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壮族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研究

陆克兴;李天资;潘兴寿;黄照河;黄显南

关键词:高血压, 壮族, 胰岛素, 血糖, 高脂血症
摘要:我国现有高血压1亿6千多万人.其中近50%的患者伴有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IR与高血压的关系是近20年来国内外心血管、内分泌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原发性高血压病与IR的关系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1].笔者对我地区壮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与IR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肾功能衰竭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5例

    例1,男42岁,发现血肌酐升高半年入院.化验血肌酐987 μmol/L,血钠115 mmol/L,氯85 mmol/L,双肾缩小,血红蛋白78 g/L,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低钠低氯血症,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第1次血液透析后,血钠升至130 mmol/L.患者出现混合性失语,四肢肌力为2级,四肢肌张力升高,腱反射(++),双侧巴氏征(+).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脑桥与脑桥以外脑组织有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无占位效应和增强效应,病变部位提示脱髓鞘改变.给予短时低流量血液透析缓慢矫正电解质紊乱及皮质激素等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四肢肌力为4级.

    作者:苏学勇;丁新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冠心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人们生活在大气环境中,人体机能为了适应天气气候的变化随时进行着调节,如果调节的节奏跟不上,就容易引起各种疾病,大量事实表明很多疾病发病率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1-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独特且为冠心病高发区,开展气候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的研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玲;白原;刘小云;何涛;梁戎;张元;李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T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异常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紊乱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T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表达与其发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28、CD152和CD154的表达.结果 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分别为(41.86±7.67)%vs(32.20±6.51)%,CD8+T细胞减少,分别为(23.82±6.88)%vs(28.16±8.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协同刺激分子CD28在RA患者较对照组CD4+和CD8+T细胞亚群上分子的表达均减少分别为(9.81±1.36)%vs(42.13±0.59)%和(7.27±3.24)%vs(18.56±2.17)%,而CD152分子的表达均增加,分别为(0.46±1.21)%vs(0.13±0.42)%和(18.78±0.14)%vs(0.42±0.4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154分子在RA患者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也均增加,分别为(3.64±2.61%)vs(2.37±1.05)%和(4.23±1.24)%vs(2.13±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与T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信号分子表达异常具有相关性.

    作者:齐静姣;张平;熊小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垂体后叶素引起严重低钠血症2例报告

    例1,男,57岁.因咳嗽,咯血1个月,加重1小时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入院时查体: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哮鸣音.胸部CT示:双上肺结核伴左上肺空洞.血电解质正常,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诊断为双上肺继发性肺结核,涂片(+),初治.

    作者:熊琪山;祝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介入治疗临床评价

    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很多单纯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及肺动脉瓣狭窄(PS)等均可通过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方法得到治愈[1-4].但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即同时并发两种或以上畸形)用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的报道较少.我院对57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震;张密林;高磊;解启莲;朱晓丽;周谨;额尔敦高娃;谭慧莲;刘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环孢素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克隆性的影响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经免疫抑制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外周血象改善;许多实验研究也证实免疫因素是导致AA造血衰竭的病理机制之一.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基因扫描方法,着重从T细胞受体Vβ家族基因(TCR Vβ基因)表达角度探讨AA的免疫发病机制以及环孢素(别名:环孢菌素,CsA)的疗效机制.

    作者:魏学礼;周永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负荷量治疗对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6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量组和负荷量组.常规量组入院后30分钟内及术后每晚服阿托伐他汀10 mg,负荷量组入院后30分钟内服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连续3天服80 mg,后改为每晚10 mg,共观察14天.两组术前、术后3天、7天、14天分别抽血查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和P选择素水平.结果 第14天时阿托伐他汀负荷量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常规量组,两组分别是hs-CRP(3.37±0.12)mg/L vs(5.54±0.10)mg/L、IL-6(2.96±0.18)ng/L vs(5.28±0.24)ng/L和PAI-1(6.57±0.24)ng/L vs(7.33±0.57)ng/L,均P<0.05.起始3天负荷量较常规量对血脂水平无更大影响.结论 阿托伐他汀负荷量较常规量能更显著抑制PCI术后的炎症反应,降低血清hs-CRP、IL-6、PAI-和P选择素水平.

    作者:苏华;杜优优;潘宏伟;刘厂辉;周胜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长期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存在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变化,甲状腺功能正常病态综合征(sick euthyroid syndrome SES)已明确是其变化之一.国内外多篇报道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心力衰竭,但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长期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病死率有无影响鲜见报道,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聂景蓉;高清源;徐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变化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我国南方地区风湿性心脏病仍高发,风湿性心脏病是房颤常见病因,尤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占63.76%[1].近年来积累的证据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房颤的发病有密切关系[2],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心房重构,尤其是心房结构重构有关.为此,我们测定了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循环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的水平,并探讨其与房颤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玉付;李醒三;何显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儿童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1例

    患儿,女,5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5个月,加重1周于2005年8月15日入院.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呈逐渐加重,3个月前累及双上肢,持物不稳,1个月前开始不能站立,坐立不稳,不能持物,近1周完全卧床不起,不能翻身,病中无发热、头痛、惊厥、呕吐、意识障碍、呛咳、呼吸困难等,先后就诊多家医院,曾作肌电图,提示未发现明显神经元性损害,诊断不明,均于门诊治疗,病情无好转.

    作者:邱钟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关系的探讨

    类风湿关节炎(RA)和骨关节炎(OA)是免疫风湿科常见疾病,主要病变在关节,由于疾病本身和年龄的影响,心血管系统病变也较常见.研究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症的标志物[1]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2].本研究通过检测RA患者和OA患者血清hs-CRP水平,旨在探讨hs-CRP与RA和OA的相关性.

    作者:喻少波;王晋平;居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值频数的显著性检验——超几何概率分布法

    医学统计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已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所公认,但在科研工作实践中有时由于种种条件限制,难于进行大量的样本观察,甚至总样本量只有不足30例,以致常用的x2检验不能适用.下面列举实例来介绍一种小值频数的显著性检验方法--超几何概率分布法(Hypergeometric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作者:刘树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早在20世纪初Mallory等就报道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猝死的患者尸检中发现心肌组织的炎症浸润.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局部和全身性炎症反应在心室重塑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AMI后除了心肌缺血性损伤外,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则起到加重心肌损伤和扩大心肌梗死范围的作用.AMI后坏死的心肌组织引起补体的激活、细胞因子的释放、炎症和免疫细胞的趋化和浸润,同时亦通过病理性自身免疫应答参与了心肌损伤.笔者就AMI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引起心肌损伤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赵献明;李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腹膜透析救治急性中毒的研究进展

    急性中毒是医院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目前绝大多数药物或毒物尚无有效拮抗剂和特异性解毒剂,抢救的关键是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防止毒物长期存留体内引起重要器官的损害.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可清除体内的有毒物质,达到促进已吸收毒物从体内排出的效果,已成为现代救治急性中毒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急性中毒大多发生在农村,应用PD救治急性中毒更适合我国国情,现就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孙宏志;胡家昌;李艳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胺碘酮联用氯沙坦与对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是高血压患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预防和维持窦性心律,是改善高血压患者血液动力学,控制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房颤存在明显的组织重构和电重构,并且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有关[1].本研究旨在观察胺碘酮加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效果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月军;杨承建;徐欣;曹佳宁;叶新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顿抑1例

    患者,男,67岁,主因胸闷、胸痛3小时入院.患者缘于3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呈持续性,以胸骨后、心前区为著,伴冷汗、恶心,无肩背部放射痛,送我院急诊科,当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5导联ST段抬高约0.1~0.3mV,T波高耸.

    作者:姜芳;富丽娟;李勇;杨蓉;张辉;李拥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院内常见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分析

    随着抗菌药物种类不断增多和应用日益广泛,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滥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菌株增加,使临床上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更加困难.同时大量广谱抗菌药物的过度应用,可能导致人体菌群失调,引发二重感染,成为许多危重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都有可能出现耐药菌株,细菌可通过一种或多种机制对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而且一些致病菌还会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耐药性,即多耐药菌株的出现[1].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笔者对2005年我院分离的痰标本革蓝阴性杆菌1384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彤;赵鹤龄;陈宁;张立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臂丛神经麻醉解除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顽固性痉挛1例

    患者,女,63岁,主因头晕3周,发现心电图不正常4天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55/90 mm Hg(1 mm Hg=0.133kPa),神情语利,双肺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7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A2>P2,腹膨隆,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门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示:大脑左侧中动脉轻度狭窄,血流增快;左侧椎动脉轻度狭窄,血流增快.门诊心脏彩色超声:各房室腔大小正常,室壁运动幅度及协调性尚可,二、三尖瓣、肺动脉瓣轻度返流.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1.1%.

    作者:韩文生;信栓力;张强;赵秀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23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不常见但具有潜在灾难性的疾病[1].主动脉夹层形成是由于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动脉壁内造成内膜与中膜分离,并沿着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真假二个通道.如未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预后极差.1/4以上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死亡,半数以上于1周内死亡,3/4以上于1个月内死亡,90%以上1年内死亡[2].笔者将123例A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明裕;陈泗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哈萨克族、汉族胰岛素抵抗、瘦素与血压关系的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哈萨克(哈族)与汉族胰岛素抵抗、瘦素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抽哈、汉民族共242例研究对象,哈、汉民族各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61例)及对照组(60例),比较两民族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瘦素,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各因素与血压的关系.结果 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哈族胰岛素抵抗指数(5.8±2.2)显著高于汉族(4.9±2.0)(P<0.05);在对照组,哈族胰岛素抵抗指数(4.8±1.5)显著高于汉族(3.7±1.5)(P<0.05);哈、汉民族间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汉民族胰岛素抵抗、瘦素均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哈族胰岛素抵抗显著高于汉族,存在种族差异;哈、汉民族胰岛素抵抗、瘦素均与血压呈正相关,未见种族差异.

    作者:苏向辉;孙侃;郭淑霞;李军;常向云;周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