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迪;毛庆聪;邵伟新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胃神经鞘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结果5例病灶均为单发,呈类圆形,边缘清楚,其中3例位于胃窦部,2例位于胃体部;2例腔外生长者,3例腔内外生长者;增强扫描后,5例均呈现均匀进行性持续强化。结论胃神经鞘瘤的发生部位、生长方式以及强化特点有助于其诊断。
作者:朱伊祎;何明宸;曹志坚;许茂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1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19例肺硬化性血管瘤共22个病灶。中央型1例,周围型18例,其中肺门旁3例,外围15例。多发毛玻璃密度1例,软组织密度18例。18例边缘规整,7例可见浅分叶征,4例密度不均匀。8例不均匀强化,其中明显强化者10例,中度强化者6例,轻度强化者3例,10例可见贴边血管征,4例可见晕征,1例可见空气新月征,5例内可见点状钙化。右肺上叶4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5例,左肺上叶1例,左肺下叶3例,跨叶分布2例,多发2例,2例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发病年龄、性别、病理学特征等,有助于减少误诊。
作者:周永;努尔兰;韩文广;张忠双;文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患者男,44岁。咽喉异物感伴咳嗽咳痰1月。入院查颈部CT示:舌骨后方会厌前间隙见一类圆形低密度肿块伴多发钙化(图1A),考虑血管瘤;间接喉镜示舌根部可见一约3cm ×3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被覆血管。 MRI表现:会厌前间隙类圆形异常信号,大小约3.1cm ×2.7cm ×2.8cm,边界清晰,呈等T1、等T2信号(图1B,1C),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囊腔内无强化,会厌左侧部受压下移,部分与会厌部分界不清(图1D)。颈部少许小淋巴结征。术前诊断:疑为皮样或表皮样囊肿。
作者:张杰;叶惠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导管造影在乳头异常溢液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3年12月32例乳导管造影检查资料,病例32例均经临床检查、钼靶摄片、乳导管造影检查及病理证实。结果32例乳导管造影,导管内乳头状瘤17例,其中2例伴乳导管扩张,乳导管扩张11例,乳腺囊性增生症5例,乳腺癌1例。结论乳导管造影能清晰显示导管内细微结构及病变范围,诊断特异性高,是乳头异常溢液准确、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张丽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联合经腹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接受超声检查的54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本组54例异位妊娠患者均经手术病历确诊,其中卵巢妊娠1例、宫颈妊娠1例、剖腹产切口妊娠2例、间质部妊娠2例、宫角部妊娠2例。经阴道超声检查准确率(90.74%)明显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77.7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经阴道联合经腹超声检查准确率(98.15%)明显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90.7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4例患者经腹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其中经阴道超声在发现宫外是否有混合性团块、宫外似孕囊影、外孕囊影中是否可见胚芽及胎心等声像图方面的较经腹部超声更多,且更加清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子宫直肠窝积液显示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是异位妊娠的有效诊断方法,二者联合使用,可以相互补充信息。
作者:马巧秀;白海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引起症状性非高危肺栓塞( P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DVT引起非高危PE患者的资料,以是否出现症状作为因变量,以CT阻塞指数( CTOI)、右左心室直径比值( RV/LV)、PE危险分层、DVT类型、患病肢体、年龄及性别为自变量引入二元模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求引起非高危PE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病肢体、性别、PE危险分层是导致PE出现症状的影响因素,( P值=0.040、0.017、0.011;95%的可信区间:1.236~8.178、0.076~0.777、1.626~39.898)。结论对于非高危PE而言,右下肢DVT、女性及PE严重程度是PE出现症状的危险因素,CTOI及右左心室直径比值与PE是否出现症状无关。
作者:田锦林;王海峰;屈尔青;陈硕飞;李春雷;王伟;郭跃辉;张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置入(PCI)术前、术后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STI技术,对60例冠心病患者( CAD组)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术后3天、2个月、5个月和40名正常成人(对照组)进行对比检测,获得左室相应心肌节段收缩期纵向、径向、周向应变及应变率,针对CAD组病变心肌节段,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心肌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规律。结果 CAD 组共476个经治疗节段,术前、术后3天各方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 P均<0.05);与术前及术后3天相比,术后2个月、5个月各方向应变及应变率逐渐增高( P均<0.05),而术后2个月与术后5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STI可以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对评估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效寅;李群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MRI低信号分隔征在乳腺纤维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共54个乳腺纤维腺瘤的MRI表现特点,分析低信号分隔征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54个乳腺纤维腺瘤中,37个纤维腺瘤在MRI可观察到低信号分隔,发生率为69%(37/54);其中29个病灶分隔厚度小于2mm,8个病灶厚度大于2mm。37个病灶低信号分隔在T1 WI脂肪抑制序列均观察不清,33个病灶在T2 WI脂肪抑制序列可观察到低信号分隔,在T1 WI增强序列均可观察到。结论低信号分隔征是诊断乳腺纤维腺瘤较特异的征象之一,并且T1 WI增强序列观察佳。
作者:李明;乔鹏岗;陆虹;马锦琳;王怀涛;李功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原癌基因(CerbB-2)表达水平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 breast cancers , IDC)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9月~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120例IDC患者行超声检查并进行BI-RADS分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ER、PR、CerbB-2阳性表达情况,分析BI-RADS分级与ER、PR、CerbB-2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肿块边缘有毛刺征者ER、P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边缘无毛刺征者( P <0.05);肿块内部钙化者CerbB-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无钙化者( P <0.05);肿块内血流0~Ⅰ级者ER、PR、CerbB-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Ⅱ~Ⅲ级者( P <0.05);肿块大小、后方回声有无衰减、UE评分与ER、PR、CerbB-2表达阳性率无明显相关性( P >0.05)。 ER、PR、CerbB-2表达阳性的IDC患者BI-RADS分级均显著高于表达阴性者( P <0.05)。结论 IDC患者超声征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ER、PR、CerbB-2表达的水平,从而为IDC的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作者:厉亚林;李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分析胃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CT表现,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DLBCL患者的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生长方式、胃壁厚度、密度、强化趋势、有无淋巴结肿大、有无腹腔脏器的转移。结果11例患者中4例同时累及胃体、胃角及胃窦,1例同时累及胃体部及胃角,1例病灶局限在胃角,5例病灶局限于胃窦部。10例DLBCL均呈弥漫性胃壁增厚,胃壁大径为2.7~5.3cm。11例病灶密度均匀,无明显坏死,增强后均呈现持续强化方式。2例患者伴发有龛影,5例患者病灶邻近胃粘膜水肿。3例患者出现腹腔淋巴结多发肿大。结论 DLBCL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为术前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陈国平;邢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年龄组间的差异。方法41例健康志愿者被分成青年组(15例)、中年组(16例)、高年组(10例)。选用TOF-MRA垂直基底动脉中段行( phase-cantrast magnetic resonatnce ima-ging) PC-MRI扫描,在PCA/M图像上沿其边缘绘制ROI。取ΔV、MV、MF及收缩期流速达峰时间比( peak systolic velocity ratio, PSVR)、舒张期低流速达峰时间比(end diastolic velocity ratio, EDVR)进行参数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青、中、高年龄组平均ΔV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F =7.54, P <0.01);两两均数比较青、中年组间无差异( t =1.74, P >0.05),老年组与青、中年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t青 vs老=8.9, t青vs老=7.4;P值均<0.01)。三组MV、MF均数比较均无差异( P >0.05)。 EDVR及PSVR三者均数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01);两两均数比较青、中年组间无差异(tEDTR=1.21,tPSVR=1.03;P值均>0.05),老年组与青、中年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EDVR:t青vs老=10.2, t青 vs老=7.3;PSVR:t青vs老=6.7, t青vs老=5.4, P值均<0.01)。结论各年龄组间基底动脉MV、MF无差异,ΔV、EDVR、PSVR高年组高于青、中年组。
作者:沈丽荣;张立云;欧章松;刘远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及晚期肛管直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AMM)的CT和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例AMM患者的临床、CT、MRI和病理资料。结果 CT上早期者未见明显异常,晚期者肿瘤呈蕈伞样充满肠腔而不伴肠梗阻,肠周脂肪间隙模糊,并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MRI上早期者肿瘤局限于直肠肛管内, T1 WI呈高信号, T2WI呈低信号,晚期者肿瘤突破肠壁全层,侵及直肠系膜,并有淋巴结转移,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AMM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用来鉴别肿瘤并评估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受累情况,CT有助于评估远处转移。
作者:李燕;徐青;余静;宋佳成;刘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患者男,68岁。因反复纳差、乏力20余年,并发右上腹胀10余天入院治疗。50年前因“脾肿大”行脾切除术。胃镜发现食管中段中度静脉曲张,慢性浅表性胃炎( II级),慢性糜烂性胃炎( III级)。血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
作者:胡庆华;梁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磁共振3D-FSPGR( fast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序列结合多平面重组分析对神经元移行异常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神经元移行异常,采集常规SET1 WI、FSET2 WI和针对脑组织解剖的3D-FSPGR T1 WI序列图像及多平面重组( MPR)。结果30例神经元移行异常终诊断包括15例多小脑回畸形、5例巨脑回畸形、1例无/巨脑回畸形、6例灰质异位以及3例脑裂畸形。单纯常规MRI诊断了21例典型神经元移行异常,9例不典型神经元移行异常在常规MRI上不能诊断,包括4例多小脑回畸形、4例室管膜下灰质异位及1例脑裂畸形合并有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多小脑回畸形常规MR表现为局限性脑皮层欠自然,而在3DFSPGR上表现为局限性脑皮质增厚并浅小脑沟。室管膜下灰质异位常规MRI表现侧脑室形态欠自然,而在3DFSPGR上表现为侧脑室体后部旁、前角室管膜下类圆形灰质结节信号影。脑裂畸形合并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常规MRI表现为仅有脑裂畸形,而在3DFSPGR上表现为除脑裂畸形外,还有局限性脑灰白质分界欠清。结论3D-FSPGR序列可以更好地显示不典型神经元移行异常的解剖结构,帮助其诊断和分类。
作者:尹春红;刘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门静脉系统血栓的CT的表现,提高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门静脉系统血栓的CT征象平扫+增强7例,平扫4例。结果平扫6例呈高密度,5例呈等密度;增强7例均表现为门静脉系统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肝脏灌注异常2例,肠系膜改变2例,肠壁增厚1例,脾静脉增粗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1例。结论 MSCT对门静脉系统血栓能做出准确的诊断,是一种可靠、无创伤的影像学检查。
作者:常燕翔;高冬蕴;张雯;颜志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的方法诱导兔肝纤维化模型。兔肝纤维化模型组及对照组家兔麻醉后进行MR-DWI及MR-DTI检测。分别在DWI(b=500s/mm2)图像上测量SI值,在ADC图上测量ADC值,在重建ADC图上测量C-ADC值,在FA图上测量FA值。检测完成后麻醉状态下放血处死,取肝脏标本固定后做病理检测,以HE染色及VG染色观察肝纤维化模型的肝脏病变,并对其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分期,分为无纤维化组(S0),轻中度纤维化组(S1、S2),重度纤维化组(S3、S4)。结果无纤维化组的SI值为46.6±3.6,显著小于轻中度纤维化组的58.9±9.4( t =-2.968, P =0.014)及重度纤维化组的86.8±17.6( t =-6.250, P =0.000);轻中度纤维化组的SI值58.9±9.4显著小于重度纤维化组的86.8±17.6( t =-3.607, P =0.003)。无纤维化组的ADC值1.767±0.05,显著大于轻中度纤维化组的1.451±0.20( t =3.934, P =0.006)及重度纤维化组的1.114±0.08( t =18.338, P =0.000);轻中度纤维化组的ADC值为1.451±0.20显著大于重度纤维化组的1.114±0.08( t =4.113, P =0.004)。无纤维化组的C-ADC值为1.736±0.03,显著大于轻中度纤维化组的1.438±0.21( t =3.639, P =0.01)及重度纤维化组的1.051±0.17,( t =11.470, P =0.000);轻中度纤维化组的C-ADC值1.438±0.21显著大于重度纤维化组的1.051±0.17( t =3.928, P =0.002)。无纤维化组的FA值237.6±11.3小于轻中度纤维化组的242.6±15.1( t =-0.494, P =0.632)及重度纤维化组的256.9±39.4( t =-1.050, P =0.316);轻中度纤维化组的FA值242.6±15.1小于重度纤维化组的256.9±39.4( t =-0.963, P =0.353);④MR图像测量数据的工作特征曲线( ROC)分析显示,无纤维化组与纤维化组的SI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33,ADC值的曲线下面积为1,C-ADC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73,FA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360。轻中度肝纤维化组与重度肝纤维化组的SI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089,ADC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64,C-ADC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29,FA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384。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能够对肝纤维化模型的肝纤维化程度较好的区分;弥散加权成像的对肝纤维化程度的敏感性高于弥散张量成像。
作者:赵广强;翁苓苓;陈义磊;费强;王凤鸣;诸毓文;张闽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总结其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及临床治疗符合胸部结节病诊断标准的25例患者CT影像特点,并加以总结。结果全部有胸部淋巴结肿大,其中23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病变15例,皮肤结节2例。结论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双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者为胸部结节病典型表现;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时需注意鉴别,可借鉴治疗性诊断等临床方法。
作者:张波绪;黄涛;孙仁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MRI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临床价值差异。方法对7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多排螺旋CT与MRI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方式股骨头坏死诊断阳性率,分期诊断情况及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等。结果 MR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阳性率和分期诊断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MRI在股骨头坏死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方面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MRI相较于多排螺旋CT具有更高软组织分辨率,可明确显示骨质坏死部位解剖形态。
作者:徐金锋;孙东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胎儿肺囊性腺瘤样病变( CCAM )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产前超声检查中发现的33例胎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病变的声像图征象及其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3例胎儿CCAM,左侧18例,右侧15例;Ⅰ型3例,Ⅱ型18例,Ⅲ型12例。随访过程中18例引产,1例出生后CT证实为肺隔离症,12例肿块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另2例失访。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CCAM的重要手段,并可协助临床判断CCAM胎儿的预后与转归。
作者:王巧云;王云芙;杜星星;刘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术后131 I治疗后、131 I全身显像阴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5年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131 I治疗后、131 I全身显像阴性伴或不伴甲状腺球蛋白,怀疑复发或转移的患者PET/CT检查资料,根据摄取程度分为良性或恶性,所有病变终有病理确认或经随访证实。结果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发生在左叶4例,右叶8例,双叶2例。18 F-FDG PET/CT显像提示术区及全身阴性5例,术区和/或淋巴结异常摄取9例,其中真阳性7例。转移部位分别为:双侧颌下、右颈部、右锁骨上1例;右颌下、左颈部、双肺1例;右锁骨上、右口咽旁1例;左颈部、气管左旁、胸1~4椎体1例;气管右旁1例;右颌下、左颈部、左鼻咽旁1例;左颈部、左锁骨上、右锁骨上1例;1例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 SUVmax大值39.6,SUVmax小值3.1,平均SUVmax 11.12±8.57。 Tg升高患者8例,其中Tg大值为1398.0ug/L,TG小值为117.0ug/L,平均值为(377.31±488.89)ug/L,1例TgAb升高大于500IU/L,TG为1.38 ug/L。 SUVmax与Tg之间线性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2=0.495,自变量系数为0.012。结论当131 I全身显像阴性、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增高大于32.7ug/L时,18 F-FDG PET/CT显像则能发现转移或复发灶,优于131 I全身显像。而131 I全身显像阴性时、血清Tg小于3.9ug/L时,18 F-FDG PET/CT显像并不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价值。
作者:潘博;汪世存;展凤麟;倪明;刘昕;XIE Qiang;XIE Jikui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