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明;田英平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调查我院2013年送检的中段尿培养结果及药敏状况,以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 VITEK 2 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和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233份中段尿标本中,检出病原菌421株,阳性率为34.1%,以细菌为主占79.8%(336/421),真菌占20.2%(85/421)。大肠埃希菌为中段尿感染常见菌占35.9%(151/421),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药物耐药性很高,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较好,革兰阳性菌中以肠球菌为主,主要为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敏感,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及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及四环素耐药率较高,真菌感染亦不容忽视。结论尿培养分离的病原菌种类较多,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尿培养监测,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金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并伴有残疾率和病死率都较高的血管性疾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给生素 D(VD)对预防2型糖尿病(T2DM)有一定的作用,并且是维持正常的胰岛素分泌和糖耐量所必需的物质,VD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帅;乔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女,76岁,体质量70 kg,2011年6月8日早晨因发热、咳嗽在我院感染科发热门诊就诊。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无其他疾病史。查体:体温38.2℃,血压120/82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5次/min,呼吸19次/min。血常规:白细胞(WBC)13.7×109/L,中性粒细胞0.85。胸部 X线片检查左下肺见片状浸润影。诊断为肺炎,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拜复乐,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4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无其他合并用药。患者静脉滴注约20分钟(滴完约药量的1/5),出现胸闷、周身不适、皮肤瘙痒,测血压110/60 mmHg,心率92次/min,呼吸21次/min,查体见周身散在的荨麻疹,搔抓后成高出皮面的条索状,立即停止滴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更换输液器并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维生素C 2.0静脉滴注,平躺吸氧,并给予盐酸异丙嗪(非那根)25 mg,肌肉注射。因胸闷明显,心电图见Ⅱ、Ⅲ、aVF 及 V1、V2、V3导联 ST 段压低>0.05 mV,急查心肌酶、肌钙蛋白(cTn)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约20分钟后皮疹渐消退,症状消失。检验回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均正常范围,血 ALT、AST、TBIL、乳酸脱氢酶(LDH)均不同程度升高,分别为73 U/L、AST 37 U/L、总胆红素(TBIL )23.6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8.3μmol/L、LDH 249 U/L,未给予任何护肝药物治疗,1天后复查 ALT、AST、TBIL均恢复正常。
作者:段淑红;秋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探讨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Klotho调节轴与血管内皮功能表达因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关系。方法收集确诊为 ESRD并规律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患者50例,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组30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Klotho蛋白、FGF23以及血管内皮功能表达因子 NO、ET-1的表达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血清Klotho蛋白浓度分别为(59.1±21.1)U/L、(66.0±27.9)U/L,较正常对照组(107.6±17.2)U/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血液透析组的 FGF23、NO、ET-1的表达分别为(1025.8±963.4)ng/L、(114.4±20.9)μmol/L、(107.5±16.9)ng/L;腹膜透析组 FGF23、NO、ET-1的表达分别为(987.6±834.2)ng/L、(123.5±19.7)μmol/L、(96.5±19.1)ng/L,较正常对照组(26.6±14.4)ng/L、(38.7±17.8)μmol/L、(40.7±19.0)ng/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SRD患者血清Klotho蛋白与FGF23、ET-1呈负相关,与 NO 无相关性;FGF23与 ET-1呈正相关,与 NO 无相关性。结论 ESRD 患者存在血清FGF23、Klotho蛋白浓度的改变,且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有关。
作者:李旻;周华;周萃星;杨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胞内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 T 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是高度异质性的群体,根据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分化抗原的不同,分为 CD4+ T 细胞和CD8+ T 细胞。1986年 Mosmann 等[1]根据小鼠的CD4+ T 细胞克隆产生细胞因子类型的不同,将CD4+ T细胞分为T辅助性(Th1)和Th2两种类型,随后 Romagnani 等[2]证实体内存在相应的 Th1和Th2亚群。以表达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为主的Th1群细胞,可以增强杀伤细胞的毒性作用,激发迟发型超敏反应,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在抗结核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胞外细胞因子的检测,可确切反应细胞因子的表达状态,本研究通过检测结核患者、隐性结核杆菌感染者及健康人群的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 IL-2的水平,借以筛选隐性感染者,进行早期治疗和防护。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宋素景;马春会;舒景;吴江利;李丽华;周春英;范书平;宋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探讨对比剂的两种注药流速以及扫描延迟时间对肾动脉 CT 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300例行肾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影像学资料,其中150例按对比剂注药流速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分别以4.5 ml/s以及5.0 ml/s的注药流速进行扫描,分析比较两组图像质量。150例按扫描延迟时间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以20 s、25 s及30 s不同的扫描延迟时间进行扫描,并分析比较3组图像质量。结果对比剂注药流速5.0 ml/s组的肾动脉及各级分支的显示级别明显高于4.5 ml/s组(P<0.05),CTA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87±0.177)分和(3.885±0.189)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延迟时间为20 s 时肾动脉及各级分支显示级别明显高于25 s及30 s两组(P<0.05),CTA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740±0.123)分、(4.065±0.119)分和(4.072±0.076)分,优于延迟时间为25 s、30 s(P<0.05)。结论对比剂两种注药流速以及扫描延迟时间均可影响肾动脉CTA图像质量,采用较快注药流速结合佳扫描延迟时间能获得优质的肾动脉及各级分支CTA图像。
作者:陈伟彬;冯莉;宫凤玲;张惠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至少48小时以后或气管插管拔管48小时以内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重症监护病房(ICU )中常见的院内感染并发症[1]。众所周知,危重患者合并 VAP 病死率增加, ICU停留时间更长,花费更高。因此,预防 VAP 发生显得尤其重要。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活动是通过同一工作场所工作相关的个人自发组织成为一个小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集思广益,共同参与现场管理,并且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进,进而取得工作实效的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近年来,这项活动在医疗护理领域被广泛推广和使用[2-4]。本研究将 QCC 活动应用于ICU日常医护实践管理活动中,以便达到降低综合ICU中VAP发生率的目的。
作者:李喜元;尹吉东;王东信;李灯凯;马加贵;张晶;佟静;路坤;刘目群;周莹;申小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静脉回流受阻的一组血管疾病,病因复杂,发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容易漏诊、误诊。我科曾有1例因合并乳突炎初怀疑为脑脓肿,而终确诊为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楠;王赞;林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是一种与高密度脂蛋白相关性酯酶,具有芳香酯酶、内酯酶活性及水解有机磷化合物等作用。PON1可以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以及抑制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从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作用。对氧磷酶1活性受到许多可变及不可变因素的影响。介绍 PON1生物化学特性、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及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作者:张亮;程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是儿科门诊常见病,儿童3个月中至少有3次不连续的腹痛发作,严重时日常活动中断,而在发作间歇期表现正常[1]。Telmesani 等[2]研究证实了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 RAP 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为进一步探讨RAP与 H p 感染的关系,现回顾本院474例RAP儿童 H p 感染检测的临床资料,并对 H p 阳性患儿根除 Hp 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志青;高静云;王树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半胱胺(cysteamine,CS)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 SH-SY5Y细胞毒性模型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 MPP+做为毒物建立 SH-SY5Y细胞损伤模型;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定量观察CS对 MPP+诱导的 SH-SY5Y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检测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细胞内活性氧(ROS);抗氧化物谷胱甘肽(GSH),探讨 CS 的保护机制。结果①CS 预处理细胞24小时后再给以MPP+处理 SY5Y细胞,CS 400μmol/L细胞存活率高。②CS 400μmol/L预处理细胞能够有效的降低 MPP+诱导的细胞内 ROS、MDA氧化应激指标。③CS 400μmol/L 预处理细胞能够显著地促进细胞内抗氧化剂 GSH 的增加。结论 CS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内 GSH 合成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孙林娟;徐胜利;周明;毛丽军;陈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参麦或黄芪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 DN 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 A组给予前列地尔和参麦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前列地尔和黄芪注射液。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oll样受体4(TLR4)水平变化。结果3组患者临床指标均得到明显地改善,其中治疗 A 及 B 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3.3%,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63.3%(均P<0.05)。3组患者血清中 IL-6、TNF-α和TLR4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 A和B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参麦或黄芪能有效地治疗DN,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周彬;周迎莉;付宇;石鹏;林为民;曹家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临床荟萃》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河北医科大学主办。读者对象为各级医院内科及相关医学科室医师。办刊宗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及时报道新技术、新方法,促进医学信息广泛交流。1投稿方式作者来稿时请使用电子邮件。本刊投稿专用信箱:kangwh2009@163.com,收到电子投稿后,将回复稿号。请作者在稿件上写清楚单位(包括科室),电子信箱及手机号码,注意查看邮箱。作者可在投稿1个月后,查询稿件审理情况。咨询电话:0311-86266845。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A型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筛选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并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主动脉阻断时间(P <0.01)、体外循环时间(P<0.05)、术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Ⅱ(APACHE Ⅱ)评分(P <0.05)、术后低氧合指数(P<0.01)、有创通气时间(P<0.01)、是否应用吗啡(P<0.05)在谵妄与非谵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的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动脉阻断时间(P<0.05)、术后低氧合指数(P<0.05)、有创通气时间(P<0.05)均是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谵妄延长住 ICU 时间,但对住院时间无影响。结论加强心理疏导,减少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改善术后氧合情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预防术后谵妄的发生,缩短住 ICU时间。
作者:孙芳;施乾坤;章淬;穆心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bifurcation lesion)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操作中具挑战性的病变之一[1],而分叉病变又分为真性分叉病变及非真性分叉病变,真性分叉病变是指主支血管(main vessel, MV)和分支血管(side branch,SB)开口存在大于50%的狭窄。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DES)治疗分叉病变仍是比较公认的方法,主支(main branch,MB)植入一枚支架是广泛采用的方法,与非分叉病变比较,分叉病变手术成功率较低,再狭窄发生率高,且存在“铲雪效应”,易导致 SB受累闭塞,特别是在 SB 开口出现夹层的情况下,交换导丝有时变得很困难甚至不可能。边支球囊保护技术占据SB开口部位空间,减少MV植入支架时斑块移位进入SB,避免 SB 闭塞,我们收集了21例患者24处真性分叉病变实行 SB 球囊保护技术,成功避免SB闭塞,初步探讨此技术在处理真性分叉病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作者:王满庆;马振晶;吉巧莲;刘胜全;黎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系统评价脑钠肽(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CNKI、CBM、VIP、万方等数据库,全面收集 BNP 与 COPD 的相关文献,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 RevMan 5.1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9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COPD患者 BNP 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 =0.82,95%CI =0.58~1.07,P <0.01),②COPD 合并肺心病稳定期患者与单纯COPD患者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38.32,95%CI =25.95~50.70,P <0.01)。③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稳定期与急性期 BN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131.96,95%CI =118.91~145.02,P <0.01)。④各级COPD患者之间B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 COPD患者病情加重,血浆中 BNP 呈升高趋势。BNP对COPD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吴艳军;徐秋芬;姚志刚;王浩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邯郸市中心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术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计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CTFC明显减少(31.4±5.8)帧 vs (22.9±7.3)帧(P<0.05),术后 TMPG 3级比例增高(87.5% vs 62.5%,P <0.05);观察组 LVEF 和 LVEDD 均好于对照组(58.62±7.13)% vs (45.38±5.28)%;(47.52±3.12)mm vs (57.56±2.68)mm(均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可显著增加老年 AM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王绍伟;胡宏英;贾永;侯爱军;冯强;范卫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观察液电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偏瘫肩痛(HSP)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两组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同时对 HSP 肩关节进行体外液电式冲击波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治愈率为60.0%(21/35),总有效率为91.4%(33/35),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4.3%(12/35),总有效率为71.4%(25/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分别为(5.91±1.70)分 vs (3.49±1.99)分、(5.80±1.47)分 vs (4.69±1.67)分 vs (24.86±9.08)分 vs (46.47±9.91)分、(26.91±9.70)分 vs (31.09±10.07)分,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液电式体外冲击波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 HSP的较好方法。
作者:魏智钧;欧阳颀;李华;侯艳丽;张秋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胃动素和胃泌素是重要的胃肠肽类激素,有研究显示两种激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观察强化降糖前后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变化,初步探讨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与胃肠激素的相互关系。
作者:吴会玲;娄侠;段立志;尚国爱;付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