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海玲;袁双珍;栾英
患儿,女,7岁.主因大汗,面色苍白,肢凉,嗜睡20余分钟于2011年10月6日急诊入院.追问病史,患儿于1天前因感冒出现流涕鼻塞,未予特殊处理.就诊当日鼻塞加重,其母于药店购0.1%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给予患儿滴鼻,1次每侧鼻孔滴4滴,约40分钟后,患儿出现上述症状,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急来院就诊.患儿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作者:李雪青;王维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预处理对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96只,体质量200~250 g,4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32只、脓毒症组32只和辛伐他汀组32只.脓毒症组和辛伐他汀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模型.辛伐他汀组制模前胃内灌注辛伐他汀20 mg·kg-1 ·d-1,每日l次,连续2周;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胃内灌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3、6、24和48小时取8只大鼠,采集颈动脉血样,测定白细胞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记录术后3小时内、>3~6小时、>6~24小时和>24~48小时各时段大鼠的死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和辛伐他汀组术后各时点白细胞计数和血清vWF浓度升高,术后6小时达峰值,白细胞计数分别为(7.45±0.69)×109/L,(12.79±0.51)×109/L,(10.36±0.19)×109/L; vWF水平分别为(0.543±0.001)μg/L,(1.198±0.035)μg/L,(1.018±0.005)μg/L( 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辛伐他汀组术后各时点白细胞计数和血清vWF水平降低,术后24~48小时内病死率降低(脓毒症组75.0%,辛伐他汀组50.0%)(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保护脓毒症大鼠的内皮细胞功能,从而降低48小时内的病死率.
作者:李敏芝;赵鹤龄;田东莲;李敏;李丽敏;郑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尤其出血量>40 ml时,保守治疗效果极差,致残率及病死率很高.传统的外科开颅及以往经颞部微创虽使其致残率及病死率降低,但致残率仍较高.本研究经后额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5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与同期外科开颅术的46例对比,前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韦素春;张生;张国欣;刘春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患者,女,46岁.因腹痛、腹胀1年于2011年10月27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1年来常出现脐周隐痛,每天下午加重,晚饭后症状消失,伴腹胀.无腹泻、黑便.查体腹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既往体健,无肺心病、手术及外伤史.结肠镜检查示:升结肠约15 cm肠段见多发性、大小不等的息肉样、囊泡状隆起,表面光滑,有弹性,活检后无液体流出,肿块迅速消失.结肠镜诊断:结肠气囊肿症.未经其他治疗.半年后复诊,患者诉腹痛、腹胀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全结肠未见异常.
作者:班海玲;袁双珍;栾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首发CNS损害的SLE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10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为神经系统病变,临床表现包括头痛6例(60.0%)、癫痫5例(50.0%)、发热4例(40.0%)、脑梗死2例(20.0%)、静脉窦血栓2例(20.0%)、颅内多发病灶3例(30.0%)、脑干及脊髓病变2例(20.0%)、周围神经病变1例(10.0%).神经精神性SLE的临床表现以头痛和癫痫发作出现概率高.神经精神性SLE的脑部损害在MRI表现为弥漫型和局灶型病变,白质和灰质均可受累,分布无规律性.给予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NPSLE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NPSLE预后的关键.
作者:白润涛;葛朝莉;冯宏业;韩漫夫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例1,男,3岁6个月,于2012年1月23日因左耳疱疹头痛6天就诊,左面部口眼歪斜伴乳突处疼痛2天;6天前患儿感冒受凉后出现头痛发热咽痛,左耳廓外耳道乳突出可见疱疹,无高热、惊厥、恶心、呕吐,在社区诊所给予感冒及消炎退热药治疗6天无明显疗效,2天前出现左面部口眼歪斜伴乳突处疼痛前来我科治疗.
作者:王东雁;高妍;丁俊;何风玲;张丹;于春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小儿惊厥是指由于脑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诊,尤多见于婴幼儿.发病率很高,约5%~6%的小儿曾有过1次或多次惊厥.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
作者:李文刚;冯丽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femo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FAP)是经股动脉入路行介入诊疗术后常见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现总结我们3所医院连续收治的128例患者的治疗经验,旨在探讨临床治疗FAP有效、实用方法.
作者:曹万才;周国;郭静;赵伟;高东学;王营;王星;王磌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金属钛夹在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中的应用价值与安全性评价.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对253例直径大于0.5 cm的消化道息肉患者进行金属钛夹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对于山田Ⅲ型、Ⅳ型息肉先用钛夹钳夹蒂根部后进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对于山田Ⅰ型、Ⅱ型息肉先进行黏膜下注射,息肉隆起后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再用钛夹夹闭创面.结果 253例共312枚息肉,切除307枚,使用钛夹344枚,成功率98.4%.所有病例术中、术后未见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对消化道息肉应用金属钛夹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好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欣;浦江;刘超群;付山峰;王晓辉;于兰;崔立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多因为胆汁反流、胰管梗阻以及酒精对胰腺作用而产生[1],其病情凶险、发病机制复杂、并发症多且易导致死亡病例的发生,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即控制病情发展及急危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本组研究探讨大承气汤与常规西医疗法联合治疗AP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庄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创伤感染是指创面内有大量细菌侵入,并大量繁殖出现的化脓性炎症,感染常发生在受伤部位或为尽快修复创面所进行的外科手术部位.创伤可引起不同类型的感染,引起创伤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多种多样,早期无论是预防性用药还是治疗性用药,都只能是经验性的.
作者:马德花;司立宁;鲍海咏;严海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瘦素是包含16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类激素,它是由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的.瘦素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与下丘脑受体的结合来调节能量平衡,这个过程是通过减少食物摄取、升高体温以及能量消耗来实现的,瘦素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调节心血管和肾血管,有研究证明瘦素在人体健康状态下是调节血压和容量的因子.
作者:张宁;郑丽华;冯和林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超声内镜技术的发展,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近年来国内开展的一项新的内镜微创手术,运用于消化道早期癌、癌前病变、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超声内镜是一种将内窥镜与超声内镜相融合的检查技术,随着其技术的发展,内镜超声被广泛地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治[1].
作者:王亮;于永礼;魏新亮;陈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患者,男,48岁,因头晕4天,行走不稳2天于2012年3月27日入院.该患者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重脚轻感,恶心,周身乏力,2天前左上肢发沉,行走不稳.无发热,无头痛、呕吐,无视物旋转.既往有高血压史,否认糖尿病史,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及腹泻史.
作者:杜子春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钼靶X线摄影结合临床触诊对乳腺肿瘤性病变鉴别及定性诊断的价值,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08年4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检查后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167例乳腺病变资料,对其钼靶X线征象及临床触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7乳腺病变中157例临床可触及肿块.乳腺良性病变者104例,钼靶X线多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周边有或无透明“晕征”;触诊质韧或软,边界清楚,活动度好.乳腺癌63例,X线表现为肿块者58例;5例X线未见明显肿块,其中表现为结构紊乱者4例,恶性钙化者1例.肿块边缘不规则,分叶状或带毛刺,肿块伴恶性钙化、导管扩张、血管影增粗、皮肤增厚,为乳腺癌的较特异征象;结合触诊,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可与良性病变做出鉴别.结论 钼靶X线结合临床触诊对乳腺肿瘤的定性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蔡玉琴;张璟;诸葛铭宁;苏建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缓解期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 测定50例COPD缓解期男性患者(营养不良组25例、非营养不良组25例)及25例正常人的leptin、TNF-α、IL-6水平和理想体质量百分比(NBM%)、体质量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清白蛋白(ALB)等营养学指标,并分析 leptin、TNF-α、IL-6水平与营养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OPD营养不良组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COPD非营养不良组(P<0.01).COPD营养不良组leptin水平明显低于COPD非营养不良组,(4.74±0.92) μg/L vs(6.96±0.75)μg/L(P<0.01).3组血清leptin浓度与NBM、BMI、TSF、AMC等营养学指标均有明显正相关(P<0.01).COPD营养不良组血清TNF-α浓度与NBM、BMI正相关性(P<0.05),与余各指标均无相关性.3组血清IL-6浓度与营养学指标、leptin及TNF-α均无相关性.结论 leptin与COPD缓解期患者营养学指标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孙燕妮;承解静;刘军;杨洁;杨晓燕;王丽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患者,男,55岁,因间断咳嗽、咳痰半年于2012年2月16日入院.患者2011年10月开始因受凉后出现间断性咳嗽,以早晨为主,咳痰,咳白色痰,量不多,不易咳出,活动后自觉胸闷,遇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咳嗽明显加重,但无发热、寒战、胸痛、气短等症状,在家口服阿莫西林无效后停服,因症状轻未重视.于2012年1月4日因胃出血就诊当地医院消化科,常规胸片检查左肺片状阴影,行胸部CT:左肺舌叶33 mm×28 mm球形病灶,中间见支气管充气征,边缘有短毛刺.
作者:贺思云;韩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患者,女,20岁,因右下腹疼痛于2012年5月14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有癫痫发作史10余年、智力水平低下,语言发育迟缓.体格检查:患者智力低下,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前额部及双面颊部可见对称性散在多发淡红色大小约为5~7 mm的坚硬蜡状丘疹,于双侧中腹部均可触及质硬边缘清晰肿物,触之易活动.
作者:田希存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脑血管病发病率很高,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因临床症状不典型较轻易被忽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紧急治疗TIA和轻微卒中对早期复发性卒中患者的作用(EXPRESS)研究表明,尽早积极干预可显著降低90天卒中复发风险达80%,早期积极地强化干预可显著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6个月致残率[1].
作者:马丽霞;陈曼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灵芝三萜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水平灵芝三萜作用于THP-1细胞48小时后,噻唑兰(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钙依赖磷脂结合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MTT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与灵芝三萜0 mg/L比较,灵芝三萜80、120、160、200 mg/L抑制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P<0.01),分别为(21.58±3.15)%、(54.36±4.49)%、(62.10±4.23)%和(70.20±4.21)%,呈剂量依赖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显示,80、120、160、200 mg/L的灵芝三萜作用THP-1细胞48小时后产生诱导凋亡作用,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8.6±4.30)%、(28.1±5.88)%、(40.46±6.39)%、(54.22±2.00)%,随着灵芝三萜浓度的增加有增加趋势(P<0.01).FCM检测细胞周期,80、120、160、200 mg/L的灵芝三萜作用THP-1细胞48小时后,G2/M期、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G0/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灵芝三萜有抑制THP-1细胞增殖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阻止细胞周期在抑制G1期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赵哲;高清平;鞠丹;赵俊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