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侧会厌谿表皮囊肿1例

张杰;叶惠龙

关键词:表皮囊肿, 会厌谿, 磁共振成像
摘要:患者男,44岁。咽喉异物感伴咳嗽咳痰1月。入院查颈部CT示:舌骨后方会厌前间隙见一类圆形低密度肿块伴多发钙化(图1A),考虑血管瘤;间接喉镜示舌根部可见一约3cm ×3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被覆血管。 MRI表现:会厌前间隙类圆形异常信号,大小约3.1cm ×2.7cm ×2.8cm,边界清晰,呈等T1、等T2信号(图1B,1C),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囊腔内无强化,会厌左侧部受压下移,部分与会厌部分界不清(图1D)。颈部少许小淋巴结征。术前诊断:疑为皮样或表皮样囊肿。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动态增强MRI与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 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DCE-MRI)与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应用DCE-MRI与乳腺X线摄影进行检查,并就这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病变及良恶性肿块鉴别方面的诊断能力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客观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理确诊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乳腺X线摄影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敏感性为65.63%,特异性为70.37%,准确性为68.60%;DCE-MRI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敏感性为87.50%,特异性为90.74%,准确性为89.53%;经统计学分析发现DCE-MRI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乳腺X线摄影,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X线摄影和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乳腺动态增强成像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形态学信息,诊断效能优于乳腺X线摄影,两者的结合可以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

    作者:陈蕾;王秀荣;申云霞;赖文娟;邱莉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弹性模量值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 shear wave elastrography , SWE)技术测定乳腺肿块的Emax及Eratio值,评价其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各自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60个乳腺肿块的Emax及Eratio测值,并计算其2种数据的诊断临界值。结果乳腺良、恶性肿块的Emax及Eratio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Emax及Eratio值取约登指数大点为诊断临界值时,灵敏度分别为82.2%,88.7%,特异度分别为96.8%,92.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2%,92.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86.5%。结论 Emax及Eratio值对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均具有重要意义,两者联合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崔广和;付玉玉;李保卫;张文晓;刘灿;杨智;王坤;李小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CT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腮腺Warthin瘤的CT表现,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多形性腺瘤23个肿块、25例Warthin瘤35个肿块的CT表现。结果58个肿块均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边缘清楚,两者的发病年龄、部位、平扫CT值及与同层咬肌的密度比较、增强后CT值、净强化CT值、与血管的密切程度、大横纵径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腮腺的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对于中老年男性,发生于后下象限,平扫与同侧咬肌密度相当或略高,中等或明显强化,与周围血管关系密切,纵椭圆形肿块提示War-thin瘤的诊断。

    作者:白君;张朋;李亚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6月93例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CTA结果,对其随访至2014年12月31日,了解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随访过程中,发生心血管事件组的钙化积分值高于非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950, P =0.01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钙化积分值用于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显著意义( P =0.000),选钙化积分=89(由约登指数确定)为诊断临界点,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0.0%,阴性预测值为100%;2)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冠状动脉CTA所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 rs =0.528, P =0.000)。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所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CTA结果能够为临床提供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信息,对患者的危险分层有一定价值。

    作者:宁艺;董光;耿海;沈金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7例疤痕子宫妊娠所致急重症超声表现分析

    目的:分析并总结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妊娠所致临床急危重症的超声表现。方法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回顾性分析17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妊娠所致急危重症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17例患者术前超声表现均与术中所见一致,不当人流所致疤痕破裂穿孔3例,疤痕处妊娠破裂2例,完全性胎盘前置并疤痕处胎盘植入2例,中晚孕疤痕先兆破裂8例,疤痕先兆破裂术中疤痕处并宫体破裂1例,疤痕子宫破裂并胎儿进入腹腔1例。结论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妊娠所致急危重症超声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孕程不同周期,需要超声医师有足够的认识。

    作者:纪颖;贺晓;来利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耻骨联合骨软骨炎PET/CT显像1例

    患者男,70岁。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腹股沟区疼痛不适,右侧为著,疼痛发作时伴有臀部疼痛不适,疼痛持续,发作频繁,影响日常生活、休息,疼痛性质为烧灼、针刺样,有夜间疼痛情况,严重时影响睡眠,口服止疼药物疼痛稍缓解。病程中无腰部及下肢疼痛不适,无会阴部疼痛及感觉异常,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既往有膀胱肿瘤手术病史。查体双侧髋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耻骨联合局部无明显红肿、皮温不高。血沉增快。

    作者:陈义加;裴之俊;杨怡;吴瑞敏;李伏燕;李薇;周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患者PCI术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置入(PCI)术前、术后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STI技术,对60例冠心病患者( CAD组)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术后3天、2个月、5个月和40名正常成人(对照组)进行对比检测,获得左室相应心肌节段收缩期纵向、径向、周向应变及应变率,针对CAD组病变心肌节段,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心肌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规律。结果 CAD 组共476个经治疗节段,术前、术后3天各方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 P均<0.05);与术前及术后3天相比,术后2个月、5个月各方向应变及应变率逐渐增高( P均<0.05),而术后2个月与术后5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STI可以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对评估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效寅;李群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三维彩超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彩超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运用价值。方法2011年8月~2015年1月选择在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高危妊娠妇女共320例,都进行二维彩超与三维多切面彩超检查。结果二维彩超检查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28例,检出率为8.75%;主要影像学特征表现为小脑延髓池增宽、灰质异位或侧脑室室管膜下灰质信号,胼胝体发育不良。三维彩超中检查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30例,检出率为9.38%,其中比二维超声多检出1例脑积水与1例脉络膜囊肿,使用的三维切面为侧脑室切面。经过正常分娩或引产尸检后证实,三维彩超无漏诊情况,诊断准确率为100.0%;二维彩超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为93.3%,三维彩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二维彩超,但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超声检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畸形检出率较高,三维彩超以多切面成像功能弥补二维彩超的漏诊情况,可明显提高产前诊断正确率。

    作者:杨建军;姜红芳;耿书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评估甲状腺结节应变率比值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 US-FNA)评估弹性应变率比值( SR)佳诊断界值点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检查的164例患者167个结节弹性应变率比值( SR ),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计算出良、恶性结节弹性应变率比值的佳临界值。所有结节均采取US-FNA检查,排除细胞学无相关诊断(不满意)结果的病例,将入组的163个结节的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结果与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通过ROC曲线得出SR佳诊断临界值为0.50,曲线下面积0.890。 US-FNA诊断SR<0.50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7.18%,80.00%,97.18%,80.00%,95.06%。结论US-FNA细胞学检查对SR<0.50的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弹性应变率( SR)可用于评估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联合细针穿刺能有效提高恶性结节检出率,并可作为穿刺前评估指标。

    作者:闻宝杰;吴敏;张捷;金志斌;彭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肠型白塞病的CT表现

    目的:总结累及消化道的白塞病( BD )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对12例累及消化道的BD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累及消化道的BD以累及回肓部为常见,在CT上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结论 CT可显示肠道BD病变的准确位置、受累的深度及范围,帮助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宋迪;毛庆聪;邵伟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更正声明

    ①2015年11月第25卷第11期第1957页,朱沭,王红红,张叶芳,陈璟(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文章( Tyrer-Cuzick模型结合超声影像评估乳痛患者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研究)作者简介中,应为:朱沭,湖北恩施人,医学硕士。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1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19例肺硬化性血管瘤共22个病灶。中央型1例,周围型18例,其中肺门旁3例,外围15例。多发毛玻璃密度1例,软组织密度18例。18例边缘规整,7例可见浅分叶征,4例密度不均匀。8例不均匀强化,其中明显强化者10例,中度强化者6例,轻度强化者3例,10例可见贴边血管征,4例可见晕征,1例可见空气新月征,5例内可见点状钙化。右肺上叶4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5例,左肺上叶1例,左肺下叶3例,跨叶分布2例,多发2例,2例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发病年龄、性别、病理学特征等,有助于减少误诊。

    作者:周永;努尔兰;韩文广;张忠双;文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产前超声筛查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对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428例孕16~39周孕妇进行产前超声筛查,对其中62例泌尿系统异常胎儿进行随访,并见超声检查结果与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62例泌尿系统异常胎儿中单一部位异常53例,包括肾积水29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8例、婴儿型多囊肾2例,成人型多囊肾2例,重复肾1例、单侧异位肾3例、单侧肾缺如2例、马蹄肾1例,肾囊肿4例,巨输尿管1例;2个部位异常9例,包括输尿管狭窄合并肾积水4例、重复肾合并肾积水3例、异位肾合并肾积水2例。62例胎儿中19例选择引产,17例与超声检查一致,43例继续妊娠胎儿出生后,27例肾积水减轻或消退,16例经手术或复查超声与产前超声检查一致。结论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异常与随访结果一致性好,产前超声筛查在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春波;吕海云;邹雅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神经元移行异常的3D-FSPGR评价

    目的:研究磁共振3D-FSPGR( fast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序列结合多平面重组分析对神经元移行异常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神经元移行异常,采集常规SET1 WI、FSET2 WI和针对脑组织解剖的3D-FSPGR T1 WI序列图像及多平面重组( MPR)。结果30例神经元移行异常终诊断包括15例多小脑回畸形、5例巨脑回畸形、1例无/巨脑回畸形、6例灰质异位以及3例脑裂畸形。单纯常规MRI诊断了21例典型神经元移行异常,9例不典型神经元移行异常在常规MRI上不能诊断,包括4例多小脑回畸形、4例室管膜下灰质异位及1例脑裂畸形合并有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多小脑回畸形常规MR表现为局限性脑皮层欠自然,而在3DFSPGR上表现为局限性脑皮质增厚并浅小脑沟。室管膜下灰质异位常规MRI表现侧脑室形态欠自然,而在3DFSPGR上表现为侧脑室体后部旁、前角室管膜下类圆形灰质结节信号影。脑裂畸形合并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常规MRI表现为仅有脑裂畸形,而在3DFSPGR上表现为除脑裂畸形外,还有局限性脑灰白质分界欠清。结论3D-FSPGR序列可以更好地显示不典型神经元移行异常的解剖结构,帮助其诊断和分类。

    作者:尹春红;刘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二尖瓣环位移评价正常构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二尖瓣环位移(MAD),探讨其在评估正常构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除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A、B、C三组,另取40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先通过M型超声计算出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相对室壁厚度(RWT),然后取心尖四腔观采集二维图像。应用QLAB 6.0在机量化分析软件分别获取MAD相关参数(括二尖瓣环中点位移和左室长轴缩短率)。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大充盈速率(PFR)。结果高血压A组、B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的RT3D LVEF及PFR均在正常范围内,高血压A、B、C三组的MAD值及MADm%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 P <0.05),高血压A组与C组间MAD值及MADm%值有显著差异( P <0.05),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AD能客观反映左室的收缩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定量的新工具,有望成为临床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一个新的指标。

    作者:姜阳;杨欣;孙鹏;李丹;范蕾;秦丽微;郑春梅;杨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MRI表现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的5例共9例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临床及MRI影像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5例,女4例,年龄19~65岁,中位年龄46.6岁。9例透明细胞肉瘤MR表现为关节及脊柱旁软组织肿块,与相邻骨骼肌信号比较,7例肿瘤T1 WI呈等信号,2例等信号内含斑片高信号,T2 WI脂肪抑制序列6例呈明显高信号,3例呈稍高信号,原T1 WI高信号的部分T2 WI显示低信号,所有病灶T2 WI+FS序列上均信号不均。结论 MRI检查能够准确地发现肿瘤,敏感的显示其部位、形态、内部成份特征以及对周围侵犯,若MRI显示病灶内有短T1短T2信号成份,则对肿瘤定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燕;唐猛;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3.0T MRI在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TFCC损伤的MRI及X线平片、CT表现。结果26例X线检查13例阴性,5例茎突骨折,2例桡骨远端骨折,2例月骨坏死,6例尺骨径突阳性征。5例多层螺旋CT扫描,发现骨折或/和骨坏死2例。26例MRI检查中,21例诊断TFCC损伤,其中包括TFCC撕裂或穿孔8例,主要表现为在MRI脂肪抑制序列( STIR)、2D MERGE及T2 WI上点状、条片状高信号,在T1 WI序列上呈等信号;9例腕部骨折(包括尺骨茎突5例,桡骨2例,腕骨2例);3例三角骨或月骨坏死;8例尺桡骨或腕骨挫伤;10例腕关节腔积液。结论 TFCC形态细小而不规则,损伤时X线平片和CT检查价值有限,MRI多序列多方位薄层图像对显示其损伤及邻近骨质病变有重要价值。

    作者:万梦楠;周胜法;林锋;陈久尊;何家维;郑显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症状性非高危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引起症状性非高危肺栓塞( P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DVT引起非高危PE患者的资料,以是否出现症状作为因变量,以CT阻塞指数( CTOI)、右左心室直径比值( RV/LV)、PE危险分层、DVT类型、患病肢体、年龄及性别为自变量引入二元模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求引起非高危PE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病肢体、性别、PE危险分层是导致PE出现症状的影响因素,( P值=0.040、0.017、0.011;95%的可信区间:1.236~8.178、0.076~0.777、1.626~39.898)。结论对于非高危PE而言,右下肢DVT、女性及PE严重程度是PE出现症状的危险因素,CTOI及右左心室直径比值与PE是否出现症状无关。

    作者:田锦林;王海峰;屈尔青;陈硕飞;李春雷;王伟;郭跃辉;张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正常成人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PC-MRI研究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年龄组间的差异。方法41例健康志愿者被分成青年组(15例)、中年组(16例)、高年组(10例)。选用TOF-MRA垂直基底动脉中段行( phase-cantrast magnetic resonatnce ima-ging) PC-MRI扫描,在PCA/M图像上沿其边缘绘制ROI。取ΔV、MV、MF及收缩期流速达峰时间比( peak systolic velocity ratio, PSVR)、舒张期低流速达峰时间比(end diastolic velocity ratio, EDVR)进行参数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青、中、高年龄组平均ΔV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F =7.54, P <0.01);两两均数比较青、中年组间无差异( t =1.74, P >0.05),老年组与青、中年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t青 vs老=8.9, t青vs老=7.4;P值均<0.01)。三组MV、MF均数比较均无差异( P >0.05)。 EDVR及PSVR三者均数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01);两两均数比较青、中年组间无差异(tEDTR=1.21,tPSVR=1.03;P值均>0.05),老年组与青、中年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EDVR:t青vs老=10.2, t青 vs老=7.3;PSVR:t青vs老=6.7, t青vs老=5.4, P值均<0.01)。结论各年龄组间基底动脉MV、MF无差异,ΔV、EDVR、PSVR高年组高于青、中年组。

    作者:沈丽荣;张立云;欧章松;刘远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灰阶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灰阶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2例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单发实性结节患者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及灰阶超声诊断,然后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进行弹性图像病灶硬度分级研究(0~4级),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灰阶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单一诊断及联合诊断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作用。结果本组142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经确诊后恶性93例,占68.45%,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68例,甲状腺滤泡癌19例,甲状腺髓样癌4例,腺癌2例。良性49例,占34.55%,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9例,滤泡状腺瘤6例,嗜酸细胞腺瘤2例,桥本氏甲状腺炎2例。灰阶超声的灵敏性为76.34%,特异性为69.39%,准确性为73.94%。超声弹性成像的灵敏性为80.65%,特异性为75.51%,准确性为78.87%。超声弹性成像联合灰阶超声的灵敏性为93.55%,特异性为91.84%,准确性为92.96%。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无创评价组织弹性的显像方式,与常规灰阶超声联合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

    作者:田正刚;余良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