)。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 EPO治疗维持性肾性贫血临床效果好、安全高。

    作者:高连彬;黄红丽;黎明;成亚珍;李媛;田勇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住院的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组患者178例,卒中未合并肺炎组患者15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吸烟史、营养状况),卒中类型、严重程度(意识水平、吞咽障碍、肢体反应)、生化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相关结果再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125),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 =1.86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OR=1.416),吞咽困难(OR=1.686),完全卧床(OR =2.008),合并高血糖(OR =1.123),低蛋白血症(OR=1.452),高皮质醇水平(OR=1.033),是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存在多种高危因素,需要早期发现和预防。

    作者:陆媛;梁兴伦;陈缵珅;周文锐;夏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表达及缬沙坦的干预效应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s)表达,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 AT1-AAs表达阳性的 AC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未行介入治疗的 ACS患者87例和正常健康对照组60例,人工合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中 AT1-AAs表达阳性率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ACS患者分为2组:AT1-AAs阳性组及阴性组,组内随机给予缬沙坦或常规治疗10天,观察 MCP-1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①ACS组及正常对照组中 AT1-A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0%(40/87)和5.0%(3/60), ACS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CS组患者 MCP-1和 hsCRP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②治疗前,AT1-AAs阳性组 ACS患者 MCP-1和 hsCRP水平明显高于 AT1-AAs阴性组(P<0.01);AT1-AAs阳性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后,MCP-1和 hsCRP水平明显低于 AT1-AAs阳性常规治疗者(P <0.01),AT1-AAs阴性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后 MCP-1和 hsCRP水平较常规治疗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T1-AAs可能参与 ACS的发病过程,对 AT1-AAs阳性的 ACS患者给予 ARB药物治疗获益更大。

    作者:陈永清;张明旭;刘丽华;党涛;白志冬;王煜;杨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率逐年增高。现普遍认为,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其发生的基础。有研究显示,脂联素(APN)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但机制不明。且 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与CHD、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1]。本研究旨在探讨 APN、TNF-α及CRP与CHD相关性。

    作者:任蓓;秦勤;李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巨块型肝癌超声检查漏诊1例

    患者,男,45岁,于2013年12月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自我感觉无明显不适;化验提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腹部超声示: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不均匀,肝门部门静脉主干及其右支管径增宽,管腔内可见偏强回声充填,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提示门静脉内实性回声(血栓?癌栓?),肝硬化。CT增强示:肝右叶可见一类圆形稍低密度区大小约15 cm×10 cm,边界不清;动脉期:肝右叶病变呈不均匀明显强化,中心呈斑片状低密度影,静脉期及平滑期:病灶强化明显减低,强化程度低于肝实质,门静脉右支内可见低密度影。诊断:肝右叶占位,考虑巨块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低分化肝细胞肝癌。

    作者:孔丹丹;李烨;赵洪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荟萃2014年作者样刊温馨提示

    作者:《临床荟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肺结核病的诊断和控制耐药结核的新思维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第5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约5.5亿人口曾感染结核,每年新发生活动性肺结核110万~150万例,其中传染性肺结核65万例。耐药结核仍较严重,耐多药结核(MDR-TB)患者12万例,耐多药(MDR)率6.8%,广泛耐药(XDR)率2.1%。对结核病的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及控制耐药结核是降低结核发病率的有效措施。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潜伏性结核感染及结核耐药问题导致我国的结核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结核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包括细菌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早期正确的治疗、督导用药及耐药的尽早发现。对于 MDR-TB患者治疗期间,建议使用痰涂片和培养检查进行治疗监测。对耐药结核患者应及早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及快速结核菌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