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舌下络脉颜色变化与肺癌临床观察

周俊琴;刘杏恋;黄东华

关键词:肺肿瘤, 舌下, 颜色
摘要:舌下络脉望诊是中医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诊断血瘀证的一项重要舌象指标.肺癌的形成是气血津液亏虚瘀滞的结果[1],因此,我们对肺癌患者的舌下络脉变异(分级)、颜色(主客观)变化等进行了系列探讨.现将舌下络脉颜色变化与肺癌的形成及分期的关系报告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双腔球囊漂浮导管定位并治疗气胸15例

    2001年11月至2005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呼吸科应用丝线固定、双腔球囊漂浮导管和纤维支气管镜并行气道内介入治疗气胸15例,报道如下.

    作者:金普乐;周俊琴;孟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耐多药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耐多药结核病(MDR-TB)指的是致病结核菌至少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结核病[1,2].一般认为耐药的产生不是野生株基因直接点突变所致,而是由于不合理化疗造成的,是新世纪结核病控制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在全球耐药监测报告中一些国家和地区呈现日益增加趋势而受到广泛关注.

    作者:陈品儒;王艳红;李昕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的临床意义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该抗体是诊断原发性血管炎的标志性抗体[1].近年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发现有ANCA,本研究发现ANCA阳性组的SLE患者血管炎表现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建新;潘解萍;马英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11例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是指以小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共同病理特征的一组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小血管炎中的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 granulomatosis,WG)、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churg-strauss,CSS)等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ANCA)密切相关,故又称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AASV).AASV在临床上并不少见[1],因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常造成误诊,为提高认识,现把作者遇到的AASV 11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雄;赖燕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

    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临床表现为发热、肝睥和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及凝血障碍等,骨髓显示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吞噬自身血细胞,1979年由美国Risdall等首次报道[1].

    作者:郭洪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测定及其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

    瘦素(leptin)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激素,主要作用是调节机体的摄食和能量代谢[1].肝硬化患者常存在各种代谢紊乱、营养不良、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因此,瘦素在肝硬化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2].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的水平及其与胰岛素之间的相关性,明确瘦素在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紊乱中的作用.

    作者:赵东强;焦秀娟;姜慧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埃索美拉唑短程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

    胃酸的作用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为重要的发病因素,抑制胃酸和根除Hp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和预防溃疡复发的主要措施.对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必须根除Hp己成共识,标准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PPI)与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合用的1周疗法是被推荐的根除Hp的一线方案[1].

    作者:夏扬潮;姜海行;覃山羽;黄振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脑脊液和血液标本检测阿拉伯糖甘露糖脂G抗体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中凶险的病种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有效降低结核性脑膜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惟一措施.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实验室资料.由于常规实验室方法和指标对实验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很低,以及非典型的结核性脑膜炎不断增多,临床早期确诊的困难越来越大,非常不利于对结核性脑膜炎的及时诊治[1-7].

    作者:丁晓旭;薛承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舌下络脉颜色变化与肺癌临床观察

    舌下络脉望诊是中医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诊断血瘀证的一项重要舌象指标.肺癌的形成是气血津液亏虚瘀滞的结果[1],因此,我们对肺癌患者的舌下络脉变异(分级)、颜色(主客观)变化等进行了系列探讨.现将舌下络脉颜色变化与肺癌的形成及分期的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周俊琴;刘杏恋;黄东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用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的、不完全可逆的慢性气流受限性疾病,COPD作为全球第4位致死原因,已引起广泛重视[1].治疗COPD的药物有多种,茶碱类药物应用已久,价格便宜,而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稳定期COPD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小,但价格昂贵.面对不同的疗效及医疗费用,给患者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困难.

    作者:易震南;黄仁清;宋泽庆;黎东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影响的临床观察

    血液透析要顺利进行,必须使用抗凝剂进行体外抗凝.普通肝素(UFH)在透析过程中可引起出血、血小板减少等,而低分子肝素(LMWH)则由于其出血危险性小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目前认为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异常一定程度与长期使用UFH有关[1].笔者将两者对脂质代谢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肺栓塞误诊为支气管哮喘16例分析

    我院急诊科2001~2005年共确诊16例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人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现将误诊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16例PE患者,男7例,女9例,年龄43~65岁,平均56.5岁.

    作者:李保军;许志强;常庆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或咪达唑仑用于纤维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或咪唑安定麻醉用于纤维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行纤维胃镜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生理盐水(P组)、异丙酚+咪达唑仑(PM组)、异丙酚+舒芬太尼(PS组)3组;各组在静脉注射异丙酚前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咪达唑仑0.04 mg/kg、舒芬太尼0.1 μ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插入胃镜,检查过程中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从静脉注射异丙酚开始记录注射部位是否疼痛,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完全清醒(回答正确、行走自如)时间,术中是否知晓(知道置镜或取镜),术中不适(置镜时咳嗽、屏气、体动),呼吸抑制(暂停、舌后坠),术后是否恶心呕吐,有无头痛、眩晕、恶梦及自我感觉(舒适、无感觉、不适).结果 3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恶心呕吐,亦无恶梦发生;P组异丙酚总用量以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多于PM组和PS组[(316±29)mg vs(240±18)mg、(261±16)mg,(60±14)s vs(45±11)s、(46±10)s,均P<0.05];与术前基础值比较,3组患者术中MAP,术中低HR、SpO2均明显降低(P<0.05);P组术中低HR、SpO2明显低于PS和PM组[(73.28±24.33)次/min vs(77.69±15.36)次/min、(76.52±11.24)次/min,(0.81±0.10)vs(0.88±0.78)、(0.88±0.69),均P<0.05];与P组和PS组比较,PM组完全清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但P组与P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组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10.0%)明显少于P组(77.5%)和PM组(65.0%)(P<0.01);PS组的术中不适(置镜时咳嗽、体动)发生率(7.5%)亦明显少于P组(32.5%)和PM组(27.5%)(P<0.05);所有患者均无进行气管插管抢救的情况发生.结论 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或咪迭唑仑麻醉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纤维胃镜的检查,但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较之异丙酚联合咪唑安定更适合用于纤维胃镜检查的麻醉.

    作者:张志强;高金贵;安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端粒酶、DNA异倍体和糖链抗原19-9与癌胚抗原诊断与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价值的比较

    胸腔积液(胸水)是临床常见病症,常规方法诊断与鉴别诊断良性、恶性胸水的敏感度或特异度通常较低,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进一步研究诊断与鉴别诊断新方法和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笔者检测胸液中端粒酶、糖链抗原19-9(CA19-9)、DNA异倍体等指标鉴别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并与常用的癌胚抗原(CEA)指标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王卫军;杨林瀛;卢云涛;姜瑞华;高丽华;薛承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桂哌齐特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通过有创性导管检查,观察桂哌齐特(商品名:克林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流动力学效应,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李新军;房桂英;郭向东;张秀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影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足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我院2005年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及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结果显示患者神经病变的症状明显减轻.我们对比了其中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20例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3个月下肢神经电生理的改变,期望为骨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

    作者:张慧芹;刘阁玲;俞芳;项岫秀;李伟娟;肖红珍;刘秀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幼儿血铅水平及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铅暴露可损害学龄前儿童免疫系统已经证实[1-3].本研究旨在探讨铅暴露与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免疫系统的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张英茹;李文君;张裕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中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的意义

    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首选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但存在治疗周期较长,不同个体对其应答不同等情况,如何准确判断药物的治疗效果是临床工作的一个难题.根据多个文献报道[1],丙型肝炎病毒可诱导产生自身免疫现象,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产生往往提示病毒可能存在高水平的复制.根据上述文献我们推定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表达与α-干扰素的治疗效果相关并进行临床研究.现将我们的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黄加忠;王小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测量血压的细节忽略和规范的血压测量法

    测量血压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应用的体格检查项目.测量血压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和预后.所以,正确地测量血压是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测量血压看似简单,但可因操作不规范而出现错误的结果.

    作者:冯连文;黄玉涛;张汉民;毛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大剂量血浆置换抢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例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血液科危重症.以往我院收治的5例TTP患者均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浆输注、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只有1例存活,其余均于1~2个月内死亡.1998年起我科采用中大剂量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TTP 11例,仅死亡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金巧;宋晓宁;孙立霞;常英军;王金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