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粉尘螨变应原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

李芳;王炜;段国威;宋青;吴晓玲

关键词:哮喘, 儿童, 粉尘螨, 淋巴细胞活化, 皮肤试验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粉尘螨(DF)浸出液在体外刺激对粉尘螨过敏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琳巴细胞增殖情况,确定所需DF浸出液的佳刺激浓度和刺激时间.方法 支气管哮喘患儿40例分为粉尘螨过敏组20例,非粉尘螨过敏组20例,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两组患者对DF过敏的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经DF变应原刺激后的增殖情况.计算不同浓度DF浸出液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SI).结果 DF引起了支气管哮喘患儿淋巴细胞增殖的SI升高.刺激物浓度为20 mg/L、40 mg/L时,DF过敏组在培养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的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的SI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刺激物浓度为80 mg/L时,粉尘螨过敏组淋巴细胞增殖的SI则是逐渐降低的;在非粉尘螨过敏组,这种升高和降低的趋势不明显,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刺激物浓度为20 mg/L时,粉尘螨过敏组在24、48和72小时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是1.14±0.17、1.43±0.37和0.95±0.34,非粉尘螨过敏组为1.08±0.29,0.99±0.26和0.95±0.24;刺激物浓度为40 mg/L时,粉尘螨过敏组24、48和72小时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是1.34±0.25,1.68±0.32和0.89±0.37;非粉尘螨组为0.96±0.34,0.95±0.34和0.96±0.33,刺激物浓度为80 mg/L时,粉尘螨过敏组24、48和72小时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是1.17±0.13、0.98±0.26和0.79±0.34.非粉尘螨组为0.98±0.29、0.95±0.31和0.91±0.26.粉尘螨浸出液刺激浓度为40 mg/L,培养48小时时淋巴细胞增殖的SI高(1.68±0.32).结论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佳粉尘螨浸出液刺激浓度和刺激时间为:40 mg/L,刺激48小时.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论文中的关键词和主题词

    关键词是能说明全文含义、能反映出论文中心内容的名词或词组,它的作用是:①可使读者通过关键词对论文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以便决定是否阅读全文;②便于编著索引;③为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因此,关键词是医学论文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学术期刊重要的检索途径,关键词标引的好坏直接影响检索效率,国际医学期刊编委会在《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中提出:每篇文章应给出3~10个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3-87中学术论文的书写格式以及《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排版规范》都明确规定,要给出3~8个关键词,正确标引关键词有利于文献被检索,也有利于扩大该成果的利用率[1].但在实际来稿中,关键词的标引比较混乱,不规范、不正确标引关键词的情况比较多见,现将医学期刊中关键词的标引方法和常见的错误类型总结如下.

    作者:许卓文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检测在进展性卒中的临床价值

    进展性卒中是指脑梗死发生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48小时内逐渐发展或呈阶梯式加重的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和病死率较其他类型脑梗死高[1].目前临床缺乏抑制其进展的治疗方法,早期预测和尽早采取治疗是降低此疾病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故寻找进展性卒中早期的监测指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拟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水平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张晓红;杜双霞;冯志霞;王亚楠;郭书琴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相关因素的探讨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急症,也是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的疾病.而脑出血后血肿进一步扩大,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因而充分地认识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原因及探讨有效的预测指标,尤其迫切.本研究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50例,其中出现早期血肿扩大者65例,未出现血肿扩大的18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赵珊珊;孔祥芹;张翼翀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兰州市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对兰州市655例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状况及分布情况,进行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方法 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14C-UBT),检测受检者Hp与14C结合的每分钟衰变数(DPM),以判断Hp感染情况.结果 Hp感染总阳性率75.7%(496/655),男性阳性率72.4%(259/358),女性阳性率79.8%(237/297);男性感染低于女性,男女间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大Hp阳性率增高(P<0.05);各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后发现,20~29岁组与40~49岁组之间以及30~39岁组与40~49岁组之间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女性受检者年龄的增长,14C DPM的分布频数呈增长趋势(P<0.05),女性4个不同年龄组间,DMP分级程度不相同(P<0.005),而男性4个不同的年龄组的DPM分级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兰州市Hp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长,女性感染人数增长,感染程度加重.

    作者:涂佳音;陈志平;曹卫鹏;刘劲松;赵晓霞;武小凤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胃镜引导下改进插管行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24例应用体会

    小肠是消化道中长的一段,由于它的弯曲和游离度较大,使小肠疾病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双气囊小肠镜及胶囊内镜等应用于临床,但由于经济及操作难度大等诸多限制性,目前仍然难以普及应用.临床小肠疾病诊断仍多采用气钡双对比造影.传统导管法小肠造影时导丝导管经患者鼻腔或口腔在X线下观察插入十二指肠,操作繁琐,难度大,而且部分操作效果不理想.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探索胃镜引导下应用改良鼻胆引流管插管行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已完成24例,临床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格日勒图;魏军辉;白雪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IL-1、IL-6、hsCRP水平的测定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患病率及病死率高.目前COP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许多研究证明COPD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同时存在气道炎症和系统性炎症.在COPD患者中多种炎性因子都呈现高表达的趋势,这些炎性因子可以从循环系统中吸引趋化因子,放大促炎性反应细胞活素,诱导组织结构的改变[1].系统性炎症在COPD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比较了COPD稳定期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PR)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这些因子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靳娜;张陆齐;刘天婵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他克莫司在肾小球疾病的应用

    他克莫司(FK506)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药物,属于神经钙蛋白抑制剂[1-2].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2(IL-2),IL-10的产生[3-4],从而发挥抗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进而达到免疫作用.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双重机制来发挥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他克莫司的免疫抑制作用比环孢霉素A强100倍[2].198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将FK506首次用于临床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取得很好的抗免疫排斥疗效;20世纪90年代开始尝试FK506联合激素用于狼疮性肾炎(LN)和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获得了较好的效果.FK506联合霉酚酸酯、激素等多靶点治疗难治性肾小球疾病,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国内外逐渐应用FK506在慢性肾小球疾病中治疗或联合治疗.现将他克莫司在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潘习彰;郑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血必净对危重病患者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危重病患者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sTREM-1)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入住我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危重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4例和与血必净治疗组48例,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血必净治疗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使用7天.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分别抽血检测s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记录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的情况及预后.结果 血必净治疗组能明显降低危重病患者体内sTREM-1、TNF-α、IL-6、IL-6/IL-10水平,治疗后sTREM-1和IL-6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49.17±30.42)ng/L vs(70.24±36.17)ng/L;(20.41±21.72)ng/L vs (54.91±21.02) ng/L( P<0.01),MODS发生率、28天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体内sTREM-1的水平、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刘树峰;虎晓岷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肺复张治疗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肺复张对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数[氧分压(PaO2)/吸入氧气浓度(FiO2)]、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4例肺外源性ARDS患者行保护性肺通气,稳定后开始肺复张治疗.实施控制性肺膨胀(SI)进行肺复张,每8小时进行1次,共3天,纪录每天第1次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小时的血气指标、呼吸机参数及肺复张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1、2、3天肺复张治疗后1小时患者PaO2/FiO2较治疗前均有上升,(162.6±19.80)mmHg vs(220.93±34.10)mmHg,(195.6±24.40) mmHg vs (243.3±34.60)mmHg,(222.57±27.40) mmHg vs(254.71±38.90)mmHg(P<0.05或<0.0l);气道峰压[PIP:(35.64±2.71)cmH2O vs(34.07±2.58)cmH2O,(32.86±3.30)cmH2O vs(30.93±3.15)cmH2O,(30.14±2.66)cmH2O vs (28.07±3.27)cmH2O,P<0.01]、气道平台压[Pplat:(31.29±2.49)cmH2O vs (28.93±2.63) cmH2O,(28.79±3.02) cmH2O vs(26.86±3.13)cmH2O,(25.71±2.09)cmH2O vs(23.57±2.34)cmH2O,P<0.01]在肺复张治疗后均下降,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在肺复张治疗后改善,且整体呈升高趋势[(26.21±3.26)ml/cmH2O vs (30.14±3.70) ml/cmH2O,(29.36±4.25) ml/cmH2O vs (33.64±5.30) ml/cmH2O,(32.14±5.05) ml/cmH2O vs (35.57±5.57)ml/cmH2O,P<0.01)];14例患者中有9例在肺复张过程中心率升高、血压下降,但均能于复张后3分钟恢复至复张前水平,余患者肺复张过程中心率、血压未见明显波动,14例患者均无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对于肺外源性ARDS,肺复张可明显改善氧合,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徽.

    作者:韩玉;代庆春;沈洪丽;苗晓云;回志;张晓卫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Graves病伴胸腺增生的临床分析

    胸腺疾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观察发现Graves病患者中常合并胸腺增生,但其机制尚未明确,国内少有报道.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48例Graves病伴胸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我院内科住院诊治的Graves病伴胸腺增生患者48例.男42例,女6例,年龄19~56岁,平均(28.7±6.1)岁.诊断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表现.

    作者:马竹仙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氨茶碱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重塑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哮喘大鼠体内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变化,探讨氨茶碱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氨荼碱治疗组各10只.采用卵白蛋白(ovalbumin,OVA)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制成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用等量生理盐水取代OVA.氨茶碱治疗组在每次卵蛋白激发前30分钟给予氨荼碱60 mg/kg腹腔注射.分别测定血清中IL-25,肺组织内NF-κB、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模型组、氨茶碱治疗组和正常时照组比较,血清IL-25、肺组织NF-κB和MMP-9依次降低,分别为血清IL-25(40.71±3.87)ng/L、(34.42±1.60) ng/L vs (25.69±1.74.) ng/L,肺组织NF-κB 0.34±0.03、0.26±0.04 vs 0.16±0.03,肺组织MMP-9 0.28±0.02、0.23±0.02 vs 0.17±0.01,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组织内NF-κB与血清IL-25和MMP-9均呈显著正相关(r=0.795、0.881,均P<0.01).结论 ①氨茶碱可明显抑制哮喘大鼠肺组织中NF-κB及血清中IL-25的水平,有效改善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状况.②氨茶碱可能通过降低肺组织中NF-κB、MMP-9的含量,起到改善气道重塑的作用.

    作者:张娟;徐青;安肃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压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近年的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壁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1].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调脂作用外,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等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清hsCRP的影响,探讨其对高血压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金虎;方庆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粉尘螨变应原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粉尘螨(DF)浸出液在体外刺激对粉尘螨过敏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琳巴细胞增殖情况,确定所需DF浸出液的佳刺激浓度和刺激时间.方法 支气管哮喘患儿40例分为粉尘螨过敏组20例,非粉尘螨过敏组20例,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两组患者对DF过敏的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经DF变应原刺激后的增殖情况.计算不同浓度DF浸出液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SI).结果 DF引起了支气管哮喘患儿淋巴细胞增殖的SI升高.刺激物浓度为20 mg/L、40 mg/L时,DF过敏组在培养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的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的SI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刺激物浓度为80 mg/L时,粉尘螨过敏组淋巴细胞增殖的SI则是逐渐降低的;在非粉尘螨过敏组,这种升高和降低的趋势不明显,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刺激物浓度为20 mg/L时,粉尘螨过敏组在24、48和72小时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是1.14±0.17、1.43±0.37和0.95±0.34,非粉尘螨过敏组为1.08±0.29,0.99±0.26和0.95±0.24;刺激物浓度为40 mg/L时,粉尘螨过敏组24、48和72小时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是1.34±0.25,1.68±0.32和0.89±0.37;非粉尘螨组为0.96±0.34,0.95±0.34和0.96±0.33,刺激物浓度为80 mg/L时,粉尘螨过敏组24、48和72小时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是1.17±0.13、0.98±0.26和0.79±0.34.非粉尘螨组为0.98±0.29、0.95±0.31和0.91±0.26.粉尘螨浸出液刺激浓度为40 mg/L,培养48小时时淋巴细胞增殖的SI高(1.68±0.32).结论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佳粉尘螨浸出液刺激浓度和刺激时间为:40 mg/L,刺激48小时.

    作者:李芳;王炜;段国威;宋青;吴晓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电除颤30余次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原发性心室颤动1例

    患者,男,45岁,于2008年6月30日14:00因持续性胸痛2小时就诊于我院心内科,来院前当地卫生所多次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10 mg舌下含服治疗,症状不缓解,伴濒死感,大汗,恶心,呕吐,烦燥不安.入院查体:体温36℃,呼吸22次/min,脉搏76次/min,血压130/75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烦燥,表情痛苦,唇稍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6次/min,律不齐,可闻及频繁期前收缩,心音低钝,无杂音.腹部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作者:李军英;王素敏;王桂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52例临床分析

    急性胰腺炎在急腹症中比较常见[1-2],能够准确并且及时地作出诊断、治疗对预后十分重要[3].笔者分析了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20~77岁,平均(46.4±6.8)岁;其中出现恶心、呕吐49例,发热47例,腹胀19例,出现腹膜刺激征27例.

    作者:陈秋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中国东乡族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高血压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威胁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1].同时,由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的增加也已从一个卫生问题逐步演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2].东乡族为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其多居住在山麓地带,以尚食羊肉而著称.本研究通过对东乡族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了解血压与生活方式、文化程度、山麓环境、体质量指数(BMI)等因素的关系.

    作者:安永东;杨英;王芳;蔡兴魁;赵钰;王琴;李永涛;张陆燕;刘静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胰岛β细胞瘤的诊治体会

    例1,男,44岁,因情绪不稳、焦虑20余日于2008年5月5日首次收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情绪不稳,焦虑,不能控制自己吼叫,哭笑无常,有时全身发抖,4~5天发作1次,约持续5~10分钟自行缓解,发作时意识清楚,未出现咳嗽,发热等,在外院神内科就诊口服帕罗西汀片、劳拉西洋片,效果不佳,转入我院,诊断:焦虑抑郁状态.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后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内科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楚,定向力完整,衣着整洁,年貌相符,检查合作,接触可,未引出幻觉及妄想,记忆力下降,时哭时笑,间断出现全身发抖及吼叫等,自知力部分存在.

    作者:王晓萍;丁凡;阮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幼年型原发性获得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随访17年1例

    患儿,女,13岁,因生长停滞3年,反复水肿2年,心悸,畏寒,乏力1年于1993年7月入院.患儿入院前3年来生长停滞,记忆力及学习成绩下降.2年来颜面、双手掌、双足部反复水肿,饮食明显减少.1年来心悸、乏力、少言懒动.常感畏寒,腹部胀痛,便秘,少汗.病后多处就诊,入院2年前诊断为贫血,抗贫血治疗2年无效而来诊收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及特殊服药史.人院体检:体温36.2℃,脉搏64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80/50 mmHg(1 mmHg=0.133 kPa).体质量21 kg,身高115 cm,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颜面非凹陷性水肿.全身皮肤干燥脱屑.口唇苍白增厚.甲状腺不大,无触痛,未闻血管杂音.心音低钝.肝脏剑下3cm触及,质软光滑.四肢冰凉.双手掌,双足部水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5.2×109/L,中性粒细胞0.54,淋巴细胞0.46.

    作者:卢鹤云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肺黏液表皮样癌1例诊治及预后分析

    患者,男,55岁,因反复刺激性咳嗽3个月于2009年3月13日人院,2个月前查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支气管炎给予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2天前胸部CT见右主支气管类圆形肿物,大小2 cm×1 cm×1 cm,部分阻塞管腔,右上肺阻塞性炎症,1天前查气管镜见右肺上叶开口淡红色表面光滑息肉样肿物,部分阻塞右主支气管(图1),病理考虑肺黏液表皮样癌(图2).手术可见右上叶支气管开口处2 cm×1 cm×1 cm中等硬度肿物,行右肺上叶袖状切除术.

    作者:孙健;孔国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单纯性及特殊情况时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肝素治疗的常见并发症,而HIT的并发症并非出血性疾病而是血栓形成.虽然近数年加强了对HIT的治疗研究,但有许多问题例如单纯性HIT(无血栓形成的HIT)如何处理以及急性HIT患者需行急诊心脏外科手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特殊情况如何治疗尚未完全解决.我们对单纯性及特殊情况时HIT的当今佳治疗策略进行讨论.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徐宝元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