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羟基喜树碱加凝血酶胸腔注入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疗效评价

黎东明;岑慧;吴斌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 凝血酶, 性胸腔积液, 注入治疗, 化疗效果, 胸腔内, 癌晚期, 应用, 患者
摘要:肺癌晚期约50%患者并发胸腔积液,且胸腔积液生长迅速,一般化疗效果欠佳,我们应用羟基喜树碱及羟基喜树碱加凝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婴儿胆道阻塞11例内科治疗

    目前,婴儿肝炎综合征与胆道闭锁的关系以及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尤其胆道闭锁的起因、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上仍存在很大的争议.现就本院近年来收治的38例婴儿黄疸中,经B超、99mTC-EHIDA肝核素扫描,诊断为胆道闭锁的9例病儿和部分闭锁的2例病儿,内科保守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胆道闭锁及部分胆道闭锁病儿的内科保守治疗途径.

    作者:肖作源;崇雨田;陈奋华;董阳深;何政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口服聚乙二醇清洁肠道的临床观察

    纤维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治疗大肠疾病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检查成功与否,与肠道的清洁度有密切的关系.我院消化科采用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清洁肠道,经临床对照观察,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红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腹膜活检在不明原因腹水诊断中的意义

    腹水的常见病因有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腹膜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腹膜种植或转移,但临床上有不少病例经各种常规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诊断、治疗.我科从1994年7月起开展腹膜活检术,对25例原因不明的腹水患者进行了腹膜活检,其中20例(80%)获得明确诊断,直接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子荣;杨冬华;覃汉荣;陈新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第45讲兼症病学(各论部分)第3章第4节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

    1 概况1.1 定义 HPS是指在无明显的肺脏疾患而继发于肝疾病的病理基础上发生的肺血管扩张、肺气体交换障碍引起的低氧血症.即肝病、肺气泡-动脉血氧分压差上升、肺内血管扩张为三大主征的综合征,是复杂的兼症.

    作者:苏光柏;阮冰;宋振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高频电切小儿肠息肉82例

    1992~1999年我院用OlympusCF-P20I纤维结肠镜电切小儿大肠息肉82例(96枚),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8例疗效观察

    拉米夫定(3TC)是一种胞嘧啶核苷类似物,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有很强的抑制HBV复制的作用[1,2].国外对拉米夫定抗 HBV治疗已开始3期临床观察,而国内少有报道.我们应用拉米夫定对慢乙肝患者进行1年的治疗,对其疗效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作者:范桂玲;杜以真;秦来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胃血管瘤1例

    患者,女,56岁.1998年10月26日因黑便1个半月收入院.患者1个半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柏油样便,每日1~2次,每次50~100g.经对症治疗无效.无呕血,无腹痛.上消化道造影:于胃体、胃底交界处可见一7cm×8cm大小的肿物.入院体检:除中度贫血貌及剑突下轻压痛外,无其他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3.5×1012/L,白细胞8.2×109/L.粪检为黑便,潜血阳性.拟诊:胃肿瘤性质待查、失血性贫血.给予对症治疗.

    作者:苏少慧;张建生;甄承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96例分析

    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分子生物学认识加深,慢性乙型肝炎可进一步分成不同的类型.一类是典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lassical type),病变活动期血清HBeAg和HBV-DNA阳性,当血清HBeAg转换为抗HBe时通常伴随疾病缓解.另一类非典型患者(atypical type).尽管血清HBeAg(-)抗HBe(+),但HBV-DNA(+),疾病仍持续活动,这类慢性肝炎患者多见于地中海国家和远东地区,如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及亚洲地区,少见于西欧国家,如法国和美国,我国也十分常见.现将我院近7年来收治96例HBeAg(-),抗HBe(+),HBV-DNA(+)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陈银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紧急内镜下结扎治疗

    我们自1997年至1999年,利用内镜下食管静脉结扎术(EVL),治疗24例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出血患者,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敏;郭强;龙毓灵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药源性肺闭锁综合征21例病因及临床分析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呼吸道疾患,病因和发生机制非常复杂,闭锁肺综合征(Locked Lung Syndrone ,LLS)便是其危重临床类型.多年来尽管投入巨大人力和财力,但哮喘的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在上升.而在诱因明确的哮喘死亡中,药源性因素已占首位[1].本文拟对21例药源性LLS进行分析,并就预防措施做初步讨论.

    作者:李文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声门下腔狭窄纤支镜检查呼吸心搏骤停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农民.因声嘶2年,咳嗽、咳痰、呼吸困难1年,入院治疗.2年前饮酒后声音嘶哑,抗炎对症治疗略缓解.1年前呼吸困难、咳嗽,咳白粘痰,有时痰中带血丝,进行性加重,抗炎对症治疗无效.入院检查:T 37.5℃ ,P 98次/min,R 20次/min,BP120/9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稍差,慢性病容,检查合作.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X线胸片示:双肺纹增强,模糊紊乱,于右中下肺野心缘旁见片絮状致密影.颈椎片示:气管中上段相当于C5、6椎体水平处见一凸向气管内致密影,提示为气管内新生物.

    作者:常永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Ⅳ及凝血酶敏感蛋白的分布及意义

    血小板膜糖蛋白Ⅳ(Glycoprotein Ⅳ,GP Ⅳ)及凝血酶敏感蛋白(Thrombospondin,TSP)分布增多,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标志,二者相互结合参与血小板的不可逆稳定性聚集,血小板膜TPⅣ和TSP分布增多,可一定程度的反映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状态及预示血栓形成的危险性.目前,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膜GPⅣ、TSP分布状况,报道较少,本文进行如下研究.

    作者:孙琳;张彦周;陈振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第45讲兼症病学(各论部分)第3章第3节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vene HRS)

    1 概况1.1 定义 HRS是指严重肝脏疾病患者所发生的原因不明的、进行性的、功能性肾功能不全,病理主要是慢性肝功能障碍.终末期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中度或重度肾前性肾不全,是综合征.

    作者:王俊涛;刘桂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纵隔畸胎瘤1例

    患者,女,5岁.主因咳嗽1周伴轻度呼吸困难入院.查体:左侧胸廓饱满,呼吸动度减弱;叩浊音,左侧呼吸音减低,右侧呼吸音增强.CT诊断:左侧胸腔积液伴胸膜肥厚.彩超检查:应用Acuson128×P/1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左胸部探及13.0cm×9.4cm×10cm囊实性肿物,似有包膜,边界清楚,内部以无回声为主,肿物右侧壁可见一大小约7.9cm×5.9cm实性中等回声不均团块,团块随呼吸运动而活动,其内部可见多个圆形液性暗区,大者直径约1.2cm.肿物压迫心脏使之向右下方移位.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穿刺活检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意义

    为探讨肝穿刺活检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作用,我们对1975年至1998年收治资料的154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穿刺活检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陶晨;张映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成人支气管异物经纤维支气管镜鳄齿钳取2例报告

    支气管异物在儿童较常见,尤其是1~5岁.成人少见,本文报告成人支气管内鸡骨头,并经纤维支气管镜用鳄齿钳成功取出的2例.

    作者:王孝养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对肝硬化血氨浓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肝硬化患者高氨血症的作用,以及根除HP治疗对降低血氨的效果.方法:对67例高氨血症的肝硬化患者根据胃镜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结果,分为HP阳性组及HP阴性组.所有患者先给予限制食物蛋白、药物降氨治疗,治疗后26例患者仍存在高氨血症,在原治疗基础上,这26例又加用HP根除治疗(方案为洛赛克20mg或达克普隆30mg,每日2次;加2种抗菌药物:阿莫仙500mg,每日1次,克拉霉素0.25g,每日2次,或替硝唑0.5g,每日2次).降氨治疗后及HP根除治疗后复查血氨浓度.结果:入院时HP阳性患者血氨浓度(124.3±51.5)μmol/L,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94.5±27.7)μmol/L,经限制食物蛋白,药物降氨治疗后,HP阳性患者的血氨浓度(83.6±14.9)μmol/L仍高于HP阴性组(60.1±13.3)μmol/L.经上述治疗后,26例仍有高氨血症,其中HP阳性者15例[平均血氨浓度(114.5±41.8)μmol/L],HP阴性组有11例[平均血氨浓度为(100.3±27.9)μmol/L],联合HP根除治疗后,HP阳性患者血氨降至(72.8±9.1)μmol/L,明显低于HP阴性患者(86.7±11.5)μmol/L及HP阳性患者根除治疗前.HP阴性患者根除治疗后血氨浓度虽低于根除治疗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可使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升高,而根除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血氨.

    作者:顾掌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对COPD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单药及联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A、B、C 3组患者分别吸入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及复合制剂.测定各时段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V1)、50%肺活量大呼气流量 ((V)50)及其改善率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A组10分钟见效,30~60分钟达高峰;180分钟后降到用药前水平;B组60分钟见效,180分钟达高峰,360分钟降到治疗前水平,改善率无差异;C组10分钟见效,60~180分钟达高峰,360分钟时仍有显著差异.结论:单药吸入可改善通气功能,但改善率无差异;联合吸入见效快、维持时间长,优于单药吸入.

    作者:马加;温林俏;范敏娟;赵国厚;李雯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现状

    拉米夫定(Lamivudine,化学名称:2',3'-二脱氧-3'-硫代胞嘧啶,简称3TC),是一新型的核苷类口服抗病毒药,它对HBV的抑制作用首先由Benhamou等于1996年治疗伴HBV感染的HIV感染者时发现[1],目前3TC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3TC已引起世界各国肝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3T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徐红;闫振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原发性胆囊癌41例误诊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居第5位.由于本病常与良性肝胆疾患相似,且缺乏特异的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困难,5年生存率不到5%[1].华西医大附一院1988年1月至1994年9月共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62例,其中入院前和术前误诊41例(66%),现就此41例分析如下.

    作者:邱昌伟;赵红;靳保省;张尚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