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荟萃》投稿须知

关键词:临床荟萃, 电子投稿, 统计源期刊, 作者来稿, 咨询电话, 中国, 医学信息, 医科大学, 电子信箱, 手机号码, 科室, 科技论文, 核心期刊, 稿件, 读者对象, 电子邮件, 办刊宗旨, 新技术, 新方法, 邮箱
摘要:《临床荟萃》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河北医科大学主办。读者对象为各级医院内科及相关医学科室医师。办刊宗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及时报道新技术、新方法,促进医学信息广泛交流。1投稿方式作者来稿时请使用电子邮件。本刊投稿专用信箱:kangwh2009@163.com,收到电子投稿后,将回复稿号。请作者在稿件上写清楚单位(包括科室),电子信箱及手机号码,注意查看邮箱。作者可在投稿1个月后,查询稿件审理情况。咨询电话:0311-86266845。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石家庄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了解石家庄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临床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选择有效的H.pylori根除方案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200例H.pylori感染的患者,对其胃黏膜活检组织进行H.pylori分离培养,采用 Kirby-Bauer法检测H.pylori临床分离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环素等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从200例患者中分离出121株H.pylori,阳性率60.5%,不同性别、年龄的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5.0%(115/121)、26.4%(32/121)、2.5%(3/121)、5.8%(7/121)、0和3.3%(4/121)。不同性别、年龄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家庄地区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这些药物不宜作为治疗H.pylori的一线药物;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治疗H.pylori感染的主要药物。

    作者:孔聪聪;何晨熙;王艳娇;刘改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P糖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P糖蛋白(P-g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 法)检测59例乳腺癌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 HIF-1α和 P-gp 的表达。结果 HIF-1α和 P-gp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0%(36/59)、40.7%(24/59),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HIF-1α和 P-gp 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76.5% vs 40.0%和52.9% vs 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乳腺癌肿块的增大、组织学分级的增加,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均增高(分别为30.8%、65.7%、81.8%和22.2%、58.6%、81.0%),并均具有线性趋势(P<0.05),而 P-gp 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病理类型及月经状态组中 HIF-1α和 P-gp 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HIF-1α与P-gp表达呈正相关表达(r=0.380,P<0.05)。结论 HIF-1α和P-gp的高表达提示乳腺癌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可联合检测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及临床化疗疗效的指标。

    作者:王芳;付占昭;张丽娇;韩惠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再发性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检测及临床意义

    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是儿科门诊常见病,儿童3个月中至少有3次不连续的腹痛发作,严重时日常活动中断,而在发作间歇期表现正常[1]。Telmesani 等[2]研究证实了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 RAP 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为进一步探讨RAP与 H p 感染的关系,现回顾本院474例RAP儿童 H p 感染检测的临床资料,并对 H p 阳性患儿根除 Hp 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志青;高静云;王树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液电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偏瘫肩痛

    观察液电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偏瘫肩痛(HSP)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两组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同时对 HSP 肩关节进行体外液电式冲击波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治愈率为60.0%(21/35),总有效率为91.4%(33/35),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4.3%(12/35),总有效率为71.4%(25/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分别为(5.91±1.70)分 vs (3.49±1.99)分、(5.80±1.47)分 vs (4.69±1.67)分 vs (24.86±9.08)分 vs (46.47±9.91)分、(26.91±9.70)分 vs (31.09±10.07)分,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液电式体外冲击波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 HSP的较好方法。

    作者:魏智钧;欧阳颀;李华;侯艳丽;张秋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肾脏保护作用

    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于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小剂量他汀组、常规剂量他汀组、大剂量他汀组和对照组。前3组在规范服用降压药物基础上,分别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美国辉瑞公司生产,单剂量20 mg)10 mg、20 mg、40 mg,每晚餐后1小时服用。对照组仅规范服降压药物常规治疗。疗程为6个月,其中治疗3个月时进行一次复查。在研究开始基线、3个月复查时,以及研究结束时均采集记录以下检验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肌酐(Cr)、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mAlb);比较起始和试验结束时超声检测各组患者肾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结果小剂量他汀组在治疗3个月时 mAlb、RI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但到6个月时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他汀治疗组mAlb、RI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且大剂量他汀组较常规剂量他汀组降低 mAlb、RI更显著,常规剂量他汀组较小剂量他汀组降低 mAlb、RI更显著(P <0.05)。随时间延长,作用更显著(P <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 mAlb、RI水平,可能具有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

    作者:边亚;籍子英;牛素贞;贾万明;王守山;谷新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胎盘大面积梗死致新生儿多脏器损害1例

    孕妇29岁,孕1产1,主因“发现血压升高、尿蛋白14天”于2011年9月23日入院,诊断“妊娠期蛋白尿、子痫前期重度”。平素体健,按期产检,无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孕34周前血压、血糖正常,妊娠期未曾发热等。34周产检发现血压137/97 mmHg (1 mmHg =0.133 kPa )。同时发现尿蛋白(+++),未接受治疗。胎龄36+1周产检时血压140/90 mmHg,尿蛋白仍(+++)。胎儿心电监护提示:胎心反应欠佳,胎儿宫内窘迫。胎儿超声提示:胎儿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第五脑室增宽;羊水过少;胎儿舒张期脐动脉血流未探及。当晚急行剖宫产分娩。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950 g,脐带无异常,羊水基本消失,胎盘大面积梗死。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为9分,呼吸弱。随后转入新生儿病房。

    作者:郭红仙;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

    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邯郸市中心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术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计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CTFC明显减少(31.4±5.8)帧 vs (22.9±7.3)帧(P<0.05),术后 TMPG 3级比例增高(87.5% vs 62.5%,P <0.05);观察组 LVEF 和 LVEDD 均好于对照组(58.62±7.13)% vs (45.38±5.28)%;(47.52±3.12)mm vs (57.56±2.68)mm(均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可显著增加老年 AM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王绍伟;胡宏英;贾永;侯爱军;冯强;范卫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慢肾宁合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据美国、日本及许多国家统计资料表明,DN 已经升为终末期肾脏病首位病因,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早期治疗DN至关重要。鉴于目前现代医学对 DN 的治疗尚无满意的方法,慢肾宁合剂是一种不含糖的中成药,其成分黄芪、淫羊藿、桂枝、地黄等具有补气、利尿,降低尿蛋白排泄率的功能,本研究旨在观察慢肾宁合剂在DN 早期蛋白尿治疗中的疗效,从而达到早期治疗改善预后的目的。

    作者:刘艳峰;郑朝霞;胡天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第二届临床医学科研设计及统计学方法实践/SCI培训班

    本培训班实践性强,主要针对临床医生科研设计、统计学的薄弱环节进行培训。能帮助学员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临床课题的构建、设计及数据处理的要领,了解、掌握 SCI论文发表的具体事宜,并与诸多核心杂志建立良好的快速通道联系。主要授课专家,杨旭教授(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胡永华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英国皇家科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士)、胡良平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统计学教研室主任)、陈大方教授(北京大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教育部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Yuchuan Ding教授(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底特律医学中心主任)等。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第一届《系统评价/Meta分析》讲习班

    本讲习班所有授课老师均为系统评价/Meta分析领域的专家,发表过多篇高影响因子的 Meta分析文章;授课内容涉及病因学、诊断学、治疗学等不同类型的 Meta分析的全过程操作演示。通过此次学习班,使学员能够规范 Meta 分析报告,理解国际上提出的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的 Meta分析规则。理解严格合理的研究设计和文献检索策略,如何保证文献的查全率和查准率的重要性;能够选择恰当的评价工具对不同类型的纳入研究质量进行评价。能够熟练掌握、应用 Meta分析相关的软件;Endnote软件,RevMan软件。应用 Stata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分析,亚组分析,Meta回归分析,敏感性分析,识别和减少证据合并过程中的偏倚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X线﹑全身MRI及PET/CT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断中的应用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血液系统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浆细胞单克隆异常增生引起[1]。骨病是MM常见的临床表现,因临床表现多样,需要与骨肿瘤及骨转移瘤,骨质疏松症等相鉴别[2]。现收集多家医院经骨髓细胞学及骨髓活检等明确诊断的34例 MM骨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 X线,全身MRI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MM骨病诊断中的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娜;许力;莫文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吉林省儿童6种常见SLC25A13基因突变携带率的调查研究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速发型超敏反应1例

    患者,女,76岁,体质量70 kg,2011年6月8日早晨因发热、咳嗽在我院感染科发热门诊就诊。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无其他疾病史。查体:体温38.2℃,血压120/82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5次/min,呼吸19次/min。血常规:白细胞(WBC)13.7×109/L,中性粒细胞0.85。胸部 X线片检查左下肺见片状浸润影。诊断为肺炎,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拜复乐,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4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无其他合并用药。患者静脉滴注约20分钟(滴完约药量的1/5),出现胸闷、周身不适、皮肤瘙痒,测血压110/60 mmHg,心率92次/min,呼吸21次/min,查体见周身散在的荨麻疹,搔抓后成高出皮面的条索状,立即停止滴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更换输液器并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维生素C 2.0静脉滴注,平躺吸氧,并给予盐酸异丙嗪(非那根)25 mg,肌肉注射。因胸闷明显,心电图见Ⅱ、Ⅲ、aVF 及 V1、V2、V3导联 ST 段压低>0.05 mV,急查心肌酶、肌钙蛋白(cTn)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约20分钟后皮疹渐消退,症状消失。检验回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均正常范围,血 ALT、AST、TBIL、乳酸脱氢酶(LDH)均不同程度升高,分别为73 U/L、AST 37 U/L、总胆红素(TBIL )23.6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8.3μmol/L、LDH 249 U/L,未给予任何护肝药物治疗,1天后复查 ALT、AST、TBIL均恢复正常。

    作者:段淑红;秋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价值

    随着社会在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在发生着改变,发病率很高,6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79%[1]。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引发下肢动脉硬化,从而导致下肢动脉的狭窄闭塞[2]。动脉造影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金标准,但由于是创伤性检查,患者多不愿接受。利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方法具有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等缺点,因此不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无创伤等优点。因此,此法是检查闭塞性动脉疾病的敏感方法[3]。本研究旨在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和临床价值。

    作者:黄燕媚;张志尚;吴少佳;王蕾;刘桂銮;林展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至少48小时以后或气管插管拔管48小时以内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重症监护病房(ICU )中常见的院内感染并发症[1]。众所周知,危重患者合并 VAP 病死率增加, ICU停留时间更长,花费更高。因此,预防 VAP 发生显得尤其重要。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活动是通过同一工作场所工作相关的个人自发组织成为一个小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集思广益,共同参与现场管理,并且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进,进而取得工作实效的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近年来,这项活动在医疗护理领域被广泛推广和使用[2-4]。本研究将 QCC 活动应用于ICU日常医护实践管理活动中,以便达到降低综合ICU中VAP发生率的目的。

    作者:李喜元;尹吉东;王东信;李灯凯;马加贵;张晶;佟静;路坤;刘目群;周莹;申小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两种血液灌流器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分析

    百草枯(paraquat)又名克芜踪、一扫光等,为联吡啶类除草剂。化学名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一般制成二氯化物,或二硫酸甲酯。纯品为白色结晶,商品用20%克芜踪为蓝色溶液,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稳定,遇碱水解,对金属有腐蚀性。对人、畜均有很强的毒性作用,中毒后病死率很高。多个实验证明血液灌流能够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百草枯,使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存活率提高。血液灌流的原理是血液借助体外循环,引入装有吸附剂的装置中,以吸附清除血中毒物,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我们采用不同的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旨在观察血液灌流过程中其临床疗效,为临床血液灌流器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胡利明;田英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儿童自发性纵隔气肿23例临床分析

    自发性纵隔气肿(spontaneous pneumomediastinum,SPM)是除外伤、医源性诊疗措施等以外原因的纵隔积气,以成年人的病例报道较多,对儿童 SPM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尚认识不足。因此,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3例儿童 SPM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特征及预后情况。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年龄小于14周岁的 SPM患儿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13岁,中位年龄8.6岁。排除由于医源性操作、外伤以及肺部基础疾病等所致的纵隔气肿[1],8例患儿发病前剧烈咳嗽,6例为运动后,5例哭闹后发病,4例患儿发病前无明确诱因。

    作者:马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与血管内超声对照研究

    探讨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SB)在评价支架植入效果和指导支架内球囊后扩张与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的相关性。方法26例患者在支架植入、支架内球囊后扩张时,完成了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uan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SB技术、IVUS检查,植入支架35枚。分别通过 QCA、SB、IVUS获取支架植入、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完成时支架直径,计算支架偏心指数;各项检查所测支架植入、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完成时支架直径和支架偏心指数的自身对照,检查之间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QCA、SB、IVUS测量的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完成时支架直径均较支架植入时明显增加,支架偏心指数[(大支架直径-小支架直径)/大血管直径]降低。SB与IVUS测量的支架植入时、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完成时的支架平均直径具有好的相关性(r=0.982,P<0.01;r=0.985,P<0.01);而且 QCA与IVUS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75,P<0.01;r=0.978, P<0.01);QCA与 SB也明显相关(r=0.972,P<0.01;r=0.976,P <0.01)。结论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完成时支架偏心指数较支架植入时更低,与 QCA相比,SB与 IVUS测量的支架植入时、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完成时的支架平均直径有更好的相关性。

    作者:胡喜田;李子莉;王维刚;陈勤聪;朱磊;魏小刚;吕新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ADIPOQ基因-11391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相关研究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异常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已成为世界性的流行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据 WH O 数据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1.75亿左右,至2025年将达到3亿[3]。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糖尿病发生率亦升高,糖尿病患者已达3000万至4000万[4]。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约占糖尿病并发症的20%~30%,是终末期肾病常见的病因[5]。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的激素,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联素与能量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都有密切关系[6]。脂联素是由位于染色体3 q27的 ADIPOQ 基因编码合成的,ADIPOQ 基因-11391 G/A (rs17300539)位于基因的启动子区域[7]。本研究以中国北方汉族人为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ADIPOQ基因-11391 G/A 多态性位点,并结合临床资料,探索 ADIPOQ -11391G/A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DN的相关性。

    作者:王巍巍;刘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氧磷酶1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是一种与高密度脂蛋白相关性酯酶,具有芳香酯酶、内酯酶活性及水解有机磷化合物等作用。PON1可以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以及抑制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从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作用。对氧磷酶1活性受到许多可变及不可变因素的影响。介绍 PON1生物化学特性、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及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作者:张亮;程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