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锋;孙东方
患者男,23岁。因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2月余入院,自述于2月前劳累后出现右髋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能忍受,伴有右髋部活动受限,具体表现为不能翘二郎腿,站立位下蹲时右髋部有弹响声,疼痛症状休息后可缓解,劳累后再次出现。右髋部内收、内旋受限,交腿试验阳性,右髋部皮肤黏膜正常。实验室检查未见明确异常。外院X线表现:右髂骨翼见一约7.7cm ×7.6cm大小囊状膨胀性改变,其内见多发囊状低密度影并轻度膨胀,骨小梁消失,骨皮质变薄,内见骨嵴影,边缘尚清晰;CT表现:右侧髂骨翼骨质局部膨大,其内可见不规则囊性低密度骨质破坏影,部分骨皮质变薄,破坏区之间骨质密度增高,骨小梁增粗,髂骨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肿胀(图1,2)。
作者:江凯;戴捷;强少文;钱华;杨蕾;仲云涛;强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全面分析腰背部浅筋膜炎的MRI表现,提高对腰背部浅筋膜炎的认识。方法分析了从426例腰痛和腰部不适进行MRI检查的患者中发现的58例腰背部浅筋膜炎的MRI表现。结果腰背部浅筋膜炎的MRI表现为浅筋膜内出现异常信号及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STIR高信号,58例可为四型:片状型,11例(28.9%),条状型40例(68.29%),积液型2例(3.4%),混合型5例(8.6%)。结论 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是目前诊断腰背部浅筋膜炎敏感、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蒋伟;唐震;黄炳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患者男,70岁。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腹股沟区疼痛不适,右侧为著,疼痛发作时伴有臀部疼痛不适,疼痛持续,发作频繁,影响日常生活、休息,疼痛性质为烧灼、针刺样,有夜间疼痛情况,严重时影响睡眠,口服止疼药物疼痛稍缓解。病程中无腰部及下肢疼痛不适,无会阴部疼痛及感觉异常,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既往有膀胱肿瘤手术病史。查体双侧髋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耻骨联合局部无明显红肿、皮温不高。血沉增快。
作者:陈义加;裴之俊;杨怡;吴瑞敏;李伏燕;李薇;周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单源能谱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患者,包括脊柱12例,骨盆7例,手足7例,关节长骨16例,使用单源CT采用双能量扫描程序,分两次扫描采集2个不同能量的数据,所得原始数据后处理采用80kV及140kV,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用相关软件处理、重建,获得不同光子能级图像,并由两位有经验放射科主治以上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分组评价。评价标准:1分金属伪影明显,图像无法观察;2分金属伪影较多,图像细节显示欠清;3分无明显金属伪影,图像质量优秀。结果42例骨折术后内固定病例,利用单源双能量扫描方式所获得的图像,130 keV消除金属内固定伪影图像质量佳。结论单源双能量CT扫描技术能够有效去除金属伪影,清晰显示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细微结构。
作者:颜森森;罗敏;汪奇慧;施德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癌肉瘤上消化道造影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4年间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十二指肠癌肉瘤临床X线资料。结果病变位于十二指肠2,3段交界处附近,主要表现为起源于肠壁形成浅分叶状,多结节融合状边界尚清的充盈缺损区,局部管腔狭窄,肠管蠕动减慢,粘膜皱襞增粗紊乱。其中上消化道造影误诊为平滑肌瘤4例,平滑肌瘤肉瘤3例。结论十二指肠癌肉瘤的胃肠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此项检查是诊断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崔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景一次数字化成像技术在卧位全下肢静脉造影中的应用方法及优势。方法对怀疑下肢静脉管壁及通路异常的25例患者行注射对比剂后一次全景成像摄影,其中12例既往还行过常规透视下分段点片摄影。结果全下肢静脉血管通过无缝拼接能同时在一张X线片上清晰显示,效果满意。结论全景拼接一次成像技术能有效去除多幅拼接伪影,使全下肢血管同时一次显示,更有利于血管外科对血管走形的整体观察和手术方案的制定,尤其在下肢静脉造影要求在卧位上摄影能一次成像也有效地避免既往透视下多段点片摄影带来的操作繁琐以及过多X线辐射剂量。
作者:胡安宁;辛小燕;朱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T鉴别诊断肝脏血管瘤和肝脏肿瘤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8例患者按自身情况划分成Pc(原发性肝癌)组、Ml(肝脏转移瘤)组和Lh(肝血管瘤)组。对病患整个肝脏进行灌注CT检查,对比分析占位病灶实质部分、周边实质区和正常肝脏实质灌注参数( HBF、HBV、MTT、PS、HAF)。结果病变实质区参数,Pc组中HBF和HAF相比其他两组显著较高;Pc组和Lh组进行比较发现Ml组HBV显然要高;Pc组MTT相比其他两组都要短。病变周边实质区参数,Pc组和Ml组HBF相比Lh组都要显著高一些,Pc组和Ml组HAF相比Lh组要低。 Ml组PS相比其他两组要更高一些。正常的肝脏实质参数,Pc组病患的MTT相比其他两组更短;Pc组HAF相比另外两个组要显著增高一些。结论使用CT灌注成像获得的参数值针对肝血管瘤和肝脏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陈圣敏;林嘉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患者男性,29岁。4年前偶感臀部不适伴疼痛、瘙痒,进而出现红斑样破溃,有少量出血及脓性渗出物。遂于当地乡村诊室就诊,给予换药、引流处理,伤口仍反复破溃,并右臀部长出约乒乓球大小肿物,质硬。近一年来,肿物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呈菜花样外观,周围皮肤变硬、发黑,触之疼痛明显致无法就坐(图1)。自述曾在外院病理活检且皮肤癌诊断明确,病理图片未携带。
作者:史永江;甄杰;叶礼新;邓斯亮;张雪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总结其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及临床治疗符合胸部结节病诊断标准的25例患者CT影像特点,并加以总结。结果全部有胸部淋巴结肿大,其中23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病变15例,皮肤结节2例。结论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双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者为胸部结节病典型表现;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时需注意鉴别,可借鉴治疗性诊断等临床方法。
作者:张波绪;黄涛;孙仁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8例患者行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检查后做出初步诊断,再行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检查,采用表面成像方法,观察宫腔形态、内膜厚度、连续性及回声是否均匀,联合二维超声表现做出二次诊断,分别和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8例后经宫腔镜(HS)证实宫腔粘连64例,2D-TVS诊断宫腔粘连49例,宫腔镜证实45例,2D-TVS 联合3D-TVS诊断62例,宫腔镜证实58例,二者诊断宫腔粘连符合率(70.31% vs 90.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能明显提高宫腔粘连的检出率。
作者:张丽珍;毛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耳硬化症HRCT表现,并评价HRCT对诊断耳硬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3例经手术确诊的耳硬化症患者CT资料,用MPR技术重建标准横断位、冠状位及镫骨同层显示图像,由三位神经放射学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计算耳硬化症患者CT检出的敏感性。结果53例(98耳)患者中,CT确定诊断86耳,病变均表现为点状、条状或小片状低密度灶,其中64耳位于前庭窗前,8耳位于耳蜗周围,7耳位于内听道周围;7耳为多发病变;48耳见镫骨底板增厚。 CT可疑诊断7耳患者表现为镫骨底板前部增厚,其中3耳伴有镫骨前脚近底板侧轻度不规则增厚。 CT阴性诊断患者5耳,HRCT未见异常改变。本组病例HRCT发现耳硬化症的敏感性为94.9%。结论 HRCT可准确显示大部分耳硬化症病灶部位及形态,亚毫米层厚及MPR技术的应用可提高病变的检查率。
作者:吴红莲;高献芳;梁长虎;巩武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二尖瓣环位移(MAD),探讨其在评估正常构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除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A、B、C三组,另取40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先通过M型超声计算出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相对室壁厚度(RWT),然后取心尖四腔观采集二维图像。应用QLAB 6.0在机量化分析软件分别获取MAD相关参数(括二尖瓣环中点位移和左室长轴缩短率)。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大充盈速率(PFR)。结果高血压A组、B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的RT3D LVEF及PFR均在正常范围内,高血压A、B、C三组的MAD值及MADm%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 P <0.05),高血压A组与C组间MAD值及MADm%值有显著差异( P <0.05),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AD能客观反映左室的收缩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定量的新工具,有望成为临床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一个新的指标。
作者:姜阳;杨欣;孙鹏;李丹;范蕾;秦丽微;郑春梅;杨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反转成像模式诊断输卵管积水的声像图表现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的51例输卵管积水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当探及卵巢周边腊肠样或迂曲的无回声结构,获取满意二维图像后,测量包块大小。然后启动三维重建,将容积框包绕无回声区,进行自动容积扫查,调整X,Y,Z轴及切割线,获得含三个切面(矢状面、冠状面和横切面)的空间立体图像,使用三维反转成像模式。结果经腹腔镜手术证实51例均为输卵管积水。临床妇科检查扪及包块29例。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39例,误诊为卵巢囊肿8例,误诊为卵巢冠囊肿2例,漏诊2例。诊断正确率为76%。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48例,误诊为卵巢囊肿2例,误诊为卵巢冠囊肿1例。诊断正确率为94%。阴道三维检查48例患者中有13例为双侧输卵管积水,35例为单侧输卵管积水。部分患者合并子宫肌瘤5例,子宫腺肌症7例,卵巢囊肿11例,盆腔积液51例。结论阴道三维超声反转成像模式不仅能提供二维超声的检查信息,还能更全面立体的显示输卵管积水的大小、迂曲形态及走向、内部结构及周围脏器的关系,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
作者:于利利;张璇;章婷;陈汉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的5例共9例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临床及MRI影像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5例,女4例,年龄19~65岁,中位年龄46.6岁。9例透明细胞肉瘤MR表现为关节及脊柱旁软组织肿块,与相邻骨骼肌信号比较,7例肿瘤T1 WI呈等信号,2例等信号内含斑片高信号,T2 WI脂肪抑制序列6例呈明显高信号,3例呈稍高信号,原T1 WI高信号的部分T2 WI显示低信号,所有病灶T2 WI+FS序列上均信号不均。结论 MRI检查能够准确地发现肿瘤,敏感的显示其部位、形态、内部成份特征以及对周围侵犯,若MRI显示病灶内有短T1短T2信号成份,则对肿瘤定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燕;唐猛;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磁共振3D-FSPGR( fast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序列结合多平面重组分析对神经元移行异常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神经元移行异常,采集常规SET1 WI、FSET2 WI和针对脑组织解剖的3D-FSPGR T1 WI序列图像及多平面重组( MPR)。结果30例神经元移行异常终诊断包括15例多小脑回畸形、5例巨脑回畸形、1例无/巨脑回畸形、6例灰质异位以及3例脑裂畸形。单纯常规MRI诊断了21例典型神经元移行异常,9例不典型神经元移行异常在常规MRI上不能诊断,包括4例多小脑回畸形、4例室管膜下灰质异位及1例脑裂畸形合并有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多小脑回畸形常规MR表现为局限性脑皮层欠自然,而在3DFSPGR上表现为局限性脑皮质增厚并浅小脑沟。室管膜下灰质异位常规MRI表现侧脑室形态欠自然,而在3DFSPGR上表现为侧脑室体后部旁、前角室管膜下类圆形灰质结节信号影。脑裂畸形合并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常规MRI表现为仅有脑裂畸形,而在3DFSPGR上表现为除脑裂畸形外,还有局限性脑灰白质分界欠清。结论3D-FSPGR序列可以更好地显示不典型神经元移行异常的解剖结构,帮助其诊断和分类。
作者:尹春红;刘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的变化对磁共振成像(MRI)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分析3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前MR资料,对比在2009和1988年FIGO分期标准下,MRI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结果2009年FIGO分期中,将肿瘤局限于内膜和侵犯深度<1/2肌层合并为Ⅰa期;将侵犯深度>1/2肌层重新定义为Ⅰb期。以1988年FIGO分期为标准,MRI诊断Ⅰa期、Ⅰb期、Ⅰc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2.5%、77.8%、88.9%,总准确率为77.1%。以2009年FIGO分期为标准,MRI诊断Ⅰa期、Ⅰb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2.3%、88.9%,总准确率为91.4%。结论2009年FIGO分期标准在1988年FIGO分期的基础上进行简化,使MRI评价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明显提高,进一步增加了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可靠性。
作者:向军益;周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3例卡-梅现象患儿影像学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报道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卡-梅现象患儿的影像学表现、生化特点、诊疗及转归情况。结果3例患儿均因出生后发现体表暗红色肿块就诊。例1患儿胸部CT示腋下及胸部大片强化软组织肿块。例2,3患者MRI分别示左侧颜面部及右髂部软组织肿块, T1、T2加权像呈混杂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3例患儿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巨大血管瘤,生化检查主要显示血小板显著降低、凝血功能异常,对伴有血小板显著降低的血管瘤患者应该考虑该现象可能,并及时干预治疗,可以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程爱兰;冯赟;曹雯君;储彩婷;丁茗;金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6月93例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CTA结果,对其随访至2014年12月31日,了解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随访过程中,发生心血管事件组的钙化积分值高于非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950, P =0.01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钙化积分值用于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显著意义( P =0.000),选钙化积分=89(由约登指数确定)为诊断临界点,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0.0%,阴性预测值为100%;2)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冠状动脉CTA所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 rs =0.528, P =0.000)。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所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CTA结果能够为临床提供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信息,对患者的危险分层有一定价值。
作者:宁艺;董光;耿海;沈金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MRI成像( HRMRI)观察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 MCA)的管壁结构,并分析脑梗死的血管危险因素。方法将38例MCA供血区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分为梗死组与TIA组,行HRMRI检查,并寻找与脑梗死风险相关的血管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TIA组两者比较,MCA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稳定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CA管腔内存在粥样硬化斑块是脑卒中的血管危险因素。结论 HRMRI能清楚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的管壁,对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评估具有优势。
作者:刘一萍;徐凯;徐鹏;鹿彩銮;庞建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对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428例孕16~39周孕妇进行产前超声筛查,对其中62例泌尿系统异常胎儿进行随访,并见超声检查结果与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62例泌尿系统异常胎儿中单一部位异常53例,包括肾积水29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8例、婴儿型多囊肾2例,成人型多囊肾2例,重复肾1例、单侧异位肾3例、单侧肾缺如2例、马蹄肾1例,肾囊肿4例,巨输尿管1例;2个部位异常9例,包括输尿管狭窄合并肾积水4例、重复肾合并肾积水3例、异位肾合并肾积水2例。62例胎儿中19例选择引产,17例与超声检查一致,43例继续妊娠胎儿出生后,27例肾积水减轻或消退,16例经手术或复查超声与产前超声检查一致。结论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异常与随访结果一致性好,产前超声筛查在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春波;吕海云;邹雅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