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

卢跃忠;唐向利;吴英哲;宁伟斌

关键词:肺肉瘤样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SC)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我院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肺肉瘤样癌患者,对肺肉瘤样癌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结6例均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右肺4例,左肺2例,中心型1例,周围型5例,肿瘤形态欠规则,边界不光整;密度不均匀,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后肿块均呈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或不均匀斑片状强化.1例并单侧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诊断梭形细胞癌4例,多形细胞癌2例.结论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但确诊需要靠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次激发快速FSE序列在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前置胎盘或伴胎盘植入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患者,其中26例前置胎盘伴有胎盘粘连或植入,产后胎盘残留植入2例.患者均行MR ssFSE序列作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扫描,影像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50例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中:中央性前置胎盘21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4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3例,伴有胎盘植入28例(粘连11例、植入或穿透15例,产后胎盘残留植入或穿透2例),子宫胎盘面中断在胎盘植入组与非胎盘植入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有13例粗大血管贯穿胎盘发生在胎盘植入组,胎盘粘连组、非胎盘植入组均未见,此征象在胎盘植入组与胎盘粘连组、非胎盘植入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MR诊断前置胎盘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90%,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82%.结论 MR ssFSE序列在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术前可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季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MSCTE征象在小肠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征象在小肠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MSCTE检查发现小肠壁增厚(≥3mm)患者46例,同时均经病理学确诊,分析不同类型小肠疾病肠壁增厚程度、受累长度等特点.结果 小肠恶性肿瘤肠壁增厚受累长度、增厚程度和强化方式明显与肠梗阻、小肠炎性或感染性疾病有差异(P<0.05);小肠恶性肿瘤受累长度<5cm、增厚程度>10mm的患者比例较高,均为85.71%;小肠恶性肿瘤患者均匀和不均匀强化的比例分别为42.86%和57.14%;受累长度、增厚程度和强化方式诊断小肠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85.71%、85.71%和100.00%,特异度分别为74.36%、97.44%和79.4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7.50%、85.71%和46.6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7%、97.44%和100.00%.结论 MSCTE征象在小肠恶性肿瘤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有助于小肠肿瘤与其他小肠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田恩照;朱院军;刘明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多发性骨髓瘤18 F-FDG PET/CT表现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18 F-FDG PET/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间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的PET-CT检查资料,统计分析骨病变及髓外浸润性病变在18F-FDG PET/CT显像中的形态、分布特点,通过半定量法(SUVmax)描述病变的代谢特点.结果 1)骨病变累及部位的分布:常累及部位依次为脊柱29例(87.9%),骨盆27例(81.8%),肋骨26例(78.8%);2)骨病变PET-CT的表现:常见为溶骨性骨质破坏30例(90.9%),SUVmax 2.3~12.7,均值为6.75±4.21;骨髓腔内或骨旁伴有软组织肿块形成者17例(51.5%),SUVmax 3.2~11.6,均值为7.12±4.84;3)髓外浸润病变的表现:5例患者伴有骨髓外浸润病变,其中3例表现为腹膜后或小网膜囊淋巴结肿大,SUVmax 4.6~9.7,均值7.1±3.14.结论 18 F-FDG PET/CT对MM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能一次性明确全身骨髓病变的分布及代谢状态,同时也能显示髓外浸润性病变的情况,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国雄;刘志军;杨秀蓉;谢丽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联合DWI和DCE-MRI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DCE-MRI和DWI影像特征改变,评估二者联合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经病理诊断的乳腺癌患者70例中筛选需要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29例,在治疗前后行乳腺MRI检查,包括DCE-MRI和DWI检查,分析肿瘤ADC值、动态增强曲线和肿瘤径线治疗前后变化特点.新辅助化疗后对切除病理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肿瘤组织变化特征.结果 化疗前ADC值平均值从(0.96±0.17)mm2/s治疗后升高至(1.00±0.17)mm2/s(P=0.408).治疗前乳腺癌体积为(32.79±59.45)mm3、治疗后体积(18.14±37.67)mm3(P=0.004).治疗前动态增强曲线28例为III型曲线,治疗后III型曲线22例.术后病理显示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细胞残留降低至32.69%.结论 新辅助化疗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治疗效果,联合DWI和DCE-MRI可精准评估治疗后肿瘤组织变化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晶;王习;娄昕;张爱莲;吴南洲;马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原因不明输尿管断裂1例

    患者 男,50岁. 在家中做一般家务时,突然出现腹部疼痛,急救中心送至CT室,做CT平扫检查,临床初步分析泌尿系结石所致,平扫所见,双肾外形显示良好,内未见异常密度灶,左侧输尿管走行区域见少量水样密度灶,沿腰大肌前向下走行,位于输尿管膀胱入口处见点状高密度灶,边界清,直径约0. 3cm,输尿管轻度扩张. CT初步考虑左侧输尿管尿液外溢.

    作者:孙连超;冯泽川;梁长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Xp11.2易位性肾癌以及同期的71例其他亚型肾癌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分析并比较其人口学资料以及肿瘤的CT表现.结果 16例Xp11.2易位性肾癌平均年龄31.2岁,右肾12例,左肾4例.各亚型肾癌的发生部位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别(P均>0.05).Xp11.2易位性肾癌大径大于乳头状细胞肾癌(P=0.003),而其他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Xp11.2易位性肾癌较其他亚型细胞肾癌更容易出血(P均<0.05),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透明细胞肾癌(P=0.015),而与其他亚型肾癌无统计学差异(P=0.183,P=0.723).钙化发生率明显高于透明细胞肾癌(P<0.001)和乳头状细胞肾癌(P=0.001),与嫌色细胞肾癌无统计学差别(P=0.154).转移发生率与透明细胞肾癌无统计学差别(P=0.108),高于乳头状细胞肾癌(P=0.050)和嫌色细胞肾癌(P=0.043).Xp11.2易位性肾癌主要为持续强化型,与其他亚型肾细胞癌强化特征明显不同.结论 Xp11.2易位性肾癌临床及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作者:成瑶;王勇;张小勇;常燕翔;吴新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SC)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我院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肺肉瘤样癌患者,对肺肉瘤样癌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结6例均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右肺4例,左肺2例,中心型1例,周围型5例,肿瘤形态欠规则,边界不光整;密度不均匀,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后肿块均呈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或不均匀斑片状强化.1例并单侧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诊断梭形细胞癌4例,多形细胞癌2例.结论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但确诊需要靠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作者:卢跃忠;唐向利;吴英哲;宁伟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拉萨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高原性心脏病的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西藏拉萨地区相同居住海拔的(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人群高原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分析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为高原性心脏病的45例拉萨地区患者,将其分为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两组.45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右室内径及肺动脉收缩压等指标.结果 两组对照,右室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民族背景为高原性心脏病右室大小(右心衰竭形态学指标)的影响因素,肺动脉收缩压与民族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史建玲;银武;张一休;尼玛玉珍;刘海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4通道与16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在乳腺MRI成像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4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与16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在乳腺MRI成像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在我科完成乳腺MRI扫描的被检者影像资料,其中使用4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作为射频线圈的27例;使用16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作为射频线圈的27例.MR影像序列主要包括:Tirm、T1 WI、DWI、动态增强、单体数MRS.在Tirm、T1 WI、DWI、动态增强图像上选择经乳头平面相同位置乳腺腺体测量其信噪比;两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根据Tirm、T1 WI、DWI、动态增强、单体数MRS图像质量,对每例检查者图像进行双盲评价:优、良、中、差;同时根据手术或者活检结果,比较两种射频线圈MR图像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1)经4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作为射频线圈的Tirm、T1 WI、DWI、动态增强影像的平均信噪比分别为13.96±4.02、44.50±24.01、2.34±0.90、25.77±9.20;经16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作为射频线圈的相应MRI影像的平均信噪比分别为8.28±3.89、175.71±147.28、2.32±0.80、36.77±14.54.T1WI及动态增强序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Tirm及DWI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2)经16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作为射频线圈的MRI影像的优良率(70.37%)高于4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4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3)经16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作为射频线圈的MRI影像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7.50%(14/16),特异性为81.82%(9/11),准确性为85.19%(23/27),经4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作为射频线圈的MRI影像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4.62%(11/13),特异性为71.43%(10/14),准确性为77.78%(21/27).结论 1)乳腺MRI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以4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作为射频线圈得到的MRI影像能较好的满足临床需求;3)16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优于4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

    作者:陈地友;张玉龙;陈金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MSCT征象对比分析

    目的 回顾性对比分析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MSCT影像特征.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腮腺腺淋巴瘤与35例多形性腺瘤,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肿瘤数量、发生部位、形态、边界、平扫密度、CT强化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肿瘤数量、病灶形态、边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发生于后下象限、平扫密度较高、早期显著强化更常见于腮腺腺淋巴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阳性单一征象中,发生于后下象限敏感度高(90.3%),早期显著强化特异度高(92.4%);两种联合征象中,发生于后下象限+平扫密度较高敏感度高(83.4%),发生于后下象限+早期显著强化特异度高(94.4%);3种征象联合时,诊断腺淋巴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1%、96.4%.结论 发生部位、平扫密度及早期显著强化在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MSCT影像鉴别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多种征象联合应用大多数病灶术前可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王明杰;李旭丹;梁峰;陈淑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乳腺原发性及继发性淋巴瘤的X线及MRI影像表现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及继发性乳腺淋巴瘤的X线及MRI表现.方法 收集经病理或临床诊断标准确诊原发性及继发性乳腺淋巴瘤15例,年龄32~81岁,平均(43.5±14.6)岁,评价患者X线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4例行X线检查,2例PBL表现为单发类圆形等高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晰;1例PBL表现为区域性团片密度增高影内伴等高密度结节影;1例SBL表现双乳多发类圆形结节,等高密度,边缘模糊.14例行MR检查,12例PBL中单乳单发结节或肿型块7例(58.3%,7/12),多发结节或肿块型4例(33.3%,4/12),双乳弥漫浸润型1例(8.3%,1/12),其中增强后可见病灶实质明显强化伴穿行血管、分隔样强化或不强化分隔,晚期病灶边缘勾边样强化5例,3例皮肤不同程度增厚水肿,7例伴腋下淋巴结肿大.SBL中1例表现为边缘清晰单发肿块,增强早期可见病灶内穿行血管,晚期分隔样强化伴病灶勾边样强化,伴双侧腋下多发肿大淋巴结;1例表现为双乳多发结节,均匀强化伴少许不强化分隔.结论 原发性及继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两者的影像学表现并无明显差异,X线特点缺乏特异性,MRI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

    作者:周长玉;许茂盛;喻迎星;卜阳阳;凌东亚;饶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MRI诊断腕关节舟状骨可疑性骨折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腕关节舟状骨骨折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怀疑舟状骨骨折的腕关节外伤54例患者行X线检查,筛选出未观察到骨折线的患者进一步行腕关节MRI检查.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X线及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可疑性舟状骨骨折患者54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6.3岁.受伤机制为高处坠落、跌倒、运动损伤和交通意外等.腕关节MRI显示正常者15例,骨折患者16例和其他损伤患者23例.其中舟状骨骨折11例,其他单发骨折5例.结论 腕关节MRI在可疑性舟状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郭福庆;郭福倩;兰国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鼻腔鼻窦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

    患者 女,20岁. 因左眼突出流泪2周,左侧鼻塞1周就诊. 专科检查:右侧鼻腔狭窄,左侧总鼻道见粉红色肉芽样新事物,表面光滑,可见血性分泌物. CT扫描:左侧筛窦、蝶窦、上颌窦及鼻腔内等低混杂密度影,相应区域窦壁、左侧眶内壁、前颅底及枕骨斜坡上方骨质破坏,左侧内直肌及视神经受压移位,左侧眼球突出(图1 ). MRI扫描:左侧筛窦、蝶窦、上颌窦及鼻腔内见不规则状稍长T1 等长T2 信号影,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左侧前颅窝脑膜局部增厚(图2,3).影像诊断:考虑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侵蚀前颅窝脑膜. 术后病理诊断:免疫组化示:CK+,VIM+,CD56+,CD99+,S-100灶+, Syn-, CgA-, EMA-, GFAP-, NSE-, HMB45-, KI67 阳性率约80%. 补充免疫组化示:Desmin(部分+)、Myogenin( +)、MyoD1( +),Melan-A(-)、CK5/6(-)、P63(-)、CK7(-),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图4),病变符合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作者:王清霖;谢海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乳腺癌的MRI影像特征与ER、PR、HER-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MRI影像特征与ER、PR、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单发乳腺癌50例,术前均行乳腺MRI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所有病例的ER、PR、HER-2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0个乳腺癌灶中,癌肿不规则形态、毛刺状边缘与ER、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毛刺状边缘与HER-2阴性表达呈正相关,早期环形强化与ER、PR阴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乳腺癌的MRI增强表现与乳腺癌生物学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于亮;涂灿;江凯;陈秉列;王玉涛;王海涛;于志海;刘亭;邓生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能谱CT评估肺癌疗效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能谱CT在肺癌的诊断和随访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其具有的单能量、物质分离及能谱曲线等多参数成像为肺癌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作者:朱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CTA检查过程中的图像质量评估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A在患者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分析及护理要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CTA扫描563例疑诊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对患者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护理方法进行介绍,同时分析优质护理下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情况.结果 563例疑诊CAD患者中,图像质量1级、2级、3级分别为549例、10例、4例.10例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除短暂发热感外的其他轻中度不良反应,患者均未出现休克、喉头水肿等严重对比剂不良反应.结论 优质护理是保证冠状动脉CTA扫描成功进行及获取高质量图像质量的关键,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及诊断准确性.

    作者:赵月玲;王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MSCT全肿瘤灌注参数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及MVD、EGFR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全肿瘤灌注参数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以MSCT全肿瘤灌注的42例结直肠癌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灌注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达峰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根据病理诊断结果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期,并按照免疫组化步骤检测肿瘤样本中MVD及EGFR表达情况,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测灌注参数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病理结果,分别有6例、7例、14例、15例患者中处于TNM的Ⅰ、Ⅱ、Ⅲ、Ⅳ期;且TNM分期与BV、BF、TTP具有一定相关性(rBF=-0.683,P=0.023;rTTS=0.632,P=0.035;rPS=0.654,P=0.035);此外MVD及EGFR与以上各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MVD与EGFR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r=0.433,P=0.043),同时,EGFR阴性组与阳性组在BF、TTS表达差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全肿瘤灌注参数与临床病理分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MVD及EGFR与相关性较差,因而较适宜作为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的辅助指标.

    作者:王唯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恶性病患者心包积液置管引流穿刺点的选择

    目的 探讨经心尖部对恶性病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心包积液穿刺并放置引流管的优势.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探测90例中等量、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平卧位及半卧位时心尖部、剑突下及胸骨左缘3、4肋间部位的舒张期时心包大积液厚度;患者半卧位时,在超声引导下以心尖部为穿刺点,放置引流导管.结果 30例中等量心包积液的患者半卧位时心尖部和剑突下心包积液的厚度分别大于平卧位时的厚度,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半卧位心尖部心包积液的厚度大于平卧位时的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卧位时心尖部的心包积液量厚度大.90例患者均1次性穿刺成功并置管.从心尖部穿刺更容易使穿刺路径平行心肌.结论 对于恶性病并心包积液的患者,经心尖穿刺并放置引流导管更安全有效,有利于年轻医生操作,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毕名森;曹军英;张筠;里子彧;高越;王雪;鲁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肾脏嫌色细胞癌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8例CT检查,病灶平扫时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包括6例密度不均匀,12例密度均匀,增强后病灶强化方式为轻到中度.20例MRI检查,14例病灶T2 WI、T2 WI抑脂列呈等、稍低信号,6例呈混杂高信号;T1 WI均呈等、稍低信号.8例CT和MR检查.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属低度恶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乏血供,其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和坏死程度有关.MRI容易检出肿瘤内囊变坏死灶、小出血灶以及中央星状瘢痕,可对肾脏嫌色细胞癌的诊断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而CT能清晰显示肿瘤内钙化灶和血供情况.

    作者:张学勇;王明杰;李旭丹;满术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DWI在椎体良性骨折与ModicⅠ型终板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良性骨折与ModicⅠ型终板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38例椎体良性骨折及ModicⅠ终板炎患者的常规MRI图像及DWI图像.其中良性骨折组20例,ModicⅠ型终板炎组18例,并设置正常对照组20例.通过测量b值分别为300s/mm2、500s/mm2、600s/mm2时各组的ADC值,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b值为300s/mm2、500s/mm2、600s/mm2时,良性骨折组的ADC值分别为(2.02±0.455)×10-3mm2/s、(1.78±0.400)×10-3mm2/s、(1.62±0.418)×10-3mm2/s,ModicⅠ型终板炎组的ADC值分别为(1.52±0.121)×10-3 mm2/s、(1.37±0.162)×10-3 mm2/s、(1.23±0.232)×10-3 mm2/s;相同b值时,二者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DC值对椎体良性骨折与ModicⅠ型终板炎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徐杨飞;俞咏梅;钱彬;刘啸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