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学章;杨丽;詹剑
患者,女,55岁,因尿频、尿急、尿痛,于2007年12月16日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6.7℃,脉搏72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5/75 mm Hg(1 mm Hg=0.133 kPa);
作者:徐凤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兰州市22个不同职业工作人员中颈椎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高危因素.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分层抽样22个职业的兰州市居民6 600人进行访问式调查,对有可疑症状者再进行相关的筛选检查,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兰州市居民中颈椎病的发病率为13.7%,男性发病率为13.9%,女性发病率为13.6%,男、女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8,P=0.754);颈椎病的发生与职业关系密切,不同职业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072,P=0.000);在30~60岁之间,颈椎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以30~50岁为高发人群,不同年龄段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33,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颈椎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职业、睡眠习惯、精神紧张度、颈椎发育性因素、颈部外伤,颈部受凉、颈部锻炼、年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椎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为:职业、睡眠习惯、颈部外伤、颈部锻炼、颈部受凉、颈椎发育性因素.与精神紧张度、环境中的潮湿度、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结论 了解颈椎病的高危因素,在重点人群中进行适当的干预,可降低颈椎病的患病率.
作者:张雅萍;李康秀;张志英;陈新梅;尚亚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侵入性治疗的增加,使原来认为致病力较弱的肠球菌,在临床感染中逐渐多起来,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应重视由肠球菌引起的感染.我们总结本院肠球菌在临床感染中分布及药敏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旭明;赖燕燕 刊期: 2008年第12期
P53抑癌基因和ras癌基因表达产物(P53蛋白和P21蛋白)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越来越引起重视.本实验通过联合检测胃黏膜良性病变,胃黏膜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标本中的上述两种蛋白,以探讨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冯卫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肺栓塞(PE)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和病死率均较高,PE的发生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关系密切,51%~71%DVT患者可能发生PE[1].
作者:秦吉祥;齐慧生;范雪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围生期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较常见,许多情况下需要心内科医师与产科医师共同切磋,分析心动过速类型及病因,进而选择正确的治疗及分娩方式.本研究总结了2006年3月至2007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且经心内科会诊的围生期快速型心律失常96例,分析心律失常类型及病因,旨在为妇产科医师正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许志强;史俊巧;张凤敏;王胜利;王秋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患者,女,57岁.反复口腔溃疡10年,再发加重3个月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右颊黏膜出现一约1.5 cm×1.5 cm圆形溃疡,随后口腔内多发小溃疡,伴疼痛,难自愈.8年前出现胸骨后疼痛,无放射,进食、饮水后加重,打嗝(无酸臭)后缓解.近3月口腔溃疡及胸骨后疼痛加剧.
作者:王维;吕昭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等泌尿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日渐增多.为调查本地区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常见病原体的感染状况,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2 136例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的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传杰;梁金;周淑贤;郭柳薇;马洪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胃电图和胃排空检测,了解胃癌患者胃电变化与胃排空之闻有无相关性.方法 对2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同时进行胃电图和胃排空检测.结果 ①胃癌组主功率和胃动过速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低于对照组.②正常对照者中胃排空正常率75.0%(15/20);胃癌患者中胃排空正常率33.3%(19/27)(P=0.007).胃排空延迟的胃癌患者中,胃电图异常率83.3%(15/18);胃电图异常者中胃动过速73.3%(11/15);胃动过缓26.7%(4/15).胃排空正常的胃癌患者中胃电图异常33.3%(3/9),均为胃动过速.③胃癌组餐前后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与4小时胃排空率之间呈正相关(P<0.05),胃动过速百分比与4小时胃排空率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胃癌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主要表现为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下降,主功率和胃动过速百分比升高.胃癌组餐前后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与4小时胃排空率之间呈正相关,胃动过速百分比与4小时胃排空率之间呈负相关.
作者:何宏涛;李胜棉;高建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患者,男,26岁,主因全身乏力、肌肉酸痛、气短1个月入院.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乏力、肌肉酸痛,伴活动后心慌气短,活动后无力明显,并呈进行性加重,渐出现下蹲后起立及爬楼梯困难,但休息后可缓解.
作者:牛宏垚;张晓岚;解淑蕊;刘丽;秦玉彩;任锡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Ilemie attack,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类型,其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可完全缓解,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以往人们一直认为TIA以老年人居多,但在近年我们注意到TIA的发病有低龄化的倾向.目前,TIA被认为是脑梗死的超级预警信号,TIA发作者有25%~40%在5年内将要发生脑梗死,在初次TIA发作后1个月约21%发生脑梗死[1].预防和治疗TIA患者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我们对收治的35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TIA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提高对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的认识.
作者:赵和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高血压(EH)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西方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EH的发生具有复杂性和多源性.众多研究表明,EH的发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各种原因导致的动脉弹性功能改变在EH发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NOS)系统对动脉弹性功能、结构及内皮功能有较大的影响[1].
作者:李培秀;都日娜;唐晓斌;李立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自发性纵隔气肿是呼吸内科危重症之一,有潜在的并发症,如心包填塞,呼吸衰竭等,不及时诊治可导致死亡.有资料报道,本病以30岁以下青少年多见,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我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自发性纵隔气肿患者21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俊慧;王印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超声检测肝短静脉(SHV)在诊断肝淤血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组423例患者(1组:非肝淤血,肝静脉内径<10 mm;2组:非肝淤血,至少1支,肝静脉内径≥10 mm 13组:肝静脉内径≥10mm,肝淤血)的SHV进行观测,检查并记录SHV的位置、数目、管径、血流频谱.结果 SHV检出率:1组192例检出SHV 60例,检出率31.3%,测及84支SHV;2组132例检出SHV 76例,检出率57.6%,测及88支SHV;3组99例检出SHV 90例,检出率90.9%,测及117支SHV.1支SHV检出率:1组42例(70.0%);2组64例(84.2%;3组66例(73.3%).2支SHV检出率:1组12例(20.0%);2组12例(15.8%)}3组21例(23.3%).3支SHV检出率:1组6例(10.0%);2组0;3组3例(3.3%).肝右后静脉检出率:1组18例,检出率9.4%;2组12例,检出率9.1%;3组33例,检出率33.3%.肝尾叶静脉检出率:1组60例,检出率31.3%;2组76例,检出率57.6%;3组81例,检出率81.8%.肝淤血组患者SHV内径增宽、SHV显示率较正常人高.结论 肝淤血患者肝短静脉内径增宽,显示率增加,可为肝淤血的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陈松旺;孟凡荣;赵美丽;黄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常因免疫功能低下而伴有肺部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并常首诊于呼吸内科.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我院收治确诊为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龙举;董德琼;杨渝浩;刘晓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冠心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即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血管部分或完全闭塞,出现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作者:时占楼;冯燕光;薛铮;吴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
作者:孙少华;刘笑然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阿司匹林于1899年问世,很快被证明是有效的解热镇痛药,其后半个世纪,阿司匹林成为抗炎治疗的主要药物.以后不断开发出许多新型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20世纪90年代以后已经或将要上市的药物主要为选择性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2004年9月,因罗非考昔(万络)可以增加心脏事件和脑卒中的风险而在全球范围内被召回,由此引起对非甾体消炎药尤其是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安全性的关注.面对不同患者如何规避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合理选择和应用非甾体消炎药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作者:史旭波;胡大一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患者,女,41岁,主因餐后上腹部饱胀不适2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感,多在早餐后20分钟左右出现,持续约2~3小时,偶有暖气,无反酸及消瘦.
作者:刚苏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患者,男,38岁,因间歇性跛行1年,加重1个月于2007年7月31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双下肢间歇性跛行,平路行走500 m左右即乏力不能继续行走,休息后缓解.
作者:祁学章;杨丽;詹剑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