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疸、发热、腹胀

王兴民;刘树强;侯春风

关键词:黄疸, 发热, 胃内容物, 活动, 患者, 包块, 咖啡色, 液体, 无压, 呕吐, 黑便, 腹胀, 恶心, 病历
摘要:1 病历摘要1.1 患者,女,44岁,因左上膜包块4个月伴肝区不适2月,腹胀发热2周于1997年3月10日入院.4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不适,自己触及左上腹包块,光滑,无压痛,不活动,伴乏力,活动后气促,偶有恶心,呕吐为少量胃内容物,无咖啡色液体、无黑便.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普通肝素(S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疗效早有报道:SH能进一步预防和降低用阿司匹林和常规药物治疗U AP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及加速控制胸痛症状[1].低分子量肝素(LMWH)是由SH 通过解聚和分离所得[2].我们应用LMWH治疗UAP,并以SH作对照,观察其疗效.

    作者:张澍;徐伟;张湘;马红雨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青年肺癌与老年肺癌临床异同点对比分析

    肺癌发病已占各类恶性肿瘤之首,且有逐年增多趋势[1],因中老年人为肺癌高危人群,临床易重视,而青年人群易被忽视,故青年肺癌易漏诊.现将我院近10年临床资料完整肺癌病例287例(均病理证实)中筛选出青年肺癌(17~40岁)43例,老年肺癌(60~81岁)96 例,作临床异同点对比分析,以提高肺癌发病规律的认识.

    作者:顾国忠;鹿翠香;孙启玉;赵继明;郑东庆;于景方;战义三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汉族和维吾尔族子痫发病率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汉族和维吾尔族(维族)间子痫发生率差异及其母婴预后与产科处理间的关系,探讨子痫患者中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的重要性.方法:对5年来分娩的5 031例汉、维两族中子痫发生率及母婴预后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①汉维两族子痫发生率分别为4.2‰和13.5‰,两组差异十分显著(P<0.05);②围产儿预后在终止妊娠的时机,选择于子痫发生后24小时以内者较24小时以后者良好,前组围产儿窒息率30%,新生儿病死率11.8%,后组分别为7 7.8%和66.7%(P<0.05);③不同的分娩方式对母婴预后无明显差异.剖宫产与阴道产两组比较,产后出血量、产(术)后病死率和新生儿结局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①子痫发生率维族明显高于汉族;②子痫患者中终止妊娠的时机直接影响围产儿预后;③子痫患者的母婴预后与分娩方式无明显相关.

    作者:张映艳;朱必新;王宏;张振均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BiPAP呼吸机经鼻罩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衰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BiPAP呼吸机对治疗COPD并Ⅱ型呼衰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COPD并Ⅱ型呼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BiPAP呼吸机治疗,另一组只予一般常规治疗,监测其治疗前后血气变化.结果:经BiPAP呼吸机治疗的患者血PaCO2下降幅度较一般治疗组大,临床症状改善较显著.结论:BiPAP呼吸机对早、中期呼衰治疗疗效肯定,早期应用能减少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黎婉媚;张丽好;徐改凤;吴碧彤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第45讲兼症病学(各论部分)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简易血透抢救伴急性肾衰竭的多器官衰竭35例报道

    现对35例不能进行常规血透的伴有急性肾衰竭(ARF)的危重多器官衰竭(MOF)进行133例次血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彭小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黄体酮穴位注射治疗输尿管结石35例疗效观察

    黄体酮肌注治疗输尿管结石是目前较理想的方法之一[1],但是穴位用药尚未见报道.从1993年3月起,应用黄体酮针剂行双侧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3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劳加良;卢萍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主要措施是早期再灌注,溶栓治疗的目的是使梗死相关冠脉血管再通.目前对高龄AMI患者的溶栓治疗多被视为禁忌,认为这类患者溶栓治疗病死率高 ,严重并发症多,利少弊多,为验证这一方法对高龄AMI的治疗是否安全、有效,我科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

    作者:凌惠珠;安巨会;李海波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中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B水平与冠心病关系初探

    肝硬化患者,体内常存在多种代谢异常,并对机体其他器官产生病理生理影响.就中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B水平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陈渝萍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激素替代与胃肠动力药联合治疗更年期功能性消化不良

    鉴于更年期女性的消化道症状可有与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分泌减少有关,我院于1999年1 月至1999年6月试用小剂量乙艹底粉与西沙比利、Vit B1联合治疗更年期功能性消化不良49例,经临床对照观察,其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高正义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典型球部溃疡综合征患者615例分析

    典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eer,Du)综合征指上腹部空腹痛或夜间痛,进食后或口服制酸剂后缓解.其常系典型Du表现,但Moynihan认为不一定是Du,而将非Du具有典型Du综合征者称为Moynihan综合征[1]或溃疡样综合征,无溃疡性溃疡病、假性球部溃疡.现将我院近2年所收集具有典型Du综合征患者615例报道如下.

    作者:邓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非早期溶栓治疗的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下称心梗)溶栓治疗,经50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能使致心肌梗死的相应闭塞冠脉血管再通,恢复血流灌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降低病死率.目前公认溶栓疗法能发挥大作用的时间是发病后6小时以内,此期只要方案正确可达满意的治疗效果,这是抢救濒死心肌的黄金时间.

    作者:杨光武;王琪丽;王朝富;刘颖;黎发茂;许均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现代的白内障手术切口及缝合

    1745年Daviel[1]经角巩膜切口施行了白内障摘除术.1864年Donders[2] 首次报道了手术切口可引起角膜形状的改变.随后,人们对此思想的认识不断加深.

    作者:沈勤;周波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肺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意义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能真实地反映细胞增殖活动 [1].近年来,PCNA作为原位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状态的一种新技术开始应用于肿瘤细胞动力学研究,并实验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CNA在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廖小明;王昌明;曾锦荣;陈梅唏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组织多肽抗原的检测及临床价值

    本院自1998年4月在国内引进首台德国Byk-Sangtec公司S300全自动开放式免疫发光分析仪( Immunoluminometric assay,LIA),对数10种(Tumor Marker,TM)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对组织多肽抗原(TPA)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玉章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重症肝炎1例

    患儿,男,6岁.因纳差、乏力、恶心、呕吐10余天加重1天就诊,10天前患儿无明显原因地出现厌食,尤其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呈非喷射状,伴腹胀、无力、尿黄,查肝功能示GP T1 50U,HBSAg(-),按急性肝炎给予云芝肝泰、肝泰乐、肌苷、辅酶Q10治疗,1天前患儿出现头痛、躁动不安、语无伦次,急来院就诊.

    作者:张翠玲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脑卒中患者血清T3、T4测定的临床意义

    我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5例脑卒中患者血清T3、T4的含量,发现测定血清中T3、T 4对诊断脑卒中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及其预后观察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景玉;刘瑞兰;薛景勇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卡托普利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的干预作用

    心率变异(HRV)分析是反映心血管自主神经活性的一项无创性指标,在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CHD)具有预后及猝死预报因子等的应用前景.90年代以来开始对HRV异常进行以药物为主的干预.加服卡托普利治疗冠心病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CHD患者HRV的干预作用.

    作者:冯振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临床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中自发性SAH是内科出血性脑血管意外中的常见病.我院内科1992~1998年共收治自发性SAH共60例,占同期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9.76 %(60/615),与文献报道的发病率相同[1].现对这60例自发性SAH作如下分析.

    作者:陈德林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

    自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院普外科和胸外科共收治66例住院患者,现将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以探讨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处理.

    作者:宋秀玲;冷玲;宋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