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产前超声筛查

黄春波;吕海云;邹雅芳

关键词:胎儿, 泌尿系统异常, 产前,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对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428例孕16~39周孕妇进行产前超声筛查,对其中62例泌尿系统异常胎儿进行随访,并见超声检查结果与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62例泌尿系统异常胎儿中单一部位异常53例,包括肾积水29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8例、婴儿型多囊肾2例,成人型多囊肾2例,重复肾1例、单侧异位肾3例、单侧肾缺如2例、马蹄肾1例,肾囊肿4例,巨输尿管1例;2个部位异常9例,包括输尿管狭窄合并肾积水4例、重复肾合并肾积水3例、异位肾合并肾积水2例。62例胎儿中19例选择引产,17例与超声检查一致,43例继续妊娠胎儿出生后,27例肾积水减轻或消退,16例经手术或复查超声与产前超声检查一致。结论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异常与随访结果一致性好,产前超声筛查在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弥散成像与动态增强表现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弥散成像、动态曲线表现。方法收集10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临床及MRI资料,并行DWI(0,800)扫描及ADC值测量,其中9例行时间-信号曲线图测量并记录。结果成人型颗粒细胞瘤(OAGCT)9例;幼年型颗粒细胞瘤(OJGCT)1例。8例病灶表现为囊实混合性,T2WI呈混杂信号、以高信号为主,T1 WI呈稍高及稍低信号,DWI呈高、低混杂信号;2例病灶表现为实性,T2 WI及T1 WI信号均略高于肌肉,DWI呈高信号。平均ADC值:实性成分:0.351-0.881×10-3 mm2/s;囊性成分:1.510-3.447×10-3 mm2/s。时间信号曲线表现为缓升或缓升平台7例,速升平台型2例,病灶曲线高度低于子宫肌层。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以囊实混合性多见,DWI为混杂信号或高信号,实性成分ADC值低,囊性成分ADC值高,时间信号曲线以缓升或缓升平台型多见,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

    作者:方梦诗;黄美霞;王蕾;夏加林;许丽凤;林燕;陈振;何春妮;钟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7例疤痕子宫妊娠所致急重症超声表现分析

    目的:分析并总结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妊娠所致临床急危重症的超声表现。方法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回顾性分析17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妊娠所致急危重症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17例患者术前超声表现均与术中所见一致,不当人流所致疤痕破裂穿孔3例,疤痕处妊娠破裂2例,完全性胎盘前置并疤痕处胎盘植入2例,中晚孕疤痕先兆破裂8例,疤痕先兆破裂术中疤痕处并宫体破裂1例,疤痕子宫破裂并胎儿进入腹腔1例。结论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妊娠所致急危重症超声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孕程不同周期,需要超声医师有足够的认识。

    作者:纪颖;贺晓;来利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靶向超声造影诊疗前列腺癌的实验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是我国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趋势。目前,对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方法。由于前列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就诊时多数患者已失去根治切除机会,导致终疗效差。随着靶向超声分子成像的发展,靶向微泡造影在前列腺癌诊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对靶向超声造影诊疗前列腺癌的实验研究方法及进展近况予以综述。

    作者:刘莹(综述);江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结果21例MALT中,双侧肺分布14例(66.7%),单侧肺病灶7例(33.3%)。病灶形态呈斑片及实变影16例(76.2%),结节形或肿块样4例(19%),弥漫性间质性改变1例(4.8%)。结节状病灶、实变病灶及斑片状病灶内有较粗大的支气管充气征12例,粗大蜂窝状改变2例, MALT病灶边缘较清晰,不规则15例,伴毛刺样改变的5例,胸膜凹陷的3例,伴胸腔积液的4例。结论肺MALT淋巴瘤CT表现多样,可为单发结节影、斑片状影及实变影,亦可弥漫性间质性改变,病灶内常伴有粗大的支气管充气征,病灶周边不规则,伴毛刺及胸膜凹陷改变,上述影像表现要考虑MALT的诊断。

    作者:陈来荣;俞同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RT-3 DE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面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3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根据临床诊断结果21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为病例组。分别应用二维法和实时三维容积法测量病例组二尖瓣瓣口面积,并比较两者测量方法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对实时三维容积法测量诊断效能进行评价。2名测量者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测量的二尖瓣口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二维和三维测量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二者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名测量者测量结果一致性良好( k =0.789,0.777,0.787,0.786)。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面积具有可行性和可重复性,为临床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作者:包洪靖;李莹;孙俭宇;刘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原癌基因CerbB-2表达水平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的关系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原癌基因(CerbB-2)表达水平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 breast cancers , IDC)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9月~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120例IDC患者行超声检查并进行BI-RADS分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ER、PR、CerbB-2阳性表达情况,分析BI-RADS分级与ER、PR、CerbB-2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肿块边缘有毛刺征者ER、P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边缘无毛刺征者( P <0.05);肿块内部钙化者CerbB-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无钙化者( P <0.05);肿块内血流0~Ⅰ级者ER、PR、CerbB-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Ⅱ~Ⅲ级者( P <0.05);肿块大小、后方回声有无衰减、UE评分与ER、PR、CerbB-2表达阳性率无明显相关性( P >0.05)。 ER、PR、CerbB-2表达阳性的IDC患者BI-RADS分级均显著高于表达阴性者( P <0.05)。结论 IDC患者超声征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ER、PR、CerbB-2表达的水平,从而为IDC的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作者:厉亚林;李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评估甲状腺结节应变率比值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 US-FNA)评估弹性应变率比值( SR)佳诊断界值点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检查的164例患者167个结节弹性应变率比值( SR ),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计算出良、恶性结节弹性应变率比值的佳临界值。所有结节均采取US-FNA检查,排除细胞学无相关诊断(不满意)结果的病例,将入组的163个结节的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结果与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通过ROC曲线得出SR佳诊断临界值为0.50,曲线下面积0.890。 US-FNA诊断SR<0.50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7.18%,80.00%,97.18%,80.00%,95.06%。结论US-FNA细胞学检查对SR<0.50的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弹性应变率( SR)可用于评估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联合细针穿刺能有效提高恶性结节检出率,并可作为穿刺前评估指标。

    作者:闻宝杰;吴敏;张捷;金志斌;彭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肠型白塞病的CT表现

    目的:总结累及消化道的白塞病( BD )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对12例累及消化道的BD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累及消化道的BD以累及回肓部为常见,在CT上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结论 CT可显示肠道BD病变的准确位置、受累的深度及范围,帮助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宋迪;毛庆聪;邵伟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MRI表现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的5例共9例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临床及MRI影像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5例,女4例,年龄19~65岁,中位年龄46.6岁。9例透明细胞肉瘤MR表现为关节及脊柱旁软组织肿块,与相邻骨骼肌信号比较,7例肿瘤T1 WI呈等信号,2例等信号内含斑片高信号,T2 WI脂肪抑制序列6例呈明显高信号,3例呈稍高信号,原T1 WI高信号的部分T2 WI显示低信号,所有病灶T2 WI+FS序列上均信号不均。结论 MRI检查能够准确地发现肿瘤,敏感的显示其部位、形态、内部成份特征以及对周围侵犯,若MRI显示病灶内有短T1短T2信号成份,则对肿瘤定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燕;唐猛;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肛管直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CT和MRI诊断: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早期及晚期肛管直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AMM)的CT和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例AMM患者的临床、CT、MRI和病理资料。结果 CT上早期者未见明显异常,晚期者肿瘤呈蕈伞样充满肠腔而不伴肠梗阻,肠周脂肪间隙模糊,并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MRI上早期者肿瘤局限于直肠肛管内, T1 WI呈高信号, T2WI呈低信号,晚期者肿瘤突破肠壁全层,侵及直肠系膜,并有淋巴结转移,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AMM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用来鉴别肿瘤并评估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受累情况,CT有助于评估远处转移。

    作者:李燕;徐青;余静;宋佳成;刘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胃底种植性异位脾1例

    患者男,68岁。因反复纳差、乏力20余年,并发右上腹胀10余天入院治疗。50年前因“脾肿大”行脾切除术。胃镜发现食管中段中度静脉曲张,慢性浅表性胃炎( II级),慢性糜烂性胃炎( III级)。血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

    作者:胡庆华;梁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3例卡-梅现象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3例卡-梅现象患儿影像学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报道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卡-梅现象患儿的影像学表现、生化特点、诊疗及转归情况。结果3例患儿均因出生后发现体表暗红色肿块就诊。例1患儿胸部CT示腋下及胸部大片强化软组织肿块。例2,3患者MRI分别示左侧颜面部及右髂部软组织肿块, T1、T2加权像呈混杂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3例患儿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巨大血管瘤,生化检查主要显示血小板显著降低、凝血功能异常,对伴有血小板显著降低的血管瘤患者应该考虑该现象可能,并及时干预治疗,可以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程爱兰;冯赟;曹雯君;储彩婷;丁茗;金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耳硬化症的高分辨率CT诊断

    目的:回顾性分析耳硬化症HRCT表现,并评价HRCT对诊断耳硬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3例经手术确诊的耳硬化症患者CT资料,用MPR技术重建标准横断位、冠状位及镫骨同层显示图像,由三位神经放射学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计算耳硬化症患者CT检出的敏感性。结果53例(98耳)患者中,CT确定诊断86耳,病变均表现为点状、条状或小片状低密度灶,其中64耳位于前庭窗前,8耳位于耳蜗周围,7耳位于内听道周围;7耳为多发病变;48耳见镫骨底板增厚。 CT可疑诊断7耳患者表现为镫骨底板前部增厚,其中3耳伴有镫骨前脚近底板侧轻度不规则增厚。 CT阴性诊断患者5耳,HRCT未见异常改变。本组病例HRCT发现耳硬化症的敏感性为94.9%。结论 HRCT可准确显示大部分耳硬化症病灶部位及形态,亚毫米层厚及MPR技术的应用可提高病变的检查率。

    作者:吴红莲;高献芳;梁长虎;巩武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皮肤癌CT表现及诊断1例

    患者男性,29岁。4年前偶感臀部不适伴疼痛、瘙痒,进而出现红斑样破溃,有少量出血及脓性渗出物。遂于当地乡村诊室就诊,给予换药、引流处理,伤口仍反复破溃,并右臀部长出约乒乓球大小肿物,质硬。近一年来,肿物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呈菜花样外观,周围皮肤变硬、发黑,触之疼痛明显致无法就坐(图1)。自述曾在外院病理活检且皮肤癌诊断明确,病理图片未携带。

    作者:史永江;甄杰;叶礼新;邓斯亮;张雪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神经元移行异常的3D-FSPGR评价

    目的:研究磁共振3D-FSPGR( fast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序列结合多平面重组分析对神经元移行异常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神经元移行异常,采集常规SET1 WI、FSET2 WI和针对脑组织解剖的3D-FSPGR T1 WI序列图像及多平面重组( MPR)。结果30例神经元移行异常终诊断包括15例多小脑回畸形、5例巨脑回畸形、1例无/巨脑回畸形、6例灰质异位以及3例脑裂畸形。单纯常规MRI诊断了21例典型神经元移行异常,9例不典型神经元移行异常在常规MRI上不能诊断,包括4例多小脑回畸形、4例室管膜下灰质异位及1例脑裂畸形合并有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多小脑回畸形常规MR表现为局限性脑皮层欠自然,而在3DFSPGR上表现为局限性脑皮质增厚并浅小脑沟。室管膜下灰质异位常规MRI表现侧脑室形态欠自然,而在3DFSPGR上表现为侧脑室体后部旁、前角室管膜下类圆形灰质结节信号影。脑裂畸形合并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常规MRI表现为仅有脑裂畸形,而在3DFSPGR上表现为除脑裂畸形外,还有局限性脑灰白质分界欠清。结论3D-FSPGR序列可以更好地显示不典型神经元移行异常的解剖结构,帮助其诊断和分类。

    作者:尹春红;刘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症状性非高危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引起症状性非高危肺栓塞( P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DVT引起非高危PE患者的资料,以是否出现症状作为因变量,以CT阻塞指数( CTOI)、右左心室直径比值( RV/LV)、PE危险分层、DVT类型、患病肢体、年龄及性别为自变量引入二元模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求引起非高危PE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病肢体、性别、PE危险分层是导致PE出现症状的影响因素,( P值=0.040、0.017、0.011;95%的可信区间:1.236~8.178、0.076~0.777、1.626~39.898)。结论对于非高危PE而言,右下肢DVT、女性及PE严重程度是PE出现症状的危险因素,CTOI及右左心室直径比值与PE是否出现症状无关。

    作者:田锦林;王海峰;屈尔青;陈硕飞;李春雷;王伟;郭跃辉;张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三维彩超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彩超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运用价值。方法2011年8月~2015年1月选择在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高危妊娠妇女共320例,都进行二维彩超与三维多切面彩超检查。结果二维彩超检查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28例,检出率为8.75%;主要影像学特征表现为小脑延髓池增宽、灰质异位或侧脑室室管膜下灰质信号,胼胝体发育不良。三维彩超中检查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30例,检出率为9.38%,其中比二维超声多检出1例脑积水与1例脉络膜囊肿,使用的三维切面为侧脑室切面。经过正常分娩或引产尸检后证实,三维彩超无漏诊情况,诊断准确率为100.0%;二维彩超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为93.3%,三维彩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二维彩超,但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超声检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畸形检出率较高,三维彩超以多切面成像功能弥补二维彩超的漏诊情况,可明显提高产前诊断正确率。

    作者:杨建军;姜红芳;耿书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的高分辨率MRI成像与脑梗死的血管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MRI成像( HRMRI)观察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 MCA)的管壁结构,并分析脑梗死的血管危险因素。方法将38例MCA供血区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分为梗死组与TIA组,行HRMRI检查,并寻找与脑梗死风险相关的血管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TIA组两者比较,MCA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稳定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CA管腔内存在粥样硬化斑块是脑卒中的血管危险因素。结论 HRMRI能清楚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的管壁,对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评估具有优势。

    作者:刘一萍;徐凯;徐鹏;鹿彩銮;庞建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宫腔粘连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8例患者行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检查后做出初步诊断,再行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检查,采用表面成像方法,观察宫腔形态、内膜厚度、连续性及回声是否均匀,联合二维超声表现做出二次诊断,分别和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8例后经宫腔镜(HS)证实宫腔粘连64例,2D-TVS诊断宫腔粘连49例,宫腔镜证实45例,2D-TVS 联合3D-TVS诊断62例,宫腔镜证实58例,二者诊断宫腔粘连符合率(70.31% vs 90.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能明显提高宫腔粘连的检出率。

    作者:张丽珍;毛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

    目的:通过分析胃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CT表现,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DLBCL患者的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生长方式、胃壁厚度、密度、强化趋势、有无淋巴结肿大、有无腹腔脏器的转移。结果11例患者中4例同时累及胃体、胃角及胃窦,1例同时累及胃体部及胃角,1例病灶局限在胃角,5例病灶局限于胃窦部。10例DLBCL均呈弥漫性胃壁增厚,胃壁大径为2.7~5.3cm。11例病灶密度均匀,无明显坏死,增强后均呈现持续强化方式。2例患者伴发有龛影,5例患者病灶邻近胃粘膜水肿。3例患者出现腹腔淋巴结多发肿大。结论 DLBCL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为术前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陈国平;邢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