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殊气管异物滞留气管内6个月漏诊1例

孙兴旺;李志明

关键词:异物, 气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摘要:患儿,男,9岁.主因咳嗽1周,加重2天,于2009年12月28日入院.患儿1周前出现咳嗽,阵发非痉挛性,喉中有痰,发热,高温度达38.8℃,既往5个月前有吞食塑料笔头史(2009年8月5日始,有咳嗽,体温正常、血常规正常,在县医院静脉用药,具体药物不详,咳嗽未见减轻,先后3次拍胸片均未见异常改变),临床无明显呛咳病史.2009年12月28日因咳嗽、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4.90×109/L,中性粒细胞88.8,淋巴细胞6.7;影像检查:左下肺肺炎(图1).以左下肺肺炎入住我院,经抗感染、止咳治疗1周后左下肺炎已吸收,2010年1月5日复查胸片左下肺炎已吸收,出现左纵隔气肿、双颈部皮下气肿(图2).2010年1月29日胸片再次出现双肺感染(图3),经抗感染、止咳治疗后双肺感染吸收;2010年2月6日胸片和1月31日胸部CT又出现右肺不张(图4、5),2010年2月12日患者突然发生剧烈咳嗽,并咳出一塑料笔头,塑料笔头呈长柱型,其中心有一通气小孔.再次拍胸片右肺不张消失(图6).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机械通气血液灌流救治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20例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重症,中间综合征又称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以呼吸肌无力、麻痹致呼吸衰竭为主要特征,是有机磷中毒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并为有机磷中毒重要的迟发死亡因素[1].如不及时抢救,可死于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60%.我们对收治的20例中间综合征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机械通气、血液灌流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急性心肌梗死ST段墓碑形改变的价值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电图检查中具特征性改变的一种因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坏死的疾病,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中主要表现为坏死型Q波出现,异常ST-T改变,而尤以ST段形态改变为特征性表现.所谓ST段墓碑形改变是指:ST段抬高有一快速上升时期,其改变多见于心肌梗死部分ST段抬高的有关导联,凸起的ST段顶峰高于其前面的r波,r波持续时间短暂(通常≤0.04秒),并且幅度很小,ST段与其后T波的升高支相融合.本研究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时ST段出现墓碑形改变患者病变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刘红燕;陈宁;陆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房室间期搜索功能与心室起搏管理功能对不良心室起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房室间期搜索(Enhance Search AV,Search AV+)功能与心室起搏管理(Management Ventricular Pacing,MVP)功能减少右心室起搏的比例.方法 入选50例患者,均植入美敦力Adapt ADDR01起搏器,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分别为Search AV+功能组和MVP功能组.术后关闭Search AV+功能和 MVP功能,术后1个月Search AV+功能组开启Search AV+功能,MVP功能组开启MVP功能,术后1、3、6个月采用起搏器程控仪测试各项起搏参数,比较不同起搏功能下的心室起搏百分比.结果 Search AV+组与MVP组术后1、3、6个月心室起搏百分比经常用对数校正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8±0.09)、-(0.29±0.64)、-(0.35±0.71) vs(1.87±0.09)、-(0.40±0.83)、-(0.61±0.55)(P<0.01),而术后3、6个月,Search AV+组与MVP组心室起搏百分比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arch AV+功能与MVP功能均能有效的减少右心室起搏累计百分比,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彭湖;刘烈;梁远红;陈东骊;费洪文;陈燕;汤娇娇;陈泗林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

    随着经济的转型,我国老年人口(≥60岁)已经超过1.4亿.高血压患病率随之增长,为15%.仅32.2%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其满意控制率仅为7.6%[1].人们对老年高血压的重视程度不够,宣教不广,措施无力,尤其是广大基层医生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基础知识以及实际处理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现就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辛香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NT-proBNP和QRS积分变化及预后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浆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电图QRS积分变化情况,探计其临床意义.方法 102例ST段抬高型AM1患者分为急诊PCI组(n=52)和常规药物保守治疗组(非PCI组,n=50),发病24小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第7天查心电图测定QRS积分、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分别对血浆NT- proBNP、QRS积分与LVEDD、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非PCI组比较,PCI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性降低(693.8±273.3)ng/L vs (378.9±183.7) ng/L( P<0.05),QRS积分显著性降低(6.4±0.5)分vs (5.5±0.4)分(P<0.01),LVEDD显著性降低(55.5±6.6)mm vs(47.2±5.2)mm(P <0.01),LVEF显著生增高(46.5±7.9)% vs (58.4±8.8)%(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QRS积分呈正相关(r=0.428,P <0.01),与LVEDD呈正相关(r=0.421,P <0.01),与LVEF呈负相关(r=-0.402,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的增高能预测AMI面积及早期心室重构.

    作者:魏洪杰;芦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白三烯B4的表达研究

    白三烯B4( LTB4)是强有力的细胞趋化剂,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使其在炎症区域募集和激活,参与炎症过程[1].有研究发现肺炎患者外周血LTB4表达增加,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后表达进一步增加,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LTB4表达减少[2].亦有研究证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痰液、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盥洗液中LTB4表达增加[3-4].本研究观察COPD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伴有RF或MODS患者外周血中LTB4的表达及LTB4与白细胞介素8(IL-8)、血气分析、肺功能的相关性,旨在探讨LTB4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赵立敏;张立海;李新玲;孙武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超声引导下丹香冠心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随着肌力的不断增高,偏瘫肢体将出现痉挛状态,从而影响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进~步恢复,治疗非常棘手.本研究利用丹香冠心注射液治疗上肢肌肉痉挛,并且在超声引导下定位注射,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作者:殷素婷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水通道蛋白1调节机制及其表达在心肌缺血组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组参与跨细胞膜转运水的膜通道蛋白家族,1991年,Agre在分离、纯化Rh血型相关蛋白时偶然发现人红细胞膜上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8×103的细胞膜整合蛋白,将其克隆,此为第一个被克隆的水通道蛋白,因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8×103,当初命名为CHIP28,后经人类基因委员会命名其为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1],目前已在哺乳类动物组织中鉴定出13种AQPs,其中AQP 1、AQP 3~11在人的心脏组织中表达,主要分布于无孔型血管内皮细胞[2-3]及心肌细胞[4],参与水的转运.近年研究提示,AQP1作为细胞膜特异性水转运蛋白,可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体外循环、心肌功能障碍相关的心肌水肿和血管新生中发挥重要作用[2,5-7].

    作者:张雪松;李香营;韩向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降钙素原对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早期判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38例VAP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22例)和死亡组(16例).采用微量双夹心免疫发光法分别于出现VAP后第1、3、5天进行血清PCT水平测定,同时检测并记录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结果 死亡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2.20±0.69) μg/Lvs (3.10±1.04) μg/L;存活组血清PCT水平随着感染控制后明显下降,死亡组无下降,两组治疗后第1、3和5天血清PCT水平分别为(2.20±0.69)μg/L vs(3.10±1.04)μg/L,(1.39±0.48) μg/L vs(3.78±2.29)μg/L,(0.82±0.30) μg/L vs(4.91±3.94)μg/L;第1天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20,P<0.01).结论 血清PCT水平对早期判断老年V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压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杜娟;高伟良;冯清洲;左右;刘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功能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而HMG-CoA还原酶是肝细胞合成胆固醇(TC)过程中的限速酶,抑制此酶则阻碍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可有效地降低TC的水平.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冠心病高危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等[1-2].近年来,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药物诱导的肝损害是他汀类药物治疗时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药物性肝损害发生原因有中毒性和过敏性两类.

    作者:李淑梅;钟世顺;谢德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两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两个关键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2DM为一先天性免疫和低度慢性炎症性疾病,而且这种炎症状态促进了糖尿病的进展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1-3].本研究通过对初发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2种方案对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影响,探讨2种方案的抗炎作用及其差异.

    作者:丁怡;唐暎;汪心水;张俊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特殊气管异物滞留气管内6个月漏诊1例

    患儿,男,9岁.主因咳嗽1周,加重2天,于2009年12月28日入院.患儿1周前出现咳嗽,阵发非痉挛性,喉中有痰,发热,高温度达38.8℃,既往5个月前有吞食塑料笔头史(2009年8月5日始,有咳嗽,体温正常、血常规正常,在县医院静脉用药,具体药物不详,咳嗽未见减轻,先后3次拍胸片均未见异常改变),临床无明显呛咳病史.2009年12月28日因咳嗽、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4.90×109/L,中性粒细胞88.8,淋巴细胞6.7;影像检查:左下肺肺炎(图1).以左下肺肺炎入住我院,经抗感染、止咳治疗1周后左下肺炎已吸收,2010年1月5日复查胸片左下肺炎已吸收,出现左纵隔气肿、双颈部皮下气肿(图2).2010年1月29日胸片再次出现双肺感染(图3),经抗感染、止咳治疗后双肺感染吸收;2010年2月6日胸片和1月31日胸部CT又出现右肺不张(图4、5),2010年2月12日患者突然发生剧烈咳嗽,并咳出一塑料笔头,塑料笔头呈长柱型,其中心有一通气小孔.再次拍胸片右肺不张消失(图6).

    作者:孙兴旺;李志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动脉自旋标记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因素,组织灌注异常是诸多疾病的病理基础.利用磁共振(MR)灌注成像可了解脑组织局部血液动力学及功能变化,对临床诊疗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早在1992年提出并在动物实验中采用[1],随后于1994年将该项技术初步应用于人脑灌注研究[2].ASL技术是磁共振灌注成像中两大技术之一,因其具有非侵袭性、无放射性、重复性好的优势,逐渐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现就ASL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孙文静;付旷;孙媛芳;赵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血型物质和二巯基乙醇检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的比较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以ABO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为常见[1].后者主要发生在母亲为O型,胎儿为A型或B型时.多表现为胎儿水肿、新生儿黄疸.轻者出现贫血,重者肝脾肿大,导致患儿死亡.目前,血型血清学技术可为HDN预防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采取必要措施预防HDN的发生.本研究对227例O型、RhD(+)的孕妇分别用血型物质和二巯基乙醇(2-Me)中和血清中IgM抗体后,采用经典抗人球蛋白法检测IgG抗A(B)效价,旨在发现更准确的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康琼英;李亚威;孟亚丽;孙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现象,胰岛素抵抗是贯穿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相关疾病的主线,为这些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血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水平,并与吡格列酮治疗和辨证论治对照,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效果和优势,开拓对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治疗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孙海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层黏连蛋白、CD44v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层黏连蛋白(laminin,LN)、CD44v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60例食管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LN、CD44v6和VEGF的表达.结果 癌旁组织中LN阳性率为60.0%(36/60),CD44v6阳性率为50.0%(30/60),癌组织中LN阳性率为48.3%(29/60),CD4v6阳性率为60.0%(36/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管癌患者外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Ⅲ~Ⅳ的LN、CD44v6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外膜侵犯、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Ⅰ~Ⅱ(P<0.05或<0.01).癌组织中VEGF阳性率为70.0%(42/6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90.0%(54/60)(P<0.01);低分化癌、外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Ⅲ~Ⅳ的食管癌患者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无外膜侵犯、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Ⅰ~Ⅱ的食管癌患者(P<0.05或<0.01).癌组织中CD44v6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s=0.329,P <0.05).结论 LN、CD44v6和VEGF的表达增强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有一定关系,联合检测这3项指标对判断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林涛;许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丁苯肽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显著,总体预后差,极大地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我科采用丁苯肽(恩必普,石家庄制药集团生产)治疗发病72小时内住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古松;张春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IgA抗体的临床应用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在环境因素中,病毒感染可能是RA发病的一种触发因素[1].EB病毒与RA的发病关系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RA患者血清中EB病毒衣壳抗原IgA抗体(VCA-IgA),以期了解EB病毒感染与RA的关系,为RA的诊断及进一步的病因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

    作者:刘金禄;王蕾;何晓峰;李采青;卢成;赵海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经康复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后6个月营养状况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经康复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从发病1用至6个月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特点,营养不良与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抑郁、日常生活能力(Bl)、住院时间、感染并发症、独居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连续登记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康复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28例,于梗死后1周、5周、3个月、6个月分别测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 TSF)、上臂肌围(AMC)、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测量同期健康者128例的体质量、BMI、AC、TSF,计算AMC,以平均值的90%可信区间作为正常值范围,有两项及两项以上指标下降者为营养不良.记录脑梗死患者住院时间感染并发症、是否独居、评定神经功能、包括吞咽功能、认知功能、抑都状况、BI.结果 脑梗死组5周至6个月体质量及BM[显著降低(P<0.01);1周至6个月血清白蛋白浓度显著增高(P<0.01),5周至6个月转铁蛋白浓度显著增高(P<0.01);1用至6个月TSF,AMC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由1周48例(37.5%)下降至6个月35例(27.3%);脑梗死后1周营养不良亚组与营养正常组神经功能(吞咽障碍、认知障碍及BI<50)及独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感染并发症,住院天数及抑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康复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周,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7.5%,主要为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TSH、AMC、体质量及BMI下降,脑梗死后6个月,血清白蛋白浓度及转铁蛋白浓度上升,TSH、AMC、体质量及BMI仍下降,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7.3%,营养不良患者脑梗死后1周独居、吞咽障碍、认知障碍及BI<50发性率高于营养正常患者,但住院时间、感染并发症、抑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邓晓清;金佩文;仝军;肖清宁;蒋红焱;张立湘;向平;黄丽华;雷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降钙素原和白三烯B4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48小时后新发生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VAP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的医院感染性疾病,其发生率高,病死率约为24%~50%,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病死率可高达76%[1].目前,VAP早期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病原学检查滞后,侵人性检查技术不能在临床广泛应用,传统的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特异性较低,给临床早期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并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2-3].因此,及时、准确诊断VAP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观察降钙素原(PCT)、白三烯B4(LTB4)与VAP的关系,旨在了解PCT和LTB4在VAP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

    作者:孙文舫;郭艳华;杜香提;史春花;王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