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静姣;张平;熊小华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随着CT的广泛应用,其继续出血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其影响患者的预后,长期以来人们对其继续出血的发生率、时间及相关因素存在着争论.我们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琳;李保国;朱晓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很多单纯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及肺动脉瓣狭窄(PS)等均可通过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方法得到治愈[1-4].但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即同时并发两种或以上畸形)用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的报道较少.我院对57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震;张密林;高磊;解启莲;朱晓丽;周谨;额尔敦高娃;谭慧莲;刘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具有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保护内皮功能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其对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LVSD)或心力衰竭(HF)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勿庸置疑.但目前已完成的临床研究中,关于ACE-I对无LVSD或HF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作者:华琦;李东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67岁,主因胸闷、胸痛3小时入院.患者缘于3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呈持续性,以胸骨后、心前区为著,伴冷汗、恶心,无肩背部放射痛,送我院急诊科,当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5导联ST段抬高约0.1~0.3mV,T波高耸.
作者:姜芳;富丽娟;李勇;杨蓉;张辉;李拥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经免疫抑制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外周血象改善;许多实验研究也证实免疫因素是导致AA造血衰竭的病理机制之一.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基因扫描方法,着重从T细胞受体Vβ家族基因(TCR Vβ基因)表达角度探讨AA的免疫发病机制以及环孢素(别名:环孢菌素,CsA)的疗效机制.
作者:魏学礼;周永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发病时间≤24小时的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依次进行头颅CT平扫与CT灌注成像(CTPI)检查,观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和峰值增强(PE)各个灌注参数图.结果 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PI异常34例,诊断脑缺血的敏感性97.14%(34/35).35例35组CTPI参数CBF、CBV、MTT、TTP和PE异常者分别为34,28,33,32和27例;诊断脑缺血的敏感性分别为97.14%、80.00%、94.29%、91.43%和77.14%.35例140层面灌注参数图像单层面CTPI上述参数异常者分别为108、84、106、98和76例次;诊断脑缺血的敏感性分别为77.14%、60.00%、75.71%、70.00%和54.30%,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I的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之间相关性较好.结论 CTPI能够早期准确显示急性脑缺血存在与否及部位、范围,对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早期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韩献军;沈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POEMS综合征是一组罕见的以多系统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涉及多个科室,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为提高大家对此病的认识,现将长征医院1996年至2006年2月收治的17例POEMS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黄肖群;赵瑛;曾令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存在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变化,甲状腺功能正常病态综合征(sick euthyroid syndrome SES)已明确是其变化之一.国内外多篇报道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心力衰竭,但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长期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病死率有无影响鲜见报道,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聂景蓉;高清源;徐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医学统计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已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所公认,但在科研工作实践中有时由于种种条件限制,难于进行大量的样本观察,甚至总样本量只有不足30例,以致常用的x2检验不能适用.下面列举实例来介绍一种小值频数的显著性检验方法--超几何概率分布法(Hypergeometric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作者:刘树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性中毒是医院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目前绝大多数药物或毒物尚无有效拮抗剂和特异性解毒剂,抢救的关键是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防止毒物长期存留体内引起重要器官的损害.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可清除体内的有毒物质,达到促进已吸收毒物从体内排出的效果,已成为现代救治急性中毒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急性中毒大多发生在农村,应用PD救治急性中毒更适合我国国情,现就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孙宏志;胡家昌;李艳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关节的滑膜改变,即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以及与其相关的血清组织中多种细胞因子、抗原抗体、黏附分子等的变化.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RA炎症和损伤的重要介质,在参与免疫炎症反应的各种因子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1)为重要的炎性分子.
作者:张媛;邵福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患者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高血压患病众多,控制率极低,故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将逐年增加.高血压肾损害早期,常规血液、尿液检查正常,较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mALB)已被用于预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征兆,而在高血压肾损害早期,尿mALB、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的意义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较少,药物干预对尿蛋白影响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检测尿mALB、β2-MG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观察应用替米沙坦前后血压、尿mALB、β2-MG及其他指标变化,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倪小玲;刘建社;汪俊汉;陈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例1,男,45岁.因四肢麻木1个月,双下肢乏力15天于2005年3月28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3月在我院被诊断为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ian barre syndrome,GBS),治疗出院后症状完全消失.本次入院后查体发现四肢腱反射消失,四肢末梢袜套样痛、温觉减退,双下肢肌力5级-,双侧正中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ML)及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胫后神经F波潜伏期(Fw)均存在异常.腰穿示脑脊液糖4.37 mmol/L,氯123.8 mmol/L,蛋白757mg/L,细胞数正常.
作者:陆婉杏;曾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儿,女,5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5个月,加重1周于2005年8月15日入院.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呈逐渐加重,3个月前累及双上肢,持物不稳,1个月前开始不能站立,坐立不稳,不能持物,近1周完全卧床不起,不能翻身,病中无发热、头痛、惊厥、呕吐、意识障碍、呛咳、呼吸困难等,先后就诊多家医院,曾作肌电图,提示未发现明显神经元性损害,诊断不明,均于门诊治疗,病情无好转.
作者:邱钟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胰岛细胞增生分弥漫性增生和腺瘤样增生(微腺瘤),占胰源性低血糖的5%~7%[1],其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与胰岛素瘤相似,但因其发病率低,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现就我院2006年5月收治的1病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诊疗规律.
作者:王战建;王书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类风湿关节炎(RA)和骨关节炎(OA)是免疫风湿科常见疾病,主要病变在关节,由于疾病本身和年龄的影响,心血管系统病变也较常见.研究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症的标志物[1]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2].本研究通过检测RA患者和OA患者血清hs-CRP水平,旨在探讨hs-CRP与RA和OA的相关性.
作者:喻少波;王晋平;居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例1,男,78岁.主因疲乏无力2个月,加重10天,于2004年3月16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乏力,无头晕耳鸣、无恶心呕吐、无尿色尿量改变、无关节肿痛、无齿龈出血.近10天乏力加重,活动后伴心前区不适,无放射痛、无心悸气促、无发热,偶有咳嗽,病后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作者:张成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国现有高血压1亿6千多万人.其中近50%的患者伴有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IR与高血压的关系是近20年来国内外心血管、内分泌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原发性高血压病与IR的关系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1].笔者对我地区壮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与IR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克兴;李天资;潘兴寿;黄照河;黄显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首次应用X线透视下经静脉起搏获得成功后,该技术已成为常用的临时心脏起搏方法.近年来,随着心脏病介入性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医生已能熟练掌握X线指导下的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然而由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患者多数发生在紧急情况下,采用X线指导下的临时起搏条件不具备,所以有时需行非X线透视下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近年来,笔者应用经左或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行床边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63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患者,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危小军;廖伟;钟一鸣;廖祥中;谢东明;王小萍;谢东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确诊后需要进行大剂量的化疗,以杀灭体内大量的原始细胞而达到临床缓解的目的,伴随着大剂量的化疗,患者常伴有白细胞减少、发热、出血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化疗后骨髓抑制所致的血小板减少一直为十分棘手的问题.随着成分输血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机采血小板因含有较高浓度的血小板(每单位治疗量含血小板>2.5×1011)而成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重要治疗方法.我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分别输注常温保存机采血小板和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并对输注两种不同保存的血小板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夏和凤;王传芳;唐红英;龚增鸿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