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像学检查在术前评估胆总管囊肿胰胆管解剖中作用

倪勇彪;郭万亮;贾慧惠;黄顺根;盛茂;汪健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 胰胆管解剖,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术中胆道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分析MRCP、CT增强(CE-CT)及术中胆道造影(IOCP)在显示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患者胰胆管合流部解剖形态中作用,以期对术前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儿童CC患者MRCP、CE-CT及IOCP资料,与囊肿病理组织学相对照,影像资料由两位放射科医师独立分析,然后以协商并达成一致影像诊断结论.结果 59例CC中36例为囊性,23例为梭形.CC影像和手术分型:23例为I型,36例为IV型.MRCP、IOCP、CE-CT均能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情况,MRCP与IOCP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PBM)明显高于CE-CT,MRCP结合IOCP诊断PBM明显高于单独MRCP或IOCP.CE-CT可以明确显示肝右动脉位置异常.结论 术前MRCP结合IOCP能提高CC患者胰胆管解剖结构显示率与PBM诊断率,而CE-CT可发现CC患者肝右动脉变异.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后肾腺瘤1例

    患者女,29岁.左下腹阵发性钝痛半年,3个月前出现全程淡红色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不适.尿常规:红细胞368/HPF;CT扫描显示:平扫左肾下极等密度肿块,大小约2.9cm×3.2cm×3.7cm,内见多发点状钙化,密度欠均匀,CT值约46HU~63HU;增强扫描显示平扫密度较高的部分快速明显强化,皮髓质分界期CT值约117HU,肾实质期CT值约131HU,排泄期强化程度减低,CT值约90HU.病灶内平扫密度较低的部分增强呈缓慢渐进性强化,皮髓质分界期、肾实质期、排泄期CT值分别为61HU、63HU、96HU(图1A~1F).CT诊断为:嗜酸细胞腺瘤可能性大.

    作者:高彦;刘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延髓梗死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随访研究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随访延髓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扩散特征的变化,及其损伤程度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3例延髓梗死患者,在梗死后1个月或6个月内进行3~5次DTI检查,测量各个时期梗死灶及同侧中脑大脑脚、内囊后肢部分各向异性分数的相对值(rFA),同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并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分析rFA值的变化以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结果 2例患者运动功能受累较轻,恢复良好,梗死区及同侧中脑大脑脚、内囊后肢rFA值轻度降低,皮质脊髓束无受压、中断表现;1例患者运动功能受损严重且恢复缓慢,梗死区及同侧中脑大脑脚、内囊后肢rFA值明显降低,皮质脊髓束大部分中断、纤维束数量减少.结论 延髓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以及继发逆行性变性均与患者运动功能受累和恢复有关,可为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苗;卢洁;戎冬冬;赵志莲;单艺;马青峰;李坤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彩色超声测量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超声测量对分娩方式评估的意义.方法 对本院82例瘢痕子宫妊娠孕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超声测量,比较不同瘢痕愈合分级孕妇的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及其分娩方式.结果 本组病例超声图像及子宫前壁下段肌层测量厚度对瘢痕愈合情况进行分级发现,其中I级52例,Ⅱ级20例,Ⅲ级10例.经统计分析发现Ⅱ级孕妇的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明显低于Ⅰ级,而III级则又明显低于Ⅰ级和Ⅱ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Ⅰ级52例孕妇中阴道分娩37例,剖宫产分娩15例;Ⅱ级20例孕妇中阴道分娩5例,剖宫产分娩15例;Ⅲ级10例孕妇中阴道分娩0例,剖宫产分娩10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Ⅲ级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Ⅱ级和Ⅰ级;而Ⅱ级的剖宫产率又明显高于Ⅰ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能对孕妇发生子宫撕裂或者子宫破裂的风险进行预测有重要价值.

    作者:孟临侠;金兰;古旸;王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小肠异位胰腺致小网膜囊疝1例报告

    患者男,30岁.主诉腹胀、腹痛、无排气排便7天.7天前进食油腻,大量饮酒后出现腹痛腹胀,无排气排便,恶心呕吐,继而出现低热,诊断小肠梗阻,采取禁食措施,行胃肠减压、甘油灌肠、营养支持及抗感染治疗无明显缓解,转入我院.既往体健,无腹部手术史.剖腹探查前行腹部立卧位平片检查提示小肠梗阻,腹部CT增强检查示小肠明显扩张积液,部分小肠突入小网膜囊,小肠系膜血管聚拢呈束发状,考虑腹内疝.手术所见:小肠肠管明显扩张,距回盲部80cm处小肠肠管空虚,近端小肠自胃结肠韧带缺损处疝入小网膜囊约20cm,嵌顿不能还纳,致近端小肠扩张,肠管颜色紫黑.切除部分坏死小肠,切开肠壁见椭圆形肿物,大小约3cm× 2cm,肿物可见溃疡,直径约1cm.病理:镜下可见小肠粘膜溃疡形成,溃疡下可见少量腺体异型性增生,其下可见胰腺腺泡和导管组织,腺小叶结构,细胞无异型性.病理诊断:小肠胰腺异位.

    作者:赵金勇;曹世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肠系膜上动脉CT重建立体量化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T重建立体量化模式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无腹部病变的腹部CT增强及CTA患者,及86例肠梗阻患者,动脉期进行重建,引入三维模式,血管起始点为原点,腹腔轴位为x轴面,腹主动脉冠状位为y轴面,前矢状位为z轴面,并分别取肠系膜上动脉(SMA)距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分叉处1cm,5cm,10cm处的水平点为坐标点,设点为a、b、c点,分别测量三点与x、y、z轴面夹角,分析无腹部病变患者的正常值,并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无腹部病变的腹部CT增强及CTA患者测量数据与临床肠梗阻手术患者测量数据在X轴面及Y轴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轴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肠系膜上动脉CTA、后重建技术及引入的三维立体模式,可提高肠梗阻病因及位置的准确性,为临床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袁刚;张永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在第四脑室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应用扩散峰度磁共振(MR)成像技术探定第四脑室肿瘤内部成分及细胞增殖状态,分析其各成像参数与Ki-67的相关性,同时分析扩散峰度成像各参数在鉴别四脑室区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1例四脑室区肿瘤患者,术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扩散峰度成像(DKI)序列扫描.术后对标本进行S-P染色法检测Ki-67的表达,应用扩散峰度评估软件(DKE)测定肿瘤实质区平均扩散峰度(MK)、径向峰度(Kr)、轴向峰度(Ka)及平均扩散系数(MD)值、各向异性系数(FA)值.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DKI各参数值与Ki-67的相关性,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DKI参数值的差异性,并通过ROC曲线分析MK值、FA值和MD值在鉴别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不同类型四脑室区肿瘤中髓母细胞瘤平均Ki-67值高,MK值与Ki-67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MK、Kr、Ka及MD值在鉴别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中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01),FA值则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鉴别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时MK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89%和87.50%,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22;MD值敏感性为77.78%,特异性87.50%,AUC为0.9028;FA值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小,分别为66.67%和62.50%,AUC为0.6111.结论 通过扩散峰值成像(DKI)可以更好的探定第四脑室肿瘤增殖状态,尤其MK值较其他参数值可以更好的反映肿瘤Ki-67的表达水平,且在鉴别诊断不同类型四脑室区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秀雨;于金芬;王玉;张海青;李传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肾脏弹性模量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肾脏弹性模量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取观察组肾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使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肾脏弹性模量.结果 观察组的杨氏模量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 P <0.05);随着观察组肾小球硬化程度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增加,杨氏模量显著性增加( P <0.05);杨氏模量与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P <0.05).结论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肾脏弹性模量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有相关性,该检测技术可以应用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检查.

    作者:朱玲斐;邹桂兰;方晔;陆丹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胎儿第12对胸神经与脊髓主干夹角随孕周变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孕周胎儿第12对胸神经与脊髓主干夹角的变化关系,丰富胎儿脊柱脊髓发育的相关参数,为胎儿脊柱脊髓及脊神经发育异常的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38例不同孕周的正常发育胎儿标本,行3.0T高场磁共振扫描,以第十二肋骨为参照确定椎间孔位置,进而确定第十二对脊神经,测量其与脊髓主干夹角,将所测量数据与孕周做相关统计处理.结果 第12对胸神经与脊髓主干夹角在孕中晚期随孕周增加而减小,呈线性相关,其相关方程为:右侧所测角度(°) = 49.327-0.704 ×孕周,R2= 0.965,P <0.05;左侧所测角度(°) =48.265-0.67 ×孕周,R2=0.952,P <0.05.所测角度在左右两侧及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3.0T高场磁共振可清晰显示脊柱、脊髓、脊神经等相关结构,并可清晰观察到脊神经走行,第十二对脊神经与脊髓主干夹角随孕周增加而减小,丰富了胎儿脊柱脊髓发育的相关图谱及解剖数据.

    作者:石岩;林祥涛;赵慧;肖连祥;田迷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QCT对腰椎BMD值的测量及BMD值与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范围及部位的ROI选取对QCT测量腰椎松质骨BMD值的影响;BMD与血钙、血磷、ALP、PTH、BAP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行无体模QCT检查,且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完整者46例,平均年龄(66.73 ± 5.71)岁.无体模QCT检查扫描L2~L4椎体中间层面,并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分别选取不同直径的类圆形脂肪组织感兴趣区ROI(d=1.5cm及d=0.5cm)及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及腹腔内脂肪组织)的ROI,测得相应腰椎松质骨BMD值;分析ROI不同的选取测得的BMD值对诊断骨质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对血钙、血磷、ALP、PTH、BAP实验室指标与BMD值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 BMD值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少;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与骨质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相关性如下:皮下脂肪组织ROI(d=1.5cm)骨质减少组BMD均值为(92.80 ± 10.31)mg/cc,骨质疏松组BMD均值为(56.32 ± 16.66)mg/cc;皮下脂肪组织ROI(d=0.5cm)骨质减少组BMD均值为(92.68 ± 12.42)mg/cc;骨质疏松组BMD均值为(57.80 ± 13.96)mg/cc;腹腔内脂肪组织ROI(d=0.5cm)骨质减少组BMD均值为(91.07 ± 13.39)mg/cc;骨质疏松组BMD均值为(57.32 ± 13.26)mg/cc;脂肪组织ROI的不同选取对骨质减少组间及骨质疏松组间BMD值均无统计学差异( P值均>0.05).三种测量方法的BMD值与PTH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 =-0.530;-0.548;-0.604,P <0.01.BMD值与 ALP、BAP、血钙、血磷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P >0.05).结论 QCT后处理中不同范围和不同部位的脂肪组织ROI选取对BMD测量结果无明显影响,对于体型偏瘦者皮下脂肪ROI选取受限时,可缩小脂肪组织ROI选取范围或选取腹腔内脂肪替代;骨质疏松发生率与PTH指标升高具有相关性.

    作者:孙微;郑建军;方军杰;戴琦;陈斌;金银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确诊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前螺旋CT表现(包括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与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CT表现为阑尾增粗43例,管壁增厚33例,周围渗出改变48例,粪石20例,周围脓肿15例,穿孔7例,与手术所见极为相近.结论 螺旋CT能准确显示急性阑尾炎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杨晋;张期莲;杨文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数字化乳腺摄影评价无肿块型乳腺癌微钙化的研究进展

    通过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超声、MRI、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等方法的对比研究,确定了后者在无肿块型乳腺癌微钙化的发现、诊断中更具有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隋旭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影像学检查在术前评估胆总管囊肿胰胆管解剖中作用

    目的 分析MRCP、CT增强(CE-CT)及术中胆道造影(IOCP)在显示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患者胰胆管合流部解剖形态中作用,以期对术前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儿童CC患者MRCP、CE-CT及IOCP资料,与囊肿病理组织学相对照,影像资料由两位放射科医师独立分析,然后以协商并达成一致影像诊断结论.结果 59例CC中36例为囊性,23例为梭形.CC影像和手术分型:23例为I型,36例为IV型.MRCP、IOCP、CE-CT均能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情况,MRCP与IOCP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PBM)明显高于CE-CT,MRCP结合IOCP诊断PBM明显高于单独MRCP或IOCP.CE-CT可以明确显示肝右动脉位置异常.结论 术前MRCP结合IOCP能提高CC患者胰胆管解剖结构显示率与PBM诊断率,而CE-CT可发现CC患者肝右动脉变异.

    作者:倪勇彪;郭万亮;贾慧惠;黄顺根;盛茂;汪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未成年人与成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及CT表现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未成年人急性阑尾炎(MAA)与成人急性阑尾炎(AAA)的临床及CT表现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7例MAA与112例AAA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病理及双源CT表现特点,比较两者的异同.结果 MAA与AAA在白细胞计数,是否有发热、呕吐和腹部肌紧张,急性阑尾炎类型,阑尾的显示,有无阑尾增粗、腔内粪石、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周围脓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腹腔或盆腔积液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在男女比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无腹痛、压痛、反跳痛、回盲部肠壁肿胀、腹膜增厚、阑尾腔内积气积液及腔外气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MAA相对AAA有更重的全身症状和体征,其阑尾在CT图像上显示率低,但更易出现阑尾粪石、阑尾周围脓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以及腹腔或盆腔积液.

    作者:刘洪;高靳;周瀚;余建群;彭礼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胸椎小骨巨细胞性病变1例

    患者男,3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麻木两个月,近10天出现双下肢麻木及无力.体格检查:胸4椎体水平以下皮肤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IV级,双侧巴氏征( +),左侧跟腱反射消失.影像学检查:颈胸椎CT平扫:胸1椎体水平可见软组织肿块,椎体及右侧椎弓部分骨质吸收破坏(图1).颈胸椎MRI平扫及增强:颈7 ~胸1水平椎管内肿物,病变呈T1WI等信号(图2)、T2WI稍高信号(图3)、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图4),胸1椎体及右侧椎弓骨质破坏吸收(图5),邻近脊髓明显受压移位,脊髓内未见异常信号.

    作者:卓利勇;李彩英;寇晨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MSCT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肺隔离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检查采用GE公司的64排螺旋CT扫描机,先行CT平扫,再行双期增强扫描,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MIP、SSD 及VR 重建.结果 9例肺隔离症均位于下叶后基底段,其中7例位于左下肺,2例位于右下肺.异常供血动脉8例来自于胸主动脉,1例来自于腹腔干.CT平扫主要表现为肺内囊肿、结节或肿块,局部可伴肺气肿征.增强扫描病变区血管影增多、增粗,呈条状或结节状血管强化影.CT血管成像显示病变由异常体动脉供血.采用MPR和MIP可显示供血动脉整体形态及肺实质的病灶.SSD及VR能显示供血动脉的起源与行程及引流静脉.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及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肺部病变及异常供血和引流血管情况,是诊断肺隔离症理想非创性检查方法.

    作者:陈小军;罗琼;陈春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Q-analysis实时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 Q-analysis 实时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乳腺超声检查的乳腺结节患者79例,共94个结节,所有结节均获得明确病理结果.应用 Q-analysis系统实时组织弹性定量分析,获得乳腺肿块的整体和局部弹性比值,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结节整体及局部弹性比值的曲线下面积,确定诊断的佳临界值及两种方法评估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并应用Z检验分析ROC曲线,比较两种方法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4个病灶中良性肿块72个,恶性肿块22个.弹性图像显示良性结节的 Q-analysis 曲线较平稳,峰值较低;恶性结节曲线波动较大,峰值较高;乳腺恶性肿块与良性肿块的整体弹性比值分别为3.49 ± 1.02、2.40 ± 0.80,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恶性肿块与良性肿块的局部弹性比值分别为3.33 ± 0.93、2.13 ± 0.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时弹性分析乳腺病灶整体及局部弹性比率值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5和0.893,两种方法分析比较,对良恶性的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乳腺病灶整体及局部临界值分别为3.2和2.6,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36%、83.33%和95.45%、90.28%;两种方法对乳腺良恶性诊断效能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1.96,P =0.027).结论 Q-analysis实时弹性分析技术可评估病灶的动态的实时的弹性图像征象,为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而且局部弹性比率值的敏感性及特异度优于整体弹性比率值.

    作者:李洪娥;郭周颖;于明;陆从庆;支瑞娟;周胜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MRI检查对乳腺X线摄影中非对称性致密和/或结构扭曲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检查对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发现的乳腺非对称性致密和/或结构扭曲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0月间乳腺疾病手术患者91例,均行双侧乳腺X线摄影检查,诊断为乳腺非对称性致密和/或结构扭曲,结合BI-RADS分型标准将病变归为BI-RADS 4类,并在两周内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由两名医师分析乳腺病变的图像特征性表现,做出相应的影像学诊断.结果 X线摄影显示48例非对称性致密影,7例结构扭曲,36例非对称性致密和/或结构扭曲;MRI诊断示33例乳腺癌,21例纤维腺瘤,7例乳腺炎症,18例乳腺腺病,6例囊肿,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RI诊断的准确性为90.1%(82/91),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4.3%(33/35).结论 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腺体非对称性致密和/或结构扭曲者,MRI动态增强检查能明显提高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率.

    作者:周美亚;赵金丽;曹亮;高樱樱;吴献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ADC全容积直方图在直肠癌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ADC全容积直方图在直肠癌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经结肠镜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35例,术前行磁共振DWI检查.在ADC直方图软件上勾画肿瘤轮廓,计算ADC直方图参数,采用Spearman法分析ADC直方图参数与肿瘤TN分期相关性,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诊断TN分期的效能.采用可靠性检验评估观察者间可重复性.结果 参数Histogram width、Skew与肿瘤T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 P =0.036,r =0.355;P =0.033,r =0.361);Histogram width、Skew在区分T3与T1/T2期肿块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6、0.720.但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指标分析中未发现阳性结果.可靠性检验显示75%的参数组间相关系数在0.8以上.结论 大部分ADC全容积直方图参数在直肠癌应用中可靠性高.其中,Histogram width以及Skew与直肠癌T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潘霞;严陈晨;刘松;何健;陈刚;管文贤;陈玲;管月;葛云;周正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CT平扫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描述能提示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CT平扫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4例DSA证实,8例随访证实,10例典型表现)病例,均于同一天行CT平扫和CTA检查.结果22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SakamotoⅠ型3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8例.CT平扫征象包括:肠系膜上动脉管径增粗22例,密度增高17例,周围脂肪间隙模糊14例.结论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确诊仍需要CTA检查.对于急诊仅做平扫的患者,上述平扫异常征象能够提示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存在,为进一步CTA检查提供依据.

    作者:孙敏;罗彩华;苏秦;张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对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 )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2月经临床确诊为EFE的38例患儿的TTE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38例健康儿童的TTE资料为对照组,分析TTE图像特点,重点观察患儿的房室内径、心内膜厚度、瓣膜反流及心功能各项指标等情况,将两组TTE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中,左心系统呈不同程度增大,其中左室增大22例,左房左室同时增大16例,室壁运动幅度弥漫性减低;左室心内膜呈不同程度增厚,厚度>3.5mm,回声增强;二尖瓣A峰峰值流速升高,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指数(SI)及心脏指数(CI)、E峰及E/A比值均较对照组减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二尖瓣伴有不同程度反流,其中轻度21例,中度8例,重度9例.结论 左心扩大、左室心内膜增厚增强是EFE特征性TTE表现,通过对EFE患儿各项指标的评估,对患儿的早期诊断和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霍亚玲;郑彬;王丹;左汴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