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发;刘建平;杜艳茹;白海燕;毛宇湘
“正气”早的论述散见于《黄帝内经》,它是人体一切正常物质及其功能的总和,其在脏腑功能活动中化生,又在脏腑功能活动中消耗,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正气”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抗病祛邪、自我监控调和、适应能力、自和康复四个方面。年龄可以作为“正气”的主要量化指标,现代医学中的微观指标如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细胞凋亡基因、电解质、血小板、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皆是“正气”功能的体现,可以作为正气的次要量化指标,而热态自动分析技术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作为“正气”量化的尝试,也有其研究价值。
作者:陈腾飞;刘清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伤寒论》是由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其所载方剂被后世尊称为“经方”。经方的方名具有高度概括药物组成、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等特点。本文以统计学方法总结《伤寒论》方剂名称命名特点,提出在一般译式“……+剂型名”的基础上,应针对不同命名特点的方剂采取不同的译式和翻译方法,并遵循简洁性、信息性、回译性的原则,灵活采用直译、音译、意译的方法,同时应重视提高翻译研究人员的中医素养。
作者:丁晓洁;董正平;王醊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测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硬度的影响,为中医药干预该病及从实体肝的角度阐释中医肝藏象理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疏肝理气组、加滋阴养血组和模拟剂组三组,分别采用以“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通络”和“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通络、滋阴养血”为组方原则的A、B配方颗粒(简称:A方、B方)及模拟剂(简称:C方)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并分别在干预前( T0)、干预3个月( T3)及干预6个月( T6)三个时点运用肝脏瞬时弹性扫描仪( FibroScan)检测受试者的肝脏硬度。结果中医药干预后三组的肝脏硬度值总体上来说均呈下降趋势,各组三时点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男、女分层,进行各组三时点间的比较,疏肝理气组女性三时点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疏肝理气组男性以及加滋阴养血组、模拟剂组两组男、女两性三个时点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静止期、活动期分层,进行各组三时点间的比较,其中静止期疏肝理气组三时点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加滋阴养血组、模拟剂组两组均显著下降,活动期加滋阴养血组三时点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疏肝理气组、模拟剂组两组均显著下降。无论是否分层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总体上看A、B、C三方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硬度均有明显改善,但A、B方与模拟剂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A、B两方对男、女及静止期与活动期作用的差异,可为今后运用中医药干预该病及进一步阐释中医“肝藏血、主疏泄”的理论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张佳元;王天芳;赵丽红;薛晓琳;吴秀艳;李婷婷;赵丰润;任红;张晓娜;侯帅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医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宝库,其蕴含丰富,其中的中医文化与茶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与联系。茶的药用价值在中医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经典古籍中都有茶入药的记载,不同品种的茶功效也各异。本文在探索中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而分析产生这一深刻渊源的原因和特殊意义。
作者:吴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2016年10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发布了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辨证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片20 mg口服,每天1次,中医辨证治疗组在口服呋塞米片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和脾虚湿蕴证,自拟汤剂口服。治疗3周后,通过测量左右臂臂围差值、疼痛程度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水肿程度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水肿减轻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右臂臂围差值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左右臂臂围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孙海芳;赵占强;宋立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清肺抗炎方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支原体肺炎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清肺抗炎方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比两组疗效、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免疫球蛋白A ( immunoglobulins A,IgA)、免疫球蛋白 G水平显著升高, CD8、免疫球蛋白 M ( immunoglobulins M, IgM)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IgA、IgG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 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水平显著降低,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IL-4、IL-10、IL-13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抗炎方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能显著改善支原体肺炎患者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孟婷;王永仓;王东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脾胃论》为金元名家李东垣晚年所作,体现了其学术的高水平。理论重视脾胃元气,用药重视甘温升举,处方药多量轻,临床常有卓效。所论“阴火”为内伤所致的邪火,其形成以脾胃气虚为基础,治疗当甘温益其中气佐以芩连知母等,开“甘温除热”之法门,对后世影响深远。研究学习《脾胃论》的理法方药,应熟读原书,结合作者成长的时代背景,密切联系临床,以传承学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贾海忠;赵进喜;孙晓光;孙晓峰;肖永华;刘轶凡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笔者认为火热、血瘀、正虚是过敏性紫癜病理机制的三个中心环节,火热、血瘀贯穿疾病始终。本病治疗应注意分期论治,急性期以清泻邪实为主,中后期应兼顾补益正虚,而火热与血瘀病机贯穿疾病始终,故除了辅以活血化瘀外,全程应以清热凉血为主要治疗原则。自拟清癜汤治疗,临床上取得明显治疗效果。
作者:张妙良;蔡玲玲;张妙瑞;方多多;许开拓;林玮华;杨碧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本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本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感受湿热毒邪、侵淫日久、胃络瘀滞、壅积化热、热灼胃络而发病。湿热毒邪是致病病因,胃络瘀滞是病机,湿滞、寒凝、气滞、血瘀是病理结果。因此在治疗上清热解毒,辛香通络是基本大法。研究表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同时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秀艳;杨晓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从病因病机的认识、临证思路及用药经验,总结赵瑞华教授从“六郁”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赵瑞华教授认为“六郁”所致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机理,瘀血内阻为本病基本病机,离经之血瘀阻脉络是本病的病理状态,瘀血作为本病的病理产物,同时又作为病因引起进一步病理改变,其贯穿于病程的始终。治疗大法:从气郁证、血郁证、痰郁证、火郁证、湿郁证、食郁证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证中化瘀为主,气血同治,随证施以行气、活血、化痰、祛湿、清热、消食之剂,兼顾脾胃。用药经验:化瘀喜用丹参、莪术、皂角刺、鸡内金等穿透力强的药物以祛瘀消癥,喜用柴胡、香附等利三焦解六郁,同时注重固护中焦脾胃。在治疗内异症病灶的基础上,或止痛,或助孕,或抑制复发,根据患者就诊的主要目的及个人情况辨证论治。
作者:王娜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围绕脑科学研究热点,从神经血管单元( neurovascular unit,NVU)视角阐述中医学对精气血的认识,探索中西医理论之融合,开辟疾病现代医疗的新思路。精生髓、精成形在NVU体现为细胞等有形组分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功能;NVU以血为养,体现为血供充足与脉络畅达;NVU以气为用,通过神经血管耦联、血脑屏障功能及其细胞间相互作用,分别体现了气行血固精、防御固摄、转化调控等功能,精气血(津液)之相互作用以维持NVU稳态微环境。这些认识对保健、治未病、治疗康复均具有参考作用。
作者:黄世敬;张颖;陈宇霞;潘菊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反复鼻衄病因虽多,均不离火、热之邪损伤经络,治疗上不离养阴清火、凉血止血之法。临证中还需灵活运用“异病同治”的治疗思想,拓展常用方药的治疗范围。本文对运用清肝引经汤治疗儿童反复鼻衄的一则验案进行辨析,旨在记录反复鼻衄的治疗经验,体会临床中对“异病同治”诊疗思想的运用。运用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法则,将治疗女性“逆经”的方药用来治疗儿童反复鼻衄并取得良效,值得深入学习。
作者:王梓淞;王雪茜;程发峰;马重阳;翟昌明;穆杰;杜欣;王庆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常有“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的阴虚发热特点,现应用青蒿鳖甲汤化裁用于其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对该患者治疗过程中,除辨证精准外,关键的是抓住了“温邪则热变速”的病机,“存得一分阴液,便有一分生机”,除清热解毒外主要运用养阴透热辅以益气扶正,通过青蒿鳖甲汤加味不但改善了患者早期发热、汗出、心慌、烦躁等症状,还预防了后期严重乏力、倦怠的表现,更是缩短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固有病程,解除了糖皮质激素的停药反应。
作者:马燕云;唐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冠心病心梗支架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胸痛、异物感及情志改变等不适症状,课题组认为该病多为“因郁致病,因病致郁”,临床治疗时运用刚柔辨证,从肝论治;本病主证可分为心肝火旺(刚实证)、心肝阴虚(刚虚症)、肝郁气滞(柔实证)、肝郁脾虚(柔虚证),兼证多夹痰夹瘀,中药口服配合认知行为及心理疏导,心身同调,疗效确切。
作者:陶玉雪;钞建峰;孙有泉;赵志付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作为一种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因其病因复杂性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PCOS的发生主要涉及内分泌、代谢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韩冰教授对于PCOS的治疗主要依据中医思维,辨证辨病,提出“其本在肾,其变在冲任”的理论,以“相火”立论,使其病症结合并兼顾女性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变化特点进行相应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王皓月;夏天;张河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加味金水六君煎治疗晚期表皮生长因子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以加味金水六君煎加减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纯化疗,比较两组瘤体大小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在肿瘤瘤体大小变化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在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卡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金水六君煎联合化疗治疗晚期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较低,疗效显著。
作者:李占林;何晓华;岳斌;杜俊宝;马峰;赵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八段锦运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进行八段锦运动处方干预,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治疗,疗程均为12周。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等指标,另外运用FD生活质量量表( FDDQL)对患者日常活动、忧虑、饮食、睡眠、不适、健康感觉、疾病控制、压力8个领域进行评估并计分。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对照组为86.36%,两组治疗均有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2周干预后,治疗组上腹胀闷、上腹不适、早饱、嗳气、食欲下降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显著下降(P<0.05),但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的症状积分未见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上腹疼痛、上腹胀闷、上腹不适、早饱、嗳气、呕吐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显著下降(P<0.05),但恶心、食欲下降的症状积分未见显著下降(P>0.05)。另外,经12周干预后,治疗组的食欲下降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而对照组的上腹胀闷症状积分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 FDDQL量表方面,经12周干预后,治疗组在日常活动、忧虑、饮食、睡眠、不适、疾病控制领域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显著升高(P<0.05),健康感觉、压力领域的积分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忧虑、不适、疾病控制领域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显著升高(P<0.05),在日常活动、饮食、睡眠、健康感觉、压力领域的积分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经12周干预后,治疗组在日常活动、忧虑、饮食领域的积分以及总积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而对照组在不适领域的积分较治疗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八段锦运动能够改善功能性消化性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曾进浩;潘华山;张怡;梁超;胡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基于中药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寻找影响清开灵软胶囊批次间稳定性的重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小二乘法模型对不同批次清开灵软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进行整体观察和评价,找出可能与相似度强相关的标志物。结果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剔除黄芩苷色谱峰后的相似度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经偏小二乘法分析得到3个化学成分与相似度密切相关,该3个化合物可作为控制清开灵软胶囊批次间稳定性的重点化学成分。结论该中药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中药不同批次间稳定性控制研究是可行的。
作者:滕会会;杜守颖;李鹏跃;陆洋;白洁;武慧超;孙如煜;张晴;杜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慢性心理应激引起的发热,被称为应激诱导发热( stress-induced hyperthermia,SIH),其发热机制为下丘脑延髓谷氨酸能神经通路介导心理应激信号驱动交感神经的产热反应,而与体温调节中枢的活性物质或体内致热退热因子无关。本案患者发病前半年处于慢性应激状态,交感神经活跃,诊断为SIH。小柴胡汤是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代表性方剂之一,除具有和解少阳之功,尚有开郁散火之效。其治疗炎症性发热有效,与其对体内炎性因子、体温中枢等调节而起到抗炎解热的作用有关。其治疗SIH有效,考虑与其调整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起到抗焦虑抑郁的作用有关。
作者:张成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