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钰;李春明;刘彩华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22岁,未婚,因乏力、纳差半个月,发热、咳嗽伴胸痛1周,于2004年1 月27日入院.于1周前出现发热,体温39 ℃,咳嗽,呈阵发性干咳,无咯血、盗汗,偶有白色泡沫样痰,伴胸痛,以双侧卧位时为甚,无呼吸困难,半个月体质量下降5.5 kg,既往无病史.患者18个月前外出打工,在一家塑料模具厂工作至今.
作者:杨传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病毒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因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受到环境变化和生态平衡破坏的影响,病毒也发生了各种变异,尤其出现了一些新的病毒,常突然爆发,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及疾病的监控带来很大困难,医务人员需提高警惕.以下介绍近年来出现的致呼吸道疾病相关病毒.
作者:郑洪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血清水平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13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7例胃肠良性息肉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GF-BP2的水平. 结果原发消化道恶性肿瘤组血清IGF-BP2水平为(768.17±166.44) μg/L,显著性高于胃肠良性息肉组(414.17±39.25) μg/L、健康对照组(388.65±34.43) μg/L及21例原发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410.56±57.93) μg/L(均P<0.001).结论 IGF-BP2为一高度敏感的恶性肿瘤标记物,临床上检测血清IGF-BP2水平,对于筛查和辅助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及判断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东林;孙钧铭;陈江;许耀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与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均为儿科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我院在2000年10月至2001年5月,收治流脑与结脑混合感染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国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溴杀灵中毒非常罕见,尚未见报道.2003年2月,我院收治误食含有溴杀灵的食用油引起的溴杀灵中毒患者33例,经抢救治疗,6例死亡,27例痊愈出院,主要临床表现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脑水肿改变.
作者:安昌善;朴红梅;蔡春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上目前对其尚无特效疗法.因而, 肝炎患者常常易慢性化、病程时间长,尤其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部分患者甚至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症,其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肝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健康状况对肝病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清楚地了解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对110例肝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作者:何杰;孙剑;刘秋娟;郑剑;查雁生;方国平;汪卫华;苏宗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例1,男,30岁,因上腹部不适、憋胀,胸部憋闷20天就诊.体格检查:患者急性病容,呼吸稍速,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体温36.3 ℃,心率89次/min,心界扩大,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胸片提示:心包囊肿.CT表现:右前纵隔见混杂密度囊性占位约5.5 cm×6.8 cm×6.6 cm,囊壁部分钙化,囊内密度欠均匀,可见脂肪密度,CT值86 Hu,提示畸胎瘤.超声表现: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于右心房右前方探及巨大混合性包块约6.5 cm×5.5 cm(图1).边缘光滑、回声强且不均匀,包块内部以不均匀中低回声为主,间有散在强回声斑点.右心房明显受压,右心房腔呈狭长通道伴三尖瓣高流速血流.超声提示右前上纵隔混合性占位畸胎瘤?手术所见:包块位于纵隔内右肺门部,表面光滑,右心房及相邻的心包膜明显受压,触之包块质韧、张力高.病理结果:囊肿边缘部有少许胸腺组织,内部有大量皮脂样及胆固醇沉积,可见皮肤及附件组织、毛发及软骨等组织,病理诊断畸胎瘤.
作者:邢恒国;田俊芝;王文刚;李路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血液病的治疗,目前仍以化疗为主要手段.但化疗药物对人体的多个脏器均有毒性作用,各种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常会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甚至危及生命.肝脏是各种药物代谢、解毒的重要器官,多数化疗药均可引起肝功能损伤,是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我们将阿拓莫兰预防性用于各种血液病的化疗,起到了较好的预防肝功能损伤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海平;郭艳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患者,男性,74岁.主因呼吸浅慢16小时,意识丧失20分钟入危重病监护治疗病房(ICU).患者于32小时前因腰痛在前胸部贴芬太尼缓释透皮贴剂(多瑞吉)1片(25 μg/h),16小时前出现呼吸逐渐浅慢,9小时前出现意识模糊,测血糖为9.3 mmol/L,考虑有脑血管意外的可能,行脑CT检查(去除芬太尼缓释透皮贴剂),结果未见异常,后症状进行性加重,因家属拒绝气管插管,20分钟前意识完全丧失,呼之不应,呼吸停止,全身发绀,双侧瞳孔直径6 mm,对光反射迟钝.经胸廓挤压,经口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后,发绀好转,为进一步诊治紧急转入ICU,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综合治疗.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刘丽霞;张玉想;刘华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近年来研究表明,糖耐量减低(IGT)状态下已经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与大血管病变.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而且是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一种炎性因子[1],也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内皮素(ET)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活性肽,具有强烈的缩血管及促进神经内分泌的作用,参与机体许多重要功能调节,对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检测了IGT患者外周血中TNF-α和ET的浓度,旨在探讨TNF-α和ET在IGT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蒋钰;李春明;刘彩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5月至2004年2月经内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的BE患者22例,在内镜下行APC治疗,氩离子凝固治疗单次启动延续时间及启动次数视病灶大小、数目情况而定,一般以内镜下整个病灶凝固为止,所有病例1~3个月内复查内镜.结果 22例BE患者中1例失访,1例未到复查时间,其余20例BE患者至复查时17例(85%)胃镜下未见复发,2例在原来部位有散在BE上皮残留,1例在其他部位有新BE上皮生长.结论 APC是经内镜非接触性治疗BE的新方法,操作方便,短期疗效较好.
作者:朱净;黄介飞;鲍柏军;张晓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原发性肺毛霉菌病非常少见,我们遇见1例,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国元;郭银栓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胃镜属于一种侵入性检查,长期以来仅在咽喉部表面麻醉下进行,患者忍受插镜所带来的咽喉不适及剧烈的恶心呕吐等痛苦,使就诊患者感到恐惧和不安.目前使用镇静麻醉剂异丙酚,使患者在浅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或治疗,整个过程中患者舒适、安静、无痛苦,此项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国内各大医院相继开展.现将我院开展无痛性胃镜诊疗技术的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毛瑞芬;高秀江;周长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无创通气(BiPAP)无需气管插管,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2001年2月至2004年9月,我们观察了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0例患者BiPAP呼吸机治疗后的临床血气变化,旨在探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对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华;房晓萍;顾玉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是否对胃黏膜有损害作用,是十二指肠液中哪种成分对其造成的影响,及这些成分的变化与动态pH和胆红素检测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便携式pH监测仪和Bilitec 2000同步监测10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的胃内24小时胆汁反流和pH变化情况;根据胃内pH和胆红素吸收值(ABS)的对应关系,按以下4种类型再分为4组;A组pH ≥ 4,ABS ≥ 0.14;B组pH ≥ 4,ABS < 0.14;C组pH < 4,ABS ≥ 0.14;D组pH < 4,ABS < 0.14;分别在4种情况下实时检测胃液中淀粉酶(AMY)、脂肪酶(LIP)、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的浓度.结果 A组TBIL(16.40±5.10) μmol/L,明显高于B组(2.31±2.70) μmol/L、C组(8.17±6.49) μmol/L和D组(3.96±2.15) μmol/L(P<0.01),C组的TBIL值也高于B组和D组;反映了ABS高的组别TBIL值也相应较高;A组的TBA(291.74±222.48) μmol/L明显高于B组(52.43±111.35) μmol/L和D组(56.52±42.29) μmol/L(P<0.05),TBA的浓度与ABS相关;各组之间的AMY和LIP无明显差别;重度胃炎组的TBA明显高于轻、中度组;ABS与TBA(相关系数γ=0.306 7,P=0.047 6)、TBIL(γ=0.401 5,P=0.011 3)和DBIL(γ=0.306 0,P=0.048 2)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胃液中胆红素浓度与ABS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说明Bilitec2000是监测胃内胆红素乃至胆汁反流的一个比较可靠的设备,可以应用于DGR的临床诊治和研究;胆汁反流与胰液反流各自独立发生,胃液中胰酶与pH升高的相关程度要高于与胆汁反流的相关程度.胃黏膜的损伤程度主要与TBA的反流有关.
作者:张瑞星;姚树坤;王金屏;高洪生;刘俊宝;范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0期
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笔者采用注射用降纤酶联合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姬恒梅;张锡常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凋亡抑制蛋白(IAP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家族.初是在杆状病毒中发现的,在许多物种中广泛存在.IAPs主要是通过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成员介导的蛋白酶级联反应过程中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及caspase前体(pro-caspase)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其中,c-IAP2、Survivin是IAPs家族的两个重要的组成成员.在此项研究中,我们通过动态观察c-IAP2和Survivin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从而进一步探讨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状态对急性白血病(AL)的发病和化疗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艳;陈静;任金海;林凤茹;杜行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慢性肝炎黄疸经常规护肝、降酶、退黄治疗3个月,症状改善,黄疸下降,但停留于一定数值再治疗效果不理想,可称之为顽固性黄疸.2000年1月至2002年月12月,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肝炎顽固性黄疸患者17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玉忠;于培龙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