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宇;杨国财;唐桂波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大肠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大肠癌,84例大肠腺瘤、36例肠镜正常者CRP和肿瘤标志物表达结果.结果 血清CRP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在大肠癌组表达强度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和肠镜正常组(P<0.01或<0.05).大肠癌组内上述指标的表达强度为Ⅲ、Ⅳ期>Ⅰ、Ⅱ期(P<0.01或<0.05),阳性率为Ⅲ、Ⅳ期>Ⅰ、Ⅱ期(P<0.05),而Ⅲ、Ⅳ期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Ⅰ、Ⅱ期CRP阳性率高于CEA、CA12-5、CA19-9的阳性率,Ⅰ期40.0% vs 5.0%、10.0%、5.0%(P<0.05),Ⅱ期66.1% vs 27.4%、37.1%、35.5%(P<0.01),而在大肠癌Ⅲ、Ⅳ期中上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对大肠癌早期诊断具有临床价值,临床医生不应忽略CRP持续升高患者在排除其他升高原因后有潜在肿瘤的可能性,应尽早作进一步检查.
作者:王韶华;谢永强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评估正常人群和临床评估达干体质量的透析患者体内水的含量及其分布特点,并比较在两组人群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石家庄市区健康志愿者240例作为对照组(A组),男120例,年龄(43.4±10.2)岁,记为A1组,女120例,年龄(44.7±13.5)岁,记为A2组;病例组(B组)选自2008年1~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法评估均达到干体质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40例,男20例,年龄(45.6±10.8)岁,记为B1组,女20例,年龄(43.7±13.9)岁,记为B2组;所有患者均处于肾疾病的终末期,平均透析时间(20.0±7.2)个月.生物电阻抗测定并记录A组、B组透析前、B组透析后的总水含量占体质量的百分比(TBW%)、细胞外液占总水含量的百分比(ECW/TBW%)、细胞内液占总水含量的百分比(ICW/TBW%),与A组数据进行比较.同时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透析中的主诉、症状、血压、心率等.结果 B1组TBW%透析前与A1组比较(71.83±7.83)% vs(60.53±4.98)%和透析后与A1组比较(70.63±7.43)% vs(60.53±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W/TBW%、ICW/TBW%则与A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B2组TBW%透析前与A2组比较(71.28±10.38)% vs(59.07±6.73)%(P<0.05)和透析后与A2组比较(69.41±8.17)% vs(59.07±6.7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CW/TBW%、ICW/TBW%则与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透析前患者TBW%高于正常人,增加的水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同步增加的.②透析后临床法评估达到干体质量的患者,用生物电阻抗测定TBW%仍高于正常人,说明临床评估干体质量的方法粗略,不精确.③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通过对人体内水含量及其分布的测定,对干体质量的评估比临床法更准确.
作者:张俊霞;徐金升;崔立文;何雷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认识肾上腺肿瘤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58例肾上腺肿瘤,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58例肾上腺肿瘤中库欣综合征79例(30.6%),嗜铬细胞瘤71例(27.5%,71/258),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69例(26.7%,69/258),意外瘤62例(24.0%,62/258)(其中有功能瘤12例),肾上腺恶性肿瘤27例(12.2%,27/222).结论 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疑诊患者应行内分泌激素的测定和影像学检查.意外瘤在肾上腺肿瘤中的比例增高,临床上应予以重视,避免漏诊.
作者:高歌;郑丽丽;杨静;李志臻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我院应用全覆膜可回收金属支架,在电子内镜直视下治疗各种食管及贲门部良、恶性狭窄,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收治食管狭窄疾病患者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33~80岁,中位年龄66岁,其中≥60岁27例(87.1%).
作者:牛桂军;陈卓琳;张启芳;唐余林;叶家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我院急诊科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进食蝗虫中毒患者7例,其中死亡1例.食用火烤蝗虫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肉眼血尿等中毒症状,经抗炎、抗过敏、对症治疗痊愈6例,其中1例出现休克、肾衰竭、呼吸衰竭、血小板减少等医治无效死亡.提示对蝗虫中毒患者给予抗炎、抗过敏治疗治疗同时,若出现急性肾衰竭,应尽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作者:爱民;金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2型糖尿病(T2DM)正日益对公共健康造成威胁,目前全世界约有6%的人口受其折磨,而且随着人类饮食的改变和肥胖症的增多,这一比例还将会提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T2DM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糖尿病易感基因的遗传很复杂,它并不简单的遵循孟德尔显性和隐性遗传法则,而是呈复杂性遗传模式,即多个基因变异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共同决定疾病的易感性.虽然目前研究发现T2DM与在第5号、6号、10号和12号染色体上的变异性基因有很强的相关性,但与具体某个基因的关联性却非常微弱.
作者:曹永红;戴武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渐进性加重,在48小时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1].患者往往在住院期间病情加重,是一种难治的脑血管病,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进展性脑梗死有过报道,认为是多种原因所产生的多种状态的组合.我们对进展性脑梗死进行临床分析,寻找其发生的早期预测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杨黎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以上腹胀、早饱、暖气、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等消化道不适症状为主,但多次检查并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相比之下,中青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高,老年人则相对较低,但当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时,易被误诊,而且易诱发其他严重的老年性疾病,故应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大量的资料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大多数属于动力障碍型[1].但根据我们的观察,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虽然为功能性,但经消化酶制剂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后症状迅速改善.我们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骆晓豪;骆淑华;危艳平;农海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血管内膜破损后,血液穿过病变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间,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急症,发病率为5~10/100万,AD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48小时内未经治疗病死率高达50%以上[1].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症状的AD往往首先就诊于神经内科,现将我们在2007~21309年遇到的、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而首诊于神经内科的AD 5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满祥鑫;孔岩;郭素彦;张正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例1,女,72岁.不明诱因右耳后疼痛,有蚕豆大的肿块,流泪、跟睑下斜,晨起发现口角歪斜,漱口时漏水,味觉丧失、听觉过敏,总院磁共振成像排除颅内占位性疾病及其他脑血管疾病,于2009年11月18日来我部接受静脉高氧治疗.给予静脉滴注高氧液(制备方法:将5%葡萄糖或0.9%氯化钠的基液250 ml经高氧液体治疗仪以3 L/min的氧流量进行光量子溶氧活化10分钟后加入中药注射液备用)250 ml(0.9%氯化钠)+三七总苷(血塞通)300 mg,3个疗程共30天;静脉滴注0.9%氯化钠250 ml+利巴韦林0.4 g,共10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 mg,共6天;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500μg,每日1次,共10天.第1疗程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第2个疗程痊愈,第3个疗程巩固.
作者:苏军华;孙文明;时乐华;乔田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膜结合CD14受体(mCD14)的表达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35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按预后分为生存组(25例)和死亡组(1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表面mCD14表达在病后不同时间的动态改变.结果 生存组和死亡组发病后0小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分别为SOFA(18.93±9.37)分vs(20.75±8.6)分、SOFA(9.27±3.90)分vs(9.10±3.21)分(P>0.05),发病后0、12、24和48小时PBMC表面mCD14表达2.61±1.59、2.93±1.92、3.05±1.73、4.14±1.99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64±1.79(P<0.01),48和72小时逐渐升高4.14±1.99、4.51±2.08.但未达到正常对照水平(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0、12、24、48和72小时mCD14表达3.14±1.95 vs 2.66±1.50、3.11±2.03 vs 3.45±2.01、3.66±1.87 vs 2.84±1.70、5.30±1.95vs 3.51±1.55,第48~72小时生存组明显高于死亡组,组间(F=15.969,P<0.01),不同时点(F=17.347.P<0.01),组间·不同时点(F=29.138,P<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4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其改变对重症脓毒症的转归有一定的预警意义.
作者:郭皓;王海燕;祁红辉;张天敏;胡振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Sudoh等[1]首先从猪腩分离出来的利钠肽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心室的压力和容量负荷过重或心室扩张是BNP释放的重要机制[2],其次BNP的分泌还受血流动力学和神经激素的共同调节.Horie等[3]报道BNP是评价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血流动力学的敏感生化指标,不同起搏方式下BNP水平不同.近又有人提出BNP可以用作起搏器植入人群中心力衰竭的一项筛选工具[4],是其心力衰竭发生的一项独立预测因子[5].人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敏感和特异的指标,据报道心脏除颤起搏器(ICD)的植入可以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因子水平的增高[6],其原因可能与除颤电流及电极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有关.
作者:段兵;崔炜;都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两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的活性,阻碍细菌DNA的复制而达到抗菌作用.本品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杆菌、不动杆菌属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等革兰阴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部分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
作者:王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AECOPD患者40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血清抵抗素、TNF-α水平,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3.2±1.9)μg/Lvs(4.2±2.4)μg/L,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1 505±252)ng/L vs(397±6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组营养不良患者抵抗素水平低于非营养不良患者,(2.6±1.8)μg/L vs(3.5±2.1)μg/L(P<0.01).AECOPD患者抵抗素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客积(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体质量指数(BMT)及胸围、腹围呈显著正相关(r=0.356~0.493,均P<0.01),而TNF-α与FEV1、FEV1/FVC、BMI及胸围、腹围呈显著负相关(r=-0.521~-0.395,均P<0.01).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下降,合并营养不良时下降更加明显,而TNF-α水平则升高,合并营养不良时升高更加明显.
作者:李杰;刘惟优;赖庆文;曾治平;刘建生;袁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早期表现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后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因此早期防治糖尿病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1].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标志,及时有效地减少尿白蛋白,是逆转或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保护肾脏的关键[2].仅西医治疗不能完全阻止肾功能进行性下降,近几年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在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一定效果.
作者:余静;王长元;李风英;康乃新;曹俊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例1,男,43岁,既往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此次因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于2008年5月6日入院治疗.入院后查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病毒定量检测(HBV DNA)3.8×104 copies/ml.入院后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口服异烟肼0.3 g、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1.0 g、泼尼松30 mg,每天1次.治疗10天复查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220 U/L,HBV DNA 4.2×105copies/ml.随停用抗结核药物,加用甘草酸二胺(甘利欣)、还原性谷胱甘肽等药物保肝治疗.
作者:魏茂周;郑嵘;韩冰冰;董安山;王琼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在我国DN已占DM患者总数的15%左右,且以每年8%~10%的速率递增[1].为探讨替米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DN减少蛋白尿和改善肾功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叶赏和;傅晓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当前我国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老年患者易发生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AP).现将我们收治的6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干部保健科收治的AP患者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80~97岁,平均(87.0±4.7)岁.全部病例符合2008年中华感染学杂志的诊断标准[1]①伴有基础疾病:如脑血管病、各种原因所致的意识障碍等.②临床表现:食物在口腔滞留咀嚼时间过长,吞咽前、中、后发生咳嗽、窒息,餐后口腔残留食物等吞咽功能障碍表现以及肺部炎症的症状或体征阳性.#③影像学提示肺部炎症.④痰培养阳性.
作者:闫巍;王全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贝尔麻痹(Bell palsy)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急性进展的面部表情肌麻痹为主要临床特点,一般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恢复差,留有后遗症,严重影响面部外观,给患者造成生理与心理的伤害.为此,我们对贝尔麻痹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罗霄鹏;曾国华;包正军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