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不动杆菌的分离及耐药分析

高东田;董海新;梁风荣;颜培莉;于爱平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不动杆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ICU感染患者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谱情况,指导ICU合理用药治疗其感染性疾病.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ICU感染患者三年送检标本分离的213株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患病年龄、性别、细菌种类及药敏试验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ICU感染不动杆菌以50岁以上老年男性患者为主;以下呼吸道标本为主,三年共有166例,占77.9%(166/213);三年来共检出五种菌,以鲍曼氏不动杆菌和醋酸钙不动杆菌为主,2002年分别是42例占64.6%和23例占36.4%,2003年分别是50例占62.5%和15例占18.8%,2004年分别是42例占61.8%和15例占22.1%,三年二者分别是134例平均占63%和53例平均占24.9%,其次为洛菲氏不动杆菌,共22例,平均占10.3%,琼氏不动杆菌,共3例,溶血不动杆菌检出1例,有逐年递增趋势;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严重,且耐药率高,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欣耐药率为100%,其他抗生素一般在60%~90%之间,特别是头孢三代耐药率在69%~86%之间,广谱青霉素类如哌拉西林、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和美满霉素较敏感,耐药率为50%~58%,青霉素类+酶抑制剂类如(奥格门丁、替卡西林/棒酸、海他新)耐药率较高在60%左右,而泰能、头孢四代(头孢吡肟)、头孢三代+酶抑制剂类如舒普深等对本类菌活性高,耐药率在0%~37%之间.结论ICU感染不动杆菌有逐年增多趋势,耐药现象严重,对全部氨基青霉素、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和一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可选用泰能、头孢四代类如(头孢吡肟)、头孢三代+酶抑制剂类如舒普深等治疗其感染性疾病.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草药煎剂对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性分析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使一些常见的致病菌产生了多重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我室近用中草药煎剂作抑菌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苗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与尿微量蛋白及尿酶关系探讨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目前常用的实验指标(Alb、BUN、Cr)难以体现早期肾损伤,肾组织学检查虽然比较灵敏,但必须做侵害性的肾活检,难以普遍推广.

    作者:赵万峰;杨兆芹;崔光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时,外周血中HBV--DNA是病毒复制直接和可靠的标志.自1995年以来,我们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DNA含量共170例,现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评价.

    作者:梁超;李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5例血小板减少标本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PLT(血小板)检测结果偏低的原因,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复查,保证PLT检测质量.方法对25例XE-2100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结果偏低的标本涂片镜检,重新采集静脉血,分别在KX-21(预稀释法)上和用手工法进行复查.对血涂片存在PLT聚集的抗凝血在首次检测30分钟后在XE-2100上再复查一次.结果有20例标本血涂片PLT形态正常,无PLT聚集,重新采血复查PLT,两种方法结果仍偏低,与复查前无差异(p>0.05).5例标本血涂片上PLT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聚集,重新采血复查PLT,两种方法结果均正常,与复查前差异显著(p<0.01).5例标本中有1例在XE-2100上复查结果正常.结论对各种原因引起PLT检测结果偏低者,应进行人工镜检血涂片和PLT手工计数,或在其他仪器上检测,同时要提高采集血涂标本的质量.

    作者:刘中路;朱晓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γ-谷氨酰基转移酶与过量饮酒关系探讨

    目的通过观察GGT在过量饮酒患者中的活性分布,探讨GGT检测在对过量饮酒者酒精性疾病防治工作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过量饮酒者47例,采用罗氏公司生产的MODUL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GGT测定.结果47例过量饮酒者血清GG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脂肪肝的患者GGT含量与非脂肪肝者有明显差异(P<0.05),禁酒后血清GGT含量与禁酒前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对于过量饮酒者,血清GGT是敏感性很高的检测指标,GGT的监测有利于酒精性疾病的早期发现.

    作者:杨志国;王国礼;宋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临床资料在白血病细胞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细胞形态学是诊断白血病的关键和主要依据,然而白血病的诊断自然不能脱离临床表现.单纯细胞形态学诊断有其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而有时某些阳性体征或特征性实验室资料的发现,常使我们从复杂的病情中得到启示,悟出要领.因此,充分掌握各型白血病的临床资料,并密切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能进一步提高白血病细胞形态学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郑洪泽;曲翠娥;马希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应用分离胶管测定血氨的影响及血氨测定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分离胶管对血氨检测的影响及血氨测定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干化学法检测血氨浓度.肝病组用分离胶管采样,对照组用分离胶管及EDTA-Na2抗凝管采样.结果EDTA-Na2管组与对照组即刻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分离胶管采样于4℃放置4h及20℃放置1h与对照组即刻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20℃放置2h比对照组即刻值显著增高(P<0.05);肝病各组即刻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刻值(P<0.05),肝性脑病组显著高于各组(P<0.05),肝硬化组与肝癌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于重症肝炎组(P<0.05).结论分离胶管作为检测采样管可以更好反映血氨的生理水平,血氨水平与肝脏疾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作者:郑庭亮;陈林兴;邱小华;张金池;黄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在婴儿肝炎综合症诊治中的应用

    近年来对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与肝病关系方面的认识已有进一步的进展,而婴儿期以黄胆、肝功能异常、肝脾大为主要表现的婴幼儿肝炎综合症(IHS)的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为探讨TBA测定在婴儿IHS诊治中的价值,我们对入住我院的90例IHS患儿及100例正常对照组的TBA及其常规肝功能检测的变化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孔庆玲;苏兆花;马先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细胞粘附分子在糖尿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1型和2型糖尿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探讨细胞粘附分子在两型糖尿病中表达的不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型糖尿病(T1DM)病人20例和2型糖尿病(T2DM)病人45例,正常健康体检者(CONTROL)20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CD54和CD62L的阳性表达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T1DM组CD54和CD62L的阳性率(%)分别为69.32±11.03;和66.21±7.79;T2DM组为65.43±10.54和68.43±6.03;CONTROL组分别为60.98±9.13和45.49±5.41.T1DM和T2DM糖尿病病人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7.44~9.77~7.07~14.59,P<0.01);但两型DM组比较,两种粘附分子差异不显著(t=1.35~1.25,P>0.05);在T2DM组中单纯糖尿病组和合并大血管病变组CD54和CD62L,差异显著(t=2.01~3.41,P<0.05~0.01).结论细胞粘附分子CD54、CD62L在T1DM和T2DM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显著升高,推测两者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T2DM组中单纯糖尿病病人和合并大血管病变者有显著差异,说明CD54和CD62L参与了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作者:马育华;田立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001年--2003年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调查报告与分析

    抗菌素应用不当引发的危害触目惊心,引起医务界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吁和媒体的关注,如何解决抗菌素不合理应用的问题,需要首先通过临床医师的辛勤努力,与感染料、临床药学、微生物专家共同的科学研究,管理层面的行政干预,制订出可行性方案,设置完善的监督管理机构,加强医院感染病原菌检测及抗生素敏感实验的工作,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的流行菌株,进一步规范抗生素应用,实现目标化管理.我院自2001年起对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专项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芦云娥;郭永红;杨桂玉;王亚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结直肠癌中可溶性CD54、CD44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sCD54、sCD44浓度的变化,了解其与肿瘤分期、预后以及肿瘤转移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夹心ELISA和一步ELISA法对己确诊的32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sCD54、sCD44的浓度进行测定,A期6例,B、C期18例,8例术后发现广泛转移,其余8例为D期.另设青年组和老年组作为对照,男女各半.结果两者在男性和女性中水平是基本稳定的,性别不是分析血清中sCD54、sCD44水平的因素(均P>0.05),16例广泛转移者和10例B、C期患者、6例A期患者以及对照组sCD54、sCD44的浓度相比差异均显著(P<0.01),sCD54、sCD44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sCD54、sCD44水平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密切相关.结论结直肠癌转移的多个环节存在相关性,sCD54、sCD44可作为结直肠癌转移的标志,对预后预测有帮助,同时有助于术前手术范围的确定,为术后的综合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王丽莉;孙晓辉;徐立友;刘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末梢与静脉血对血糖血脂结果的影响

    血糖血脂是人们健康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也是临床工作中需用的检查项目.影响其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很多,本文只对不同采血方法对血糖血脂结果的影响进行探讨.为了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对血糖血脂结果的影响,笔者对末梢采血(毛细血管采血)和静脉采血的血糖血脂结果进行了配对比较.

    作者:潘新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本病为自体免疫病己确信无疑.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TSI)或TSH受体抗体(TRAb),能从95%病员血清中检出,能与TSH受体或有关组织结合,具有抑制TSH,激活腺苷环化酶与加强甲状腺细胞功能.

    作者:索荣华;郭燕;赵建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SF、TNF-a、IL-12及IL-18检测的临床意义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改变,并具有可逆性,其早期诊断对肝硬化的防治或逆转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主要靠活检这种创伤性检查,病人不易接受,且又无法准确地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更难以进行动态监测,本文通过全名称HA、名称SF、名称TNF-a、名称IL-12及名称IL-18联检旨在探讨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刘占瀚;张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改变及依那普利疗效的影响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阶段,病死率高.内皮素(ET)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的生物活性多肽.在CHF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观察74例CHF患者和35例正常人血浆ET浓度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其的影响.

    作者:杜争鸣;刁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PCR等三种检测技术在结核菌检测中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探讨PCR、胶体金法、涂片法在结核杆菌检测中的应用及对其进行评价.方法使用结核杆菌抗体胶体金法、FQ-PCR法以及涂片法.结论PCR法能有效地避免假阳性,对结核病的检出率高,对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快速的结果.

    作者:薛长江;刘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378例感染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我们对2001-2004年378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了统计,并对部分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皇甫秋霞;周建生;史炳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肺癌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诊断结果分析

    肺部肿物定性方法包括X线拍片、CT、MRT、细胞学诊断、病理组织学诊断,其中刷检细胞学诊断对肿物定性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独特的价值.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性高.现就2003~2004年两年来我院共65例病理诊断为肺癌的患者,对刷检细胞学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更好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作者:陶贵华;李华芳;刘月勤;贺爱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基因芯片技术应用和展望

    基因芯片(Gene Chip)通常指DNA芯片,其基本原理是将指大量寡核苷酸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进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基因芯片的概念现已泛化到生物芯片(biochip)、微阵列(MICroarray)、DNA芯片(DNA chip),甚至蛋白芯片.基因芯片集成了探针固相原位合成技术、照相平板印刷技术、高分子合成技术、精密控制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使得合成、固定高密度的数以万计的探针分子以及对杂交信号进行实时、灵敏、准确的检测分析变得切实可行.

    作者:田新;张国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多重耐药细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包括亚胺焙南和美洛培南等)是当今抗菌谱广、治疗产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疗效好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作者:路颜增;王秀丽;杨红起;张春花;王际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