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定性及定量分析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蛋白表达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孟霞;张立玮;于卫芳;郭晓青;尔立绵;丛庆文;吴明利;王顺平;王士杰

关键词:食管肿瘤, 癌前状态, 增生,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蛋白
摘要: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蛋白(Fhit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hit蛋白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色素内镜初筛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标本94例,应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FCM),定性及定量检测Fhit蛋白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从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随着食管病变的加重,定性及定量检测Fhit蛋白表达均呈逐渐降低趋势;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不典型增生Ⅰ级组、不典型增生Ⅱ级组、不典型增生Ⅲ级组、原位癌组、浸润癌组中Fhit蛋白表达分别为82.35%、75.00%、43.75%、35.29%、30.00%、33.33%;正常组与食管不典型增生Ⅰ级组Fhi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癌组与正常组、不典型增生Ⅰ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癌组与不典型增生Ⅱ级、Ⅲ级组、原位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FCM结果显示:不典型增生Ⅰ级、Ⅱ级组间Fhit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典型增生Ⅱ级、Ⅲ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Ⅱ级与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典型增生Ⅲ级与食管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蛋白表达缺失是食管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随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增高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其蛋白表达的缺失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建立科学的糖尿病筛查和诊断标准--读IDF 2005全球2型糖尿病指南(一)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改善、体力活动减少,各种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其中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全球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达300万,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也是失明、肾衰竭和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而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病例中占85%~95%.其巨额的医疗费用也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合理有效的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成为当前糖尿病诊治的重要问题.

    作者:王战建;苏杰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ue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是胰腺的一种罕见肿瘤,国内外文献多见个案报道[1-3,5],笔者收集到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现将这4例报告如下,重点探讨其影像学表现特点.

    作者:夏瑞明;章士正;赵振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老年性白血病218例的诊断及误诊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性白血病呈逐年上升趋势[1].老年性白血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骨髓检查,诊断并不困难,而不典型病例常被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218例老年性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和误诊做如下分析.

    作者:邱丽君;陈春红;赵海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肺栓塞47例临床分析

    肺栓塞(或称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而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临床上发病率及病死率高,漏诊、误诊情况严重,应当引起特别重视.现将我院2001年4月至2005年6月,住院肺栓塞患者47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松年;荆凌华;吉晖晖;李兰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71例成人麻疹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

    随着幼儿麻疹疫苗的普遍接种,目前成人麻疹的发病率日益增长.本院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对收治的成人麻疹71例,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分析,探讨疾病早期机体的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惠威;郭彩萍;王景泉;梁连春;吴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糖基化终产物及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 end products,AGEs)及脂质代谢紊乱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关系.方法设立DPN病变组及无糖尿病神经病变组(NDPN),其中DPN患者84例,NDPN患者93例;对该17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GEs水平及脂质代谢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PN组较NDPN患者的血清AGEs水平显著升高,(19.7±3.1) mg/L vs (14.4±2.4) mg/L (P《0.05),DPN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NDPN组,分别为(5.6±1.8) mmol/L vs (3.1±1.2) mmol/L,(2.4±2.1) mmol/L vs (1.5±0.9) mmol/L,(3.7±0.9) mmol/L vs (2.1±0.7) mmol/L,(1.2±0.9) g/L vs (0.7±0.3) g/L(均P《0.05);DPN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U-MA)排泄率水平较NDPN组显著升高,(90.9±193.5) mg/g vs (28.4±35.4) mg/g(P《0.01);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GEs水平血清TC、TG、ApoB和LDL-C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0.52、0.54和0.63,均P《0.01).结论 AGEs大量生成和堆积、脂质代谢紊乱及二者间的相互作用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AGEs、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参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胡艳红;王尧;孙子林;金晖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细粒剂口服与静脉滴注治疗小儿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奈瑟菌、肠球菌及支原体、衣原体、嗜肺军团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1].我科应用阿奇霉素细粒剂口服治疗小儿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并与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进行对照,现将临床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秀群;田桂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咳嗽是常见呼吸道症状, 通常根据咳嗽持续时间的长短而分为急性咳嗽(《3周)和慢性咳嗽(≥3周).其中咳嗽作为呼吸系统表现的惟一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周、胸部影像学未见异常、未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由于引起咳嗽的病因多种多样,呼吸系统以外的其他疾病也可以引起咳嗽,因此咳嗽的病因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常造成误诊、漏诊,而无针对性的治疗又使患者反复就医,增加了医疗费用,慢性咳嗽的合理诊治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临床医学和社会经济问题.现就慢性咳嗽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高伟良;邱晨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影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方法的因素及其与体质量增长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ery low birth mass infant,VLBMI)喂养方式的因素以及不同营养方法与体质量增长关系.方法 54例VLBMI生后12小时内先给予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当出现肠鸣音或排出胎便即开始鼻饲喂养,病情较重者从0.5~1 ml/h微泵持续鼻饲开始,逐渐从全部肠外营养过度到部分肠外营养,当肠道内营养供能达到418.4 kJ·kg-1·d-1时停PN,按照PN应用的时间分为两组;组1: PN<10天,平均(5.79±1.99)天,共计28例;组2: PN≥10天,平均(15.92±5.36)天,共计26例.结果 54例平均应用PN时间为(10.67±6.47)天;组1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均高于组2,并发低T3综合征的患儿少于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等措施有助于肠道内营养的早期建立,肠道内营养能提供更足够的能量以满足VLBMI的体质量增长,传统PN治疗方案存在能量供给不足,有待改善.

    作者:蒋一茵;钱燕;王楸;池美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宰杀病死牛导致皮肤炭疽3例

    炭疽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曾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和危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属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我县今年出现了因宰杀病死牛3名屠宰工同时导致了皮肤炭疽,现就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卢秀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乳腺癌患者白细胞介素8临床检测的意义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50年来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如何更加简便、准确地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诊断并预测预后,筛选高危患者,进行恰当治疗,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力,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一直是研究者们积极探索的努力方向.白细胞介素8(IL-8),是重要的多细胞来源的趋化性细胞因子,近来作为肿瘤细胞自分泌性生长因子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作者:胡洁;齐义新;姚智燕;魏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动力学、血浆内皮素-1变化的临床研究

    围生期缺氧和(或)缺血是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致病因素,脑血流调节异常与脑损伤密切相关.新生儿HIE的发生发展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内皮素(ET)作为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生物活性肽,参与了HIE发病过程.我们对2004年2月至2005年8月出生时窒息、经临床证实患有HIE患儿的外周血浆内皮素-1(ET-1)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并探讨其对HIE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明琪;王宏;刘建花;李君霞;王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丙泊酚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支气管镜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普遍的诊断治疗肺部疾病的手段,但常规麻醉(2%盐酸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或环甲膜穿刺),患者常因检查中局部刺激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及精神紧张、恐惧和焦虑等原因,难以配合术者而影响操作甚至导致检查的失败.因此,采用局部麻醉复合一定程度的镇静药物(如丙泊酚、芬太尼等)完成支气管镜检查成为近年来所关心的问题.丙泊酚是一种新型快速、短效的静脉镇静药[1],临床特点为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复苏快、无明显蓄积现象[2].我院2001年12月至2005年10月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对503例患者施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柳慧;韩建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替罗非班引起严重血小板减低1例

    患者,男,64岁,因阵发胸闷7年,加重2周于2005年10月20日入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3级,2型糖尿病,10月21日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长段狭窄病变,重处狭窄90%,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商品名Cypher)3.0 mm×33 mm和3.0 mm×13 mm两枚,术前1天应用氯吡格雷300 mg及阿司匹林500 mg,口服,术中应用普通肝素8 000 U,术后继应用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及阿司匹林300 mg,每日1次,口服,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12小时1次,术后4小时测活化凝血时间为123秒,拔除股动脉鞘管,30分钟后予盐酸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10 μg/kg,3分钟内静脉注射,之后以0.15 μg·kg-1·min-1,静脉滴注,约10分钟后患者突发寒战,考虑为输液反应,立即停用欣维宁,并给予非那根25 mg及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约30分钟后患者寒战渐好转,但体温升高,高达38.7 ℃.

    作者:刘菁晶;王志坚;林文华;史宏岩;任自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防治小儿哮喘102例疗效观察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传统的口服和静脉注射较大剂量激素全身不良反应较多,而雾化吸入可使药物直接到达气道黏膜的靶细胞,取得较好疗效.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8月应用丙酸氟替卡松对102例哮喘患儿进行吸入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哲玲;杨书良;李凤铭;闫丽婷;王晓华;丁建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安痛定致严重过敏性休克1例

    患儿,男,9岁,因发热咽痛就诊于个体诊所,但是测体温39.2 ℃给予安痛定1 ml,肌肉注射,2分钟后患儿出现烦躁,胸闷,四肢厥冷,神志不清,呼吸微弱,脉搏,血压测不到,双侧瞳孔直径均为2 mm,对光反射迟钝,随即呼吸停止,立即保证呼吸道通畅,口对口人工呼吸,吸氧,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并给予肾上腺素0.5 mg,加生理盐水5 ml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5 mg加5%葡萄糖10 ml静脉注射,10分钟后心跳恢复到 60次/min,继续给予肾上腺素0.5 ml静脉滴注维持,此时血压仍测不到,迅速开通第2条静脉通路,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半小时后血压升至 60/30 mm Hg,加用多巴胺,间羟胺后血压升至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返回普通病房治疗.住院4天,痊愈出院.

    作者:冯秀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定性及定量分析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蛋白表达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蛋白(Fhit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hit蛋白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色素内镜初筛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标本94例,应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FCM),定性及定量检测Fhit蛋白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从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随着食管病变的加重,定性及定量检测Fhit蛋白表达均呈逐渐降低趋势;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不典型增生Ⅰ级组、不典型增生Ⅱ级组、不典型增生Ⅲ级组、原位癌组、浸润癌组中Fhit蛋白表达分别为82.35%、75.00%、43.75%、35.29%、30.00%、33.33%;正常组与食管不典型增生Ⅰ级组Fhi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癌组与正常组、不典型增生Ⅰ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癌组与不典型增生Ⅱ级、Ⅲ级组、原位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FCM结果显示:不典型增生Ⅰ级、Ⅱ级组间Fhit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典型增生Ⅱ级、Ⅲ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Ⅱ级与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典型增生Ⅲ级与食管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蛋白表达缺失是食管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随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增高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其蛋白表达的缺失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孟霞;张立玮;于卫芳;郭晓青;尔立绵;丛庆文;吴明利;王顺平;王士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肠结核27例误诊分析

    近年来,结核病疫情在全球呈上升趋势.随着结核病疫情的上升,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的肠结核越来越常见,极易漏诊和误诊.有文献报道肠结核误诊率达20%~50%[1,2].为提高对肠结核的认识,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7例曾被误诊的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淑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常有不同程度的高黏及高凝状态,易于形成血栓及栓塞性病变,影响激素的疗效,加重肾脏损害.因此抗凝,改善患者高黏高凝状态是NS的重要治疗措施.我们探讨了银杏叶提取物/双嘧达莫(杏丁)注射液辅助治疗对NS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凝血的影响.

    作者:周海燕;徐岩;孙建平;刘金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可脱性球囊闭塞颈内动脉治疗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研究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早由Barone于1835年报道,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其分支发生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交通,依病因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CCF,外伤性CCF约占总发病率的80%,在颅脑外伤中有2.5%的患者可发生CCF.笔者就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TCCF) 应用可脱性球囊技术闭塞颈内动脉的有关问题结合文献探讨如下.

    作者:田剑光;张皓峰;赵宗茂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