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妙良;蔡玲玲;张妙瑞;方多多;许开拓;林玮华;杨碧莲
《脾胃论》为金元名家李东垣晚年所作,体现了其学术的高水平。理论重视脾胃元气,用药重视甘温升举,处方药多量轻,临床常有卓效。所论“阴火”为内伤所致的邪火,其形成以脾胃气虚为基础,治疗当甘温益其中气佐以芩连知母等,开“甘温除热”之法门,对后世影响深远。研究学习《脾胃论》的理法方药,应熟读原书,结合作者成长的时代背景,密切联系临床,以传承学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贾海忠;赵进喜;孙晓光;孙晓峰;肖永华;刘轶凡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易于反复发作,治愈难度大。中医将其归入“痢疾”“泄泻”的范畴,在治疗上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健脾化湿等不同,虽可缓解症状,但远期疗效难尽人意。笔者认为浊毒内蕴为其主病机,贯穿始终,并易与气、瘀、虚兼加为患,以化浊解毒为法遣方用药,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白海燕;毛宇湘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本文介绍了李佃贵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治疗经验,在传统中医对本病认识的基础上,李佃贵教授提出浊毒内蕴是本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临床上既重视辨症与辨证的有机结合,将本病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痛、胀、痞满、寒、呆、嗳、烧、泻、秘九症,并分证论治,又重视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参考胃镜、病理等,运用现代中药药理成果综合论治。
作者:刘小发;刘建平;杜艳茹;白海燕;毛宇湘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干燥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SS)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口干、眼干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还可造成机体多系统损伤。本病属于中医“燥痹”范畴,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燥、毒、瘀互结为病机,但目前治疗上多偏重滋阴润燥,忽视了温阳法的运用。临证中也可见到对于病程长久及病情复杂多变的患者单纯运用滋阴润燥法疗效并不明确,且较易出现腹痛、泄泻等不良反应,而对于此类患者辨证运用温阳法,可提高临床疗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忽略了阳气不足在本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干燥综合征病机关键点入手,通过对燥之阴阳属性及阳气不足在瘀血、毒邪形成中作用的分析,探讨温阳法在本病治疗中的作用机理,希望能对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有所启迪。
作者:韦尼;朱跃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测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硬度的影响,为中医药干预该病及从实体肝的角度阐释中医肝藏象理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疏肝理气组、加滋阴养血组和模拟剂组三组,分别采用以“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通络”和“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通络、滋阴养血”为组方原则的A、B配方颗粒(简称:A方、B方)及模拟剂(简称:C方)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并分别在干预前( T0)、干预3个月( T3)及干预6个月( T6)三个时点运用肝脏瞬时弹性扫描仪( FibroScan)检测受试者的肝脏硬度。结果中医药干预后三组的肝脏硬度值总体上来说均呈下降趋势,各组三时点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男、女分层,进行各组三时点间的比较,疏肝理气组女性三时点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疏肝理气组男性以及加滋阴养血组、模拟剂组两组男、女两性三个时点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静止期、活动期分层,进行各组三时点间的比较,其中静止期疏肝理气组三时点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加滋阴养血组、模拟剂组两组均显著下降,活动期加滋阴养血组三时点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疏肝理气组、模拟剂组两组均显著下降。无论是否分层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总体上看A、B、C三方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硬度均有明显改善,但A、B方与模拟剂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A、B两方对男、女及静止期与活动期作用的差异,可为今后运用中医药干预该病及进一步阐释中医“肝藏血、主疏泄”的理论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张佳元;王天芳;赵丽红;薛晓琳;吴秀艳;李婷婷;赵丰润;任红;张晓娜;侯帅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辨证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片20 mg口服,每天1次,中医辨证治疗组在口服呋塞米片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和脾虚湿蕴证,自拟汤剂口服。治疗3周后,通过测量左右臂臂围差值、疼痛程度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水肿程度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水肿减轻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右臂臂围差值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左右臂臂围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孙海芳;赵占强;宋立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伤寒论》中争议较多的方剂之一,对其争议观点众多,主要集中在桂枝和芍药这两个药上,即“去桂还是留桂,去芍还是留芍”。本文遵方有执之观点,即去桂留芍。刘渡舟将本方解读为苓芍术甘汤。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方证,主要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命名之意和方证要义两个方面对此方证进行辨析。
作者:秦高凤;赵琰;屈会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从病因病机的认识、临证思路及用药经验,总结赵瑞华教授从“六郁”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赵瑞华教授认为“六郁”所致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机理,瘀血内阻为本病基本病机,离经之血瘀阻脉络是本病的病理状态,瘀血作为本病的病理产物,同时又作为病因引起进一步病理改变,其贯穿于病程的始终。治疗大法:从气郁证、血郁证、痰郁证、火郁证、湿郁证、食郁证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证中化瘀为主,气血同治,随证施以行气、活血、化痰、祛湿、清热、消食之剂,兼顾脾胃。用药经验:化瘀喜用丹参、莪术、皂角刺、鸡内金等穿透力强的药物以祛瘀消癥,喜用柴胡、香附等利三焦解六郁,同时注重固护中焦脾胃。在治疗内异症病灶的基础上,或止痛,或助孕,或抑制复发,根据患者就诊的主要目的及个人情况辨证论治。
作者:王娜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围绕脑科学研究热点,从神经血管单元( neurovascular unit,NVU)视角阐述中医学对精气血的认识,探索中西医理论之融合,开辟疾病现代医疗的新思路。精生髓、精成形在NVU体现为细胞等有形组分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功能;NVU以血为养,体现为血供充足与脉络畅达;NVU以气为用,通过神经血管耦联、血脑屏障功能及其细胞间相互作用,分别体现了气行血固精、防御固摄、转化调控等功能,精气血(津液)之相互作用以维持NVU稳态微环境。这些认识对保健、治未病、治疗康复均具有参考作用。
作者:黄世敬;张颖;陈宇霞;潘菊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王今觉教授善用望目辨证诊断方法,指导临床治愈一些疑难杂症。本文针对王教授运用望目辨证治疗情况复杂的妊娠恶阻、胸痹、鼓胀方面的病案进行探析。王教授通过望目辨证三则病例为因肝热血瘀、胃气上逆而恶阻;因痰阻气滞血瘀、心脉闭阻寒引发胸痹;因肝气上逆、水气凌心而至鼓胀,三则病例辨证准确、用药对症,疗效显著。王教授运用望目辨证在治疗舌脉症比较复杂、难以准确辨证的疾病方面发挥着其独特作用。
作者:吕品;王稼心;提桂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伤寒论》是由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其所载方剂被后世尊称为“经方”。经方的方名具有高度概括药物组成、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等特点。本文以统计学方法总结《伤寒论》方剂名称命名特点,提出在一般译式“……+剂型名”的基础上,应针对不同命名特点的方剂采取不同的译式和翻译方法,并遵循简洁性、信息性、回译性的原则,灵活采用直译、音译、意译的方法,同时应重视提高翻译研究人员的中医素养。
作者:丁晓洁;董正平;王醊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正气”早的论述散见于《黄帝内经》,它是人体一切正常物质及其功能的总和,其在脏腑功能活动中化生,又在脏腑功能活动中消耗,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正气”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抗病祛邪、自我监控调和、适应能力、自和康复四个方面。年龄可以作为“正气”的主要量化指标,现代医学中的微观指标如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细胞凋亡基因、电解质、血小板、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皆是“正气”功能的体现,可以作为正气的次要量化指标,而热态自动分析技术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作为“正气”量化的尝试,也有其研究价值。
作者:陈腾飞;刘清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历代医家大多认为和法有广义和法与狭义和法之分,但是对于广义和法与狭义和法的范畴并不统一。和法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但主要是以慢性病为主,对于和法的认识主要是调和营卫、和解少阳,调和相对病位、相反病性的复杂病证,用药和缓轻缓、慎用峻烈药,多方(治法)合用或以治疗复杂病证,生病的本质是阴阳不和,治疗疾病在于调其不和,以和为治疗目的,对于和法方剂的限定以及临床应用也是基于以上对和法的认识。
作者:张晓雷;王玉光;沙茵茵;马家驹;姜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本文基于阴阳学说和脏腑学说,从至阴的字义、比类及脑髓属阴、脑脊液属阴、五液属阴等方面诠释了脑为至阴理论。脑至阴的生理特征为上丹田命门藏元精、元气、元神,赖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充养,脑内窍玄府气液宣通,至阴元真出入通利,脑髓才能化生神机;脑至阴的病理特征为精气同病,形神同病;诸邪互结,虚实错杂。脑为至阴理论是脑髓为脏学说的内涵之一,在脑病临床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作者:周德生;刘利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八段锦运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进行八段锦运动处方干预,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治疗,疗程均为12周。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等指标,另外运用FD生活质量量表( FDDQL)对患者日常活动、忧虑、饮食、睡眠、不适、健康感觉、疾病控制、压力8个领域进行评估并计分。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对照组为86.36%,两组治疗均有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2周干预后,治疗组上腹胀闷、上腹不适、早饱、嗳气、食欲下降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显著下降(P<0.05),但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的症状积分未见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上腹疼痛、上腹胀闷、上腹不适、早饱、嗳气、呕吐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显著下降(P<0.05),但恶心、食欲下降的症状积分未见显著下降(P>0.05)。另外,经12周干预后,治疗组的食欲下降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而对照组的上腹胀闷症状积分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 FDDQL量表方面,经12周干预后,治疗组在日常活动、忧虑、饮食、睡眠、不适、疾病控制领域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显著升高(P<0.05),健康感觉、压力领域的积分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忧虑、不适、疾病控制领域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显著升高(P<0.05),在日常活动、饮食、睡眠、健康感觉、压力领域的积分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经12周干预后,治疗组在日常活动、忧虑、饮食领域的积分以及总积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而对照组在不适领域的积分较治疗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八段锦运动能够改善功能性消化性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曾进浩;潘华山;张怡;梁超;胡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加味金水六君煎治疗晚期表皮生长因子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以加味金水六君煎加减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纯化疗,比较两组瘤体大小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在肿瘤瘤体大小变化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在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卡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金水六君煎联合化疗治疗晚期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较低,疗效显著。
作者:李占林;何晓华;岳斌;杜俊宝;马峰;赵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常有“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的阴虚发热特点,现应用青蒿鳖甲汤化裁用于其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对该患者治疗过程中,除辨证精准外,关键的是抓住了“温邪则热变速”的病机,“存得一分阴液,便有一分生机”,除清热解毒外主要运用养阴透热辅以益气扶正,通过青蒿鳖甲汤加味不但改善了患者早期发热、汗出、心慌、烦躁等症状,还预防了后期严重乏力、倦怠的表现,更是缩短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固有病程,解除了糖皮质激素的停药反应。
作者:马燕云;唐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浊毒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研究与浊毒相关疾病发生、发展、辨证论治规律的应用体系。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浊毒理论认为浊毒内蕴、瘀血内生、膏浊内聚于肝而成非酒精性脂肪肝。本文通过探析其病因病机,临床上以化浊散瘀调脂辨证论治取得了良好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浊毒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临床。
作者:杨倩;张云凤;才艳茹;陈宏宇;刘勇涛;杜朋丽;谷诺诺;赵丹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巨刺阳明经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方法将76例脑卒中肢体痉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巨刺阳明经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肢体运动功能( 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 MBI评分)、血流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BI评分、FMA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EDV)、收缩期高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PSV、EDV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阳明经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殷玉鹏;黄翠立;梁静;周峰;何伟;李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火针和毫针干预对于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实验以佐剂性关节炎( AA)模型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将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火针组、毫针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每隔3天测量各组大鼠踝部肿胀情况、体质量变化并进行疼痛测量评定。在造模后第28天每组随机处死2只大鼠,观察左侧踝关节组织切片和足三里部位组织切片。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火针组、毫针组大鼠经针刺后左踝直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关节疼痛评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降低(P<0.05)。踝关节切片也可见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得到改善,观察足三里部位组织切片可见火针针刺可对肌肉组织造成损伤,但愈合较好。结论火针和毫针干预对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症状改善有一定作用,两种针刺方式对肌肉组织损伤较小且愈合良好。
作者:曲圣元;陈荷清;车蕊;张明;刘柳青;马文珠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