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80例临床分析

乔彦霞;韩丽萍;王素敏;李建霞;李艳芝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 婴儿, 新生, 症状和体征
摘要:1996年6月至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血小板减少80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209例中青年院前猝死及复苏状况回顾分析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市中青年院外猝死及现场复苏成败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现场复苏成功率.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本院急诊科外出急救的209例猝死病历,参照Utstein模式进行资料收集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猝死前有心血管病史者占首位,为93例,占44.49%;猝死高发年龄40~49岁,占37.32%,男性多于女性;家中猝死者约占50%;先由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CPR)的18例中5例复苏有效,有效率27.78%,呼叫至到达现场平均间期分别为16.4分钟;总复苏成功率为3.82%(8例).结论南宁市中青年猝死者以心源性为主,现场复苏成功率低,亟待强化院外猝死发生率的急救干预,特别是在人群中普及以CPR 为主的初级救护知识和努力缩短急救反应时间.

    作者:温汉春;朱继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缺血性肾病与抗凝治疗

    缺血性肾损害应该包括所有会导致肾脏急性或慢性缺血的一大类疾病.而缺血性肾病[1]则是指由于慢性肾动脉狭窄或阻塞,肾血流动力学显著变化而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有时也称慢性缺血性肾病.虽然其发病较隐蔽,但是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缺血性肾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

    作者:周莉;付平;沙朝晖;钟慧;唐万欣;崔天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老年人肺结核126例临床分析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肺结核的发病率呈增长的趋势,现将我院126例老年人肺结核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董淑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血管紧张素Ⅱ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的关系及其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弥漫性间质性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是以肺泡炎及间质性肺炎、肺泡上皮受损及胶原异常聚集为特征的.

    作者:郑敏辉;戴木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尿白蛋白/渗透浓度比值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对判断发生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非常重要,其检测结果对早期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尤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指导意义[1].为了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微量白蛋白尿的简单而准确的方法,笔者检测了114例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渗透浓度比值,并评估其预测微量白蛋白尿的价值.

    作者:吴文君;卜瑞芳;刘国萍;沈泓;王霞娟;顾敏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电解铂金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我院2003年9月至2005年5月,采用电解铂金微弹簧圈(guglielmi datacbcble 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5例(共16枚动脉瘤).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动脉瘤破裂、GDC脱出、血栓形成),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林;刘增品;王铁刚;付凯亮;李林芳;刘怀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环氧合酶-2与胃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是体内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限速酶,COX有2个同工酶,即COX-1,COX-2.近来研究发现其亚型COX-2在人类多种肿瘤中存在着过度表达,深入的研究显示其与胃癌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存在相关性,COX-2抑制剂可增加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因此,以COX-2为靶向的肿瘤干预治疗正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现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刘改芳;姚希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我国老龄人口是世界上绝对数多的国家,目前已经超过我国人口总数的10%以上[1].如何适应新的医学挑战,解决庞大群体的医疗卫生、健康保健等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睡眠障碍是老年人中常见的健康问题,蒋平等[2]报道59.4%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碍.而睡眠是一种基本的生理需要,它对人的体力、精力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失眠会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困扰,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失调[3],从而并发一系列的其他疾病.而睡眠质量好坏不是用时间长短来判断的,应以是否消除了疲劳、精力是否充沛来评判.本研究中我们应用汤慈美等[4]睡眠状况调查量表,调查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和影响因素,旨在为更好地解决老年人的睡眠问题提供依据.

    作者:李建民;陈长香;李淑杏;董胜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

    对本院1999年8月至2002年8月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高晓东;徐怀玉;朱砚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自愿无偿献血与计划无偿献血的献血反应比较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随着不断提高血液质量的需求,自2002年起河北省血液中心完成了由计划无偿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在采血过程中献血反应现象时有发生,笔者总结了自愿无偿献血和计划无偿献血发生献血反应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孙晓红;田会;赵莉华;牛宏伟;杨凤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糖尿病足临床分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糖尿病足越来越引起医务人员重视,自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足163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自辉;李红霞;李双成;吴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血脂异常患者治疗型生活方式改变

    我国居民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 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植物食物与动物及油脂类食物的比例越来越小, 谷类、豆类食物摄入呈下降趋势, 动物食物的摄入明显上升,见图1.

    作者:姚崇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56株溶血性葡萄球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自1958年以来,随着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致病性的逐渐认识, 对其分类学以及耐药性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

    作者:李继红;杨敬芳;白希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外生性胃恶性间质瘤破裂出血1例

    患者,男,42岁,因突发腹痛10小时入院.患者10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上腹刀割样疼痛,继之全腹部疼痛,伴有出冷汗、口干.无恶心、呕吐,无黑便.否认溃疡病史.

    作者:刘登洋;陈百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影响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HAP)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具有难治性,高耐药性和高病死率.为此,我们研究了2004年中我院发生的79例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分析影响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医生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

    作者:费敏;王选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肌内注射氯丙嗪治疗顽固性呃逆31例临床观察

    顽固性呃逆常为多种器质性疾病的伴随症状,出现此症状的患者虽然不会因此而危及生命,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笔者应用氯丙嗪肌内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1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英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血浆可溶性E-选择素和P-选择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

    选择素是细胞黏附分子的一种,近年来发现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选择素与慢性肝病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探讨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 )和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在各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含量变化,我们动态检测了慢性乙型肝炎60例患者外周血sE-selectin和sP-selectin的含量,并分析其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隆敏;龙骏;王珊珊;黄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应用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48例

    由于早产儿肺发育不完全,合成、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易致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亦称肺透明膜病(HMD)的发生,是早产儿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重视HMD的预防,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我院自2003年5月开始应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注射液预防早产儿HMD,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翠芳;廖幼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危重病患儿心肌损伤36例临床分析

    近来研究表明,心肌肌钙蛋白作为心脏特异性抗原是心肌细胞损伤、衰竭、死亡的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标志[1].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心肌损伤中的诊断意义也较大[2].笔者通过对36例危重病患儿进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型CK-MB测定,了解危重症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率,旨在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

    作者:陆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失败2例分析

    我院神经内科2004年4月至2005年8月在多学科密切协作下,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PTA)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12例,共释放支架14枚,失败2例,其中1例支架未能输送到位,导致手术失败,1例术后脑出血,经综合治疗未留后遗症,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英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