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栋;曹芳;吴志松;马瑞鸿;焦扬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大鼠雪旺细胞系细胞( rat Schwann cell line,RSC96)自噬、增殖活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高浓度葡萄糖(125 mmol/L)及槲皮素(25μmol/L)离体培养RSC96细胞,作用72小时后,噻唑基四唑(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原位末端标记法[ terminal de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评价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9活化的P35亚基、caspase-3活化的P20亚基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抑制离体培养的RSC96细胞的增殖活性,吸光度(optical density,OD)值降低,凋亡率增加,P35亚基、P20亚基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槲皮素能够增加高糖培养RSC96细胞的增殖活性,下调P35、P20蛋白表达及凋亡率( P<0.05,P<0.01)。然而当自噬被抑制后,槲皮素上述保护作用则被削弱,细胞死亡增多(P<0.01)。结论槲皮素通过增加自噬以促进RSC96细胞的增殖、减少凋亡,从而减轻高浓葡萄糖的损伤。
作者:屈岭;梁晓春;顾蓓;张宏;石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脉诊是中医学里具特色的诊察方法,是探求病因病机、指导辨证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在中医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脉象的形成具有客观物质基础。要学好脉诊,应重视传承经典,多参师,在实践中体认。临床上应重视四诊合参,以全面把握病情,审因论治,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孙慧怡;赵进喜;杨桢;贾海忠;王艺霖;贾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胸闷、胸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胸闷一词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并未明确出现,胸痛的概念从古至今也是比较模糊的。本文通过对古代中医文献的研究,总结阐释胸闷、胸痛的中医学内涵,并结合现代医学的测量方法使胸闷、胸痛的临床诊断更加客观化,同时归纳了胸闷、胸痛的中医学辨证方法。
作者:胡嘉同;李玉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玫瑰糠疹,是一种色如玫瑰,表面覆盖糠秕鳞屑的常见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李元文教授从医30余载,在本病的治疗方面颇具经验,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李元文教授认为本病多素体血热,外感风热之邪,内外二者合邪而成;在治疗中注重辨证论治,将本病分为风热壅肤、血热风盛、血热夹湿、血虚风燥四型,以疏风清热、凉血除湿、养血润燥等为治法,注重祛湿法、通络活血法的运用以及安神之品佐助。
作者:冯蕙裳;蔡玲玲;杨柳;张丰川;王宗华;陈雪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对脾虚泄泻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水通道蛋白( aqua-porin,AQP)4、AQP8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组6组,采用水环境小平台站立法复合高乳糖饲料喂养的方法复制腹泻模型,模型成功后,灌胃给药7天,取结肠组织,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结肠黏膜组织AQP4、AQP8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AQP4、AQP8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组均可以提高结肠黏膜组织中 AQP4的表达,高低剂量组和西药组可提高AQP8的表达,中剂量组改善不明显。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可提高脾虚泄泻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的AQP4、AQP8的表达水平,促进水分的吸收,从而达到止泻的目的。
作者:康楠;王凤云;陈婷;王晓鸽;朱恩林;唐旭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南北方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及证候研究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发表的研究时间在流感大流行期间(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西医诊断依据《甲型H1N1流感治疗方案》(1~4版),具有明确的证候分型文献共30篇,总结、分析各文献的文献类型、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场所、研究对象、证候分型、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内容,并对规范化后的证候分型进行证素拆分。结果总结流感大流行期间症状25个,提取病位证素7个,病性证素9个。病位证素主要在肺、卫分,其次是表、气分,其中北方肺、卫分的比例更大些,南方也是肺卫常见,但表、气分的比例相对大些。病性证素以热、疫毒、(外)风为主,(外)寒、湿亦可见,痰、气虚、阴虚则较为少见,其中北方以风热疫毒为主,南方在感受风热疫毒的同时,(外)寒、湿温的比例相对较高。结论从文献报道来看,2009年新型H1N1流感以风热疫毒侵袭肺卫为主;北方以风热疫毒为主,卫表较轻,肺热较重;南方在感受风热疫毒的同时,兼见(外)寒、湿之邪。
作者:郭亚丽;王玉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医认为正邪变化决定发病与转归,重视通过四诊合参判定疾病顺逆,强调有胃气则生,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医预后观,具有实时、动态和整体评估的优势。中医预后观在病情复杂、治疗手段多样、治疗方案个体化的恶性肿瘤疾病综合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中医预后观,整合中医、西医疗效评价指标,建立规范的中西医结合预后评价体系,能更好指导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综合治疗。
作者:林龙;王雄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睾丸微石症致男性不育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疾病,其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常因男性生殖系统其他疾病进行阴囊彩超检查而偶然发现,目前有关睾丸微石症导致男性不育的报道较为少见,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尚不清楚。东直门医院男科运用中医药治疗睾丸微石症致男性不育2例,临床疗效明显。本文回顾性分析东直门医院男科门诊治疗患者的整体过程,从验案入手,对中医治疗睾丸微石症致男性不育的学术经验及用药方法进行探索分析,希望能为中医药治疗睾丸微石症致男性不育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马凰富;李海松;赵冰;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舌下络脉诊法是中医诊断的方法之一,自先秦以来就有所记载和应用。通过观察舌下络脉的形态和色泽,可用于了解气血的运行,亦可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断。正常人舌下络脉常隐现于舌下,不增粗,无曲张,多为淡紫色。对于异常舌下络脉的判别,现有等级分度法和评分法两种类型。近年来,逐渐证实舌下络脉对于血瘀证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较好的反映人体气血运行的情况,在心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癌症等方面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作者:吴朦;胡镜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复制并评价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动物模型。方法运用碘乙酰胺复合小平台劳倦因素造模法,制作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动物模型,并观察动物一般状态、体重、饮食情况及胃病理改变,运用糖水偏好试验,球囊试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进行评价。结果碘乙酰胺及复合小平台大鼠,均出现饮食减少,糖水偏好降低,胃敏感性增高。但碘乙酰胺复合小平台组大鼠体重下降明显,并伴有倦怠等精神症状。结论模型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标准,但碘乙酰胺复合小平台组脾虚证表征更加明显。
作者:刘晶;李峰;唐旭东;马捷;葛东宇;李根茂;刘燕;刘艳阳;韩晨霞;吴卓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以柴嵩岩益肾助阳活血化浊法加味应用,治疗临床12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观察疗效。方法123例患者采用计算机中央随机法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达英-35),其中中药组64例,西药组59例,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和排卵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睾酮、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西药组每月月经来潮均为激素撤退性出血,中药组在改善排卵功能作用方面较西药组具有显著优势。结论益肾助阳活血化浊法加味应用,能够改善PCOS患者性激素严重失衡状态,形成有质量的月经,提高患者的排卵功能。
作者:高征;许昕;梁婧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痰浊、瘀血作为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继发性病理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影响了脉管的通利、气血的盈亏,进而导致脉象在“位、数、形、势”等属性方面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脉象既往研究和专家共识的解析,总结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基本脉象为弦脉、滑脉、涩脉,兼脉则以弦滑脉、弦涩脉为多,可因疾病的病期、痰瘀的多寡、合并疾病不同而变化,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诊断、治疗、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的辨识意义。
作者:江丽杰;胡镜清;李瑞杰;李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医热病学对感染性疾病和免疫介导性疾病都有深入系统的研究。中医治疗急慢性发热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2015年9月12日,“2015北京热病论坛暨姜良铎、宋乃光教授名医传承研讨会”将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举办。届时将呈现姜良铎、宋乃光等名家治疗发热经验,并有多位中西医专家介绍中药抗病毒、抗耐药菌、治疗免疫疾病等前沿研究成果,互相切磋以提高医学同仁对发热性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硬皮病是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的并可累及肺、心、肾等内脏器官的结缔组织疾病,周平安教授认为该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素体禀赋不足,脾虚气血衰少,寒邪反复侵袭为病因,阳虚寒凝、血脉不通为病机,治宜益气养血、温阳散寒。本病早期即多见虚证或虚实夹杂,扶正祛邪应贯穿治疗始终。硬皮病呈慢性进程,治疗周期长,患者依从性差是治疗难点,故应早诊断、早治疗,早期诊治是决定疾病转归和预后的关键所在。
作者:李国栋;曹芳;吴志松;马瑞鸿;焦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针刺王氏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随机对照研究,验证该疗法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评价者盲)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针刺王氏夹脊穴)和对照组(浅刺王氏夹脊穴旁非经非穴点),每组50例,针刺干预4周,分别于治疗后2周、4周和12周评价患者国内简化的运动评分( fugl-meyer,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改良的 Ashworth 量表(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和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的变化。结果早期针刺王氏夹脊穴,治疗12周后患肢出现痉挛的几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肢出现痉挛的几率(40%),P<0.05,F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4周后患者Barthel指数和SS-QOL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P<0.05;治疗12周后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早期针刺王氏夹脊穴可降低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和发生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雪飞;王少松;王麟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视神经炎是眼底病中常见的难治重症之一,郭立中教授结合六经与脏腑辨证,以太阳解表法为切入点,次第分明,因势利导,逐层深入,未用一味明目之药,治疗本案短期内病情得到明显缓解,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朱叶萍;贺晓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脾胃亏虚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可导致营卫失调,外邪入中,气血不足、痰瘀互结、肝肾不足。脾胃亏虚为本,为内因;外邪侵袭为标,为外因;而痰瘀湿毒则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直接原因。中医治疗本病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遵循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原则,以补益脾胃为大法,根据寒热虚实及兼症,可驱邪外出、益气养血、化痰散结、祛瘀通络、补益肝肾、调和营卫,对于迁延难治一类疾病则合理应用虫类药物。总之,治疗原则不离顾护脾胃之正气。
作者:李明曦;侯秀娟;马俊福;朱跃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PCOS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雌二醇( estrogen,E2)、孕酮( progesterone,P)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PCOS肾虚血瘀证的不孕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三组,中药组:补肾活血方;西药组:克罗米芬;中西药组:补肾活血方+克罗米芬;空白对照组选取30例因男方因素就诊的不孕患者。服药方法:中药组自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1天开始口服补肾活血方,连服21天;西药组自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5天起每晚口服克罗米芬50 mg,连服5天;中西药组自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1天开始口服补肾活血方,第5天起每晚加克罗米芬50 mg,连服5天后停服西药,继服中药至21天;均连续治疗3个周期。空白对照组不服任何相关药物。以上三组均于月经第9天开始用阴道B型超声连续监测卵泡发育,当B型超声显示双侧卵巢内至少有一个成熟卵泡平均直径≥18~20 mm时定为排卵日,于排卵后第7~9天阴道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分型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 pulse index,PI)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 re-sistance index,R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2和P含量。结果中药组与中西药组A型子宫内膜百分比均大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西药组(P<0.01);西药组A型子宫内膜百分比及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 P<0.05);中西药组PI高于西药组与中药组(P<0.05);治疗组PI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西药组RI高于中药组、中西药组与空白对照组(P<0.05);西药组 E2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西药组 P高于西药组与中药组(P <0.05);西药组P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可以增加PCOS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补肾活血方联合克罗米芬可以增加PCOS不孕症患者排卵后的P含量。
作者:尹晓丹;何军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配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举办的“2015全民阅读报刊行--悦读改变人生”专题征文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报社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悦读中医之星”评选,环球中医药杂志社作为主要承办单位之一,拟开展“悦读改变人生,悦读助我成长”专题征文。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力支持下,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成功之道教育集团和北京广安中医心理研究院承办的第五届国际中医心理学、睡眠医学学术大会将于2015年8月21~2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