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脉冲微波联合中药经皮导入辅助治疗儿童肺炎60例

王志宏

关键词:脉冲微波, 中药经皮导入, 儿童肺炎
摘要:目的:分析脉冲微波联合中药经皮导入辅助治疗儿童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儿童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雾化吸入、口服止咳化痰药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脉冲式微波联合中药经皮导入辅助治疗(每天2次,每次20分钟,连续治疗5天),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咳嗽减轻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及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胸片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等各项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脉冲微波联合中药经皮导入辅助治疗儿童肺炎疗效肯定、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环球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辨证施护执行评价单在中医护理方案执行中的应用

    研究专病辨证施护执行评价单在中医护理方案执行中的重要作用。在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首次评估,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应用辨证施护执行评价单,按照护理方案中健康教育内容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动态观察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和遵医行为,及时加强宣教中未掌握内容,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的依存性和满意度,规范中医护理方案的执行,保证护理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亚丽;杨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辨证分型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3例验案赏析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脑外伤后综合征是轻度颅脑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常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头昏、头痛、失眠等症状。本文应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搜集各类信息,对3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审证治疗,都取得满意的疗效,说明中医诊治疾病,只有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才能发挥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特点。

    作者:孟宪慧;勾明会;张子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脉冲微波联合中药经皮导入辅助治疗儿童肺炎60例

    目的:分析脉冲微波联合中药经皮导入辅助治疗儿童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儿童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雾化吸入、口服止咳化痰药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脉冲式微波联合中药经皮导入辅助治疗(每天2次,每次20分钟,连续治疗5天),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咳嗽减轻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及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胸片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等各项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脉冲微波联合中药经皮导入辅助治疗儿童肺炎疗效肯定、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志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辨证运用中药注射剂,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注射剂突破了中医传统给药方式,已被众多医者与患者接受,尤其在急危重症抢救、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治疗中,具有其他剂型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不辨证、超剂量、超说明书等不规范使用的问题,严重影响用药安全与疗效。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应该重视突出中医特色,明确适应症,规范用药,同时应该重视上市后再评价,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贾海忠;赵进喜;梁腾霄;关秋红;肖永华;刘宁;黄茂;刘鑫源;王若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慈姑活性成分对体外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慈姑活性成分的保肝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系统化学溶剂萃取法制备慈姑不同活性成分,培养HepG2型肝细胞,建立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致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给予慈姑不同活性成分处理后,利用MTT法检测肝细胞的存活率,并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丙二醛的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慈姑乙酸乙酯组、慈姑石油醚组、慈姑总提取物组和慈姑水提组的细胞存活率均增加(P<0.01);慈姑石油醚组、慈姑总提取物组和慈姑水提组均可降低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丙二醛的水平(P<0.05),其中慈姑水提组效果为明显(P<0.01)。结论提示慈姑水提部分对体外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致肝细胞损伤有较强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李冰;林殷;王春国;王晶;奚茜;潘诗霞;马芳芳;吕威;廖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利湿活血方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清NO、ET-1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利湿活血方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苯溴马隆(阳性药)组、四妙丸组、利湿活血方组、拆方Ⅰ组、拆方Ⅱ组,共7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以酵母膏、腺嘌呤连续灌胃14天,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验模后,各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14天。末次给药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 )、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 mRNA、ET-1 mRNA表达水平,制作主动脉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主动脉超微病理学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尿酸( uric acid,UA)、ET-1含量升高,NO含量降低,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药(苯溴马隆)组、四妙丸组、利湿活血方组、拆方Ⅰ组大鼠血清UA和ET-1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溴马隆组、四妙丸组、利湿活血方组、拆方Ⅰ组、拆方Ⅱ组实验动物血清NO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肾组织ET-1 mRNA表达水平和空白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苯溴马隆组、利湿活血方组大鼠肾组织ET-1 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利湿活血方组与四妙丸组、拆方Ⅰ组、拆方Ⅱ组比较,ET-1 mRNA 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肾组织 eNOS mRNA表达水平和空白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苯溴马隆组、利湿活血方组大鼠肾组织eNOS 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主动脉病理变化以模型组损伤为明显,各给药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苯溴马隆组及利湿活血方组的改善为明显。结论中药利湿活血方从湿热壅盛、瘀血阻滞的病机出发,以清热利湿、化瘀散结为治法,在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的同时,减轻组织炎性反应,保护血管内皮舒缩功能,发挥综合作用,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ET-1 mRNA表达、上调eNOS mRNA表达有关。

    作者:王淳;张建军;郑媛;刘畅;瞿研;王林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刘完素“亢害承制”论浅析

    刘完素,火热论的创始人,在学术上:他早发挥《内经》“亢害承制”理论,借以解释人体生理活动,阐明病理现象的本质和表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发挥了病机十九条,将其归于“五运六气”;在临床诊治时,他提出一定要在深刻理解“本化”“兼化”的基础上去把握疾病本质与假象,从而为中医“治病求本”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亢害承制”理论越来越多被应用于临床诊治各种疾病,本文试从其内涵、刘完素的发挥及其现代应用几方面作一浅析。

    作者:王海娟;刘小菊;刘婉青;高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基于 ITS2序列的荆芥及其混伪品的 DNA条形码鉴定

    目的:通过分析裂叶荆芥及其混伪品的ITS2条形码序列,探索鉴定荆芥、荆芥穗及其混伪品的新方法,以保证荆芥的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裂叶荆芥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ITS2片段和双向测序,所有序列用软件MEGA 6.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对裂叶荆芥及其混伪品间的种间序列差异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其种间、种内K2 P遗传距离,并构建邻接树。结果裂叶荆芥ITS2序列长度为232 bp,G+C含量为66.8%,序列高度保守,种内无变异位点。裂叶荆芥与其混伪品种间变异位点较多,种间K2P小距离为0.0175,大于其种内距离,NJ树显示可以将裂叶荆芥与其混伪品完全分开。结论 ITS2序列可鉴别荆芥、荆芥穗及其混伪品,为荆芥的种质资源鉴定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

    作者:周建国;邬兰;马双姣;石林春;金钺;姚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论桂枝亦为理气良药

    桂枝,味辛、甘,气香,性温,是临床上常用中药之一。现行各版《中药学》教材均将桂枝列为解表药,而目前不少学者的研究则多侧重其通阳之功。笔者在临床运用中发现,桂枝还具有很好的理气作用,可作为理气良药。追本溯源,本研究从历代本草记载、方剂配伍及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桂枝这一功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桂枝理气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调和营卫之气、疏肝气、降逆气,而降逆气又可分为:降肺气、降胃气、降奔豚气。这一分析不仅扩大了桂枝的临床应用范围,更为医家从多角度论治气机不利病证提供了思路。

    作者:王安;王磊;徐文慧;王天琪;胡素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糖尿病肾脏病气虚血瘀证证候诊断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目的:评价糖尿病肾脏病气虚血瘀证证候诊断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调查100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运用克朗巴赫α系数评价糖尿病肾脏病气虚血瘀证证候诊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评价该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该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0.70,去掉任何条目,整个调查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变化不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条目的公因子方差均>0.50,提取的公因子累计贡献度64.363%,且旋转后各条目在一个公因子的载荷值较高,载荷值基本>0.40。结论糖尿病肾脏病气虚血瘀证候诊断量表信度和效度较好,可以准确可靠地反映糖尿病肾脏病气虚血瘀证的证候特点。

    作者:吴文静;赵进喜;王世东;韩梅;刘鑫源;张向伟;何沐;李书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针刺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疲劳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疲劳症状的临床疗效,以及针刺的安全性,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21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1例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百会针刺治疗,对照组10例偏离上述穴位浅刺,每天1次,共10次。针刺前后对患者进行Kurtzke扩充后的MS伤残量表( 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多发性硬化疲劳影响量表( modified fatigue impact scale,MFIS)、多发性硬化影响量表( multiple sclerosis impact scale, MSIS-29)评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IL-1β、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针刺前后EDSS未见明显差异;治疗组针刺后MFIS评分与治疗组针刺前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针刺前后MFI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治疗组针刺后MSIS-29评分与治疗组针刺前相比,有非常明显的降低(P<0.01),而对照组针刺前后MSIS-29评分未见明显差异。治疗组针刺后IL-1β血清浓度较治疗组针刺前有非常显著的降低(P<0.01),对照组针刺后IL-1β血清浓度较对照组针刺前也有非常显著的降低(P<0.01)。治疗组、对照组针刺前后TNF-α血清浓度无明显差异,两组间比较亦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针刺可以有效缓解复发-缓解期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疲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针刺可能通过降低IL-1β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

    作者:李康宁;樊永平;王文明;李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葛根细辛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3例

    目的:研究葛根细辛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葛根细辛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9.07%);两组治疗后病情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治疗后病情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颈项疼痛不适、颈部活动不利、上肢疼痛麻木、畏寒肢冷评分对比无差异,而在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细辛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宝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证治浅析

    本文基于糖尿病及抑郁症治疗的临床实践,从理论上探讨了糖尿病、抑郁症及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各自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认为糖尿病病机在于五脏同病,肝脾肾三脏为主,正虚与邪实互见;而在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病机中,其病变脏腑已延及于心、肝、脾、肾,病情进一步加重。肝脾肾同调理论可贯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始终,据此可把握糖尿病的主要矛盾,兼顾抑郁症的治疗,并提出了五步辨证法在糖尿病诊疗中的具体应用,在临床实施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左加成;于娜;赵丹丹;穆倩倩;张毅;安宏;马越;莫芳芳;高思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对《扁鹊心书》重灸左命关穴治疗危症的探讨

    命关穴出自《扁鹊心书》,为窦材治疗脾肾阳虚类疾病的常用穴位,多以100~300壮之重灸取效。笔者通过阅读研究发现,窦材所使用左命关穴具有不同于右命关的特殊作用,在治疗脾阳虚衰之危重症时疗效突出。本文从左侧命关穴的解剖位置以及临床验案等方面,分析了重灸命关穴抢救危症的可行之处,以期为急诊临床抢救提供参考。

    作者:王帅;陈腾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宋代官办药局的设立及功能评价

    宋代政府开创性设立了熟药所、惠民局、和剂局等官办药局,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药品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很好地起到了“利国、利民、利业”的效果。一方面,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为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承担为政府赈灾免费提供药品的职责,体现了政府“拯民瘼、施实惠”的惠民作用,巩固了当朝封建统治;同时,通过建立起规范的药品采购、生产、流通制度,确保了药品质量,规范了成药标准,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促进各民族间的医药交流与贸易,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清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益气健脾抗癌汤联合化疗治疗胃癌41例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抗癌汤对胃癌患者化疗后血清血管活性肠肽(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及胃泌素( gastrin,GAS)的影响。方法将82例胃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健脾抗癌汤治疗;治疗两周期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功能状态( Karnofsky,KPS)评分改善率、血清VIP及GAS水平变化、毒副作用。结果中药组缓解率(80.49%)及KPS评分改善率(43.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缓解率(56.10%)及KPS评分改善率(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4.562,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IP、GAS水平显著升高(t=10.239、18.808、18.437、31.475,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清VIP、GA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76、6.226,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5,P<0.05);中药组骨髓抑制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5,P<0.05)。结论益气健脾抗癌汤能显著降低胃癌患者化疗后血清VIP及GAS水平,提高化疗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毒副作用。

    作者:胡洪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华北国医学院的创办对燕京医学学院派的影响评议

    民国初年,华北国医学院的创办推动了燕京医学学院派的发展。同时随着时代变迁,其在培养学生临床技能和吸收西方医学先进理论方面的弊端在当代中医药院校教育中也得以显露。本文从华北国医学院对燕京医学学院派发展所做的贡献和负面影响做了综合论述,同时提出了建立大样本中医跟师机制、成立中医特色教学诊室、改良中西医课程设置等近现代中医药学院教育新思路。

    作者:刘昕怡;周盈;张健真;邓宇;张富璋;李元文;蔡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温运清利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DAG-PKCε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温运清利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肝组织甘油二酯( diacylglycerol,DAG)/蛋白激酶Cε( protein kinase Cε,PKCε)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饲养SD大鼠8周制备NASH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苓桂术甘汤组、茵陈蒿汤组、合方组(苓桂术等与茵陈蒿汤)、罗格列酮组,共5组,每组10只;另有空白组10只。药物治疗4周后,运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ELISA法检测肝组织DAG,RT-PCR检测PKCε mRNA、TNF-α mRNA ,Western blot检测PKCε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1)各给药组大鼠一般状况、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程度、血清生化指标等均较模型组有一定的减轻;(2)苓桂术甘汤、合方组、罗格列酮组大鼠肝组织DAG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3)各治疗组大鼠肝组织PKCε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茵陈蒿汤组、合方组及罗格列酮组大鼠肝组织TNF-α mRNA和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温运清利法可能是通过下调肝组织DAG,抑制PKCε表达,降低TNF-α水平,从而对肝内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炎症损伤起到了调节作用,DAG/PKCε通路有可能成为治疗NASH的新靶点。

    作者:毛堂友;高康丽;赵唯含;王允亮;郭一;谢添弘;陈晨;谭祥;韩亚飞;李军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张元素运用天人相应理论用药法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与味之厚薄法天地气交而各有升降法则,为“气味厚薄阴阳升降”理论的滥觞。张元素发扬此理论并创造性地运用取象比类的推理方式,将药物理论与运气相结合,创立了“药类法象”之说。将药物按照气味之厚薄分为“风生升”“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五类,本文简单介绍这一理论,并用辩证的态度加以评注。药类法象以其独特的思辨方式将药物进行架构,体现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辩证地了解其对药物性味的归纳,取其精华,以资临床用药。

    作者:高雅;安宏;孙晨耀;王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基于HPLC技术分析白芍根茎与主根部分的主成分含量差异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亳芍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法下主根和根茎部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C18柱( phenomenex公司,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结果经过煮制后的白芍去皮主根或根茎所含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总含量低于未煮制;白芍的主根和根茎部分去皮后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总含量高于未去皮的主根和根茎;无论是否煮制,是否去皮,白芍根茎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均高于主根。结论白芍根茎有作为药用部位的基础。

    作者:郑金凤;王景红;宗志勇;路广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环球中医药杂志

环球中医药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