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分析

刘培杰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困难, 呼吸, 人工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状态,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无创机械通气便于使用,调节相对简单,具有改善机体氧合作用、肺通气功能、减少呼吸肌疲劳等作用,使无创通气日益受到重视[1].本院呼吸科经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血管闭合器在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和Starclose闭合器在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封堵穿刺点的即刻成功率、术后24小时及术后1周与穿刺有关并发症.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77例,其中135例予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封堵穿刺点,142例予Starclose血管闭合器封堵穿刺点,比较二者术后即刻封堵成功率、术后24小时及1周内穿刺点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局部皮肤破溃感染、动脉夹层、迷走反射等与穿刺有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手术成功率、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Starclose组与穿刺有关并发症6例,Angio-Seal组14例(P<0.05).术后1周Starclose组与穿刺有关并发症8例,Angio-Seal组18例(P<0.05).结论 Starclose血管闭合器封堵股动脉穿刺点较Angio-Seal闭合器更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新军;郑若龙;钱惠东;李伟章;蒋文龙;魏峰;徐卓文;张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干预策略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组消化不良症候群,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一直被认为与FD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有研究发现,FD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于高于正常人,但精神因素的确切致病机制尚未阐明[1-2].本研究通过对确诊为FD的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调查及治疗策略干预,旨在了解FD与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相关性,为提高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及现实依据.

    作者:杨玉;陈建权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状态,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无创机械通气便于使用,调节相对简单,具有改善机体氧合作用、肺通气功能、减少呼吸肌疲劳等作用,使无创通气日益受到重视[1].本院呼吸科经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培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小儿支气管异物误诊28例分析

    支气管异物是小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以婴幼儿多见.近年,小儿支气管异物有增加趋势,可能与小儿餐外食品增多,且小儿绝大多数喜食豆类零食有关.如不能及时诊断、处理,常常危害小儿身体健康,严重时危及生命.现对我科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异物误诊28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作者:梁爱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失败后,病毒基因型耐药变异情况,为选择新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选取服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tPCR)方法扩增目的 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检测与病毒耐药相关的突变点位.结果 20例患者出现与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11例拉米夫定治疗患者,发生rtM204V/I突变10例(90.9%),出现rtL180M/I/L位点突变5例(45.5%),出现rtA181V位点突变1例(9.0%),出现M204I单位点耐药突变5例(45.5%),出现包含180和204位点的多个位点联合突变6例(54.5%).9例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出现rtA181T或rtN236T单位点突变各4例(44.4%),出现rtA181T+rtN236T联合突变1例(11.1%).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变异株的出现是抗病毒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服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较多,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也可以出现rtA181V位点突变,该位点突变出现可以发生二者的交叉耐药.防止多药耐药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抗病毒治疗失败后参考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更换药物.

    作者:刘海霞;李娟;朱跃科;王金环;冯岩梅;于红卫;孟庆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小干扰RNA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 初步探讨在乏氧培养条件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的靶向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对KYSE150人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首先构建rAAV介导的以HIF-1α为靶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即rAAV-siHIF-hrGFP.将rAAV-siHIF-hrGFP及rAAV-hrGFP分别转染对数生长的KYSE150细胞,在乏氧培养条件下模拟肿瘤细胞的乏氧环境进行培养,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法,观察KYSE150细胞HIF-1α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KYSE150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本实验共分3组:①对照组(Wt)组;②rAAV-hrGFP组,即空载病毒组(Cv组);③rAAV-siHIF-hrGFP组,即干扰病毒组(Si组).结果 在乏氧培养条件下,rAAV-siHIF-hGFP能够抑制KYSE150细胞HIF-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HIF-1α蛋白测定(灰度比):Wt组1.121±0.038、Cv组1.098±0.023、Si组0.426±0.020,与S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能够抑制KYSE150细胞增殖和迁移,细胞增殖(A值):Wt组1.276±0.077、Cv组1.312±0.073、Si组0.621±0.053,与S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rAAV-hrGFP对KYSE150细胞增殖、迁移及HIF-1α的表达未见有明显影响.结论 在乏氧培养条件下,利用rAAV介导的siRNA技术抑制HIF-1α的表达,可有效抑制KYSE1 50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

    作者:唐鹏;陈传贵;于振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先天性单侧肺动脉缺如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单侧肺动脉缺如(UAP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2010年经手术和(或)心导管检查证实的21例UAPA(左侧13例,右侧8例)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14/21例(66.7%)首诊由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证实;4/21例(19.0%)例首诊超声心动图发现异常,但未能明确诊断,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证实;3/21例(14.3%)首诊超声心动图漏诊,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发现.UAPA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主肺动脉向远端直接延续为一侧肺动脉,分叉结构消失,缺如一侧的肺动脉通过主-肺动脉侧支循环供血,常伴发复杂的心脏畸形.结论 UAPA较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但是只要提高认识,仔细探查,超声心动图在UAPA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烨;李治安;何怡华;杨娅;张纯;谷孝艳;韩建成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终末糖基化产物、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

    研究称,至2030年全世界将有37亿糖尿病患者[1],而且30%~50%的糖尿病患者将发生糖尿病肾病(DN).DN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人群中有很高的致残、致死率,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表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如终末糖基化产物(AGEs)在体内的大量聚集对DN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就AGEs、终末糖基化产物受体(AGE-R)、氧化应激在DN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赵振红;杨星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血浆中T辅助17(Th17)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IL-6、IL-23、IL-2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水平的变化.方法 SLE组43例;健康时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浆中IL-17、IL-6、IL-23、IL-27和TGF-β水平,分析它们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中IL-17(74.32±22.76)ng/L vs(32.12±5.68)ng/L,IL-6(62.06±9.92)ng/L vs(37.98±15.41)ng/L,IL-23(30.29±12.59)ng/L vs(15.10±12.31)ng/L和IL-27(27.61±11.16)ng/L vs(16.17±8.35)ng/L的浓度都明显升高(P<0.01),TGF-β的血浆浓度则明显降低(35.80±11.65)ng/L vs(69.08±28.76)ng/L(P<0.01).IL-17与IL-6,IL-23和IL-27之间呈正相关(r=0.542、0.887、0.757,均P<0.05),与TGF-β之间则呈负相关(r=-0.268,P<0.05).结论 IL-17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在SLE表达异常,IL-17在SLE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高丽霞;郭惠芳;马丽艳;张明峰;韩玉祥;靳洪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1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微量白蛋白尿发展的关系

    目的 评估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微量白蛋白尿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49例微量白蛋白尿期的1型糖尿病患者及49例年龄、性别、病程与之相匹配的正常白蛋白尿期的1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和hsCRP水平以及hsCRP与年龄、病程和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期的1型糖尿病惠者的HbA1c和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期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为HbA1 c(11.86±1.95)%vs(10.26±1.03)%,hsCRP(1.7±0.5)mg/L vs(1.2±0.4)mg/L(均P<0.01).hsCRP与年龄、病程、BMI及HbA1 c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而与胰岛素的应用量无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和BMI是hsCR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随着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hsCRP的水平有明显增加,这是炎症状态的一种反应.显示了微量白蛋白尿与亚临床炎症及内皮功能损伤有关.

    作者:杜俊文;吴韬;王伟超;张俊芳;崔素敏;任巧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颈动脉硬化与老年糖尿病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无症状性脑梗死(ACI)多数进展为症状性脑梗死或血管性痴呆,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老年糖尿病患者为ACI的高危者,临床上因CT或MRI检查价格昂贵不宜作为常规筛查手段,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是目前用于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是心脑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素.本研究旨在分析颈动脉硬化与老年糖尿病ACI的相关性,以评估CIMT及斑块对早期发现老年糖尿病ACI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南飞;陈晓雷;陈萍;马志伟;孔岳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复方斑蝥胶囊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原发性肝癌(PL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肝癌存在肝动脉与门静脉双重血运,转移复发早,所以肝癌的治疗问题越发严峻.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是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它不但可栓塞肿瘤供养血管,使肿瘤发生缺血坏死,化疗药物积聚在肿瘤局部并缓慢释放,直接产生细胞毒作用,发挥强大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单纯TACE治疗存在局限性,所以应用中药重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宿主抗瘤免疫,以增强肝癌的综合治疗效果.本研究探讨PLC患者TACE治疗后及应用中成药复方斑蝥胶囊后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

    作者:殷飞;李进军;曹凤;姚树坤;张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血糖控制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比例呈明显增长趋势,透析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非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更为明显,这主要与血糖控制及糖尿病本身的代谢紊乱有关,而血糖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对预防低血糖反应发生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有意义,值得探讨.本研究就平均空腹血糖(FPG)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做回顾性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晓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不同剂量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特征是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受损,常并发诸多难治性并发症,其5年病死率高达15%~50%,主要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在我国发病率及致死率极高,因此其治疗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以强心、利尿、扩张血管为主,近年来诸多大型临床试验已证实β受体阻滞剂能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减低病死率[12].

    作者:郭庆;林国生;李绪勇;刘亮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乳酸、细胞因子及危重疾病评分对脓毒症预后分析

    目的 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乳酸(lactate,LAC)、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on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至2010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疗中心、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ICU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90例,根据28日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于入院第1日、3日测定血清PCT、CRP、LAC水平,并记录当日APACHEⅡ、SOFA评分.并于当日留取脓毒症惠者血清,-20℃低温保存,集中测定IL-6、IL-10.结果 死亡组的第1日、3日PCT水平高于生存组[11.89(18.35)μg/L vs 2.25(9.25)μg/L,11.50(21.56)μg/L vs 0.65(1.15)μg/L,P<0.05],第1、3日死亡组IL-6、APACHEⅡ、SOFA评分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第3日的LAC水平高于生存组[2.50(2.05)mmol/Lvs 1.80(0.85)mmol/L,P<0.01];死亡组的器官衰竭数目高于生存组(P<0.01);生存组PCT、CRP、IL-6、LAC有下降趋势(P<0.01),IL-10无下降趋势(P>0.05),死亡组PCT水平无下降趋势(P>0.05),其余指标均有下降趋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第1日、3日的SOFA评分、第3日的LAC水平是28日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第1日、3日的SOFA的曲线下面积大.结论 SOFA评分是脓毒症28日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诊断价值高;PCT、LAC是判断脓毒症预后的良好生化指标,可以反映脓毒症严重程度,其预测价值高于CRP、IL-6、IL-10,在脓毒症不同的病程具有不同的预测价值,动态观察PCT、LAC变化可以提高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预测.

    作者:李真玉;刘毅;柴艳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早期支架血栓形成住院患者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住院患者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原因.方法 对6 03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22例早期ST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围手术期抗血栓治疗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资料库登记成功实施PCI治疗的6 036例住院患者,术后发生急性ST 2例,亚急性ST 20例,院内早期ST发生率0.36%.ST时间相对集中于术后较早期,20例亚急性ST形成时间为1~7天,平均(3.6±1.5)天;ST后所有患者均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其中多支病变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1例,血栓形成于前降支13例,2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ST,13例紧急PCI治疗行球囊扩张后血栓消失,5例再次支架植入后血管再通,患者发生心室颤动5例,低血压状态6例.行急诊PCI治疗,18例患者治愈存活出院,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8.2%).结论 ST是介入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与患者临床病变特点、介入操作因素、支架本身、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等因素有关,多发生在AMI,合并心功能不全,多支血管病变、前降支病变等患者.支架内血栓一旦形成,再次介入治疗是有效的抢救手段.

    作者:张春晓;张健;齐向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常见病,在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后循环障碍致大脑后部、脑干、小脑缺血,反复发作可造成脑干、小脑或枕叶梗死,甚至留有一定的后遗症.因此,积极治疗V-BI性眩晕,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及预防脑梗死是非常重要的.为积极探索V-BI眩晕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观察了养血清脑颗粒治疗V-BI眩晕患者48例的治疗效果并与应用复方丹参片治疗的40例患者的疗效做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周爱梅;周玉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吸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计算与言语功能的影响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具有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在临床被广泛地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的核心症状之一,多数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都集中于执行功能及记忆功能方面,对计算功能及言语功能的研究鲜见报道.近年来,有关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MECT后吸氧对计算功能及言语功能的影响及二者与MECT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香红;朱颀峰;于群英;王学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912例患者先后进行CTA检查和CAG检查,判断有无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存在,将两者结果进行Kappa检验和配对t检验,判断两者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CTA发现104例患者共121段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其中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2段,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9段;而CAG发现97例患者共114段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其中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2段,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2段.两者相比较,诊断深在型及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两者Kappa一致性好(Kappa=1.000、0.877),42段深在型-壁冠状动脉心肌桥长度CTA(11.25±4.20)mm vs CAG(9.56±3.67)mm,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CTA(50±12)%vs CAG(59±12)%(均P<0.01);72段浅表型-冠状动脉心肌桥长度CTA(7.39±3.02)mm vs CAG(5.54±2.18)mm,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CTA(31±10)%vs CAG(38±11)%(均P<0.01).结论 CTA能够诊断各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存在以及准确测量心肌桥长度,而测量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则CAG优于CTA.

    作者:张正铿;陈燕浩;金朝林;张树桐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慢性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患者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脑钠肽(BNP)属于利钠肽家族,具有较强的利钠、利尿、舒张血管、抑制细胞增殖、心肌纤维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作用.BNP作为反映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指标,已得到临床医生广泛认同,但心力衰竭发生过程复杂,通常伴有各种各样并发症,其中肾功能不全是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于该类患者,BNP是否也能反映病情变化呢?目前同时研究心肾功能与血清BNP水平之间关系的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与BNP的相关性,旨在为对临床医生合理评估治疗患者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朱平;冯青俐;姚爱琴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