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截瘫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常莉莎;张云鹤;张江;王大力;彭延波;赵晓晶

关键词:主动脉瘤, 截瘫, 误诊
摘要:患者,男,42岁,主因腰痛、左上肢及双下肢麻木无力3小时入院.患者在3小时前突然感到左上肢麻木无力,当时还能行走,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以致不能行走,伴腰痛,就诊过程中出现小便失禁,无头痛、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6℃,心率9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胀.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甲氧氯普胺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58岁.因阵发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3小时来院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及药物(如青霉素、先锋霉素、阿司匹林等)过敏史.查体:患者一般状态好,体温37.5℃,脉搏8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10/70 mm Hg(1 mill Hg=0.133 kPa),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活跃.查血常规、电解质正常,大便常规示黄稀水样便,白细胞5个/HP,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维生素C 2.0g,维生素Bs 200 mg,10%氯化钾10 ml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 ml中静脉滴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 rng肌肉注射.

    作者:庞淑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缺铁性贫血与血小板的相关性分析

    缺铁性贫血(TDA)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亚铁血红素合成所发生的贫血,血细胞形态学和骨髓铁染色是诊断IDA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们发现IDA常伴有血小板(Plt)数量及形态的异常,严重时可出现三系血细胞减少,现将我们收集的94例缺铁性贫血的监测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燕;史敏;刘永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67例临床分析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pancreatogenic segment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是因胰腺疾病累及门脉系统,血液回流障碍所致,占全部门脉高压症的4%~5%,占区域性门脉高压的62.3%左右[1],是目前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胰腺疾病发病率和诊断水平的提高使本病的诊断率逐渐上升,而本病的诊治对胰腺基础病的病程及预后转归有显著影响.

    作者:唐宇;欧朱美朵;马洪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盐酸氯丙嗪佐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属于神经内科急症.其发病率高,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和(或)呕吐等症状.我院采用盐酸氯丙嗪注射液辅助治疗VBI患者24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宪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以视力障碍及视野缺损为首发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1例

    患者,男,46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1年,右眼下半部视物不清1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5年,糖尿病2年.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下降,以右眼下降明显,未引起重视.1个月前患者出现右眼下方视物模糊,并觉头部胀痛,曾到本市其他医院就诊,测左眼视力0.8、右眼视力0.6,双眼底视乳头水肿,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局部应用激素治疗,视力无好转.

    作者:高海凤;李永秋;高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无创评估大动脉僵硬度方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来研究表明大动脉系统是具有传输、分配以及脉动性缓冲能力的复杂的功能完整的器官.大动脉僵硬度的增加可导致缓冲功能减退,进而增加收缩压(SBP)和脉压(PP)、降低舒张压(DBP),加速心脏和动脉壁重构.临床研究发现大动脉僵硬度增加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根本原因之一,如何识别与评估大动脉的僵硬度对临床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现拟对无创评估大动脉僵硬度的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魏万林;刘文;田国祥;张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e抗原阴、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状态与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及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细胞免疫状态及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HBeAg阴、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水平与CD8+T淋巴细胞比例之间存在正相关,而与CD4/CD8比值之间存在负相关,γ值分别为0.567,-0.601,均P<0.01;与总T、CD4+T淋巴细胞比例无相关关系.HBeAg阳性组患者的HBV DNA水平与总T、CD4+T、CD8+T淋巴细胞水平相关关系.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水平与机体细胞免疫密切相关.

    作者:吴健林;曾志励;李国坚;吴继周;陈茂伟;郑奕;张丰晓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伴心肌酶升高28例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急性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与诊治,将导致严重后果.本研究收集我院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测定其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以探讨低血糖与心肌酶谱活力改变的关系.

    作者:吴冀川;李蓬秋;张学军;鲜杨;张磊;包明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纤维蛋白原功能测定在肺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患病率、病死率均很高,在全世界居当前死亡原因的第4位.在肺心病患者中监测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及功能水平,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制定治疗方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高Fg血症进行干预,评价使用抗凝剂治疗肺心病的疗效很有意义.现将我院2003年以来收治的100例肺心病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朱明霞;刘海亮;彭佳;尹健健;李义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误诊为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男,因心前区疼痛16小时为主诉收住院.既往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时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给于抗凝、扩张冠状动脉治疗.次日心电监护出现异常表现,见图1:PP间期略有不齐,在0.62~0.68秒之间,QRS波群有3种形态:①R型,QRS时限为0.08秒,其前P-R间期固定为0.12秒;②rS型,QRS时限为0.11秒,P波与QRS波群无关;③rs型,QRS时限为0.10秒,其前P-R间期为0.09秒,其形态介于①和②之间,为室性融合波.

    作者:梅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神经生长因子(netve growth factor,NGF)是早发现、也是目前研究清楚的一个神经源性营养因子.NGF及其受体在肺癌组织的含量较正常肺组织高.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血清NGF的水平,探讨NGF与肺癌患者的预后关系,并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臧树志;万毅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析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在临床上很常见.除椎-基底动脉本身的病因外,由于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使椎动脉血流发生部分或完全反向血流,形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而导致VBI,引起头晕、视物模糊、复视、晕厥等表现[1-2].我们分析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与锁骨下动脉狭窄引起椎-基底动脉血流方向改变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伟;赵亮;宋铁鹰;苏现辉;孙晓立;陈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哮喘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热成形术(bronchial thermoplasty,BT)是一项通过高温消融气道平滑肌(airway smooth muscle,ASM)的技术.它能降低 ASM的异常收缩力,从而缓解哮喘发作时ASM的痉挛状态.这项技术目前在国外已进行了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临床效果.现将BT的原理、方法和目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高蕾;周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子女肥胖与父母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遗传是儿童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1-3],目前我国城市中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是13.25%和11.39%,儿童肥胖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果父母都肥胖,其子女肥胖的几率高达为80%,父母中一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的几率为40%~50%,而父母均正常,其子女肥胖的几率仅为7%~10%.肥胖的发生与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及叶酸缺乏等多种因素有关,叶酸缺乏可使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HCY)水平增高,高浓度HCY可诱发实验动物发生肥胖和神经管畸形.

    作者:王京;黄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以截瘫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42岁,主因腰痛、左上肢及双下肢麻木无力3小时入院.患者在3小时前突然感到左上肢麻木无力,当时还能行走,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以致不能行走,伴腰痛,就诊过程中出现小便失禁,无头痛、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6℃,心率9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胀.

    作者:常莉莎;张云鹤;张江;王大力;彭延波;赵晓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有选择地开通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效果更好——闭塞动脉试验带来的思考

    约1/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没有及时就诊而失去佳的早期再灌注治疗时机.理论上,这样的患者如能在亚急性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可以恢复冬眠的心肌、阻止左心室增大、稳定心肌电活动、为侧支循环提供血流.

    作者:李拥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B型利钠肽(BNP)是针对多种心血管疾病诊断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发现血浆BNP水平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明显增高,且与预后密切相关[1];但BN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另一重要诊断方法--冠状动脉造影在临床有无关系,有什么样关系,国内外尚无相关报道,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库林;吴小庆;羊镇宇;薄小萍;王强;陈茂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和细胞角蛋白19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癌胚抗原(CEA)mRNA和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84例NSCLC患者外周血细胞中CEAmRNA和CK19 mRNA的表达.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与CK19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3%(59/84)和67.9%(57/84);NSCLC患者外周血中CEA与CK19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c=0.333).CEA与CK19呈阴性表达的NSCLC患者,其生存例数显著性多于阳性组(P<0.01~0.05).接受化疗者CEA与CK19表达阳性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中CEA与CK19的表达呈正相关,检测血液中CEA和CK19表达有助于客观评估NSCLC预后.

    作者:华正祥;董俊忠;杨亚平;关慧臻;冯永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观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EB)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儿童易感,抗生素及一般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目前对EB病毒所致IM的诊治尚处于摸索阶段,为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儿童EB病毒所致IM的疗效和安全性,笔者将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确诊为EB病毒所致IM患儿3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更昔洛韦组)228例及对照组(病毒唑组)105例的治疗观察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于庆坤;刘金西;杨建春;阚淑月;芦珊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

    目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清性激素水平一直没有成为定论,这可能与既往的研究没有考虑卵巢周期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排除这种影响,明确性激素在SLE血清的水平情况,探讨性激素在SLE发病及病程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23例SLE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泌乳素(PRL)的水平,并采用LACC评分法对病例进行活动性评分.对照组采用年龄、性别和卵巢周期与病例组1:1配对的原则,同时测定上述6种性激素.结果 23例SLE患者血清PRL水平无论在静止期(14例),活动期(9例),还是SLE全体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而LH在3组比较中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T在SLE全体和活动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SLE患者E2的水平在静止期比正常对照明显增高(P<0.01).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PRL升高,LH与T降低可能与SLE病情活动有关.

    作者:胡桂芳;刘新霞;周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