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氟桂嗪与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60例分析

陈正恩

关键词:盐酸氟桂嗪, 小剂量阿司匹林, 治疗组, 对照组, 资料与方法, 治疗偏头痛, 西安杨森, 年龄, 西比灵, 制药, 生产
摘要:我院从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用盐酸氟桂嗪(西比灵,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生产)合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60例,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12例,女48例,年龄18~62岁,平均33岁;对照组60例,男11例,女49例,年龄l7~61岁,平均32岁。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激素诱发结核病46例临床分析

    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致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诱发结核病或使结核病灶播散,且掩盖了结核病症状,容易漏诊误诊。笔者就本院10年间收治的因长时间应用激素诱发结核病或结核病播散46例,作临床分析。

    作者:王宝水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细胞间粘附分子-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ICAM-1 )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它通过介导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的粘附、信息传递及受体功能而发挥多种病理生理功能。ICAM-1与其受体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结合,介导细胞粘附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与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密切相关,现将ICAM-1与病毒性肝炎关系方面的研究近况做一概述。

    作者:阚褚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晚期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35例分析

    晚期肿瘤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机体抵抗力低下,极易造成机体微生态失衡,条件致病真菌得以生长。同时接受免疫抑制剂、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更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本文对35例晚期肿瘤患者并发真菌医院感染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梁卓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通心络治疗急性脑梗死

    大量的中西医研究表明脑梗死原因为瘀血阻络,通心络有较强的活血化瘀通络作用,我们通过观察通心络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来阐明通心络的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

    作者:刘荣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脏病血浆神经肽Y和神经降压素的变化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脏损害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和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进行血浆NPY和NT含量的检测。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NPY含量[(150.7±15.5)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1.9±37.9)ng/L],血浆NT含量[(48.5±19.1)ng/L]则明显低于对照组[(88.4±27.8)ng/L];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浆NPY含量[(165.7±20.1)ng/L]明显高于无心脏损害患者[(120.7±23.4)ng/L],而NT含量[(40.5±16.4)ng/L]则明显低于无心脏损害患者[(59.4±17.3)ng/L]。结论:老年高血压及心脏损害患者存在血浆NPY水平异常增加和NT含量的降低,二者可能协同促进了老年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脏病的形成。检测血浆NPY和NT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估老年高血压及其靶器官心脏损害受损程度的指标。

    作者:吴红梅;先红;黄明慧;丁群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盐酸氟桂嗪与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60例分析

    我院从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用盐酸氟桂嗪(西比灵,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生产)合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60例,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12例,女48例,年龄18~62岁,平均33岁;对照组60例,男11例,女49例,年龄l7~61岁,平均32岁。

    作者:陈正恩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常规药物加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6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富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肺内孤立性肿块的临床应用

    经皮肺穿刺活检是相对安全和精确的一种诊断肺部恶性病变的方法[1],其活检确诊率高,并发症少,目前在临床已广泛应用。我院近3年来在CT导引下对肺内孤立性肿块行经皮肺穿刺活检64例,现予以报告,并探讨其穿刺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其并发症发生原因。

    作者:康友根;曾伟华;潘云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TTV感染20例临床分析

    1997年日本学者Nishizawa[1],在盛国首届日本肝脏学会大会报告一种新的可经输血传播的肝炎相关病毒(TⅣ)。此后,国内外学者对TTV的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2,3], 迄今临床及组织学研究较少,我科共收治了20例TTV感染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毅军;刘新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27例二尖瓣再狭窄效果研究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veneous mitral commissurotomy, PTMC)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MS)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与闭式扩张术(下称闭扩术)相同[1]。我院自1992年以来共完成27例二尖瓣再狭窄(mitral restenosis,MRS)的PTMC,其中19例为闭扩术后MRS,8例为PTMC后MRS。经再次PTMC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

    作者:韦金儒;朱树雄;赵定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1例

    抗磷脂综合征(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ntibody,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死胎、血小板减少以及神经、精神系统损害等。APS是风湿病尤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称之为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在未明确原发病患者中出现此综合征时称为原发性APS,临床上较少见,现报告1例。

    作者:沈慧;王凌;万伟国;邹和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估门静脉脉冲比率与心衰的相关性

    目的:心脏疾患可改变肝脏的大小、形态和循环,据报道,门静脉多普勒脉冲和脉冲比率与右心房压力、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密切相关,我们用多普勒超声无创性检查来评估肝脏、脾脏的大小和门静脉、肝静脉血流间的关系,并把它们与超声心动图的资料进行比较。方法:观察组为57例心衰的住院患者,平均年龄(64±12)岁,所有患者都进行心脏、门静脉、肝静脉的复合多普勒检查。结果:严重左心衰的患者(心功能Ⅲ~Ⅳ级)与轻度心衰患者(心功能Ⅰ~Ⅱ级)相比,显示左室、左房扩张更明显,收缩功能下降,门静脉平均速率降低。而且,肝静脉直径增宽,门静脉脉冲比率(PR)下降,对所有患者综合观察发现,门静脉脉冲比率与左室缩短分数(r=0.34,P<0.01)及EF(r=0.38,P<0.00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脉冲比率与门静脉直径(r=-0.84,P<0.01)、右心室内径(r=0.38,P<0.001)、左室舒张末容积(r=0.31,P<0.01)、左房内径(r=-0.33,P<0.01)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肝静脉扩张患者左室容积扩大,收缩功能指数降低和门静脉变化(门静脉直径增大,平均速率及PR降低)。射血分数小于50%的患者,仅PR明显下降,肝脏其他超声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别。结论:门静脉脉冲比门静脉和腔静脉形态更能充分显示心衰对门脉血流的影响,PR可作为诊断心衰的一个可靠的间接指标。

    作者:邵长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急进高海拔地区血液细胞适应性观察

    通过132例成人急进高海拔(2 300m)地区血液细胞多项指标的测定分析,了解到机体为适应高海拔缺氧及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神经、体液机制的调节而逐步适应这种变化。观察结果提示,各种血液细胞除数量上的改变外,主要还有多种形态和质量上的变化,这些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实验结果分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张成友;刘瑞雪;谭家勋;张立堂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196例临床分析

    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85年)及我国现行五类结核分型法分型(1998年修订)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燕玲;张雪梅;岳冀蓉;丁群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脑梗死患者前庭功能及听力测定的意义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系(ICA)和椎-基底动脉系(VBA)梗死对前庭功能和听力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颈内动脉梗死和椎-基底动脉梗死两组,分别测定前庭功能和听力,并在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椎-基底动脉梗死组听力损害远较颈内动脉梗死组明显(P<0.01),并以高频区听力损害为主,前庭功能损害不明显,两组间亦无差别(P>0.05)。结论:听力损害尤其是高频区听力损害是反映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缺血的一项灵敏指标,听力测定是一项敏感的方法,前庭功能测定不能作为脑动脉硬化的早期判定方法。

    作者:刘其强;王江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昏迷疗效观察

    脑血管病昏迷是神经系统的危重症疾病,包括梗死性昏迷和出血性昏迷,临床上病死率很高。近年来我们在传统西药的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该病,疗效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减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总结如下。

    作者:客占东;马忠军;杨淑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以卒中起病的老年脑肿瘤与脑梗死临床比较

    本文随机选取1993~1999年在我院住院经CT、MRI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卒中起病的老年脑肿瘤46例及脑梗死60例,统计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生频率,分析比较其差异,供临床诊断参考。

    作者:叶芝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动态测定及预后判别方程式的建立

    急性脑血管病病后多出现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本文通过对473例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WBC计数的动态变化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测价值,建立预后判别方程式,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边进东;马建国;王大力;王树杰;刘丽琴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肺隔离症7例诊断及治疗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是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病变由体动脉供血并与正常肺组织分离。此病并非罕见,在临床上很易误诊为肺癌、肺脓肿、肺囊肿及支气管扩张。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中应该重视。现将我

    作者:甘桂芬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

    在临床上,心肌梗死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1/3以上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缺乏胸痛等典型的心梗症状。有时,心电图也并不能反映心肌的损伤,有研究认为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只有50%。

    作者:楚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