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坤青;王彦山;盛吉章;王莉;李拥军
变应性疾病(又称过敏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等,大多为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高发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变应性疾病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防治的疾病.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1-4],儿童变应性鼻炎发病率已达到了9.8%[5],哮喘发病率为2.1%[6].国内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过敏性疾病多因吸入性变应原引起,如尘螨、植物花粉、动物毛屑、真菌等[7].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断需要结合患者过敏性症状、病史、体征以及与症状相一致的变应原(又称过敏原)诊断试验结果[3].
作者:宾博平;陈贤丽;王伟玲;方燕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药源性肝损伤是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过敏反应所致的肝脏疾病,有报道药源性肝损伤占药品不良反应的10%~15%[1],随着临床新药品种的增多,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也有所增加,现将42例院内药源性肝损伤的致病药物、治疗药物及病情的转归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在预防及治疗中提供参考依据,减少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提高通过药物治疗的病情转归率.
作者:宋玮;张海燕;徐萍;王莹;莫永森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Rho激酶抑制剂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核因子κB的作用,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传代3~5代后给予抗平滑肌细胞特异性蛋白α-肌动蛋白(α-SMC)进行鉴定;分为空白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及白细胞介素1(IL-1)组,其中Ang-Ⅱ组及IL-1组又分为直接刺激组及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干预组,分别按组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然后提取核蛋白,再行化学发光法(EMSA)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血管平滑肌细胞未检出NF-κB活性,给予Ang-Ⅱ及IL-1β刺激后,NF-κB活性明显增高.在加用Y27632预处理后再给予Ang-Ⅱ及IL-1β刺激,NF-κB活性较直接刺激组有下降.条带密度分析显示,给予Ang-Ⅱ及IL-1β刺激后,NF-κB活性的相对密度值为1.31±0.21和1.09±0.07,加用Y27632预处理后再给予Ang-Ⅱ及IL-1β刺激,条带相对密度值分别为0.58±0.23和0.54±0.11,较直接刺激组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 Ang-Ⅱ及IL-1具有刺激NF-κB表达的作用,Rho激酶抑制剂 Y-27632能下调上述的刺激作用,并可能通过此机制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陈庆奇;董少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围产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患者内科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首次入院后1周内、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2个月分别行RT-3DE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后3个月随访LVEDV、LVESV较入院后1周内明显减少,LVEF较入院后1周内明显增加,(123.05±21.77)ml,(79.45±30.97)ml,(45.93±4.28)%vs(141.05±33.20)ml,(97.53±38.57)ml,(37.85±6.28)%.治疗后12个月上述指标较入院后1周内效果亦有明显改善.但较治疗后3个月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3DE可以准确评估左心室功能.目前药物治疗对于改善PPCM患者心脏形态功能作用有限.
作者:侯琳琳;高潮;史学功;王邦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患者,男,64岁,主因间断胸闷、气短3个月,加重伴不能平卧2周于2012年3月10日人院.既往胃炎病史半年.入院查体:体温37.0℃,脉搏6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皮肤、黏膜、淋巴结无异常.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叩诊心界不大;心率68次/min,律齐;P2>A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双下肢轻度水肿.
作者:杨静;张冀东;杨晓红;谷国强;耿雪;崔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患者,男,68岁,进行性吞咽困难4个月,上腹胀满2个月,于2012年3月11日来我院就诊.4个月前,患者进食固体食物后,偶有发噎感,且逐渐加重,2个月前出现进食后腹胀,无呕血、黑便史.其家族成员无癌症史.查体:一般情况可,无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一).电子胃镜示:距门齿28~35 cm食管左前壁见2.5 cm×1.5 cm纵型溃疡型肿物,边缘不光滑,质地脆,触之易出血.
作者:班海玲;袁双珍;董梁;尹平;李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心房颤动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多种致死和致残的并发症,其发病与年龄关系密切.Framingham心脏中心研究证实,年龄每增长10岁,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增加1倍.65岁以上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较之65岁以下患者高15%[1-2].当今世界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心房颤动的患者在迅速增多,人们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也日益关注.近年来,一种治疗心房颤动的新兴技术——导管消融术发展迅速,现已被看作为成熟的治疗手段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晰晰;曹雪滨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患者,男,47岁,平素身体健康,以“心前区憋闷感10天”于2012年2月29日入院.人院前患者多与活动相关的心前区憋闷伴气促,多持续数分钟即可缓解,近10天来频繁发作,休息后症状可缓解.体格检查示心、肺、肝、胆、胰、脾、肾无异常,心脏彩色超声、胸片、血脂、心肌酶、血糖均正常.入院后查心电图(静息):I、aVLV1~6导联T波倒置,发作时心电图示:I、aVL V1~6导联T波低平、直立;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抗缺血等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示:前降支中段孤立性心肌桥,收缩时达70%,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症状有所改善,1个月后心电图恢复正常.
作者:宋坤青;王彦山;盛吉章;王莉;李拥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患者,男,52岁,因双下肢水肿1周于2012年3月29日收入我院感染科.1周前出现双下肢踝部水肿,为凹陷性,水肿逐渐加重,蔓延至膝关节以上,无头面部水肿,无心悸气促,无咳嗽咯血,无头晕头痛,无腹胀腹痛等不适.既往史:1993年诊断为抑郁症,一直口服药物治疗,现口服卡马西平,舒必利治疗;患者两周前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查空腹血糖为34.36 mmol/L,诊断为糖尿病,给予胰岛素/低精蛋白胰岛素(甘舒霖)30R(早14 U晚10 U皮下注射)及格列美脲(优格列)口服,后未监测血糖,症状稍好转.
作者:罗国雄;童馨;徐立;徐秋仙;张振刚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超声微探头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检查操作,具有较高的超声频率,对微小病变显示更加清晰的特点,尤其适合食管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诊断[1],我们在普通内镜时发现的68例食管黏膜下隆起型病变进行微探头超声检查与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亮;于永礼;魏新亮;刘晨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患者,女,58岁,主因呕吐15小时于2012年3月1日入院.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不详).意识清楚,无肢体活动障碍,无头痛,头晕及视物旋转.无腹痛、腹泻.未经治疗.发病以来,患者食欲差,精神差,无发热,睡眠一般.查体:脉搏71次/min,血压110/8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表情淡漠,呼吸深大,面色苍白,眼睑无水肿,双侧瞳孔正常,心率71次/min,律齐,无杂音.
作者:张玉玺;王世平;杨军政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科室收治的17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因和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分型以及治疗方案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马方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主动脉夹层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其占本次研究发病因素的95.4%(165/173);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十分必要;血管内带膜支架治疗优于传统的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本组痊愈率97.6%(169/173).结论 综合主动脉夹层各种高危因素和临床表现,结合适当的辅助检查是早期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关键,及时合理的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芳;刘成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建立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核苷酸切除修复互补基因1(ERCC1 mRNA)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并探讨该基因表达水平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符合入选条件的晚期NSCLC患者60例,化疗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其外周血标本进行ERCC1 mRNA相对定量分析.患者分别接受4~6个周期的含铂类第三代方案的化疗(具体方案为吉西他滨+顺铂或多西他赛+顺铂),并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对患者化疗的有效率(response rate,RR)进行评估,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结果 60例患者外周血均检测到ERCC1mRNA的表达.化疗总有效率(PR/PR+SD+PD)30.0%(18/60),总疾病控制率(PR+SD/PR+SD+PD)86.7%(52/60).有效(PR)患者的ERCC1mRNA表达水平(中位值=1.790)与无效(SD+PD)患者的ERCC1 mRNA表达水平(中位值=2.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6,P<0.05).疗效为PR,SD,PD患者的ERCC1 mRNA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中位值分别为1.790,2.883,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319,P<0.05).ERCC1 mRNA表达水平低于中位值患者(“低”表达)的有效率(53.3%)与高于中位值患者(“高”表达)的有效率(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ECOG PS评分、临床分期、组织细胞病理学分型等因素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①外周血细胞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铂类化疗敏感性具有显著负相关.②所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能成功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ERCC1 mRNA表达水平,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应用于临床检测工作,指导临床化疗.
作者:张蕾;刘素勤;王全懂;周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盐酸伊托必利是一种新型的胃肠促动力药物,为观察其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观察盐酸伊托必利与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R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欣;王晓辉;朱文娅;闫志辉;杨晓斌;李辉;付山峰;刘超群;浦江;崔立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第14届欧洲血液病学年会于2012年6月14~17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会议内容丰富,包括血液学各个方面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有很大进展.仅将实用性较强有关几种常见恶性血液病的治疗加以简介,供参考.
作者:林凤茹;罗建民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患者,男,68岁,主因食欲减退半年腹胀1个月,确诊胃腺癌肝转移10天于2009年7月1日9:00第1次入保定市第三医院.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脑梗死病史7年,前间壁心肌梗死支架术后4年,2型糖尿病5年.于2008年底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6 kg,未予重视,至2009年6月初出现腹胀,烧心反酸,乏力,腹部CT示:肝脏弥漫占位病变(大8 cm×5 cm),考虑转移瘤可能.行胃镜示:贲门胃底见一巨大溃疡,累及小弯前后壁,考虑胃底贲门癌进展期.病理示:胃底贲门中低分化腺癌.
作者:贾琳;刘巍;王玉栋;洪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全球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肾病日益成为引起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出现蛋白尿.除了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饮食与适当运动等基础治疗糖尿病肾病外,降低尿蛋白尤为重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类药物具有降低尿蛋白作用,但上述药物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受到血肌酐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探寻降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新型药物备受人们关注.现就舒洛地特是否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进行观察.
作者:贺小华;葛振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段老年人不同程度缺血性脑白质疏松(LA)的患病率,及其与同型半胱氨酸(Hcy)间的相关性,分析LA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经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老年(>60岁)LA患者161例,按年龄分组,61~70岁组,>70~80岁组,>80岁组,测定每组患者Hcy水平;依据患者LA评分,分为轻、中、重度,比较不同年龄组间LA患病率,损害程度及其与Hcy水平间的关系,并对老年LA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LA患病率61~70岁组78.6%(33/42),中重度比率28.6%(12/42),>70~80岁组LA患病率89.5%(51/57),中重度比率61.4%(35/57),>80岁组的LA患病率96.8%(60/62),中重度比率82.3%(51/62),>70~80岁组及>80岁组老年患者,LA患病率的比例及损害程度显著高于61~70岁组(P<0.05);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患者血浆Hcy水平增高,61~70岁组Hcy(17.896±7.026)μmol/L,>70~80岁组Hcy (21.723±7.897)μmol/L,>80岁组Hcy(25.548±8.896)μ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高Hcy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相关.结论 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脑白质疏松损害加重,血浆Hcy水平升高,年龄、高血压和血浆Hcy水平升高是老年缺血性LA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赵克;曲颖;贾平;李晶;王立姝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索在西北地区胃癌高发区,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2、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1受体、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胰岛素以及酪氨酸羟化酶5个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与胃癌的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在武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154例和健康对照者166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 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C/C和C/T基因型频率胃癌患者显著高于对照人群,其OR值分别为3.025(95%CI=1.438~6.362,P<0.01)和1.964(95%CI=1.218~3.167,P<0.01).贲门癌和胃窦(或)胃角癌患者中,危险指数更高,分别为(C/C:OR=19.760,95%CI=4.830~80.860;C/T:OR=7.618,95%CI=2.164~26.830).但是对于其他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不论是在整个胃癌患者或者是不同发病部位的胃癌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c/c和C/T基因型频率与中国西北地区胃癌的易感性有关,特别是与贲门癌和胃窦或胃角癌,而其他4个位于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2、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1受体、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胰岛素的多态性位点与胃癌的发生无显著的关系.
作者:卢林芝;吴骅;李培强;魏丽;谢小冬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排在肿瘤病死率的首位.这些肺癌患者中,有80%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大多数NSCLC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中晚期NSCLC患者多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根据生物靶标选择优势人群,应用合理化疗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是当今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吉西他滨(GEM)耐药与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表达相关[1-4].本研究通过检测60例Ⅲb和Ⅳ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RRM1的表达,比较GEM+顺铂(GP)及长春瑞滨+顺铂(NP)方案对RRM1阳性表达患者的有效率及总生存时间,旨在探讨RRM1表达与GP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
作者:董英辉;张献波;乞国艳;栗进喜;胡跃云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