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良;孔玉;陈炳为;刘必成
B型脑钠肽(BNP)为一种主要由心室分泌的多肽类神经激素,心室肌张力升高时,BNP分泌增多.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的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斑块不稳定破裂,进而续发血栓形成.近来的研究证实当心肌缺血、损伤、坏死、心室壁张力和压力过大时均可刺激BNP的合成和分泌[1].本研究通过测定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患者的BNP,分析不同水平BNP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射血分数特点.探讨老年NSTE-AMI患者不同BN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邵强;徐东;谭静;李博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水平,探讨HMGB1与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及多种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09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发病24小时内临床及实验室参数,计算APACHEⅡ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 检测患者发病24小时内及对照组血清HMGBl水平.结果 对照组HMGB1(44.8±16.2)μg/L,脓毒症组HMGB1(83.7±25.6)μg/L,严重脓毒症组HMGB1(146.0±32.8)μ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18,P<0.05),与其他临床参数未显示相关性(P>0.05).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血小板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而血清HMGB1水平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症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HMGB1水平明显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但尚不能作为预测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赵华杰;宋诗铎;刘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紊,探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 针对63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揭示主要病理改变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结果 631例中有淋巴结转移284例.转移率为45.0%,淋巴结转移度为15.9%(673/4 239).食管癌胸上段、胸中段及胸下段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6%、44.9%和50.5%.肿瘤部位越向下、长度越长、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可见跳跃性转移和双向性转移.结论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肿瘤长度和浸润深度有关,与分化程度无关.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明显.
作者:邹文娣;温登瑰;魏丽珍;王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骨硬化病(osteopetrosis)也称为大理石骨病(marble bonedisease)、粉笔样骨(chalky bone)和Albers-Schonberg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代谢骨病,临床以全身多发、对称、普遍性骨质密度增高为主要特征.一般认为其病因可能是骨、软骨吸收障碍,成骨正常,从而使骨质持续堆积.本病例是以抽搐原因待查收治神经内科的骨硬化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景红;王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疟疾是疟原虫经蚊虫叮咬而传播的疾病,本病在全球致死的寄生虫病中居第1位.目前,世界上仍有100多个国家为疟疾流行区,以非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为严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使疟疾患者已大大减少.但是,现在出国劳务人员日益增多,使得输入性疟疾的病例数增多.由于收治的患者均为到非洲的劳务人员,所患疟疾为恶性疟.
作者:吴婷婷;谷茂林;陈丽华;孙利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小儿发作性疾病临床经常遇见,分为癫痫事件(ES)和非癫痫事件(NES),两者的发作时间均难以预测,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某些非癫痫样发作,如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睡眠期肌阵挛、晕厥、头痛、屏气发作等,由于小儿年龄小,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目击者紧张并缺乏专业知识等,常与癫痫难以鉴别;某些癫痫性发作症状不典型,与非癫痫性发作不易鉴别.
作者:韩洁;姜红;安利香;景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全世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超过了3.5亿,约25%~40%,HBV感染者会发展为进展性甚至致死性肝脏疾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抗病毒治疗,有效地抑制HBV复制,可以延缓肝脏纤维化的进展、降低肝癌的发病率,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1].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的问世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作者:杨小昂;窦明;陈宏涛;王和平;孙爱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评价慢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至2010年10月.根据RDW水平按四分住法分四组(Q1~Q4).比较不同RDW水平患者临床特征,Cox回归分析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分析不同RDW水平患者病死率.结果 随着RDW值水平的递增,不同RDW组患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下降.Q1、Q2、Q3、Q4血红蛋白值分别为(130.93±20.44)g/L、(131.91±17.93)g/L、(128.96±16.08)g/L、(120.12±19.06)g/L(F=4.178,P<0.01),红细胞数分别为(4.23±0.72)×1012/L、(4.29±0.65)×1012/L、(4.28±0.60)×1012/L、(3.94±0.75)×1012/L(F=2.888,P<0.05).氨基末端脑钠肽对数值(LgNT-ProBNP)随RDW水平增加而增加(8.22±0.84、8.24±0.91、8.63±0.96、8.69±1.09)(F=3.525,P<0.01).多因素Cox向前逐步回归校正表明RDW、LgNT-ProBNP、血红蛋白、年龄均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HR=1.905、4.099、0.963、1.044,P<0.05),RDW预测价值优于年龄及血红蛋白.伴随着RDW水平升高,病死率明显上升.结论 RDW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其预测价值优于血红蛋白水平及年龄.
作者:徐志勇;刘铭雅;魏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呼吸困难是内科常见症状,多由心源性或气道炎症性所致,但由于急性发作时患者体征常表现不典型,故快速、客观、敏感、特异地诊断急性呼吸困难已成为临床内科医师的迫切需要.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是一种新的心肌功能损害的标志物,在心力衰竭时明显增高,被国际指南推荐为心力衰竭(HF)患者的诊断评价和危险分层.
作者:陈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加,人群中不同程度的疾病及亚健康状况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通过体检及时发现健康问题,为进一步制定有真对性确实可行的保健措施,提高健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1].现将2009年某研究中心机关干部健康体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如下.
作者:高淑凤;李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多支冠状动脉痛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植入支架的总长度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表,PCI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完成的166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PCI术中植入支架的总长度与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之间的关系.结果 健康状况调查统计结果 表明,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等6个维度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健康和心理健康2个维度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中植入支架总长度不同的患者术后健康状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植入支架的总长度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之间无显著相关.
作者:杨旭明;刘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两院的2型糖尿病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4例(腔隙性脑梗死组)和2型搪尿病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4倒(非腔隙性脑梗死组),均行头颅MRI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收集病史,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尿酸.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比非腔隙性脑梗死组年龄大、痛程长、高血压患病率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厚和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分别为年龄(68.3±7.5)岁 vs(57.6±8.3)岁、糖尿病病程(10.12±6.44)年 vs(7.00±5.16)年、高血压惠病率83.0%(78/94)vs 50.0%(42/84)、CIMT(1.07士0.19)mm vs(0.83±0.15)mm.颈动脉斑块阳性率51.1%(48/84)vs 23.8%(20/84)(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CIMT及斑块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IMT为0.925 mm时预测2型糖尿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敏感度为80.9%、特异度为76.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老年、高血压、糖尿病痛程长及颈动脉硬化是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高危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有预测价值.
作者:陈晓雷;吴文君;徐南飞;陈萍;马志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伴有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各项指标,为全面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5.6 mmol/L 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98例,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小时血糖(2 hPG)水平.观察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尿酸、动脉硬化等参数与OGTT后2hPG的关系.结果 398例患者中检出糖耐量减低99例(24.9%);2型糖尿病52例(13.1%).糖代谢异常的患者动脉硬化的比例(71.5%)高于血糖正常组(52.6%).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比例高,对于空腹血糖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常规行OGTT测定,以早期发现和干预糖代谢紊乱,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作者:王杰萍;王青;吕卫华;王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女,30岁,以反复咳嗽、咳痰28年,加重2个月于2010年7月9日入院.28年来患者咳嗽、咳痰反复发作,冬重夏轻,晨起咳痰较多,受凉及吸人刺激性气味可诱发,曾在多家医院住院,给予抗感染及解痉平喘药治疗后好转.5年前活动后憋气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做肺功能示:以阻塞性为主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μg治疗,活动后闷气无明显减轻,咳嗽、咳痰仍间断发作,间断服用抗感染药物治疗.
作者:吴秋歌;孙培宗;蒋军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血管性痴呆(vasular dementia,VD)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测定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46例VD患者(VD组)的血浆总Hcy水平,并与40例正常同龄对照组及50例非痴呆脑梗死组比较,分析痴呆与Hcy的关系.结果 VD组血浆总Hcy水平显著高于同龄正常对照组和非痴呆脑梗死纽,(29.23±5.42)mmol/L vs(10.24±3.12)mmol/L、(26.24±4.28)mmol/L(P<0.01).结论 高Hcy血症可能是VD发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作者:肖玉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男,61岁,因突发性上腹痛并阵发性加剧6小时于2010年12月6日来我院就诊.6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心悸、气促.无发热、黑朦及晕厥.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血压控制不好.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98次/min,呼吸27次/min,血压170/105 mmHg(1 mmHg=0.133 kPa).急性病容,口唇轻度发绀,意识清楚.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问及少量湿啰音.心界稍大,心律齐,无杂音.
作者:李卓;曹兵生;刘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Lewy body)形成为特征.临床上表现有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其病因至今未明.
作者:刘娜;杨志杰;樊东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PE发病率、误诊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而PE误、漏诊的主要原因是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和(或)诊断技术应用不当.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其病死率由30%降到8%.作者就其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慧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因老年患者年龄较大,心肺功能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在临床诊疗中对检查项目要求安全性高,检查过程简捷、高效,检查时间短.近年来新问世的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快速容积重建、低辐射、双能量采集和一站式急诊诊断等优势[1],且被较多的国内外学者所认可,能满足老年患者在检查中的安全性和快捷性,老年患者检查依从性较好.
作者:王瑞萍;王俊;李轶炜;王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观察环肺静脉电隔离(CPVA)术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LA)、左心耳(LAA)、LA顶部结构的影响.方法 心房颤动患者共28例,行CPVA术3~14.8(6.5±3.9)个月后进行随访,根据术后有无复发分为成功组(22例)和复发组(6例).应用64排螺旋CT测量CPVA术前、后LA[包括LA横径(LA1)、上下径(LA2)和前后径(LA3)、LA客积]、LAA(包括LAA口长径、短径和面积、LAA长度、LAA容积)、LA顶部(包括LA顶长度、距离和深度)的相关径线.结果 成功组CPVA术后的LA1、LA2、LA3、LA客积、LAA口长径、LAA口面积、LAA容积、LAA长度、LA项长度、LA顶距离术后比术前减小,术前术后分别为LA1(6.97±0.87)crn vs(6.32±0.94)cm,LA2(6.02±0.84)cm vs(5.63±0.63)cm,LA3(3.71±0.64)cm vs(3.46±0.59)cm,LA客积(83.61±25.98)cm3vs(66.11±22.84)cm3,LAA口长径(3.01±0.54)cm vs(2.64±0.62)cm,LAA口面积(4.99士1.79)cm2 vs(4.11士1.94)cm2,LAA容积(11.11±4.34)cm3 vs(9.59±4.82)cm3,LAA长度(3.99±0.84)cm vs(3.74±0.82)cm,LA顶长度(4.02±0.89)cm vs(3.55±0.76)cm,LA项距离(3.90±0.88)com vs(3.43±0.73)cm(均P<0.05);LAA口短径和LA项深度无明显变化(P>0.05).复发组CPVA术前、后比较,除了LA2较术前减小(6.43±1.04)cm vs(5.92±1.27)cm(P<0.05),余LA、LAA、LA顶部结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成功组CPVA术后的LA、LAA、LA顶部较术前减小,即结构重构可以逆转;而复发组CPVA术前、后比较LA、LAA、LA顶部无明显变化,未出现逆重构.
作者:唐梅艳;刘浩;伍伟锋;朱立光;王炎;曾晓春;林明宽;张棠;李希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