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东;杨英;王芳;蔡兴魁;赵钰;王琴;李永涛;张陆燕;刘静
进展性卒中是指脑梗死发生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48小时内逐渐发展或呈阶梯式加重的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和病死率较其他类型脑梗死高[1].目前临床缺乏抑制其进展的治疗方法,早期预测和尽早采取治疗是降低此疾病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故寻找进展性卒中早期的监测指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拟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水平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张晓红;杜双霞;冯志霞;王亚楠;郭书琴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患者,男,45岁,于2008年6月30日14:00因持续性胸痛2小时就诊于我院心内科,来院前当地卫生所多次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10 mg舌下含服治疗,症状不缓解,伴濒死感,大汗,恶心,呕吐,烦燥不安.入院查体:体温36℃,呼吸22次/min,脉搏76次/min,血压130/75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烦燥,表情痛苦,唇稍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6次/min,律不齐,可闻及频繁期前收缩,心音低钝,无杂音.腹部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作者:李军英;王素敏;王桂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或结外组织或器官的一种恶性肿瘤,淋巴瘤通常全身广泛分布,对其治疗前后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WB-DWI)对淋巴瘤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书明;任进军;赵宝宏;郭志军;张玉环 刊期: 2012年第20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急症,也是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的疾病.而脑出血后血肿进一步扩大,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因而充分地认识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原因及探讨有效的预测指标,尤其迫切.本研究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50例,其中出现早期血肿扩大者65例,未出现血肿扩大的18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赵珊珊;孔祥芹;张翼翀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酸性磷脂(A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根据脑血管病分类及临床诊断标准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TIA)、急性脑梗死组(ACI);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发病24小时内血浆LPA、AP水平.结果 TIA组血浆LPA、AP值较ACI组、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梗死面积3组间比较,大梗死灶组较中小梗死灶组LPA、AP增高,LPA分别为(5.33±1.09)μmol/L vs (4.82±0.96) μmol/L vs (2.22±0.61) μmol/L,AP(6.51±1.33) μmol/L vs (4.86±1.04) μmol/L vs (2.01±0.44)μmol/L,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血浆LPA、AP水平与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的危险程度及梗死灶大小相关,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预警因子,对其防治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凤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我国临床循证医学调查表明,急性肺栓塞(APE)误诊为冠心病占第1位,这主要是由于APE大多有胸痛、气急,呼吸困难等表现,且很多有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改变,极易误诊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1-2],为提高对这两种病的认识,现对本院确诊为APE的32例患者及同期确诊为NSTEACS的1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减少误诊.
作者:张传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近年的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壁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1].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调脂作用外,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等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清hsCRP的影响,探讨其对高血压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金虎;方庆 刊期: 2012年第20期
骨髓检查是绝大数血液病确诊的必要检查,能提供所有血细胞祖细胞造血生成状态和常态的半定量和定性的评价[1].其中包括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骨髓活检在髓细胞数量和诊断骨髓浸润性疾病优于涂片.骨髓干抽、稀释后做骨髓活检检查是大多数医院的必然选择,其制作方法有两种:①石蜡包埋,优点是方便、经济、对抗原破坏少、适合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②塑料包埋,优点是切片薄、细胞无变形、粒系、红系易分辨等优点,成本较高,开展医院不多.现就我院156例骨髓活检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作者:王小勇 刊期: 2012年第20期
高血压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威胁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1].同时,由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的增加也已从一个卫生问题逐步演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2].东乡族为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其多居住在山麓地带,以尚食羊肉而著称.本研究通过对东乡族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了解血压与生活方式、文化程度、山麓环境、体质量指数(BMI)等因素的关系.
作者:安永东;杨英;王芳;蔡兴魁;赵钰;王琴;李永涛;张陆燕;刘静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状态,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肺功能改变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相关的不良反应,因此治疗上不推荐口服糖皮质激素激素.对于COPD稳定期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60%的COPD患者,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在COPD急性加重期时,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等治疗的同时,新的全球防治创议(GOLD)方案已将激素口服或静脉应用列入治疗规范[1].
作者:艾尼瓦尔·那斯肉拉;魏雪梅;杨晓红;阿不力米提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联机血液透析滤过(HDF)、综合血液透析(HD)对患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清除效果.方法 取本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机HDF组(n=20)和HD组(n=20).维持透析6个月后检测透析前、透析后钙、磷、PTH.结果 联机HDF组透析前后血钙水平为(1.90±0.35) mmol/L vs(2.20±0.67)mmol/L,HD组分别为(2.02±0.22)mmol/L vs (2.30±0.18) mmol/L,两组透析后血钙均有轻度升高,但两组透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机HDF组透析前后血磷水平为(2.45±0.41) mmol/L vs (1.70±0.15)mmol/L;而HD组分别为(2.52±0.60) mmol/L vs(1.82±0.20)mmol/L,两组患者接受透析后较透析前其血磷浓度均有明显的降低,并且两组透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机HDF组透析前后血PTH为(702.0±14.3)ng/L vs(345.0±16.8)ng/L; HD组分别为(697.2±13.2)ng/L vs(391.7±19.4)ng/L,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有明显的降低,而联机组患者其治疗后含量明显低于HD组(P<0.05).结论 联机HDF可以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中钙、磷PTH,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朱宏;祁真;陈继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肿瘤治疗过程中,化疗必不可少,其不良反应很多,其中化疗药对心肌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对心肌细胞有毒害作用,进一步影响到心脏功能,严重可致心力衰竭、死亡.近几年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N-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natriuretic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对诊断早期心脏毒性受到重视且逐渐应用于临床,二者不仅可以早期预测心脏受损程度,还可以指导心功能受损失时的治疗,并可以判断预后.现就监测BNP和NT-proBNP与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宁;郑丽华;郑金秀;孔雁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患病率及病死率高.目前COP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许多研究证明COPD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同时存在气道炎症和系统性炎症.在COPD患者中多种炎性因子都呈现高表达的趋势,这些炎性因子可以从循环系统中吸引趋化因子,放大促炎性反应细胞活素,诱导组织结构的改变[1].系统性炎症在COPD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比较了COPD稳定期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PR)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这些因子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靳娜;张陆齐;刘天婵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急性胰腺炎在急腹症中比较常见[1-2],能够准确并且及时地作出诊断、治疗对预后十分重要[3].笔者分析了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20~77岁,平均(46.4±6.8)岁;其中出现恶心、呕吐49例,发热47例,腹胀19例,出现腹膜刺激征27例.
作者:陈秋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患者,男,60岁,主因突发双下肢麻木活动障碍8小时于2012年6月29日入院.既往心肌梗死病史7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病史.患者病前1周曾发热3天,体温高38℃.8小时前突感双下肢麻木,2分钟后双下肢完全瘫痪.以“急性脊髓炎?脊髓血管病?”收入院.入院时体温36℃,脉搏84次/min,血压169/93 mmHg(1 mmHg=0.133 kPa).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尿潴留).意识清楚,语言流利,颅神经未见异常.颈无抵抗.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0级,肌张力低,双侧胸12水平以下痛温觉减退,深感觉丧失,双下肢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化验检查:外周血白细胞21.83×109/L,中性粒细胞0.932.
作者:王佩;杨凡;张志强;张唯 刊期: 2012年第20期
胸腺疾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观察发现Graves病患者中常合并胸腺增生,但其机制尚未明确,国内少有报道.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48例Graves病伴胸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我院内科住院诊治的Graves病伴胸腺增生患者48例.男42例,女6例,年龄19~56岁,平均(28.7±6.1)岁.诊断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表现.
作者:马竹仙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 panniculitis-like T cell lymphoma,SPTCL)是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主要累及皮下组织[1-2].肿瘤细胞主要由异型的大小不一的淋巴样细胞组成,通常具有明显的肿瘤坏死和核碎片,并伴有组织细胞吞噬反应[3].现将我院诊治的36例SPTCL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进行整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亚凤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他克莫司(FK506)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药物,属于神经钙蛋白抑制剂[1-2].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2(IL-2),IL-10的产生[3-4],从而发挥抗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进而达到免疫作用.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双重机制来发挥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他克莫司的免疫抑制作用比环孢霉素A强100倍[2].198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将FK506首次用于临床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取得很好的抗免疫排斥疗效;20世纪90年代开始尝试FK506联合激素用于狼疮性肾炎(LN)和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获得了较好的效果.FK506联合霉酚酸酯、激素等多靶点治疗难治性肾小球疾病,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国内外逐渐应用FK506在慢性肾小球疾病中治疗或联合治疗.现将他克莫司在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潘习彰;郑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观察粉尘螨(DF)浸出液在体外刺激对粉尘螨过敏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琳巴细胞增殖情况,确定所需DF浸出液的佳刺激浓度和刺激时间.方法 支气管哮喘患儿40例分为粉尘螨过敏组20例,非粉尘螨过敏组20例,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两组患者对DF过敏的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经DF变应原刺激后的增殖情况.计算不同浓度DF浸出液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SI).结果 DF引起了支气管哮喘患儿淋巴细胞增殖的SI升高.刺激物浓度为20 mg/L、40 mg/L时,DF过敏组在培养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的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的SI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刺激物浓度为80 mg/L时,粉尘螨过敏组淋巴细胞增殖的SI则是逐渐降低的;在非粉尘螨过敏组,这种升高和降低的趋势不明显,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刺激物浓度为20 mg/L时,粉尘螨过敏组在24、48和72小时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是1.14±0.17、1.43±0.37和0.95±0.34,非粉尘螨过敏组为1.08±0.29,0.99±0.26和0.95±0.24;刺激物浓度为40 mg/L时,粉尘螨过敏组24、48和72小时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是1.34±0.25,1.68±0.32和0.89±0.37;非粉尘螨组为0.96±0.34,0.95±0.34和0.96±0.33,刺激物浓度为80 mg/L时,粉尘螨过敏组24、48和72小时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是1.17±0.13、0.98±0.26和0.79±0.34.非粉尘螨组为0.98±0.29、0.95±0.31和0.91±0.26.粉尘螨浸出液刺激浓度为40 mg/L,培养48小时时淋巴细胞增殖的SI高(1.68±0.32).结论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佳粉尘螨浸出液刺激浓度和刺激时间为:40 mg/L,刺激48小时.
作者:李芳;王炜;段国威;宋青;吴晓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肝素治疗的常见并发症,而HIT的并发症并非出血性疾病而是血栓形成.虽然近数年加强了对HIT的治疗研究,但有许多问题例如单纯性HIT(无血栓形成的HIT)如何处理以及急性HIT患者需行急诊心脏外科手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特殊情况如何治疗尚未完全解决.我们对单纯性及特殊情况时HIT的当今佳治疗策略进行讨论.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徐宝元 刊期: 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