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肝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365例疗效观察

姚洪森;姚希贤;姚冬梅;冯丽英;张健;孙泽明

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中草药, 活组织检查, 针吸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益肝康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将3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5例)给予益肝康袋装浓缩煎剂1袋,每日2次,对照组(60例)给予葡醛内酯(肝太乐)0.2 g,每日3次,水飞蓟宾140 mg,每日3次,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记述症状,观察肝、脾变化,检测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病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和Ⅲ型前胶原水平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85.13±10.84)μg/L VS(121.43±10.91)μg/L,(175.03±7.14)μg/L VS(142.86±14.66)μg/L,(153.37±20.96)μg/L vs(128.00±18.52)μg/L(P<0.01);同时,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肝、脾回缩,肝功能明显好转,白蛋白水平升高.结论 益肝康是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3种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速度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和常规神经发育技术(neurodevelopment treatment,ND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改良组(15例)、强制组(15例)和常规组(15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2周、第3周、第5周和第8周的随访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法(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的功能评定.结果 在治疗前3组患者上肢的STE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3组的STEF评分均有上升趋势,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3组的上升趋势有所不同,CIMT组上升很快,治疗后2周在3组中评分高,由治疗前的(42.3±9.6)分提高到(72.3±5.7)分,随访时提高到到(75.2±8.4)分;mCMT组治疗后3~5周近乎直线上升,由治疗前的(42.1±9.7)分提高到(73.6±4.7)分,随访时仍继续提高到到(79.8±5.1)分,并在治疗后8周维持在3组的高水平;Bobath组作用缓慢,由治疗前的(41.2±9.8)分提高到(56.6±4.7)分,在治疗3周后呈逐渐下降趋势降低到(50.3±5.3)分,为3组中评分低.结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和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比常规神经发育技术治疗更为有效.对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速度的提高和效果的持续时间,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显示出更大的优势.

    作者:王文清;崔志新;柴叶红;张静;高静;谢瑞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永久右心室流出道起搏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应用中的临床疗效和稳定性.方法 55例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缓慢心律失常惠者随机分为2组,27例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主动固定电极组),28例采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被动固定电极组),比较2组电极植入时间和心电图QRS渡宽度,电极植入时及随访起搏阚值、感知、阻抗,电极脱位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主动固定电极组的植入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均长于被动固定电极组,(25.82±1.84)min vs(20.07±2.45)min、(15.75±1.99)min vs(8.50±1.89)min(均P<0.05).主动固定电极组起搏的QRS波时限较被动固定电极组短,(130.10±4.00)ms vs(152.30±10.80)ms(P<0.05).主动电极植入组即刻阈值比被动电极组高,(0.71±0.27)V vs(0.51±0.17)V(P<0.01),术后随访3个月,2组的起搏阈值、感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时主动电极组阻抗要低于被动电极组,(431.00±76.90)Ω vs(588.39±160.79)Ω(P<0.01),未见电极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的起搏应用可行而稳定.

    作者:李萍;石泉;胡建新;程晓曙;吴清华;吴延庆;程开诚;陈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新生儿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

    例1,男,出生2天,生后周身瘀点、瘀斑46小时,皮肤黄染42小时,于2007年6月12日入院.患儿第1胎,第1产,孕40周顺娩,于生后2小时发现周身散在瘀点、瘀斑,生后6小时,出现周身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已排二便,睡眠好,人院治疗.

    作者:宋相冬;许玉梅;武丽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西南边远山区1 000例纤维支气管镜与胸部X线对比分析

    纤维支气管镜应用40年以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及临床实践,是目前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现就我院1 000例肺疾病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与胸部X线和临床表现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徐萍;谢琪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辛伐他汀联用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的一个早期改变.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减少心血管相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孙彦素;刘海东;孙素芬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短P-R间期综合征的食管电生理分析

    短P-R间期综合征在常规体表心电图检查中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改变,传统诊断为房束型预激综合征(LGL综合征)[1-4],但随着心脏电生理学进展,目前认为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类似心电图改变[3-4],我们对25例这种短P-R间期的患者进行了食管心房调搏(transesoplaageal atrial pacing,TEAP)检查,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路明慧;徐金义;王焕霞;秦巧云;赵桂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奥美拉唑联合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及硝酸甘油治疗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肝硬化使门静脉受阻引起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出血,临床上出现呕血、黑便,同时有黄疸、蜘蛛痣、脾大及肝功能异常,门静脉高压也可导致弥漫性胃黏膜病变而出血.

    作者:王存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估计已超过4 000万[1].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作者:郭欣;樊胜彬;高香瑞;魏宏莲;范士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服用氯吡格雷致发热1例

    患者,女,70岁,因不稳定型心绞痛于2007年10月15日入院.人院后给予氯吡格雷75 mg/d治疗.1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中服用300 mg氯吡格雷,术后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治疗.患者无不适主诉.

    作者:潘冰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头孢曲松钠致过敏反应1例

    患儿,女,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于2008年5月6日在诊所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2.0 g加生理盐水150 ml,用药约5分钟后,患儿突然意识不清,面色苍白,口唇肿胀,呼之不应,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血压70/50 mm Hg(1 mm Hg=0.133 kPa).

    作者:高卿;周树玲;曹丽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天疱疮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

    患者,女,51岁.主诉:咳嗽、咳痰半月余,胸闷气短1周,加重2小时,于2008年5月20日19:25人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半月前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就诊于所在工厂医院,胸片示.

    作者:张玉想;武新慧;孙莉霄;葛胜梅;胡振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功能与自主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也发现,多数糖尿病患者在心脏临床症状出现前即出现舒张功能异常.

    作者:宋秀霞;姜涛;张敏;杨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冠状动脉闭塞试验生活质量与医疗经济学评估

    200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年会期间,正式报告了冠状动脉闭塞试验(Occluded Artery Trial,OAT)研究结果.该研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引起了很大震动.新近,OAT研究关于患者生活质量与医疗经济学分析的结果揭晓,表明对于已经失去佳再灌注时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并不优于药物治疗,但其医疗费用却显著增加.此部分研究结果同样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作者:金雅丽;郭艺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研究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研究发现,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而动脉硬化正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Hp感染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从而为脑梗死的预防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吕学丽;武保军;周雪莲;贾爱堂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药物剥脱性皮炎疗效观察

    剥脱性皮炎又名红皮病,是一种累及全身或几乎全身皮肤的慢性红斑磷屑皮痕.药物剥脱性皮炎是严重药疹之一,严重时可导致伤残或死亡.尿毒症患者发生剥脱性皮炎较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有更高的病死率,我科对10例尿毒症并剥脱性皮炎患者使用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邱承高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纳洛酮联合甲氧阿米苯唑治疗急性地西泮中毒疗效观察

    急性地西泮(安定)中毒是I临床中毒常见的急症之一,笔者对急诊内科来诊的81例安定中毒昏迷的患者,采用了纳洛酮联合甲氧阿米苯唑(甲氯芬酯)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双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化妆品胶囊过敏导致急性肺水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患者,女,31岁,因顽固痤疮,服用中药胶囊(排毒清痘素)3粒后1小时逐渐感气短,喘息和胸部不适,头晕无力,随后排橘红色尿1次.于服药后2.5小时来急诊科就诊.否认药物过敏史,不吸烟,幼年有哮喘发作,近10年内未发作.

    作者:阎渭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安全有效的方法.它能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夜间呼吸暂停次数,纠正低氧血症,并降低0SAHS患者多种并发症和病死率[1].

    作者:么太成;王贺龙;杜艳英;高文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简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是生长激素发挥作用的中间信使,其主要功能是介导生长激素(GH)的蛋白同化作用和促有丝分裂作用.有关IGF的研究主要集中在IGF-Ⅰ方面,而IGF-Ⅱ的研究主要在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体脂转移等方面,国内研究较少.

    作者:欧阳迎春;郑舒展;余琴;罗兴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