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中MA、TRF、CP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评价

杨丽;王丽萍;周扬娟

关键词:检测, 糖尿病肾病, 肾病早期诊断, 诊断指标, 微血管并发症, 尿微量白蛋白, 微量蛋白尿, 尿转铁蛋白, 干预性治疗, 早期指标, 铜蓝蛋白, 肾病诊断, 期糖尿病, 肾小球, 人血浆, 受损, 尿液, 报告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如果能在微量蛋白尿早期进行干预性治疗,则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的预后.尿微量白蛋白(MA)是公认的早期诊断指标,近几年有报告认为在DN的早期诊断中,尿转铁蛋白(TRF)较MA敏感(2),铜蓝蛋白(CP)在糖尿病病人血浆中显著增高,早期DN的尿液中也可发现CP,并有可能是肾小球受损的早期指标.本文将探讨这三种指标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意义.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脂血造成干扰的评估

    脂血、溶血和黄疸都会对一些以光学为基础的实验室检验产生干扰,但脂血的干扰与溶血(血红蛋白)和黄疸(胆红素)的干扰在根本上有所不同.脂血中,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DL)是悬浮着的颗粒,它们的散射光,产生类似于牛奶中见到的云雾和混浊.此时如采用以光传导作为部分检测方法的检验,脂血就可能会造成干扰.

    作者:赵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二氧化硫标准溶液稳定性的探讨

    二氧化硫是了解环境空气质量的一个主耍监测项目,它的高低直接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在二氧化硫的测定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是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该方法中二氧化硫标准溶液是由亚硫酸钠配制的,需经过标定,而此标定步骤又相当繁琐.因为亚硫酸钠在空气中不稳定,较易氧化,其纯度易发生改变.

    作者:王希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肠炎沙门菌致老年患者急性泌尿系统感染

    从一急性泌尿道感染患者尿液中,连续两次培养出肠炎沙门菌(S.enteridis).沙门菌属细菌主要引起伤寒和副伤寒等疾病,但致泌尿系统感染少见.在山东省立医院首次从尿中分离出此菌.报道如下:

    作者:武国威;贾丽;李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支气管败血鲍特氏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一例报告

    支气管败血鲍特氏菌可存在多种动物体内(兔、狗、猫等),偶尔与人类感染有关,也可从密切接触者的上呼吸道分离出.对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及严重的基础疾患,本菌有致败血病、头外伤后脑膜炎、腹膜、肺炎的报道.我院于2004年12月从痰中分离出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吕延琴;于立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改变及依那普利疗效的影响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阶段,病死率高.内皮素(ET)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的生物活性多肽.在CHF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观察74例CHF患者和35例正常人血浆ET浓度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其的影响.

    作者:杜争鸣;刁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001年--2003年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调查报告与分析

    抗菌素应用不当引发的危害触目惊心,引起医务界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吁和媒体的关注,如何解决抗菌素不合理应用的问题,需要首先通过临床医师的辛勤努力,与感染料、临床药学、微生物专家共同的科学研究,管理层面的行政干预,制订出可行性方案,设置完善的监督管理机构,加强医院感染病原菌检测及抗生素敏感实验的工作,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的流行菌株,进一步规范抗生素应用,实现目标化管理.我院自2001年起对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专项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芦云娥;郭永红;杨桂玉;王亚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含量及C基因启动子基因变异的检测

    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以HBV感染为主,另外还有HCV、TTV等.HBV的持续感染和宿主的免疫反应是导致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对肝癌患者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研究较多,对肝癌患者的HBV感染量尚未见有报道.1994年首次报道了HBV DNA前C区C基因启动子(BCP)1762位由A变为T,1764年由G变为A的双突变,BCP双突变与爆发性肝炎有关,且可能是导致HBV长期持续感染的原因.为此,我们对114例肝癌患者进行了HBVDNA含量及BCP变异的检测,以研究肝癌患者的HBV感染量及与BCP变异的关系.

    作者:韩安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末梢与静脉血对血糖血脂结果的影响

    血糖血脂是人们健康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也是临床工作中需用的检查项目.影响其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很多,本文只对不同采血方法对血糖血脂结果的影响进行探讨.为了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对血糖血脂结果的影响,笔者对末梢采血(毛细血管采血)和静脉采血的血糖血脂结果进行了配对比较.

    作者:潘新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5例血小板减少标本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PLT(血小板)检测结果偏低的原因,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复查,保证PLT检测质量.方法对25例XE-2100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结果偏低的标本涂片镜检,重新采集静脉血,分别在KX-21(预稀释法)上和用手工法进行复查.对血涂片存在PLT聚集的抗凝血在首次检测30分钟后在XE-2100上再复查一次.结果有20例标本血涂片PLT形态正常,无PLT聚集,重新采血复查PLT,两种方法结果仍偏低,与复查前无差异(p>0.05).5例标本血涂片上PLT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聚集,重新采血复查PLT,两种方法结果均正常,与复查前差异显著(p<0.01).5例标本中有1例在XE-2100上复查结果正常.结论对各种原因引起PLT检测结果偏低者,应进行人工镜检血涂片和PLT手工计数,或在其他仪器上检测,同时要提高采集血涂标本的质量.

    作者:刘中路;朱晓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细菌内毒素研究进展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成分,包括O特异性多糖、非特异性多糖和类脂A三部分,其中类脂A是其主要的毒性部分.研究表明内毒素不仅在人体内引起感染性休克、DIC、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疾病,而且与动脉硬化等疾病有关.

    作者:闻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应用分离胶管测定血氨的影响及血氨测定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分离胶管对血氨检测的影响及血氨测定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干化学法检测血氨浓度.肝病组用分离胶管采样,对照组用分离胶管及EDTA-Na2抗凝管采样.结果EDTA-Na2管组与对照组即刻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分离胶管采样于4℃放置4h及20℃放置1h与对照组即刻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20℃放置2h比对照组即刻值显著增高(P<0.05);肝病各组即刻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刻值(P<0.05),肝性脑病组显著高于各组(P<0.05),肝硬化组与肝癌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于重症肝炎组(P<0.05).结论分离胶管作为检测采样管可以更好反映血氨的生理水平,血氨水平与肝脏疾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作者:郑庭亮;陈林兴;邱小华;张金池;黄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肺癌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诊断结果分析

    肺部肿物定性方法包括X线拍片、CT、MRT、细胞学诊断、病理组织学诊断,其中刷检细胞学诊断对肿物定性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独特的价值.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性高.现就2003~2004年两年来我院共65例病理诊断为肺癌的患者,对刷检细胞学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更好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作者:陶贵华;李华芳;刘月勤;贺爱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与儿童钙营养状况分析

    目前,生长发育期儿童缺钙现象较为普遍,测定钙的方法也很多.在钙的分布中骨钙占99%,细胞内钙占0.9%,血浆钙占0.1%.

    作者:张霞;张芊;张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临床资料在白血病细胞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细胞形态学是诊断白血病的关键和主要依据,然而白血病的诊断自然不能脱离临床表现.单纯细胞形态学诊断有其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而有时某些阳性体征或特征性实验室资料的发现,常使我们从复杂的病情中得到启示,悟出要领.因此,充分掌握各型白血病的临床资料,并密切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能进一步提高白血病细胞形态学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郑洪泽;曲翠娥;马希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及血小板CD62p检测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智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CI)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发生发展以及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TIA患者、63例脑梗死患者及4.便健康人分别抽取静脉血,以比色法检测血浆LPA,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CD62p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TIA组、CI组血浆LPA及血小板CD62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IA组与脑梗死组比较:血浆LPA水平TIA组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0.01);血小板CD62p水平,两组之间无显著差(p>0.05).结论血浆LPA和CD62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这些指标,这对TIA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控制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干预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佳学;陈希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小板准确计数方法学研究进展

    近年来,准确计数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已成为血液学和检验医学界的热门话题,其原因有二:一是临床上需要输血小板者日益增多,仅在美国,每年输血小板就达700多万单位以上.由于输注血小板价格高昂,且易发生免疫性输血反应和存在感染的风险,故英、美等国,近年来纷纷提出降低输血小板的起点(triggerpoint)或门(threshold),由过去的20×109/L降至10×109/L,甚至5×109/L,因此迫切要求准确计数血小板.二是迄今为止,所有计数血小板的方法,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标本,其准确性都比较差,亟需研究改进.

    作者:王颖;许光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基因芯片技术应用和展望

    基因芯片(Gene Chip)通常指DNA芯片,其基本原理是将指大量寡核苷酸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进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基因芯片的概念现已泛化到生物芯片(biochip)、微阵列(MICroarray)、DNA芯片(DNA chip),甚至蛋白芯片.基因芯片集成了探针固相原位合成技术、照相平板印刷技术、高分子合成技术、精密控制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使得合成、固定高密度的数以万计的探针分子以及对杂交信号进行实时、灵敏、准确的检测分析变得切实可行.

    作者:田新;张国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尿液干化学与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的联合应用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在尿常规检查中普及,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及时、有效的诊断价值,这一点已得到了广大临床大夫的认可.由于尿液干化学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进行测定的,试纸条通常会受到尿液中一些药物等化学因素的干扰而出现一些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作者:宫秀春;孟祥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γ-谷氨酰基转移酶与过量饮酒关系探讨

    目的通过观察GGT在过量饮酒患者中的活性分布,探讨GGT检测在对过量饮酒者酒精性疾病防治工作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过量饮酒者47例,采用罗氏公司生产的MODUL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GGT测定.结果47例过量饮酒者血清GG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脂肪肝的患者GGT含量与非脂肪肝者有明显差异(P<0.05),禁酒后血清GGT含量与禁酒前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对于过量饮酒者,血清GGT是敏感性很高的检测指标,GGT的监测有利于酒精性疾病的早期发现.

    作者:杨志国;王国礼;宋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沂蒙山区健康成人血液生化指标的调查

    目的了解沂蒙山区健康成人血液生化水平,从而进一步制定本地区健康成人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随机抽取临沂市辖区内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健康成人共2753人,按性别分组,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ml,应用美国Beckman Coulter LX-42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K+、Na+、Cl-、Ca2+、P、Mg2+、BUN、CRE、CO2、UA、TP、ALB、TBIL、DBIL、ALT、AST、GGT、ALP、CK、LDH、CHE、AMY、GLU、TG、TCH、HDL-c、LDL-c、LP(a)、TBA等项.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成人生化各参数与文献报道大致相同,但部分指标有显著差异,如TBA、TBIL、SLT、GGT、TG、GLU、TP、ALB等明显增高;CK则偏低,CHE上限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部分生化指标存在性别、地域以及实验方法和试剂的差异,建立本地区健康成人生化参考值.这将对本地区人群的保健及疾病的预防、诊治、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季海生;邢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