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指导下个体化序贯式方案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曹万才;周国;郭静;赵伟;高东学;王营;王星;王磌

关键词:动脉瘤, 假性,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摘要: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femo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FAP)是经股动脉入路行介入诊疗术后常见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现总结我们3所医院连续收治的128例患者的治疗经验,旨在探讨临床治疗FAP有效、实用方法.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不典型帕金森病误诊35例临床分析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患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有研究报告显示[1],我国65岁以上PD患病率约为1.7%,与发达国家相似.该病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我科诊治不典型PD误诊患者35例,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朱新臣;刘斌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蛆虫成功治疗糖尿病足合并慢性骨髓炎2例

    长期以来,慢性骨髓炎一直是医学上的一个难题,它可导致长期的患肢疼痛、病理性骨折、肢体功能丧失、贫血、感染扩散等,甚至可导致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慢性骨髓炎治疗较为棘手的原因为骨组织血液循环差,免疫介质和全身抗体进入感染灶受到抑制,因此目前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均为手术清创加上全身及局部抗生素的使用.糖尿病足如合并慢性骨髓炎情况可能更为复杂,由于其可能伴有下肢供血不足、存在严重并发症或多种合并症而不宜手术,或者由于耐药菌株的感染而对传统手术清创及抗感染治疗效果不好.

    作者:蒋克春;柳岚;陈寅晨;王伟;罗宁;王爱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细胞周期素D1、S期激酶相关蛋白2与 p27ki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是由复杂的网络调控系统组成,其调控紊乱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事件.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主要因子有:细胞周期素( 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CDKI)及诸多调节因子.

    作者:陈艳昕;刘庆滨;顾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与常规治疗方法疗效差异.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Medline/PubMed(1980-2011)、Embase(1990-2011)、CNKI(1990-2011)、维普数据库(2000-2011).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2版推荐的方法纳入文献,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3篇文章纳入研究,共纳入患者1 405例,其中采用奥美拉唑+凝血酶治疗患者79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患者615例.对13个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美拉唑与凝血酶联用在以下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奥美拉唑+凝血酶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OR=5.62,95% CI =3.76~8.40,P<0.01),奥美拉唑+凝血酶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止血显效率( OR =2.48,95% CI =1.94~3.17,P<0.01).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为当前国内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罗和生;赵运志;张法灿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乳腺肿瘤性病变钼靶X线摄影结合临床触诊的价值

    目的 评价钼靶X线摄影结合临床触诊对乳腺肿瘤性病变鉴别及定性诊断的价值,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08年4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检查后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167例乳腺病变资料,对其钼靶X线征象及临床触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7乳腺病变中157例临床可触及肿块.乳腺良性病变者104例,钼靶X线多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周边有或无透明“晕征”;触诊质韧或软,边界清楚,活动度好.乳腺癌63例,X线表现为肿块者58例;5例X线未见明显肿块,其中表现为结构紊乱者4例,恶性钙化者1例.肿块边缘不规则,分叶状或带毛刺,肿块伴恶性钙化、导管扩张、血管影增粗、皮肤增厚,为乳腺癌的较特异征象;结合触诊,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可与良性病变做出鉴别.结论 钼靶X线结合临床触诊对乳腺肿瘤的定性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蔡玉琴;张璟;诸葛铭宁;苏建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ABCD2评分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法在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ABCD2评分标准,对118例TIA患者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观察3组7天内和90天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其中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低危组1.8%(1/55)、中危组18.0%(7/39)、高危组45.8%(11/24)(P<0.01);90天内脑梗死发生率低危组7.3% (4/55)、中危组25.6%(10/39)、高危组70.8%(17/24)(P<0.01).结论 ABCD2评分是目前临床判断TIA短期预后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其分值越高,脑梗死发生率越高;但对低危患者的筛选,ABCD2评分可能仍需改良.

    作者:查德喜;汪海宏;代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灵芝三萜对人血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的作用

    目的 探讨灵芝三萜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水平灵芝三萜作用于THP-1细胞48小时后,噻唑兰(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钙依赖磷脂结合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MTT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与灵芝三萜0 mg/L比较,灵芝三萜80、120、160、200 mg/L抑制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P<0.01),分别为(21.58±3.15)%、(54.36±4.49)%、(62.10±4.23)%和(70.20±4.21)%,呈剂量依赖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显示,80、120、160、200 mg/L的灵芝三萜作用THP-1细胞48小时后产生诱导凋亡作用,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8.6±4.30)%、(28.1±5.88)%、(40.46±6.39)%、(54.22±2.00)%,随着灵芝三萜浓度的增加有增加趋势(P<0.01).FCM检测细胞周期,80、120、160、200 mg/L的灵芝三萜作用THP-1细胞48小时后,G2/M期、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G0/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灵芝三萜有抑制THP-1细胞增殖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阻止细胞周期在抑制G1期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赵哲;高清平;鞠丹;赵俊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Ramsey-Hunt综合征2例

    例1,男,3岁6个月,于2012年1月23日因左耳疱疹头痛6天就诊,左面部口眼歪斜伴乳突处疼痛2天;6天前患儿感冒受凉后出现头痛发热咽痛,左耳廓外耳道乳突出可见疱疹,无高热、惊厥、恶心、呕吐,在社区诊所给予感冒及消炎退热药治疗6天无明显疗效,2天前出现左面部口眼歪斜伴乳突处疼痛前来我科治疗.

    作者:王东雁;高妍;丁俊;何风玲;张丹;于春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金属钛夹在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金属钛夹在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中的应用价值与安全性评价.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对253例直径大于0.5 cm的消化道息肉患者进行金属钛夹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对于山田Ⅲ型、Ⅳ型息肉先用钛夹钳夹蒂根部后进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对于山田Ⅰ型、Ⅱ型息肉先进行黏膜下注射,息肉隆起后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再用钛夹夹闭创面.结果 253例共312枚息肉,切除307枚,使用钛夹344枚,成功率98.4%.所有病例术中、术后未见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对消化道息肉应用金属钛夹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好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欣;浦江;刘超群;付山峰;王晓辉;于兰;崔立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肺穿刺诊断阴沟肠杆菌肺炎1例

    患者,男,55岁,因间断咳嗽、咳痰半年于2012年2月16日入院.患者2011年10月开始因受凉后出现间断性咳嗽,以早晨为主,咳痰,咳白色痰,量不多,不易咳出,活动后自觉胸闷,遇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咳嗽明显加重,但无发热、寒战、胸痛、气短等症状,在家口服阿莫西林无效后停服,因症状轻未重视.于2012年1月4日因胃出血就诊当地医院消化科,常规胸片检查左肺片状阴影,行胸部CT:左肺舌叶33 mm×28 mm球形病灶,中间见支气管充气征,边缘有短毛刺.

    作者:贺思云;韩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舒利迭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哮喘稳定期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2的影响及意义

    哮喘是儿童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2002年新的《全球哮喘防治指南》提出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作用更强而持久,且可减少激素用量,具有协同作用.但现有的治疗仍不能完全控制患儿的哮喘症状且存在顺应性差的问题[1].笔者应用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舒利迭)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防治哮喘稳定期患儿,观察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2的表达,旨在探讨舒利迭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

    作者:欧阳荡玉;吴孟章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结节性硬化合并双肾、肝脏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患者,女,20岁,因右下腹疼痛于2012年5月14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有癫痫发作史10余年、智力水平低下,语言发育迟缓.体格检查:患者智力低下,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前额部及双面颊部可见对称性散在多发淡红色大小约为5~7 mm的坚硬蜡状丘疹,于双侧中腹部均可触及质硬边缘清晰肿物,触之易活动.

    作者:田希存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新生儿4号染色体长臂部分三体综合征1例

    患儿,男,出生5天,因出生后气促5天,呼吸停止1次,于2011年10月31日入院,系孕1产1,孕37+3周顺产出生,出生体质量2700 g,无胎膜早破,胎盘完整,脐带无绕颈,Apgar评分均为10分,生后因新生儿肺炎在当地医院治疗,经抗感染后病情尚稳定,无明显呼吸困难,生后第5天出现严重呼吸暂停,给予气管插管复苏囊正压通气,胸外按压后恢复心跳,但呼吸浅促;查体:体温36℃,脉搏127次/min,呼吸70次/min,血压64/42 mmHg(1 mmHg=0.133 kPa),体质量2 700 g,意识清楚,反应差,足月儿外貌,身材短小,左手通贯掌,肤红,前囟平软,口周发绀,呼吸浅促,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律齐,心音有力,腹软,肝脾未触及肿大,四肢肌张力低;入院诊断:①新生儿肺炎;②继发性呼吸暂停.

    作者:闭宏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首发CNS损害的SLE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10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为神经系统病变,临床表现包括头痛6例(60.0%)、癫痫5例(50.0%)、发热4例(40.0%)、脑梗死2例(20.0%)、静脉窦血栓2例(20.0%)、颅内多发病灶3例(30.0%)、脑干及脊髓病变2例(20.0%)、周围神经病变1例(10.0%).神经精神性SLE的临床表现以头痛和癫痫发作出现概率高.神经精神性SLE的脑部损害在MRI表现为弥漫型和局灶型病变,白质和灰质均可受累,分布无规律性.给予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NPSLE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NPSLE预后的关键.

    作者:白润涛;葛朝莉;冯宏业;韩漫夫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小儿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中毒致窦性心动过缓合并高血压1例

    患儿,女,7岁.主因大汗,面色苍白,肢凉,嗜睡20余分钟于2011年10月6日急诊入院.追问病史,患儿于1天前因感冒出现流涕鼻塞,未予特殊处理.就诊当日鼻塞加重,其母于药店购0.1%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给予患儿滴鼻,1次每侧鼻孔滴4滴,约40分钟后,患儿出现上述症状,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急来院就诊.患儿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作者:李雪青;王维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46例疗效分析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多因为胆汁反流、胰管梗阻以及酒精对胰腺作用而产生[1],其病情凶险、发病机制复杂、并发症多且易导致死亡病例的发生,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即控制病情发展及急危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本组研究探讨大承气汤与常规西医疗法联合治疗AP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庄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白细胞介素17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持续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引起关节的破坏和功能障碍.其病理特征主要是滑膜的过度增生、大量的炎细胞浸润、微血管新生、血管翳形成及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据统计,中国RA的患病率为0.3%.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显示,遗传和环境因素是RA病因学的主要方面.

    作者:刘晶晶;董秋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在我国已经成为主要的慢性病之一.据有关报道,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达到了9200万,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从经济上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

    作者:梁丹;王战建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小儿惊厥1000例病因分析

    小儿惊厥是指由于脑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诊,尤多见于婴幼儿.发病率很高,约5%~6%的小儿曾有过1次或多次惊厥.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

    作者:李文刚;冯丽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结肠气囊肿症1例

    患者,女,46岁.因腹痛、腹胀1年于2011年10月27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1年来常出现脐周隐痛,每天下午加重,晚饭后症状消失,伴腹胀.无腹泻、黑便.查体腹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既往体健,无肺心病、手术及外伤史.结肠镜检查示:升结肠约15 cm肠段见多发性、大小不等的息肉样、囊泡状隆起,表面光滑,有弹性,活检后无液体流出,肿块迅速消失.结肠镜诊断:结肠气囊肿症.未经其他治疗.半年后复诊,患者诉腹痛、腹胀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全结肠未见异常.

    作者:班海玲;袁双珍;栾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