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脑为至阴”

周德生;刘利娟

关键词:至阴, 脑髓为脏, 中医脑科学
摘要:本文基于阴阳学说和脏腑学说,从至阴的字义、比类及脑髓属阴、脑脊液属阴、五液属阴等方面诠释了脑为至阴理论。脑至阴的生理特征为上丹田命门藏元精、元气、元神,赖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充养,脑内窍玄府气液宣通,至阴元真出入通利,脑髓才能化生神机;脑至阴的病理特征为精气同病,形神同病;诸邪互结,虚实错杂。脑为至阴理论是脑髓为脏学说的内涵之一,在脑病临床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环球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从肺论治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临床举隅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作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过程中往往容易被患者及临床医师忽视,目前有研究认为其发生与血管、神经、激素和心理等因素相关,临床治疗亦缺乏特异性的办法,在临床过程中,从肺立论,通过补肺、活肺、润肺、泻肺等法,获效满意。

    作者:刘祺;杨希;曹继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从浊毒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易于反复发作,治愈难度大。中医将其归入“痢疾”“泄泻”的范畴,在治疗上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健脾化湿等不同,虽可缓解症状,但远期疗效难尽人意。笔者认为浊毒内蕴为其主病机,贯穿始终,并易与气、瘀、虚兼加为患,以化浊解毒为法遣方用药,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白海燕;毛宇湘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药外敷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68例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组给予中药外敷和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变化、疼痛程度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1( interleukin-1, IL-1)变化。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TNF-α、IL-1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TNF-α、IL-1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休息痛、行走能力、晨僵、局部压痛、运动痛、肿胀、Lequesne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休息痛、行走能力、晨僵、局部压痛、运动痛、肿胀、Lequesne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对照组为5.88%,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能显著改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刘恩雄;王维敏;吴昌国;王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伤寒论》方剂名称英译方法探讨

    《伤寒论》是由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其所载方剂被后世尊称为“经方”。经方的方名具有高度概括药物组成、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等特点。本文以统计学方法总结《伤寒论》方剂名称命名特点,提出在一般译式“……+剂型名”的基础上,应针对不同命名特点的方剂采取不同的译式和翻译方法,并遵循简洁性、信息性、回译性的原则,灵活采用直译、音译、意译的方法,同时应重视提高翻译研究人员的中医素养。

    作者:丁晓洁;董正平;王醊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论“脑为至阴”

    本文基于阴阳学说和脏腑学说,从至阴的字义、比类及脑髓属阴、脑脊液属阴、五液属阴等方面诠释了脑为至阴理论。脑至阴的生理特征为上丹田命门藏元精、元气、元神,赖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充养,脑内窍玄府气液宣通,至阴元真出入通利,脑髓才能化生神机;脑至阴的病理特征为精气同病,形神同病;诸邪互结,虚实错杂。脑为至阴理论是脑髓为脏学说的内涵之一,在脑病临床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作者:周德生;刘利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于中药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的清开灵软胶囊批次间稳定性控制研究

    目的:基于中药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寻找影响清开灵软胶囊批次间稳定性的重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小二乘法模型对不同批次清开灵软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进行整体观察和评价,找出可能与相似度强相关的标志物。结果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剔除黄芩苷色谱峰后的相似度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经偏小二乘法分析得到3个化学成分与相似度密切相关,该3个化合物可作为控制清开灵软胶囊批次间稳定性的重点化学成分。结论该中药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中药不同批次间稳定性控制研究是可行的。

    作者:滕会会;杜守颖;李鹏跃;陆洋;白洁;武慧超;孙如煜;张晴;杜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从浊毒论治非酒精性脂肪肝

    浊毒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研究与浊毒相关疾病发生、发展、辨证论治规律的应用体系。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浊毒理论认为浊毒内蕴、瘀血内生、膏浊内聚于肝而成非酒精性脂肪肝。本文通过探析其病因病机,临床上以化浊散瘀调脂辨证论治取得了良好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浊毒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临床。

    作者:杨倩;张云凤;才艳茹;陈宏宇;刘勇涛;杜朋丽;谷诺诺;赵丹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浅述中医“正气”理论

    “正气”早的论述散见于《黄帝内经》,它是人体一切正常物质及其功能的总和,其在脏腑功能活动中化生,又在脏腑功能活动中消耗,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正气”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抗病祛邪、自我监控调和、适应能力、自和康复四个方面。年龄可以作为“正气”的主要量化指标,现代医学中的微观指标如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细胞凋亡基因、电解质、血小板、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皆是“正气”功能的体现,可以作为正气的次要量化指标,而热态自动分析技术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作为“正气”量化的尝试,也有其研究价值。

    作者:陈腾飞;刘清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柴胡汤治疗应激诱导持续低热验案一则

    慢性心理应激引起的发热,被称为应激诱导发热( stress-induced hyperthermia,SIH),其发热机制为下丘脑延髓谷氨酸能神经通路介导心理应激信号驱动交感神经的产热反应,而与体温调节中枢的活性物质或体内致热退热因子无关。本案患者发病前半年处于慢性应激状态,交感神经活跃,诊断为SIH。小柴胡汤是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代表性方剂之一,除具有和解少阳之功,尚有开郁散火之效。其治疗炎症性发热有效,与其对体内炎性因子、体温中枢等调节而起到抗炎解热的作用有关。其治疗SIH有效,考虑与其调整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起到抗焦虑抑郁的作用有关。

    作者:张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浅议周仲瑛教授治疗糖尿病的“三热论”

    中医传统认为,消渴病(主要指糖尿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液亏虚,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而燥热为标。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提出了糖尿病中医病机的“三热论”,即燥热、湿热、瘀热这一创新理论,该理论认为糖尿病的病机虽主要表现为阴虚燥热,但亦可由于过食膏粱厚味酿生湿热,燥热与湿热缠绵日久则脉络瘀阻,瘀而化热,三热交织,阴伤气耗,从而发展成为糖尿病发病的病理基础。

    作者:娄妍;汪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化浊解毒治萎方对 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Ⅱ的影响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治萎方对幽门螺旋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PG)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奥硝唑片0.5 g、克拉霉素0.5 g、雷贝拉唑片20 mg、枸橼酸铋钾胶囊0.6 g,每天两次,早晚各1次)连服用14天后停用;试验组在四联用药基础上应用化浊解毒健脾方,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胃镜、病理组织学改变,PGⅠ/PGⅡ的变化。结果(1)总有效率:试验组90%,对照组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Hp根除率:试验组90%,对照组4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3)胃黏膜病理:在改善胃黏膜萎缩程度方面试验组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G Ⅰ/PG Ⅱ的变化:治疗后试验组 PG Ⅰ/PG Ⅱ为(12.92±1.31),对照组(8.03±0.98),试验组明显提高了PG Ⅰ/PG Ⅱ比值,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治萎方联合四联疗法可提高Hp根除率,减轻Hp对胃黏膜的损害;有效减轻胃黏膜萎缩程度,甚至可以逆转萎缩性胃炎,其作用可能与提高胃蛋白酶原尤其是PGⅠ水平,促进胃黏膜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利于胃黏膜修复,恢复腺体功能。

    作者:郭敏;李佃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王今觉教授运用望目辨证论治临床验案三则

    王今觉教授善用望目辨证诊断方法,指导临床治愈一些疑难杂症。本文针对王教授运用望目辨证治疗情况复杂的妊娠恶阻、胸痹、鼓胀方面的病案进行探析。王教授通过望目辨证三则病例为因肝热血瘀、胃气上逆而恶阻;因痰阻气滞血瘀、心脉闭阻寒引发胸痹;因肝气上逆、水气凌心而至鼓胀,三则病例辨证准确、用药对症,疗效显著。王教授运用望目辨证在治疗舌脉症比较复杂、难以准确辨证的疾病方面发挥着其独特作用。

    作者:吕品;王稼心;提桂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灯盏花乙素对肝星状细胞及 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作用评价

    目的:观察灯盏花乙素( scutellarin)对肝星状细胞( 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Smad 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 scutellarin 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建立TGF-β1诱导的HSC LX-2模型, CCK-8法检测 scutellarin 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cutellarin对 Caspase3/7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Ⅰ型前胶原的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Smad2和Smad3磷酸化水平。结果scutellarin能抑制HSC增殖,增强细胞 Caspase3/7活力,抑制Ⅰ型前胶原分泌,降低 LX-2细胞Smad2和Smad3磷酸化水平。结论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可能是scutellarin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作者:闫瑢玓;方慧;迟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阳痿从香论治

    本文从香药醒神醒志、振奋肾阳、强肾壮志进行论治;香药疏泄肝气、调畅情志、香兴宗筋;香能生气、活血、化瘀通络,改善阴茎海绵体微循环;香药醒脾、芳香化湿、调通水道、清下焦湿热四个方面探讨了对香药治疗阳痿的理论认知与临床用药的实践。

    作者:韩旭;龚枫评;孙淑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八段锦运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5例

    目的:观察八段锦运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进行八段锦运动处方干预,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治疗,疗程均为12周。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等指标,另外运用FD生活质量量表( FDDQL)对患者日常活动、忧虑、饮食、睡眠、不适、健康感觉、疾病控制、压力8个领域进行评估并计分。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对照组为86.36%,两组治疗均有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2周干预后,治疗组上腹胀闷、上腹不适、早饱、嗳气、食欲下降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显著下降(P<0.05),但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的症状积分未见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上腹疼痛、上腹胀闷、上腹不适、早饱、嗳气、呕吐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显著下降(P<0.05),但恶心、食欲下降的症状积分未见显著下降(P>0.05)。另外,经12周干预后,治疗组的食欲下降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而对照组的上腹胀闷症状积分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 FDDQL量表方面,经12周干预后,治疗组在日常活动、忧虑、饮食、睡眠、不适、疾病控制领域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显著升高(P<0.05),健康感觉、压力领域的积分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忧虑、不适、疾病控制领域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显著升高(P<0.05),在日常活动、饮食、睡眠、健康感觉、压力领域的积分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经12周干预后,治疗组在日常活动、忧虑、饮食领域的积分以及总积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而对照组在不适领域的积分较治疗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八段锦运动能够改善功能性消化性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曾进浩;潘华山;张怡;梁超;胡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辨证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25例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辨证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片20 mg口服,每天1次,中医辨证治疗组在口服呋塞米片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和脾虚湿蕴证,自拟汤剂口服。治疗3周后,通过测量左右臂臂围差值、疼痛程度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水肿程度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水肿减轻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右臂臂围差值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左右臂臂围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孙海芳;赵占强;宋立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从干燥综合征燥之阴阳属性及瘀毒成因浅析温阳法运用机理

    干燥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SS)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口干、眼干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还可造成机体多系统损伤。本病属于中医“燥痹”范畴,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燥、毒、瘀互结为病机,但目前治疗上多偏重滋阴润燥,忽视了温阳法的运用。临证中也可见到对于病程长久及病情复杂多变的患者单纯运用滋阴润燥法疗效并不明确,且较易出现腹痛、泄泻等不良反应,而对于此类患者辨证运用温阳法,可提高临床疗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忽略了阳气不足在本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干燥综合征病机关键点入手,通过对燥之阴阳属性及阳气不足在瘀血、毒邪形成中作用的分析,探讨温阳法在本病治疗中的作用机理,希望能对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有所启迪。

    作者:韦尼;朱跃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符思教授运用中药治疗Hp相关慢性糜烂性胃炎经验

    本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本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感受湿热毒邪、侵淫日久、胃络瘀滞、壅积化热、热灼胃络而发病。湿热毒邪是致病病因,胃络瘀滞是病机,湿滞、寒凝、气滞、血瘀是病理结果。因此在治疗上清热解毒,辛香通络是基本大法。研究表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同时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秀艳;杨晓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巨刺阳明经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38例

    目的:探讨巨刺阳明经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方法将76例脑卒中肢体痉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巨刺阳明经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肢体运动功能( 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 MBI评分)、血流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BI评分、FMA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EDV)、收缩期高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PSV、EDV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阳明经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殷玉鹏;黄翠立;梁静;周峰;何伟;李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证辨析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伤寒论》中争议较多的方剂之一,对其争议观点众多,主要集中在桂枝和芍药这两个药上,即“去桂还是留桂,去芍还是留芍”。本文遵方有执之观点,即去桂留芍。刘渡舟将本方解读为苓芍术甘汤。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方证,主要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命名之意和方证要义两个方面对此方证进行辨析。

    作者:秦高凤;赵琰;屈会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环球中医药杂志

环球中医药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