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齐建军;马丽萍

关键词:白血病, 淋巴细胞, 肾功能不全, 慢性
摘要:患者,女,66岁.因双下肢水肿1月余,腹胀、食欲减退、尿少20天,胸闷3天,于2006年8月8日急诊入院.入院前发现小便泡沫多,未行特殊治疗.查体:体温36.4℃,脉搏8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60/80 mm Hg(1 mm Hg=0.133 kPa),一般情况差,面色苍白,颜面部水肿,浅表淋巴结不大.双下肺呼吸音低,偶闻及湿性啰音.心率84次/min,律齐,无杂音.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原发性遗尿症临床治疗分析

    小儿遗尿症(PNE)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症状,其定义为在已达到应控制排尿年龄而入睡后仍有不自主的成次排尿.诊断标准为年龄≥5岁,遗尿频率≥2次/周[1].随年龄增长遗尿率逐渐减少,5~19岁平均每年自愈率为15%.

    作者:薛文勇;王晓路;瞿长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

    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临床表现为发热、肝睥和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及凝血障碍等,骨髓显示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吞噬自身血细胞,1979年由美国Risdall等首次报道[1].

    作者:郭洪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持续缓慢注射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研究

    硬膜外腔持续缓慢注射(PCEA)小剂量吗啡是治疗晚期癌痛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简便、有效、镇痛时间长等优点[1],但随时间延长镇痛效果减弱并易产生耐药[2].氯胺酮作为非选择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对非NMDA受体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镇痛作用,而是抗过敏、抗异常疼痛及抗耐受[3].

    作者:刘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3种常见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症状特点比较

    消化科门诊患者以腹痛、腹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烧灼感等症状就诊的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cer,DU)、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但从症状上难以明确诊断,而3种疾病的临床症状有何特点,到底症状对临床诊断有多大帮助,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试图从症状上找到三者之间的差异.

    作者:龙艳芹;郜元军;侯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特大剂量阿托品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体会

    我们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发现,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按经典方法使用阿托品往往延误抢救时机,这是由于农药种类不同、中毒程度不同、个体差异不同等因素,所以在应用阿托品的剂量上相差悬殊.我们近3年抢救21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其中3例应用特大剂量阿托品抢救成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联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影响的临床观察

    血液透析要顺利进行,必须使用抗凝剂进行体外抗凝.普通肝素(UFH)在透析过程中可引起出血、血小板减少等,而低分子肝素(LMWH)则由于其出血危险性小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目前认为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异常一定程度与长期使用UFH有关[1].笔者将两者对脂质代谢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桂哌齐特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通过有创性导管检查,观察桂哌齐特(商品名:克林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流动力学效应,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李新军;房桂英;郭向东;张秀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舌下络脉颜色变化与肺癌临床观察

    舌下络脉望诊是中医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诊断血瘀证的一项重要舌象指标.肺癌的形成是气血津液亏虚瘀滞的结果[1],因此,我们对肺癌患者的舌下络脉变异(分级)、颜色(主客观)变化等进行了系列探讨.现将舌下络脉颜色变化与肺癌的形成及分期的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周俊琴;刘杏恋;黄东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幼儿血铅水平及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铅暴露可损害学龄前儿童免疫系统已经证实[1-3].本研究旨在探讨铅暴露与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免疫系统的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张英茹;李文君;张裕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端粒酶、DNA异倍体和糖链抗原19-9与癌胚抗原诊断与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价值的比较

    胸腔积液(胸水)是临床常见病症,常规方法诊断与鉴别诊断良性、恶性胸水的敏感度或特异度通常较低,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进一步研究诊断与鉴别诊断新方法和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笔者检测胸液中端粒酶、糖链抗原19-9(CA19-9)、DNA异倍体等指标鉴别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并与常用的癌胚抗原(CEA)指标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王卫军;杨林瀛;卢云涛;姜瑞华;高丽华;薛承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耐多药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耐多药结核病(MDR-TB)指的是致病结核菌至少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结核病[1,2].一般认为耐药的产生不是野生株基因直接点突变所致,而是由于不合理化疗造成的,是新世纪结核病控制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在全球耐药监测报告中一些国家和地区呈现日益增加趋势而受到广泛关注.

    作者:陈品儒;王艳红;李昕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脑脊液和血液标本检测阿拉伯糖甘露糖脂G抗体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中凶险的病种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有效降低结核性脑膜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惟一措施.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实验室资料.由于常规实验室方法和指标对实验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很低,以及非典型的结核性脑膜炎不断增多,临床早期确诊的困难越来越大,非常不利于对结核性脑膜炎的及时诊治[1-7].

    作者:丁晓旭;薛承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表达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分析

    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性的产生是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临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MDR是指肿瘤细胞一旦对某种药物产生耐受,对其它结构、作用机制不同的化疗药物也交叉耐受.

    作者:崔鹤;肖镇;石玉涛;高大;哈森;阎晓红;杨宏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胆汁淤积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临床实践中,已知糖皮质激素对非病毒性胆汁淤积型肝炎疗效显著且较安全,但由于可能出现的促进病毒复制、出血和继发感染等原因,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胆汁淤积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一直存在争议[1].笔者就此问题作一观察.

    作者:吴寅涛;周玉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中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的意义

    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首选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但存在治疗周期较长,不同个体对其应答不同等情况,如何准确判断药物的治疗效果是临床工作的一个难题.根据多个文献报道[1],丙型肝炎病毒可诱导产生自身免疫现象,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产生往往提示病毒可能存在高水平的复制.根据上述文献我们推定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表达与α-干扰素的治疗效果相关并进行临床研究.现将我们的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黄加忠;王小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影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足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我院2005年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及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结果显示患者神经病变的症状明显减轻.我们对比了其中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20例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3个月下肢神经电生理的改变,期望为骨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

    作者:张慧芹;刘阁玲;俞芳;项岫秀;李伟娟;肖红珍;刘秀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大剂量血浆置换抢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例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血液科危重症.以往我院收治的5例TTP患者均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浆输注、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只有1例存活,其余均于1~2个月内死亡.1998年起我科采用中大剂量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TTP 11例,仅死亡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金巧;宋晓宁;孙立霞;常英军;王金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的临床意义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该抗体是诊断原发性血管炎的标志性抗体[1].近年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发现有ANCA,本研究发现ANCA阳性组的SLE患者血管炎表现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建新;潘解萍;马英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肺栓塞误诊为支气管哮喘16例分析

    我院急诊科2001~2005年共确诊16例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人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现将误诊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16例PE患者,男7例,女9例,年龄43~65岁,平均56.5岁.

    作者:李保军;许志强;常庆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Graves病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治疗前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BMD)的变化,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时骨代谢情况.方法 选择未治疗的Graves病(GD)患者27例(治疗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其治疗前后BMD、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1CTP)、1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1CP)、甲状旁腺激素(PTH).并选择与患者年龄、性别和女性月经状态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GD患者治疗前ALP、BGP、1CTP、P1CP显著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BMD于治疗前显著低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不同部位BMD的测定值分别为,腰椎L2~L4(1.027±0.094)g/cm2 vs(1.140±0.072)g/cm2,股骨颈(0.803±0.161) g/cm2vs(0.929±0.127)g/cm2,Ward三角(0.669±0.088)g/cm2 vs(0.742±0.112)g/cm2,股骨粗隆(0.698±0.113)g/cm2 vs(0.774)±0.097)g/cm2.血Ca、P、PTH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状腺机能亢进治疗前破骨细胞功能增强,BMD减低,同时伴有成骨细胞活性增加.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骨矿含量增加.

    作者:周红;吴文成;孟风苓;刘品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