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璐;高颖;孙塑伦
痿证是肢体筋脉松弛,痿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的一种疾病,痿证作为病名早存在于《内经》中,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基本分为温热毒邪、湿热浸淫、饮食毒物所伤、久病房劳、跌扑瘀阻等五种虚实错杂的证型.现在临床中常见的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疾病,中医学多从痿证论治.本文从痿证的病因、病机、文献及治疗方药等方向进行论述,为临床指导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盼盼;张林;王芮 刊期: 2018年第12期
音乐疗法是一种集医学、音乐、心理、物理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传统的五音疗法是以五行理论为基础,通过五音与五脏、五志相结合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五音疗法用于情志护理中已逐渐被广泛开展.本文通过对五音疗法应用于中医情志护理进行探析,以期望为情志所致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其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但此研究大多为临床应用,内在机制的基础研究尚有不足.
作者:王梁敏;胡海荣;季坤;董尚娟;叶云;许冰;单晨曦;綦文婧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运用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分析张声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方法 本研究收集张声生教授门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资料105例,共457诊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主要症状、证候、中药方剂,分析症状、证候、中药频次;并初步探讨治疗对主要症状缓解的有效率,挖掘有效率与药物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复杂网络,探讨药物之间、症状直接的关联分析,以及症状和药物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症状有胃脘痛、烧心、早饱、口干、畏寒、上腹胀、脉弦、反酸、纳差、心烦;证候频次排序依次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反酸症状与香附呈负相关,提示香附可能增加反酸症状,烧心与黄连呈正相关,提示黄连能有效减轻烧心症状;常用核心方:茯苓、炒白术、白芍、炙甘草、延胡索、三七、煅瓦楞子、厚朴八味药物组成.相关性分析:从中药关联性分析提示,张声生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药对有:(1)炒白术、党参、娑罗子;(2)炒薏米、白扁豆、焦神曲;(3)旋覆花、莱菔子、厚朴;(4)茯苓、炒白术、党参、炙甘草.复杂网络分析症状与中药关联提示:嗳气伴有腹胀时,多用延胡索、佛手;腹胀伴有便秘时,多用莱菔子、枳实;畏寒时多用木香、炒白术;口苦时,多用煅瓦楞子、炒白术;心烦易怒时多用白芍.结论 运用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深度挖掘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和证候规律,以及张声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经验.
作者:周强;朱彦;杨雪;朱春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治疗老年失眠的经验,老年人脏腑功能失调是老年人失眠的发病之本,主要病位在肝心脾肾及胃,临床观察老年失眠可分为肝胃不和,脾肾亏虚,肝肾阴虚和心肾不交,本文主要列举了四例验案,并分析了各案的用药特点.
作者:杨雨翔;韩旭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招募慢性HBV携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基线时和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进行组内和组间的一般资料、病毒载量、转氨酶水平、以及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的比较.结果 基线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滴度、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亦无显著差异(P>0.05).扶正祛毒方干预12周后,治疗组血清HBV-DNA和HBeAg滴度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显著(P<0.05),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表达较对照组上升,差异显著(P<0.05);同时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较基线时血清HBV-DNA和HBeAg复制水平下降,差异显著(P<0.05),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及IL-2表达较前上升(P<0.05),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下降(P<0.05);对照组12周后与基线时比较,血清HBV-DNA和HBeAg水平、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4及IL-10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P<0.05);(2)扶正祛毒方抑制病毒复制同时对肝脏炎症反应无激活(P<0.05),疗效安全;(3)扶正祛毒方对Th1/Th2类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P<0.05),这可能是其抑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的核心机制.
作者:郭子宁;张立平;黄象安;彭龙;何光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末梢微循环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96例,对所有患者行NIHSS评分、中医症状与体征积分、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评分及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检查,统计并分析数据的分布及相关性.结果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末梢血液灌注量与年龄、NIHSS积分、中医症状与体征积分均呈直线负相关(P<0.05);证候要素上与气虚证存在显著直线负相关(P<0.01),气虚组的末梢血液灌注量低于非气虚组(P<0.05).余证候积分无统计学上的相关性(P>0.05);证候表现及分布上,以痰湿证候为多,其次为内火证和气虚证.结论 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年龄越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或气虚证候越明显,则其末梢微循环越差,且在此阶段内表现明显的证候为痰湿证.
作者:闫如玉;陈沛;江澜;王雅惠;耿花蕾;吴爽;王珊;邹忆怀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自拟和血除湿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自拟和血除湿汤)和西药组(西替利嗪),18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及瘙痒程度进行评分,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ASI、DLQI及瘙痒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中药组EASI、DLQI及瘙痒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0%,明显高于西药组的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4、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L-4水平均明显升高,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IL-4水平均下降,IFN-γ水平均升高(P<0.05);且中药组IL-4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中药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 自拟和血除湿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4水平、促进IFN-γ分泌以使Th1/Th2细胞分化趋于平衡有关.
作者:马卉;黄敏;李建红;郭杨;钟牧晴;苏兆铎;张晓林;李凌;彭静;段行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国古代方剂中熟地黄的配伍规律并为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利用Excel的筛选功能搜集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平台中国方剂数据库中所有含熟地黄的方剂,并对药物名称规范化处理,分别在SPSS、Weka、Pajek统计分析软件中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挖掘、关联规则可视化处理.结果 共搜集到487首熟地黄方,累计使用频率在50%以上的中药有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白术、甘草、人参等24种,以益气补血为主;熟地黄的使用剂量多集中在2两以内,而以1两以内为多,其中1两以内又以1~2钱,3~4钱,5~6钱为主;关联规则中二项药物关联置信度较高的是山茱萸—熟地黄、泽泻—熟地黄、延胡索—当归等;三项药物关联置信度较高的是当归—茯苓—川芎、山药—山茱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熟地黄等;四项药物关联置信度较高的是川芎—白芍—熟地黄—当归、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白术—茯苓—熟地黄—人参等.关联规则可视化处理显示,熟地黄常以四物汤、八珍汤、六味地黄汤的形式被遣用.结论 运用熟地黄益气补血与填精益髓并重防治骨质疏松症可能是重要的或有效的治则治法.
作者:郑利钦;林梓凌;郑永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抑郁大鼠模型肝脏线粒体能量代谢特征及其与抑郁症行为学指征变化的动态相关性,并揭示以益气健脾为主的醒脾解郁方调节情志的效应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应激6周,应激同时灌胃给药,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行为学评价作为造模成功标志,肝脏取材,并使用化学法检测线粒体损伤指标(呼吸链复合体I、Ⅱ、Ⅲ、Ⅳ含量)和能量指标(ATP、Na-K-ATP酶、Ca-Mg-ATP酶含量).结果 检测模型大鼠肝组织线粒体指标、能量指标发现:应激2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内呼吸链复合体Ⅲ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未见明显改善(P>0.05);应激6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内呼吸链复合体I、Ⅲ、Ⅳ和ATP、Ca-Mg-ATP酶含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肝组织内呼吸链复合体I、Ⅲ、Ⅳ和ATP、Ca-Mg-ATP酶的含量(P<0.05),西药舍曲林组可显著增加肝组织内呼吸链复合体Ⅳ含量(P<0.05).结论 醒脾解郁方可以明显改善抑郁大鼠肝脏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发挥抗抑郁效应.
作者:韩胜斌;郭蓉娟;高维;于姚;刘姝含;任非非;李文慧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仲景脉法是仲景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张仲景在总结继承总结《内经》《难经》脉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仲景脉法,自成体系,切合实用,为后世脉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仲景脉法对我们理解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学好《伤寒论》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应重视《伤寒论》中的仲景脉学思想,学习继承仲景脉法,传承经典,实践创新,融合各家脉学思想,领会其中的深意,为现代临床服务.
作者:刘宁;杨桢;张保春;贾海忠;赵进喜;肖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补肾方防治高血压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前期横断面调查中筛选出的60例高血压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的患者分层随机分配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使用基础治疗加益气活血补肾方中药颗粒剂,对照组使用基础治疗加中药模拟颗粒剂,疗程8周,并观测治疗前后中医证候、24小时动态血压、心脏舒张功能、安全性指标和心血管事件,服药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一次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事件的随访.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主要症状积分减少更为明显,其中神疲乏力、五心烦热、瘀血及失眠好转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8.1%,明显高于对照组21.4%(P<0.05).结论 益气活血补肾方对高血压(肝肾不足兼气虚血瘀型)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崔晓云;范文英;李品慧;李岩;周鹍;董巧稚;万洁;林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双降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双降汤内服,连用2个月.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监测治疗前后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NMD)、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ndothelium-dependent dilation,EDD)、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12%(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的DBP、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LDL-C、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C水平则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bAlc、FB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NMD、E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M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E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双降汤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较高.
作者:唐三辉;吴兆黎;龚放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通过分析一例男性青年患者,反复出现呼吸道症状的Kartagener综合征的中医诊治过程,结合相关文献查阅,认为Kartagener综合征属于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及三联征(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支气管扩张、内脏反位),中医各家对该病的认识有所差异,但都认为本虚标实是本病的基本病理特点,治则上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本文主要探讨Kartagener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温润辛金培本疗法在本病中的应用,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作者:葛亚如;甄建华;史琦;阎玥;李友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自拟补气通脉饮联合常规西药对气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2酶(creatine lcinase-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2(cardiac troponin I2,cTnI2)、肌红蛋白(myoglobin,MYO)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心血管病科的气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用自拟补气通脉饮内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记录用药过程中呼吸困难、周身乏力、下肢凹陷性水肿等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AESD)等心功能指标水平;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水平及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2、MYO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9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呼吸困难、周身乏力、下肢凹陷性水肿等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LVEDD、LVESD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TA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CK-MB、cTnI2、MY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自拟补气通脉饮联合常规西药利于促进气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缓解,改善心功能,降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心肌损害,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侯莉;丁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中药汤剂服药方法是中医处方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各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中药汤剂服药方法规范化发展是中医药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当前学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整体趋势.本文以中药汤剂服药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的检索、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归纳中药汤剂服药方法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合理服药方法,目前关于中药汤剂服药方法虽然进行了一些临床研究,但还存在很多问题,研究不够系统,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
作者:张立双;江丰;金鑫瑶;张俊华;冯睿;杨丰文;张明妍;赵宏杰;李越;季昭臣;张伯礼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中医药治疗肺癌有其独特的优势,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限.肺癌的基本病机为情志失节或邪毒留滞,气机功能失调,痰浊、瘀血产生,凝聚交结于肺,形成积块.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气的盛衰及气的运动密切相关,临床常用调理气机法治疗肺癌,以辨证为基础,并根据病症、病位的不同灵活应用,主要分为调理肺气、疏泄肝气及调理脾胃之气,该文将分别阐述相对应的理、法、方、药.
作者:朱倩云;陈玉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作为中医理论、思想和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兼顾语言形式和意义转换的中医经典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基于中医语言翻译和中医文化翻译两个维度、基于专门化、标准化的出发点、基于中医经典翻译的现状分析,从中医语境化、国际化、跨学科视角来考量其翻译原则意义非凡,将为业界开展中医经典翻译标准化研究提供颇值借鉴的宝贵经验.
作者:程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自拟养心饮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就诊于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的1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70例.对照组70例患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组7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养心饮.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监测血脂代谢及血清因子sCD40L、VCAM-1、MPO水平.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8.6%(x2=5.23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心肌耗氧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心功能指标LVDD、LVEF较对照组则显著升高(P<0.05);TG、TC、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HDL-C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血清sCD40L、VCAM-1、MP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自拟养心饮利于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改善心功能,疗效满意,其机制与改善脂质代谢、调控血清sCD40L、VCAM-1、MPO水平有一定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探究.
作者:王海涛;刘艳军;黄春莉;赵鑫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心主血、血舍神,是中医学气血理论与神志理论部分的研究内容,自《黄帝内经》起就有关于其理论的文字记载.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不调是神志疾病发生的重要病机,目前现代生物学对于这一机制的认识也有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在临床应用方面,古今医家认为调节气血在精神情志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拟从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对心、血、神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考.
作者:王雪;赵燕;吴昊;韦昱;杨丽;扈新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为完善精准辨证论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起病后72小时内、第7、14天热休克蛋白70(HSP70)、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放免法测定相应时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动态采集四诊信息判断其证候要素,以方差齐性检验和组间比较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发病72小时内COR表达水平高或ACTH表达水平低的患者,痰热证持续时间长(P<0.05);发病72小时内HSP70或ICAM-1表达水平高的患者气虚证持续时间长(P<0.05).结论 发病72小时内COR表达水平高或ACTH表达水平低的患者,临床中医药干预时应适时延长清热化痰法的治疗时间;发病72小时内HSP70或ICAM-1表达水平高的患者气虚证持续时间长,临床中医药干预时应配合延长补气法的治疗时间.
作者:唐璐;高颖;孙塑伦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