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及P300的动态影响

王洁;李雪斌;林栩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 肾透析, 认知
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赖于生存的重要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高通量透析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透析方式,可显著减少透析性骨病和顽固性瘙痒等合并症.ESRD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达65%以上,常伴有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表明事件相关电位P300(简称P300)可作为评价ESRD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的敏感指标[1].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手足口病36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是由加拿大医生Robinson在1957年发现并命名的,为柯萨奇A组病毒(CoxA)16型感染,此病在欧美国家均有病例报道.1981年我国首次在上海发现此病,以后在北京、河北、天津、福建等地均有报道.

    作者:刘玉洁;赵文萍;张新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2008年呼吸内科疾病诊疗进展概要

    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进步,到专业科室就诊患者明显增加,我们深切体会到我国绝大多数呼吸病患者没有得到适当的诊疗,要使基层呼吸病患者成为先进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受益者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

    作者:阎锡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估计已超过4 000万[1].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作者:郭欣;樊胜彬;高香瑞;魏宏莲;范士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硼替佐米临床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血液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一种名为硼替佐米(万珂,简称PS-341)的药物出现在该病的治疗中.本研究旨在探讨硼替佐米相关临床研究,评价其在MM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刘蕾;白砚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雏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炎症及营养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 55例MHD 0.5年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左卡尼汀小剂量治疗组(B组)及大剂量治疗组(C组).治疗组除给予和对照组相同的透析治疗外,在每次透析结束时B组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C组则给予2.0 g静脉注射,随访3个月.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治疗1、3个月末患者的血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表达.结果 A组1、3个月末时CRP、IL-6较透析前增加,(8.93±0.23)g/L,(9.44±0.27)g/L vs(8.67±0.38)g/L;(87.97±0.82)/μg/L,(90.59±0.70)μg/L vs(86.75±1.52)μg/L(P<0.05),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NO略有下降(P<0.05).B组在1个月时CRP、IL-6较治疗前有所下降,3个月末则有明显下降,(6.60±0.11)g/L vs(8.82±0.21)g/L;(76.82±1.74)μg/Lvs(87.01±1.81)μg/L(P<0.01),在第3个月时,患者的Hb,ALB及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94.74±1.64)g/L vs(86.96±4.16)g/L;(40.25±0.89)g/L vs(37.66±0.46)g/L;(64.24±1.72)μmol/L vs(55.95±0.98)μumol/L(P<0.05),C组效果优于B组(P<0.05).结论 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MHD患者的营养状态,抑制CRP、IL-6的产生,使NO水平升高,减轻MHD患者慢性炎症,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对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可能有延缓作用.

    作者:王莉华;张丽;王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28例临床分析

    主动脉窦瘤为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疾病,在瘤体未破裂时无任何症状,普通体检也很难发现,瘤体破裂大多在20岁以后,一旦破裂症状严重,易造成漏诊、误诊,现将本院近期收治的主动脉窦瘤破裂28例分析如下.

    作者:贾艳彩;党瑜华;陈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之间的关联及其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检测技术,对11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36例正常人群中的ACE(第16个intron I/D基因)ATlR(3′-U TR 1166A/C)的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 在ACE intron I/D基因多态性中各基因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ACEI/D基因型的分布在有无腹水组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腹水组ACE D/D基因型的频率高于无腹水组(27.8%vs11.6%,P<0.05),两组ACE的D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2%vs 31.4%,P<0.05);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随着Child-Pauph分级的增高D/D基因型的比例逐渐增大(P<0.05);A、B、C 3级中D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1R 1166A/C基因多态性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的intron D/D基因型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不利因素,它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腹水的形成相关,并可促进肝硬化的进展;而AT1R的1166A/C基因位点的变异尚未显示其与肝硬化有关.

    作者:薛建波;林懋惺;杨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治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clrome,SAS)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e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合并高血压者达60%~90%[1].

    作者:秦淑辉;封彦凤;吕志平;肖文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简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3的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RP3)在食管鳞状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8例食管鳞癌组织(分为高分化组30例和中低分化组38例)和3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距离癌组织>2 cm)中MRP2和MRP3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癌组织MRP2、MRP3的阳性表达率(72.1%和67.6%)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40.0%和36.7%),两者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MRP2在高分化组、中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和60.5%(P<0.05);MRP3在高分化组、中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半分别为83.3%和55.3%(P<0.05).MRP2与MRP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RP2和MRP3可反映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食管鳞癌组织中MRP2和MRP3高表达可能是食管癌化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术后检测MRP2和MRP3不仅对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能对食管鳞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毛建娜;郭长青;罗晓雅;高红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过缓性心律失常时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已为常见急危重症.随着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等再灌流疗法的开展,其病死率有明显下降.但若AMI并发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如心室率极其缓慢的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常使患者在未得到再灌流治疗前即死亡.紧急临时起搏治疗能否提高此类患者的存活率,目前尚存争议[1].

    作者:黄新平;洪云飞;张荣华;李慧娟;孙琳;刘帆;杨红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含克拉霉素的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性肺结核临床观察

    结核病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长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随着艾滋病的蔓延,活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化学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耐多药结核病例不断增加,对全球结核病控制构成了严重威胁.耐多药肺结核不仅疗程长、费用高,而且疗效差、病死率高.为了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联合克拉霉素辅助治疗,并与常规治疗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国容;包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辛伐他汀联用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的一个早期改变.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减少心血管相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孙彦素;刘海东;孙素芬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短P-R间期综合征的食管电生理分析

    短P-R间期综合征在常规体表心电图检查中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改变,传统诊断为房束型预激综合征(LGL综合征)[1-4],但随着心脏电生理学进展,目前认为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类似心电图改变[3-4],我们对25例这种短P-R间期的患者进行了食管心房调搏(transesoplaageal atrial pacing,TEAP)检查,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路明慧;徐金义;王焕霞;秦巧云;赵桂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瓣膜性心脏病的抗凝治疗

    血栓栓塞是心脏瓣膜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抗凝治疗虽然不能完全消除,但是可以减少发生这一灾难事件的可能性.心脏瓣膜病变引发的瓣膜内皮损伤必然触发机体基本的防护反应一血栓形成,虽然有潜在的出血风险,但心脏瓣膜病患者血栓栓塞的后果总体上讲比抗凝治疗引起的出血并发症更为严重,对于血栓栓塞危险性较高的患者应该接受长期抗凝治疗[1].

    作者:史旭波;胡大一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西南边远山区1 000例纤维支气管镜与胸部X线对比分析

    纤维支气管镜应用40年以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及临床实践,是目前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现就我院1 000例肺疾病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与胸部X线和临床表现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徐萍;谢琪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研究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研究发现,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而动脉硬化正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Hp感染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从而为脑梗死的预防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吕学丽;武保军;周雪莲;贾爱堂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心包恶性间皮瘤1例

    患者,男,19岁,因发热8天、胸闷5天,于2006年3月4日入院.8天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5℃,伴全身肌肉酸痛,给予抗生索治疗无效.5天前出现胸闷.既往曾患乙型肝炎、伤寒,否认结核病史.查体:体温37.8℃,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无脓点.

    作者:丁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新生儿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

    例1,男,出生2天,生后周身瘀点、瘀斑46小时,皮肤黄染42小时,于2007年6月12日入院.患儿第1胎,第1产,孕40周顺娩,于生后2小时发现周身散在瘀点、瘀斑,生后6小时,出现周身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已排二便,睡眠好,人院治疗.

    作者:宋相冬;许玉梅;武丽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

    糖耐量减低(IGT)是指患者的血糖值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都要经过IGT阶段.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IGT阶段已经存在明显的心血管风险,其程度与糖尿病基本相当[1].

    作者:杨一凌;李凌;田丽晓;陈雅丽;董文杰;王丽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