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尼;朱跃兰
冠心病心梗支架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胸痛、异物感及情志改变等不适症状,课题组认为该病多为“因郁致病,因病致郁”,临床治疗时运用刚柔辨证,从肝论治;本病主证可分为心肝火旺(刚实证)、心肝阴虚(刚虚症)、肝郁气滞(柔实证)、肝郁脾虚(柔虚证),兼证多夹痰夹瘀,中药口服配合认知行为及心理疏导,心身同调,疗效确切。
作者:陶玉雪;钞建峰;孙有泉;赵志付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组给予中药外敷和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变化、疼痛程度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1( interleukin-1, IL-1)变化。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TNF-α、IL-1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TNF-α、IL-1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休息痛、行走能力、晨僵、局部压痛、运动痛、肿胀、Lequesne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休息痛、行走能力、晨僵、局部压痛、运动痛、肿胀、Lequesne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对照组为5.88%,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能显著改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刘恩雄;王维敏;吴昌国;王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火针和毫针干预对于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实验以佐剂性关节炎( AA)模型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将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火针组、毫针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每隔3天测量各组大鼠踝部肿胀情况、体质量变化并进行疼痛测量评定。在造模后第28天每组随机处死2只大鼠,观察左侧踝关节组织切片和足三里部位组织切片。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火针组、毫针组大鼠经针刺后左踝直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关节疼痛评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降低(P<0.05)。踝关节切片也可见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得到改善,观察足三里部位组织切片可见火针针刺可对肌肉组织造成损伤,但愈合较好。结论火针和毫针干预对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症状改善有一定作用,两种针刺方式对肌肉组织损伤较小且愈合良好。
作者:曲圣元;陈荷清;车蕊;张明;刘柳青;马文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辨证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片20 mg口服,每天1次,中医辨证治疗组在口服呋塞米片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和脾虚湿蕴证,自拟汤剂口服。治疗3周后,通过测量左右臂臂围差值、疼痛程度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水肿程度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水肿减轻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右臂臂围差值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左右臂臂围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孙海芳;赵占强;宋立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2016年10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发布了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灯盏花乙素( scutellarin)对肝星状细胞( 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Smad 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 scutellarin 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建立TGF-β1诱导的HSC LX-2模型, CCK-8法检测 scutellarin 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cutellarin对 Caspase3/7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Ⅰ型前胶原的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Smad2和Smad3磷酸化水平。结果scutellarin能抑制HSC增殖,增强细胞 Caspase3/7活力,抑制Ⅰ型前胶原分泌,降低 LX-2细胞Smad2和Smad3磷酸化水平。结论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可能是scutellarin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作者:闫瑢玓;方慧;迟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对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细胞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西医疗法,实验组100例在此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而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实验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显著(χ2=1.023, P>0.05)。结论在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与常规西医疗法相比,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仇军;顾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巨刺阳明经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方法将76例脑卒中肢体痉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巨刺阳明经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肢体运动功能( 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 MBI评分)、血流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BI评分、FMA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EDV)、收缩期高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PSV、EDV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阳明经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殷玉鹏;黄翠立;梁静;周峰;何伟;李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方对雷公藤多苷诱导少弱精子症小鼠模型睾丸组织、精液质量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益肾健脾方治疗少弱精子症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雷公藤多苷诱导少弱精子症小鼠模型,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左卡尼汀组、中药组(益肾健脾方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中药及左卡尼汀干预,睾丸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学,应用伟力精子测试仪检测小鼠精液质量,应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小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左卡尼汀组、中药组的A级精子活力、总活力高于模型组(P<0.05);左卡尼汀组低于中药低剂量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左卡尼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卡尼汀组、中药组的精子总数高于模型组(P<0.05);左卡尼汀组、中药低、高剂量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高于正常组及各药物干预组(P<0.05);各药物干预组高于模型组(P<0.05);各药物干预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及各干预组血清睾酮低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与各干预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健脾方可能通过调节小鼠血清性激素水平从而改善精液质量达到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目的。
作者:丁劲;张耀圣;商建伟;李曰庆;柴立民;李宪瑞;盛文;韦翊;马健雄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复方菖蒲益智汤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脑组织中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菖蒲益智汤高、低剂量组、尼莫地平对照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给药14天后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并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区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脑组织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结果各用药组小鼠海马区锥体细胞损伤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模型组均有所减轻,以复方菖蒲益智汤高剂量组效果为明显,高剂量组小鼠的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高于模型组、低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P<0.01)。结论复方菖蒲益智汤能够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对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徐丽娟;许斐;臧春柳;赵层闪;刘学飞;杨丽静;田军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伤寒论》中争议较多的方剂之一,对其争议观点众多,主要集中在桂枝和芍药这两个药上,即“去桂还是留桂,去芍还是留芍”。本文遵方有执之观点,即去桂留芍。刘渡舟将本方解读为苓芍术甘汤。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方证,主要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命名之意和方证要义两个方面对此方证进行辨析。
作者:秦高凤;赵琰;屈会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围绕脑科学研究热点,从神经血管单元( neurovascular unit,NVU)视角阐述中医学对精气血的认识,探索中西医理论之融合,开辟疾病现代医疗的新思路。精生髓、精成形在NVU体现为细胞等有形组分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功能;NVU以血为养,体现为血供充足与脉络畅达;NVU以气为用,通过神经血管耦联、血脑屏障功能及其细胞间相互作用,分别体现了气行血固精、防御固摄、转化调控等功能,精气血(津液)之相互作用以维持NVU稳态微环境。这些认识对保健、治未病、治疗康复均具有参考作用。
作者:黄世敬;张颖;陈宇霞;潘菊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扶正固元方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NIHSS评分、Barthel(简称BI)指数、MRS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康复组30例、康复联合扶正组30例,对照组继续神经内科营养神经治疗,康复组实施康复治疗,康复联合扶正组接受康复治疗+扶正固元方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及神经功能等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神经功能修复有效率为56.67%、康复组为80.00%、康复联合扶正组为96.67%,康复联合扶正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康复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IHSS评分、BI指数及MRS评分三组无明显差异,治疗4周、3个月后均出现变化,康复联合扶正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低于康复组、对照组,BI指数较对照组及康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在康复治疗基础上扶正固元方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柏建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本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本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感受湿热毒邪、侵淫日久、胃络瘀滞、壅积化热、热灼胃络而发病。湿热毒邪是致病病因,胃络瘀滞是病机,湿滞、寒凝、气滞、血瘀是病理结果。因此在治疗上清热解毒,辛香通络是基本大法。研究表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同时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秀艳;杨晓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干燥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SS)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口干、眼干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还可造成机体多系统损伤。本病属于中医“燥痹”范畴,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燥、毒、瘀互结为病机,但目前治疗上多偏重滋阴润燥,忽视了温阳法的运用。临证中也可见到对于病程长久及病情复杂多变的患者单纯运用滋阴润燥法疗效并不明确,且较易出现腹痛、泄泻等不良反应,而对于此类患者辨证运用温阳法,可提高临床疗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忽略了阳气不足在本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干燥综合征病机关键点入手,通过对燥之阴阳属性及阳气不足在瘀血、毒邪形成中作用的分析,探讨温阳法在本病治疗中的作用机理,希望能对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有所启迪。
作者:韦尼;朱跃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思维导图以主题为中心,向周围发散,以“图”的形式将思维过程有序地表达出来;概念图以线条连接,呈现概念、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全面展示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谢鸣教授在方剂学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思维导图与概念图,充分发挥其可视、图式、发散、整合及一体化的特点,通过精心的PPT页面设计展示和生动的课堂解说,直观、形象地展示了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重构了清晰的方剂学知识网络,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中医专业涵养的形成。
作者:赵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白癜风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顽症,治疗周期长。许铣教授在临床上坚持中医辨证治疗,强调内治为主,外治为辅,认为发病部位以肝肾为主,涉及脾胃,治疗主要原则以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疏肝健脾、补益肝肾等为主,重视调理精神情绪、脾胃及睡眠等,并配合小剂量激素,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适当配合外治法等综合治疗,临床确有疗效,而且疗效持久,无明显毒副作用。头面部白癜风易于消退,早发现、早治疗,坚持合理用药,可以达到临床痊愈。
作者:吴小红;廖桂兰;丁旭;曾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历代医家大多认为和法有广义和法与狭义和法之分,但是对于广义和法与狭义和法的范畴并不统一。和法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但主要是以慢性病为主,对于和法的认识主要是调和营卫、和解少阳,调和相对病位、相反病性的复杂病证,用药和缓轻缓、慎用峻烈药,多方(治法)合用或以治疗复杂病证,生病的本质是阴阳不和,治疗疾病在于调其不和,以和为治疗目的,对于和法方剂的限定以及临床应用也是基于以上对和法的认识。
作者:张晓雷;王玉光;沙茵茵;马家驹;姜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易于反复发作,治愈难度大。中医将其归入“痢疾”“泄泻”的范畴,在治疗上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健脾化湿等不同,虽可缓解症状,但远期疗效难尽人意。笔者认为浊毒内蕴为其主病机,贯穿始终,并易与气、瘀、虚兼加为患,以化浊解毒为法遣方用药,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白海燕;毛宇湘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本文从香药醒神醒志、振奋肾阳、强肾壮志进行论治;香药疏泄肝气、调畅情志、香兴宗筋;香能生气、活血、化瘀通络,改善阴茎海绵体微循环;香药醒脾、芳香化湿、调通水道、清下焦湿热四个方面探讨了对香药治疗阳痿的理论认知与临床用药的实践。
作者:韩旭;龚枫评;孙淑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