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氨茶碱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重塑的影响

张娟;徐青;安肃英

关键词:哮喘, 氨茶碱, NF-κB, 白细胞介素25, 基质金属蛋白-9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哮喘大鼠体内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变化,探讨氨茶碱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氨荼碱治疗组各10只.采用卵白蛋白(ovalbumin,OVA)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制成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用等量生理盐水取代OVA.氨茶碱治疗组在每次卵蛋白激发前30分钟给予氨荼碱60 mg/kg腹腔注射.分别测定血清中IL-25,肺组织内NF-κB、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模型组、氨茶碱治疗组和正常时照组比较,血清IL-25、肺组织NF-κB和MMP-9依次降低,分别为血清IL-25(40.71±3.87)ng/L、(34.42±1.60) ng/L vs (25.69±1.74.) ng/L,肺组织NF-κB 0.34±0.03、0.26±0.04 vs 0.16±0.03,肺组织MMP-9 0.28±0.02、0.23±0.02 vs 0.17±0.01,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组织内NF-κB与血清IL-25和MMP-9均呈显著正相关(r=0.795、0.881,均P<0.01).结论 ①氨茶碱可明显抑制哮喘大鼠肺组织中NF-κB及血清中IL-25的水平,有效改善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状况.②氨茶碱可能通过降低肺组织中NF-κB、MMP-9的含量,起到改善气道重塑的作用.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Graves病伴胸腺增生的临床分析

    胸腺疾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观察发现Graves病患者中常合并胸腺增生,但其机制尚未明确,国内少有报道.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48例Graves病伴胸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我院内科住院诊治的Graves病伴胸腺增生患者48例.男42例,女6例,年龄19~56岁,平均(28.7±6.1)岁.诊断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表现.

    作者:马竹仙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非闭塞病变介入指导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非闭塞病变支架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接受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同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非闭塞病变的患者126例,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根据支架释放后有无残余狭窄分为(A组、B组)两组,比较组间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所示的斑块的性质、斑块的CT值、钙化长度、横断面大钙化面积.结果 斑块大CT值有支架残余狭窄A组大于无支架残余狭窄B组(612.2±381.2) Hu vs (439.4±330.6)Hu(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支架直径、支架释放压力、钙化面积与钙化长度后,斑块的大CT值两组间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OR =1.001,P<0.01).支架释放后A组斑块的大CT值较大.结论 对于钙化不显著的冠状动脉非闭塞病变支架释放后出现残余狭窄与斑块的大CT值有关,当斑块有明显大的CT值时,采用支架术需谨慎.

    作者:高迎春;张晓琴;武云涛;杨署;胡晓辉;田志强;赵平;韩雅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粉尘螨变应原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粉尘螨(DF)浸出液在体外刺激对粉尘螨过敏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琳巴细胞增殖情况,确定所需DF浸出液的佳刺激浓度和刺激时间.方法 支气管哮喘患儿40例分为粉尘螨过敏组20例,非粉尘螨过敏组20例,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两组患者对DF过敏的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经DF变应原刺激后的增殖情况.计算不同浓度DF浸出液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SI).结果 DF引起了支气管哮喘患儿淋巴细胞增殖的SI升高.刺激物浓度为20 mg/L、40 mg/L时,DF过敏组在培养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的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的SI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刺激物浓度为80 mg/L时,粉尘螨过敏组淋巴细胞增殖的SI则是逐渐降低的;在非粉尘螨过敏组,这种升高和降低的趋势不明显,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刺激物浓度为20 mg/L时,粉尘螨过敏组在24、48和72小时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是1.14±0.17、1.43±0.37和0.95±0.34,非粉尘螨过敏组为1.08±0.29,0.99±0.26和0.95±0.24;刺激物浓度为40 mg/L时,粉尘螨过敏组24、48和72小时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是1.34±0.25,1.68±0.32和0.89±0.37;非粉尘螨组为0.96±0.34,0.95±0.34和0.96±0.33,刺激物浓度为80 mg/L时,粉尘螨过敏组24、48和72小时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是1.17±0.13、0.98±0.26和0.79±0.34.非粉尘螨组为0.98±0.29、0.95±0.31和0.91±0.26.粉尘螨浸出液刺激浓度为40 mg/L,培养48小时时淋巴细胞增殖的SI高(1.68±0.32).结论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佳粉尘螨浸出液刺激浓度和刺激时间为:40 mg/L,刺激48小时.

    作者:李芳;王炜;段国威;宋青;吴晓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糖尿病肾病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自噬的相关性研究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继心血管并发症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已成为目前我国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病因[1].肾间质纤维化是包括DN在内的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共同病理基础.研究证实[2],慢性缺氧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α)是组织缺氧时表达增多的指标,介导缺氧对肾脏的损害.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的降解或再循环过程,生命体借此维持蛋白代谢平衡及细胞内环境的稳定[3].自噬多发生在在营养缺乏情况下,通过降解不必要的细胞器为细胞生存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是细胞适应恶劣环境的一种生存机制.

    作者:杜绒贵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压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近年的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壁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1].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调脂作用外,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等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清hsCRP的影响,探讨其对高血压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金虎;方庆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纠正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联机血液透析滤过(HDF)、综合血液透析(HD)对患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清除效果.方法 取本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机HDF组(n=20)和HD组(n=20).维持透析6个月后检测透析前、透析后钙、磷、PTH.结果 联机HDF组透析前后血钙水平为(1.90±0.35) mmol/L vs(2.20±0.67)mmol/L,HD组分别为(2.02±0.22)mmol/L vs (2.30±0.18) mmol/L,两组透析后血钙均有轻度升高,但两组透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机HDF组透析前后血磷水平为(2.45±0.41) mmol/L vs (1.70±0.15)mmol/L;而HD组分别为(2.52±0.60) mmol/L vs(1.82±0.20)mmol/L,两组患者接受透析后较透析前其血磷浓度均有明显的降低,并且两组透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机HDF组透析前后血PTH为(702.0±14.3)ng/L vs(345.0±16.8)ng/L; HD组分别为(697.2±13.2)ng/L vs(391.7±19.4)ng/L,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有明显的降低,而联机组患者其治疗后含量明显低于HD组(P<0.05).结论 联机HDF可以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中钙、磷PTH,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朱宏;祁真;陈继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脑脊液检验发现肺癌2例

    例1,男,61岁,主因头晕、头痛伴呕吐20天于2010年11月27日入院,主要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感头昏,伴头痛、呕吐,为前额部阵发性刺痛,晨起及夜间明显.神经系统专科检查未引出阳性体征,入院初步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头颅MRI:颅底池、裂稍扩大,双侧颞顶叶脑沟加深,以后者为著.脑皮髓质交界清楚,双侧基底节区可见多发长T1、长T2信号灶,边界清楚.余颅脑实质未见异常信号或占位病变,小脑及脑干未见异常信号及占位,脑室系统扩大,中线结构无移位.DWI未见高信号.初步诊断:老年性脑改变.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脊液无色、清晰.

    作者:陈佳美;郑维红;林永志;张忠英;叶辉铭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156例血液病骨髓检查分析

    骨髓检查是绝大数血液病确诊的必要检查,能提供所有血细胞祖细胞造血生成状态和常态的半定量和定性的评价[1].其中包括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骨髓活检在髓细胞数量和诊断骨髓浸润性疾病优于涂片.骨髓干抽、稀释后做骨髓活检检查是大多数医院的必然选择,其制作方法有两种:①石蜡包埋,优点是方便、经济、对抗原破坏少、适合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②塑料包埋,优点是切片薄、细胞无变形、粒系、红系易分辨等优点,成本较高,开展医院不多.现就我院156例骨髓活检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作者:王小勇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电除颤30余次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原发性心室颤动1例

    患者,男,45岁,于2008年6月30日14:00因持续性胸痛2小时就诊于我院心内科,来院前当地卫生所多次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10 mg舌下含服治疗,症状不缓解,伴濒死感,大汗,恶心,呕吐,烦燥不安.入院查体:体温36℃,呼吸22次/min,脉搏76次/min,血压130/75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烦燥,表情痛苦,唇稍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6次/min,律不齐,可闻及频繁期前收缩,心音低钝,无杂音.腹部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作者:李军英;王素敏;王桂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酸性磷脂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酸性磷脂(A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根据脑血管病分类及临床诊断标准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TIA)、急性脑梗死组(ACI);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发病24小时内血浆LPA、AP水平.结果 TIA组血浆LPA、AP值较ACI组、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梗死面积3组间比较,大梗死灶组较中小梗死灶组LPA、AP增高,LPA分别为(5.33±1.09)μmol/L vs (4.82±0.96) μmol/L vs (2.22±0.61) μmol/L,AP(6.51±1.33) μmol/L vs (4.86±1.04) μmol/L vs (2.01±0.44)μmol/L,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血浆LPA、AP水平与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的危险程度及梗死灶大小相关,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预警因子,对其防治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凤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肺复张治疗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肺复张对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数[氧分压(PaO2)/吸入氧气浓度(FiO2)]、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4例肺外源性ARDS患者行保护性肺通气,稳定后开始肺复张治疗.实施控制性肺膨胀(SI)进行肺复张,每8小时进行1次,共3天,纪录每天第1次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小时的血气指标、呼吸机参数及肺复张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1、2、3天肺复张治疗后1小时患者PaO2/FiO2较治疗前均有上升,(162.6±19.80)mmHg vs(220.93±34.10)mmHg,(195.6±24.40) mmHg vs (243.3±34.60)mmHg,(222.57±27.40) mmHg vs(254.71±38.90)mmHg(P<0.05或<0.0l);气道峰压[PIP:(35.64±2.71)cmH2O vs(34.07±2.58)cmH2O,(32.86±3.30)cmH2O vs(30.93±3.15)cmH2O,(30.14±2.66)cmH2O vs (28.07±3.27)cmH2O,P<0.01]、气道平台压[Pplat:(31.29±2.49)cmH2O vs (28.93±2.63) cmH2O,(28.79±3.02) cmH2O vs(26.86±3.13)cmH2O,(25.71±2.09)cmH2O vs(23.57±2.34)cmH2O,P<0.01]在肺复张治疗后均下降,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在肺复张治疗后改善,且整体呈升高趋势[(26.21±3.26)ml/cmH2O vs (30.14±3.70) ml/cmH2O,(29.36±4.25) ml/cmH2O vs (33.64±5.30) ml/cmH2O,(32.14±5.05) ml/cmH2O vs (35.57±5.57)ml/cmH2O,P<0.01)];14例患者中有9例在肺复张过程中心率升高、血压下降,但均能于复张后3分钟恢复至复张前水平,余患者肺复张过程中心率、血压未见明显波动,14例患者均无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对于肺外源性ARDS,肺复张可明显改善氧合,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徽.

    作者:韩玉;代庆春;沈洪丽;苗晓云;回志;张晓卫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误诊为急性脊髓炎的腹主动脉血栓形成综合征1例

    患者,男,60岁,主因突发双下肢麻木活动障碍8小时于2012年6月29日入院.既往心肌梗死病史7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病史.患者病前1周曾发热3天,体温高38℃.8小时前突感双下肢麻木,2分钟后双下肢完全瘫痪.以“急性脊髓炎?脊髓血管病?”收入院.入院时体温36℃,脉搏84次/min,血压169/93 mmHg(1 mmHg=0.133 kPa).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尿潴留).意识清楚,语言流利,颅神经未见异常.颈无抵抗.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0级,肌张力低,双侧胸12水平以下痛温觉减退,深感觉丧失,双下肢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化验检查:外周血白细胞21.83×109/L,中性粒细胞0.932.

    作者:王佩;杨凡;张志强;张唯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检测在进展性卒中的临床价值

    进展性卒中是指脑梗死发生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48小时内逐渐发展或呈阶梯式加重的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和病死率较其他类型脑梗死高[1].目前临床缺乏抑制其进展的治疗方法,早期预测和尽早采取治疗是降低此疾病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故寻找进展性卒中早期的监测指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拟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水平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张晓红;杜双霞;冯志霞;王亚楠;郭书琴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52例临床分析

    急性胰腺炎在急腹症中比较常见[1-2],能够准确并且及时地作出诊断、治疗对预后十分重要[3].笔者分析了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20~77岁,平均(46.4±6.8)岁;其中出现恶心、呕吐49例,发热47例,腹胀19例,出现腹膜刺激征27例.

    作者:陈秋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脑钠肽和N-末端脑钠肽与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肿瘤治疗过程中,化疗必不可少,其不良反应很多,其中化疗药对心肌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对心肌细胞有毒害作用,进一步影响到心脏功能,严重可致心力衰竭、死亡.近几年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N-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natriuretic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对诊断早期心脏毒性受到重视且逐渐应用于临床,二者不仅可以早期预测心脏受损程度,还可以指导心功能受损失时的治疗,并可以判断预后.现就监测BNP和NT-proBNP与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宁;郑丽华;郑金秀;孔雁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磁共振全身弥散对淋巴瘤疗效的临床评价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或结外组织或器官的一种恶性肿瘤,淋巴瘤通常全身广泛分布,对其治疗前后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WB-DWI)对淋巴瘤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书明;任进军;赵宝宏;郭志军;张玉环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IL-1、IL-6、hsCRP水平的测定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患病率及病死率高.目前COP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许多研究证明COPD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同时存在气道炎症和系统性炎症.在COPD患者中多种炎性因子都呈现高表达的趋势,这些炎性因子可以从循环系统中吸引趋化因子,放大促炎性反应细胞活素,诱导组织结构的改变[1].系统性炎症在COPD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比较了COPD稳定期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PR)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这些因子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靳娜;张陆齐;刘天婵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热疗联合胸腔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其常见原因为恶性肿瘤胸膜转移或原发于胸膜的恶性肿瘤,病情进展迅速,多数并发肺不张,易引起呼吸困难及循环障碍[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探索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我们用微波热疗联合胸腔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5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士珍;宋春燕;王翠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中国东乡族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高血压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威胁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1].同时,由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的增加也已从一个卫生问题逐步演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2].东乡族为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其多居住在山麓地带,以尚食羊肉而著称.本研究通过对东乡族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了解血压与生活方式、文化程度、山麓环境、体质量指数(BMI)等因素的关系.

    作者:安永东;杨英;王芳;蔡兴魁;赵钰;王琴;李永涛;张陆燕;刘静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脑出血恢复期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1例

    患者,女,61岁,汉族.2011年6月12日,患者无明显诱因间断发作胸闷、发憋症状,伴头晕、视物旋转,活动后加重,休息减轻,无明显胸痛及放射痛,无咳嗽、咳痰及咯血,无大汗、恶心、呕吐,无头痛、黑矇及意识丧失.胸闷、发憋症状进行性加重,就诊于当地县医院神经内科,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人院后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SⅠ QⅢ TⅢ改变.2011年6月16日,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意识丧失,伴小便失禁,无抽搐,约数分钟后清醒,症状发作时测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心率105次/min,伴有明显胸闷、发憋症状,为求诊治转来我院.

    作者:刘红涛;王裕勤;曹雪滨;黄雄;王俊岭;张刚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