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峰
近年来,准确计数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已成为血液学和检验医学界的热门话题,其原因有二:一是临床上需要输血小板者日益增多,仅在美国,每年输血小板就达700多万单位以上.由于输注血小板价格高昂,且易发生免疫性输血反应和存在感染的风险,故英、美等国,近年来纷纷提出降低输血小板的起点(triggerpoint)或门(threshold),由过去的20×109/L降至10×109/L,甚至5×109/L,因此迫切要求准确计数血小板.二是迄今为止,所有计数血小板的方法,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标本,其准确性都比较差,亟需研究改进.
作者:王颖;许光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细菌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致病性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细菌分布和耐药性资料较少,本文就2000年-2002年间枣庄矿业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和枣庄医院骨科手术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衡;张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年来对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与肝病关系方面的认识已有进一步的进展,而婴儿期以黄胆、肝功能异常、肝脾大为主要表现的婴幼儿肝炎综合症(IHS)的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为探讨TBA测定在婴儿IHS诊治中的价值,我们对入住我院的90例IHS患儿及100例正常对照组的TBA及其常规肝功能检测的变化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孔庆玲;苏兆花;马先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性、血液及血液制品和母婴垂直传播.因此,有效阻断经血液途径感染HIV病毒,对献血者严格按操作规程检测抗-HIV,是当前采供血机构的重要任务.笔者对本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丹;唐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目前常用的实验指标(Alb、BUN、Cr)难以体现早期肾损伤,肾组织学检查虽然比较灵敏,但必须做侵害性的肾活检,难以普遍推广.
作者:赵万峰;杨兆芹;崔光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血管病变有无分为糖尿病不伴血管病组(n=55例),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n=37例),另选择对照组(n=47例).采用免疫比浊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LP(a),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表达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患者血清LP(a)水平与CD62p、CD63呈正相关(r=0.57及r=0.58,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P(a)的升高可能通过激活血小板活化途径参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岳峰;管晓玲;陈少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全血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中的三种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常见的几种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有:AA、MDS、脾亢、MA、多毛细胞白血病、PNH等.这些疾病具有共同的特点:在病程中都会出现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即RBC<4.0×1012/L(女性RBC<3.5×1012/L)、WBC<4.0×109/L、PLT<100×109/L.
作者:于华;刘小信;张忠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以HBV感染为主,另外还有HCV、TTV等.HBV的持续感染和宿主的免疫反应是导致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对肝癌患者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研究较多,对肝癌患者的HBV感染量尚未见有报道.1994年首次报道了HBV DNA前C区C基因启动子(BCP)1762位由A变为T,1764年由G变为A的双突变,BCP双突变与爆发性肝炎有关,且可能是导致HBV长期持续感染的原因.为此,我们对114例肝癌患者进行了HBVDNA含量及BCP变异的检测,以研究肝癌患者的HBV感染量及与BCP变异的关系.
作者:韩安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抗生素滥用造成真菌感染率逐渐增加,抗真菌药物在临床广泛使用,也使得一些菌株产生了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我们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给临床正确选择抗真菌药和有效控制念殊菌感染提供依据,测定了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分离的226株念珠菌的低抑菌浓度(MIC),报告如下.
作者:王开军;郭长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GGT在过量饮酒患者中的活性分布,探讨GGT检测在对过量饮酒者酒精性疾病防治工作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过量饮酒者47例,采用罗氏公司生产的MODUL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GGT测定.结果47例过量饮酒者血清GG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脂肪肝的患者GGT含量与非脂肪肝者有明显差异(P<0.05),禁酒后血清GGT含量与禁酒前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对于过量饮酒者,血清GGT是敏感性很高的检测指标,GGT的监测有利于酒精性疾病的早期发现.
作者:杨志国;王国礼;宋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肺部肿物定性方法包括X线拍片、CT、MRT、细胞学诊断、病理组织学诊断,其中刷检细胞学诊断对肿物定性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独特的价值.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性高.现就2003~2004年两年来我院共65例病理诊断为肺癌的患者,对刷检细胞学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更好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作者:陶贵华;李华芳;刘月勤;贺爱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抗菌素应用不当引发的危害触目惊心,引起医务界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吁和媒体的关注,如何解决抗菌素不合理应用的问题,需要首先通过临床医师的辛勤努力,与感染料、临床药学、微生物专家共同的科学研究,管理层面的行政干预,制订出可行性方案,设置完善的监督管理机构,加强医院感染病原菌检测及抗生素敏感实验的工作,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的流行菌株,进一步规范抗生素应用,实现目标化管理.我院自2001年起对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专项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芦云娥;郭永红;杨桂玉;王亚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糖尿病(DM)的患病率也出现增长趋势.近年来,我们青岛市DM患者也成上升趋势,预计到2010年DM患病率将达到14%[1].血管病变是DM常见的并发症,但至今DM促发血管病变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尿酸(UA)是人类嘌吟代谢的产物,2/3以上经肾脏排泄,游离尿酸盐可自由从肾小球滤过,但98%被肾小管重吸收.
作者:毛从答;牛兆青;王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sCD54、sCD44浓度的变化,了解其与肿瘤分期、预后以及肿瘤转移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夹心ELISA和一步ELISA法对己确诊的32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sCD54、sCD44的浓度进行测定,A期6例,B、C期18例,8例术后发现广泛转移,其余8例为D期.另设青年组和老年组作为对照,男女各半.结果两者在男性和女性中水平是基本稳定的,性别不是分析血清中sCD54、sCD44水平的因素(均P>0.05),16例广泛转移者和10例B、C期患者、6例A期患者以及对照组sCD54、sCD44的浓度相比差异均显著(P<0.01),sCD54、sCD44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sCD54、sCD44水平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密切相关.结论结直肠癌转移的多个环节存在相关性,sCD54、sCD44可作为结直肠癌转移的标志,对预后预测有帮助,同时有助于术前手术范围的确定,为术后的综合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王丽莉;孙晓辉;徐立友;刘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如果能在微量蛋白尿早期进行干预性治疗,则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的预后.尿微量白蛋白(MA)是公认的早期诊断指标,近几年有报告认为在DN的早期诊断中,尿转铁蛋白(TRF)较MA敏感(2),铜蓝蛋白(CP)在糖尿病病人血浆中显著增高,早期DN的尿液中也可发现CP,并有可能是肾小球受损的早期指标.本文将探讨这三种指标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意义.
作者:杨丽;王丽萍;周扬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前,生长发育期儿童缺钙现象较为普遍,测定钙的方法也很多.在钙的分布中骨钙占99%,细胞内钙占0.9%,血浆钙占0.1%.
作者:张霞;张芊;张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二氧化硫是了解环境空气质量的一个主耍监测项目,它的高低直接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在二氧化硫的测定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是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该方法中二氧化硫标准溶液是由亚硫酸钠配制的,需经过标定,而此标定步骤又相当繁琐.因为亚硫酸钠在空气中不稳定,较易氧化,其纯度易发生改变.
作者:王希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改变,并具有可逆性,其早期诊断对肝硬化的防治或逆转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主要靠活检这种创伤性检查,病人不易接受,且又无法准确地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更难以进行动态监测,本文通过全名称HA、名称SF、名称TNF-a、名称IL-12及名称IL-18联检旨在探讨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刘占瀚;张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尿沉渣检查(examination of urinary sediments)是检查尿液有形成分量和质判断的组合.通过尿沉渣对肾和尿路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都有极重要的意义.由于多种因素如食物、运动、饮水、冷暖、发烧以及不同时间采取尿液等多种因素,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聂天珑;李春悦;沈亚娟;张之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离胶管对血氨检测的影响及血氨测定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干化学法检测血氨浓度.肝病组用分离胶管采样,对照组用分离胶管及EDTA-Na2抗凝管采样.结果EDTA-Na2管组与对照组即刻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分离胶管采样于4℃放置4h及20℃放置1h与对照组即刻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20℃放置2h比对照组即刻值显著增高(P<0.05);肝病各组即刻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刻值(P<0.05),肝性脑病组显著高于各组(P<0.05),肝硬化组与肝癌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于重症肝炎组(P<0.05).结论分离胶管作为检测采样管可以更好反映血氨的生理水平,血氨水平与肝脏疾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作者:郑庭亮;陈林兴;邱小华;张金池;黄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