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运;齐战;李朝霞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急性非特异性时相反应蛋白,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大量研究证实,hs-CRP可作为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外周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是临床了解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郭金涛;牛好敏;郭雅聪;闫斌;周俊英;刘素梅;郭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肺癌,占恶性胸腔积液24%~42%[1].由于胸水的压迫,直接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而影响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作者:杨大运;齐战;李朝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患者,男,76岁,农民.主因呕吐、口渴1天,于2007年4月25日收入院.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饮食差.查体:体温36.8℃,脉搏120次/min,血压10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心律120次/min,律齐、无杂音,双肺、腹部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针刺觉对称存在.
作者:武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30例高血压伴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及28例不伴有腔隙性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24小时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小时脉压、日间脉压及夜间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4.2±10.1)mm Hg vs(117.3±10.9)mm Hg,(125.2±11.5)mm Hg vs(114.4±15.4)mm Hg,(50.2±7.0)mm Hg vs(44.9±7.7)mm Hg,(50.2±7.2)mm Hg vs(46.0±7.1)mm Hg,(51.4±7.9)mm Hg vs(43.8±9.6)mm Hg(均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非勺型血压的发生率(93.3%)高于对照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收缩压尤其是夜间收缩压升高,脉压差增大,有可能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更高比例的血压调节机制紊乱.
作者:邰胜;刘志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慢性重型肝炎占重型肝炎患者的绝大多数[1,2],是肝病领域的治疗难点,病情进展快,临床病死率高.一般认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因此探讨其早期预警指标及模式对改善患者预后具重要意义.笔者通过7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临床指标的分析,探讨了其早期临床预警指标及模式.
作者:习长青;赵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慢性多发性抽动症(TS)多为儿童期发病,是以突发的、快速的、反复的、非节律性及刻板的动作和(或)发声为特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常伴有强迫症、注意力障碍多动症、冲动行为、抑郁等[1,2].
作者:石志鸿;张本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胰岛素为一种可溶性酸性蛋白,分子质量约6 000,结构包括两条肽链(A,B链),A,B链分别含21个和30个氨基酸残基,并由两个胱氨酸的二硫键连接,其中脯氨酸残基是形成二聚体的关键部位.
作者:唐欣;陈淑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加辅酶Q10(CoQ10)对心功能轻度减退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改善是否有临床价值.方法 将150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0%~60%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基础治疗组,硝酸异山梨醇酯10 mg每日3次+美托洛尔12.5~25 mg每日2次+阿司匹林肠溶片75 mg每日1次+贝那普利2.5~5 mg每日2次;CoQ10治疗组,基础治疗组药物+CoQ1030 mg每日3次;辛伐他汀治疗组,基础治疗组药物+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联合治疗组,基础治疗组药物+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CoQ10 30 mg每日3次.治疗随访期为4个月.检测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后壁增厚率(PLVWT)、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VE)和舒张晚期血流速度(VA)及其比值(VE/VA),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 基础治疗组及CoQ10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稍有改善,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改善(P<0.05),改善幅度优于上述两组(均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更为显著(P<0.01),改善幅度不仅显著优于前两组(均P<0.01),而且还优于辛伐他汀治疗组(P<0.01).结论 心功能轻度减退的冠心病患者在使用辛伐他汀的同时加用CoQ10对改善心功能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作者:潘海燕;朱健华;顾勇;钮红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外周血血小板各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百分数.某些疾病与血小板参数有一定的相关性.经高压氧舱治疗的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国内文献报道较少.为此,笔者对经高压氧舱治疗78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各参数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作者:乐嘉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大血管病变特别是下肢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陈汝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与左室重构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治疗组(常规药物加TMZ治疗),每组各20例.全部入选患者于观察起点及用药3个月时行6分钟步行试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及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肽(PI 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肽(PⅢNP)含量测定,比较各组患者心功能、左室结构和心肌胶原纤维含量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6分钟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增加,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心肌P Ⅰ CP和PⅢNP含量均下降,而TMZ组6MWD(420.32±53.78)m、LVEF(44.74±7.82)%、LVESV(144.73±45.33)ml、LVEDV(200.83±38.78)ml、PI CP(107.3±18.4)μg/L和PⅢNP(3.5±1.3)μg/L改善更明显(P<0.01),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MZ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E/A比值)(1.11±0.16)显著升高(P<0.05),而常规治疗组(0.75±0.17)反而下降(P<0.05).结论 TMZ能够抑制并逆转缺血心脏心室重构作用,减少心肌纤维化,并提高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舒缩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霞;ZHAO Jing;赵静;路一芳;尚小明;许丹;姜玉凤;李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bolism syndrome,FES)是发生在严重外伤、骨折(特别是长管状骨折)等后,以急性呼吸障碍为特征并伴有脑部和(或)全身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大多情况下,通过症状、体征,各种有关检查能够及时诊断.近来遇到1例不易观察症状,体征者.
作者:李亚华;田凤军;王金成;任士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鱼胆中毒临床上并不少见,目前尚未见鱼胆中毒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报道,现就我院所遇1例报道如下.
作者:罗咏萍;陈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各种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肾衰).终末期肾衰患者采用透析治疗,大大提高了肾衰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润秀;谢富华;魏晓军;汤显湖;吴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疣状胃炎(verrucosa gastritis,VG)是一种特殊类型慢性胃炎.据国内外报道,本病有癌变的倾向,因此其临床治疗倍受重视.成熟型VG多由于结缔组织增生所致,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镜下隆起不易消失.笔者应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成熟型VG,探讨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会超;庹必光;吴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既有胰岛素抵抗,也有β细胞功能减退,β细胞功能减退是T2DM发病的主要因素,β细胞功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作者:韩晓骏;苏如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患者,男,60岁,主因进行性乏力9年、加重8个月,于2007年4月12日入院.患者缘于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头晕,查血沉(ESR)160 mm/1 h,血红蛋白(Hb)101 g/L,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正常,IgM 85 g/L(正常值0.4~2.74 g/L),IgA 0.32 g/L(正常值0.82~4.53 g/L),IgG 3.6 g/L(正常值7.51~15.6 g/L).
作者:张金巧;王金铠;吕鸿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肾病综合征是肾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应用糖皮质激素无效或对激素依赖、病情反复发作的被视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临床治疗比较棘手,有可能发展成为慢性肾衰竭.
作者:刘成新;白定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999年由Schmidt等提出的心率振荡(HRT)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与恶性心脏事件有密切关系的心电现象.
作者:高秀华;韩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2型糖尿病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并终衰竭,或者由于病情的需要以及短期的血糖强化治疗等,患者将需要胰岛素补充或替代治疗.
作者:徐积兄;刘建英;昌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